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摘要】 目的 对比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125I粒子植入术与单独TACE治疗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计算机检索关于TACE联合125I粒子植入术与单独TACE治疗肝癌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研究,纳入分析近期、远期疗效及并发症。结果 纳入7篇RCT,498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联合组的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稳定(SD)、1、2、3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单纯治疗组,而进展(PD)明显低于单纯治疗(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并发症方面两组均未出现放射性邻近器官坏死及全身严重不良反应,对症治疗可缓解。结论 TACE联合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术治疗肝癌疗效优于单独TACE治疗。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 探讨TACE联合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肝细胞癌(HCC)门静脉癌栓(PVTT)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纳入TACE联合CT引导下植入125I放射性粒子治疗的HCC合并PVTT患者48例。根据PVTT部位,分为门静脉主干癌栓(A型)、门静脉一级分支癌栓(B型)和门静脉二级及以下分支癌栓(C型)。根据粒子是否植入到PVTT内,分为癌栓内直接植入法(癌栓内部植入组)和癌栓周围植入法(其粒子植入到癌栓周围1.7 cm内的肝实质或肿瘤内,癌栓周围植入组)。比较不同类型PVTT及不同植入方法的癌栓控制率(DCR)、癌栓进展时间(TTP)及患者总生存率(OS)。结果 48例患者均成功进行TACE及粒子植入治疗。A、B、C型PVTT患者,中位OS(mOS)分别为8、11.5和15个月,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癌栓DCR分别为61.5%、70.8%和72.7%(P=0.548),肝内肿瘤DCR分别为69.2%、75.0%和81.8%(P=0.483);癌栓中位TTP分别为4.5、8和11个月(P=0.030),肝内肿瘤中位TTP分别为5、9和9.5个月。癌栓内部植入组和癌栓周围植入组的mOS分别为10和11.5个月(P=0.239);癌栓DCR分别为69.2%、68.2%(P=0.591),肝内肿瘤DCR分别为73.1%和77.3%(P=0.502);癌栓中位TTP分别为7和10个月(P=0.276),肝内肿瘤中位TTP分别为8和9.5个月(P=0.089)。结论 TACE联合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HCC伴PVTT,可有效控制PVTT和肝内肿瘤进展,延长患者生存期;癌栓内直接植入法和癌栓周围植入法,对PVTT的疗效无影响。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 对比分析125I放射性粒子支架植入联合TACE与单纯125I放射性粒子支架植入治疗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125I放射性粒子支架植入联合TACE 11例为A组,单纯125I放射性粒子支架植入10例为B组。A组患者125I放射性粒子支架植入后2~3周行TACE,以后根据复查结果按需行TACE。B组患者125I放射性粒子支架植入后未行任何放、化疗。结果 A、B两组125I放射性粒子支架植入后10 d、1个月、3个月、6个月总胆红素与术前相比较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比较术后1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0 d、3个月、6个月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患者术后1、3和6个月靶病灶进展率(PD)分别为9.1%、18.1%、36.4%和10.0%、30.0%、70.0%,A、B两组术后1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的胆道平均通畅时间分别为(8.68±1.06)个月和(6.15±1.12)个月,A、B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中位生存期为9个月,B组患者中位生存期为8个月,A、B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B组相比,A组患者术后的靶病灶进展率降低,胆道通畅时间及患者的生存时间明显延长,整个治疗过程中未出现与125I放射性胆道粒子支架及TACE治疗相关的严重并发症,125I放射性粒子支架植入联合TACE对肝门部胆管癌的治疗值得进一步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 系统评价125I放射性粒子联合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肝细胞肝癌(HCC) 伴发门静脉癌栓(PVTT)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CNKI、CBM、Wan Fang Data、VIP等数据库中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联合TACE治疗HCC伴PVTT的临床对照研究文献,检索时限均自建库至2017年3月。2名评价员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文献偏倚风险,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9篇文献911例患者符合纳入标准,其中3篇随机对照试验(RCT)文献和6篇回顾性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125I粒子联合TACE试验组控制疾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OR=2.58,95%CI=1.46~4.57,P=0.001);术后3个月(OR=7.40,95%CI=3.52~15.57,P<0.000 1)、6个月(OR=4.41,95%CI=3.19~6.11,P<0.000 1)、12个月(OR=4.72,95%CI=3.35~6.64,P<0.000 1)累计生存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肝功能不全(OR=0.33,95%CI=0.13~0.82,P=0.02)和消化道出血(OR=0.39,95%CI=0.19~0.80,P=0.009)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但两组术后转移率(OR=0.82,95%CI=0.46~1.46,P=0.50)和不良反应(发热、恶心、呕吐、白细胞减少等)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HCC伴PVTT患者经125I放射性粒子联合TACE治疗安全有效,1年生存率明显提高,同时降低肝功能不全和消化道出血并发症发生率。