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姚瑞红  赵卫  姜永能 《工业加热》2016,(10):903-907
【摘要】 目的 探讨六氟化硫微泡在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子宫肌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11年8月至2013年8月入院诊断为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成造影组(n=30)与非造影组(n=30),造影组HIFU治疗术前、中、后用六氟化硫微泡造影,非造影组术后造影。记录手术时间、出现块状灰度变化时间、辐照时间、肿瘤消融率、治疗剂量(J),两组参数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造影组手术时间、出现块状灰度变化时间、辐照时间、治疗剂量分别为(71.71±53.22) min,(528.74±379.14) s,(827.97±696.43) s,(295 581.81±207 182.29) J,非造影组分别为(148.14±65.12) min,(1 171.42±877.42) s,(1 770.43±1 357.62) s,(597 705.71±464 389.85) J,两组各参数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肌瘤消融率造影组为(78.42±5.77)%,非造影组为(76.10±10.11)%,两组各参数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造影组患者未发生治疗区皮肤烧伤、下肢麻木, 1例出现全身酸麻,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30(3.3%)。非造影组治疗区皮肤Ⅱ度烧伤1例,下肢麻木1例,全身酸麻2例,并发症的发生率为4/30(13.3%),高于前者(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六氟化硫微泡在HIFU热消融子宫肌瘤中,可缩短手术时间,提高肿瘤消融率,减少并发症,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在临床中发挥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 通过对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HIFUA)治疗子宫肌瘤前后MRI的表现进行对比观察,探讨影响子宫肌瘤HIFUA疗效的因素。方法 通过回顾性分析128例(154枚)子宫肌瘤患者HIFUA治疗前、后病灶MRI表现及临床资料,观察各组肌瘤体积消融率及能效因子。结果 子宫肌瘤病灶位于后壁、MRI T2WI高信号、MRI T1WI增强高信号者HIFUA治疗体积消融率相对较低,所需能效因子高。结论 HIFUA治疗子宫肌瘤疗效与肌瘤位置、MRI T2WI信号强度及血供情况有关,与肌瘤的大小无关。  相似文献   

3.
许永华  陈文直 《工业加热》2014,(11):959-968
【摘要】 目的 评估MRI引导高强度聚焦超声(MRgHIFU)完全消融子宫肌瘤的可行性、安全性和远期疗效。方法 对43例(平均年龄41.4岁)共51个子宫肌瘤,平均大小为(7.1 ± 1.4)cm,均进行一次MRI引导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术。治疗后即刻MRI增强测量靶肌瘤的体积及其无灌注区的体积,子宫肌瘤无灌注区的完全覆盖靶肌瘤为完全消融。对完全消融的子宫肌瘤在治疗后3个月、6个月、1年、2年和3年通过MRI进行随访复查肌瘤的体积变化;在术前、3、6个月采用UFS QOL症状评分方法对患者症状评分,并随访3年观察其症状的变化。同时对这些肌瘤的特征、治疗后不良事件、聚焦超声能量及治疗效率等进行了分析。结果 经MRgHIFU治疗后肌瘤平均消融率为84.3% ± 15.7%(范围33.8% ~ 100%),肌瘤部分消融(消融率 < 90%)、几乎完全消融(消融率为90% ~ 99%)和完全消融的病例分别为23例、10例和10例,平均治疗时间为(2.2 ± 0.8)h(范围1.0 ~ 4.3 h),治疗后均未发生并发症。10例13个完全消融的肌瘤术前MRI均为T2低信号表现而其血供类型不同;超声治疗的能效因子(EEF)为:(3.6 ± 2.1)J/mm3(0.7 ~ 6.8 J/mm3)。治疗后3、6个月症状严重程度评分(SSS)分别为从术前的33.9 ± 7.1下降至16.6 ± 9.0和 8.1 ± 3.4(P < 0.01),1年或2年后10例患者的症状完全消失。治疗后3、6个月和3年肌瘤体积分别缩小39.5% ± 10.2%、59.1% ± 9.0%和93.3% ± 3.1%(P < 0.01)。治疗后3年随访肌瘤均未出现复发。结论 MRI引导高强度聚焦超声完全消融子宫肌瘤是可行的、安全的和有效的,MRI T2WI低信号肌瘤可在治疗后取得完全消融。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 探讨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消融多发性子宫肌瘤的影响因素。方法 对HIFU治疗的139例多发性、症状性子宫肌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所有的子宫肌瘤分组,多分类变量分别设定哑变量后,将各个哑变量、患者年龄、均匀与否、肌瘤体积、T1增强信号、靶皮距、后声场距离设为自变量,将设能效因子(EEF)为因变量,用stepwise的方法进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患者平均年龄为(39.2±5.7)岁,平均肌瘤体积为(81.7±60.5) cm3,平均消融率为(73.9±14.2)%,平均EEF为(6.9±4.2) j/mm3。共6个自变量被选入多重线性回归模型,选择模型6进行分析(调整 R2=0.326,F=11.383,P<0.001)。根据多重线性回归方程及其偏回归系数可知,EEF与位置、T1增强、肌瘤径线、肌瘤类型、后声场距离有线性相关关系,且T1增强对EEF影响最大。结论 HIFU对多发性子宫肌瘤的消融效果受肌瘤位置、血供、大小等因素的影响,其中血供(T1增强)对其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 探讨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消融子宫肌瘤临床疗效,评估其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2016年5月至2019年1月经HIFU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110例,观察术后6个月月经量和肌瘤体积变化情况,将疗效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分析可能影响疗效的因素。 结果 HIFU治疗子宫肌瘤成功率为100%、平均消融率为(73.02±10.87)%、术后第6个月肿瘤减少率为(38.53±37.30)%。显效34例(30.9%)、有效者49例(44.5%)、无效者27例(24.5%)。临床有效率为75.5%。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消融率越高、直径越大的子宫肌瘤疗效越好(P均<0.01);前壁或宫底肌瘤较后壁肌瘤疗效好(P均<0.05);肌壁间肌瘤比黏膜下肌瘤疗效好(P=0.046);T1增强扫描中等强化的子宫肌瘤较明显强化的子宫肌瘤疗效好(P=0.01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消融率高、直径大、T1增强扫描中等强化的前壁或肌壁间子宫肌瘤HIFU消融后6个月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 对比分析增强MRI和超声造影评估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子宫肌瘤的消融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临床诊断为子宫肌瘤并行HIFU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30例,所有患者术前、术后均行增强MRI和超声造影检查,分别在增强MRI与超声造影下测量肌瘤大小和术后无灌注区(NPV)大小,计算肌瘤消融率以及采用肌瘤瘤体显示级别评估标准进行图像质量评分。结果 增强MRI NPV体积和消融率分别为(82.5±45.5) cm3和(80.6±18.5)%,超声造影为(66.0±52.4) cm3和(72.9±20.0)%(P<0.05);增强MRI图像质量评分为3.8±0.4,高于超声造影2.1±0.8(P<0.05),且HIFU治疗后超声造影图像有5个肌瘤边界不可见。结论 增强MRI比超声造影更适合用于评估HIFU治疗子宫肌瘤的消融情况。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 比较不同子宫位置子宫肌瘤的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消融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HIFU治疗的症状性子宫肌瘤患者372例,所有肌瘤患者根据子宫位置(前位、中位、后位)分组,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各组患者的基线数据、HIFU消融结果。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HIFU治疗。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子宫位置子宫肌瘤的基线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位子宫1 cm3辐照时间显著小于后位子宫(P=0.007),能效因子(EEF)小于后位子宫(P=0.01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前位子宫的子宫肌瘤更容易进行HIFU消融。