受文献数量和质量限制,上述结论尚需高质量、大样本前瞻性RCT研究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 评价经皮植入125I粒子条及支架治疗恶性胆道梗阻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对2009年6月至2013年6月,在上海中山医院接受介入治疗的68例恶性胆道梗阻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41例在胆道梗阻段同时植入支架和125I粒子条(联合治疗组),27例仅植入支架(传统治疗组),对两组患者的生存期、至黄疸进展时间及手术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所有125I粒子条和支架植入均获成功。传统支架组和联合支架组术后7、14 d血清胆红素水平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联合支架组术后未发生明显骨髓抑制;单纯支架组和联合支架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23和215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腔内近程放疗联合支架植入治疗恶性胆道梗阻安全,疗效较单纯植入支架明显。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 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 TKIS)联合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48例ⅢB~Ⅳ期不可手术切除的、EGFR突变阳性的晚期NSCLC患者,分成A、B两组,A组26例,行EGFR TKIS联合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B组22例单纯行EGFR TKIS治疗,直至进展,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及生存率。结果 A、B两组患者局部控制率分别为92.3%和6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33);治疗有效率分别76.9%和54.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101)。研究组与对照组无进展生存时间(PFS)分别为14.1和 9.7个月;1年生存率分别为80.8%和63.6%,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26.9和 17.1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的主要并发症为气胸。结论 EGFR TKIS联合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EGFR突变的晚期NSCLC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疗法,短期疗效优于单纯EGFR TKIS药物治疗,是现阶段治疗EGFR突变的晚期NSCLC患者的新选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CT引导下 125 I放射性粒子植入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PVTT)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原发性肝癌合并PVTT患者58例,A组(26例)行TACE结合CT引导下 125 I放射性粒子植入局部放射治疗;B组(32例)单纯行TACE。对比两组疗效。结果A组1、2年生存率分别为42.3%、23.0%,平均生存期15.5个月,完全缓解(CR)3例,部分缓解(PR)9例,总有效率(CR+PR)为46.2%(12/26)。B组1、2年生存率分别为21.9%、6.3%,平均生存期7.5个月CR2例,PR6例,CR+PR为25.0%(8/32)。A组的生存率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B组(P<0.05)。结论TACE联合CT引导下 125 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肝癌门脉癌栓能明显提高其疗效,并具有创伤少,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联合吉西他滨和替吉奥(GS)化疗方案治疗中晚期胰腺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68例无手术指征的中晚期胰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38例接受125I粒子植入联合GS化疗方案,B组30例接受GS化疗方案。比较两组近期疗效、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mPFS)、中位生存时间(mOS)和不良反应。结果 A组客观有效率、疾病控制率和临床受益率(ORR、DCR和CBR)分别为57.9%、73.7%、84.2%,B组分别为26.7%、46.7%、60.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mPFS、mOS分别为8.0、11.8个月,高于B组5.6、10.4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消化道反应、血液毒性及肝毒性等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中晚期胰腺癌患者,CT引导下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联合GS方案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 比较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腔内植入125I粒子条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门脉广泛癌栓的疗效。方法 对72例接受 TACE 治疗的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32例(A 组)在门静脉内植入125I粒子条,同时行TACE治疗肝脏原发灶;40例(B 组)仅行TACE治疗。分别对两组患者的门脉癌栓情况、生存期及相关不良事件进行分析。对治疗前后各测量值的改变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用Kaplan- Meier 法分析生存时间。结果 门静脉内植入125I粒子条的技术成功率为100%,无严重相关不良事件发生。两组患者中位生存期分别为 210 d(A组)及141 d(B组),P=0.0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门静脉内植入125I粒子条能显著延长原发性肝癌伴门静脉广泛癌栓患者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 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粒子植入治疗肝癌自发性破裂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50例肝癌自发性破裂出血患者分为单纯组(20例)和联合组(30例),联合组行急症肝动脉栓塞术(TAE)→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TACE术序贯治疗,单纯组急症TAE术→TACE序贯治疗。治疗1个月后患者均接受彩色多普勒超声、CT检查并比较两组患者AFP水平变化、肿瘤缩小率、1、2年生存率和不良反应。结果 联合组AFP正常率、肿瘤缩小率和1、2年生存率分别为85.7%、90%、90%、66.6%,明显高于单纯组的33.3%、65%、55%、30%(均P<0.05);而不良反应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ACE联合粒子植入治疗肝癌自发性破裂出血患者,可充分发挥其优势,明显增加治疗效果,并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