  相似文献   

8.
鲁仁财  赵卫 《工业加热》2016,(12):1114-1118
【摘要】 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是非侵袭性治疗肿瘤的一种重要手段,其安全性、有效性已得到医患的一致认可,但治疗时间长,消融效率低限制了其应用。近年来,关于HIFU增效剂的研究已有进展,超声微泡对比剂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HIFU增效剂,能有效缩短治疗时间,提高消融效率,是当前研究的热点。本文就超声对比剂增强HIFU治疗作用的现状及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 对肝脏恶性肿瘤微波消融(MWA)术后MRI信号随时间的演变进行解读。方法 56例患者共56个肝肿瘤病灶,在MWA术后第2天、1个月、6个月行上腹部MRI平扫及增强扫描。观察不同时间点消融区T1WI、T2WI、DWI及增强扫描的信号变化,并判断是否存在肿瘤复发。结果 MWA后2 d,消融区在T1WI、T2WI序列表现为靶样结构,T1WI表现为中央高信号的消融坏死区与周围环绕的低信号带,T2WI表现为低信号的消融坏死区及周围环绕的高信号带;术后1个月及6个月消融区体积萎缩,T1WI及T2WI仍可见靶样结构,T1WI显示消融坏死区信号升高。增强扫描显示MWA后2 d,消融区周围存在异常高灌注,术后2 d、1个月及6个月消融坏死区均无强化。DWI序列显示消融后2 d,消融区周围反应性信号增高,术后1个月及6个月信号逐渐降低。结论 肝脏肿瘤MWA术后消融区信号变化是随时间演变的过程,对消融区MRI信号的正确解读有助于疗效判断及方案制定。

  相似文献   

10.
郭锐  林征宇  陈锦  严媛  林清锋  陈健 《工业加热》2019,(11):1100-1104
【摘要】 目的 探讨1.5 T MRI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RFA)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至2017年12月接受1.5 T MRI引导下RFA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42例结肠癌23例,直肠癌19例,肝内共83个转移灶,病灶平均直径(1.70±0.76) cm(0.65~3.64 cm),在MR引导下完成穿刺点定位、射频电极穿刺及消融位点调整,观察RFA术后即刻MRI表现及并发症,随访复查判定消融疗效。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1.5 T MRI引导下RFA治疗。术后即刻行MRI扫描,T1WI上消融灶呈特征性“靶征”,T2WI上消融灶中央呈低信号,周边见薄环状高信号影环绕。1例患者术后出现严重并发症(2.38%,1/42)。术后平均随访时间(41.7±20.7)个月(15~94个月),79个肝转移灶完全消融(95.18%,79/83),4个转移灶出现局部肿瘤进展(4.82%,4/83)。26例患者出现肝内新发病灶,中位进展时间为5.5个月(1~65个月)。RFA后1、3、5年的总生存率分别为73.8%、40.4%和15.2%。结论1.5 T MRI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