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洪小春 《华中建筑》2023,(11):48-53
为改善现阶段城市高密度区域地下公共空间成片开发但整体环境不佳的现状,参照城市设计理论框架提出地下公共空间城市设计思路。首先,明确了随着城市设计发展和城市高密度区域空间立体开发催生的地下公共空间城市设计的现实需求和总体思路;其次,从地下公共空间城市设计的要素构成、尺度与主体、特征与模式、研究思路与框架等4个方面全面系统论述了地下公共空间城市设计的思路;最后,总结了地下公共空间城市设计的研究特色,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2.
商业街区开放性空间设计浅析——以重庆天地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商业街区作为新兴的商业建筑形式,逐渐在商业地产中显露头角。凭借其特有的外部开放性空间,商业街区不仅具有突出的商业价值,更作为一种城市公共空间,为人们提供了各种活动与交往的场所。本文试以重庆天地商业区为例,探讨商业街区开放性空间的设计策略,以期为同类型的商业地产开发项目的设计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李传成  陈川 《华中建筑》2012,30(4):63-66
综合性地产项目开发对城市空间影响巨大,从城市角度出发的开发策略和项目自身的特色定位,是决定成功的关键因素。该文以建成的浙江金华东方国际商业中心开发项目为例,从整体性开发模式、城市设计、多元化功能设置、集约化空间、商业步行街、建筑单体特色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力求探索大规模混合功能的地产项目开发策略和规划设计特点。  相似文献   

4.
城市旅游商业开发作为现今较为普遍的城镇老街活化更新方法,是结合传统历史文化街区空间结构和现代体验式商业街设计方法的开发方式,利用原有建筑街区空间,植入各种业态、功能、活动,以达到保护文物古迹、完善基础建设、活化区域经济等更新目标。以往历史文化街区商业业态研究受制于田野调查的局限性,网络社交媒体平台的普及和商业运营模式的改变使借助计算机数据采集工具获取网络信息数据成为研究方式的一种新尝试。本文以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为例,尝试借助网络信息采集工具爬取相关LBS数据,结合实地调研,分析其现状商业业态特征和空间分布格局,并根据网络点评数据获得使用者行为特点,以期为未来三坊七巷优化活化和其他历史文化街区商业业态的布局和管理提供参考和帮助。  相似文献   

5.
当今,无论大城市,还是小城镇,不约而同尝试着开发富有特色的商业街区。毋庸置疑,商业街区已经成为靓丽的城市会客厅,是城市发展繁荣的象征,是城市的商业文化名片。商业街区是由各种商店、体验店、餐饮店等集合组成的一体化商业综合体,是城市商业的精华和缩影。塑造商业街区建筑开放空间,必须迎合地域、尊重人文,街区设计和形态的选择会影响其未来能否持续、健康发展。因此,塑造街区空间成为了开发者和设计者面临的最基本最现实的问题之一。该文结合三里屯太古里商业街区的设计,从空间组织、空间布局以及空间活力塑造三方面对现代商业街区设计进行探讨,以便作为今后商业街区设计的借鉴。  相似文献   

6.
莲花路街区是珠海市最具城市气氛和城市特征的地区,由于历史原因导致了混杂与兴旺并存。通过合理开发地下空间,可以改变由于长期无序发展造成的街区混乱的状态,进一步增加街区的凝聚力,改善街区环境。文章着重对莲花路街区地下空间规划中商业结构、交通以及城市公共空间的规划进行了探讨。通过地下停车系统解决街区停车混杂局面,并辅以完善的地下步行系统,有效地组织了街区动静态交通;在原有商业中心的基础上增加两条地下商业街,既提高街区商业凝聚力又创造了地面的绿化景观带,将原有莲花路街区改造成集商业、休闲、文化娱乐于一体的立体化综合性街区。  相似文献   

7.
在城市土地立体化、集约化开发的趋势下,对地下空间进行商业开发是未来重要的发展方向。文章深入剖析了珠江新城核心区地下商业项目——"花城汇",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商业开发和空间优化建议,以期对未来城市地下商业项目的规划设计提供经验借鉴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8.
历史文化街区较完整地体现出地区特有的建筑样式、空间序列和商业环境,并不断地进行演变与发展,其中的商业空间通常是城市公共活动空间中最为活泼与最具特征的空间。本文以南昌绳金塔历史文化街区商业空间为例,探讨了现代商业与历史街区的结合方式。  相似文献   

9.
刘金燕 《城市住宅》2021,28(5):89-90
广场能给人们提供休憩、娱乐、交往的公共场所,可展现城市的历史文化风貌,是"城市的客厅",同时也是城市居民开展各种公共活动的室外休闲空间.20世纪末以来,我国以商业和交通为功能的城市中心区广场地下空间开发曾一度掀起高潮,其能有效解决城市交通拥堵等问题.基于此,本研究对地下空间利用模式和开发价值进行深入分析,归纳总结经典的城市广场地下空间案例,为未来城市地下空间的利用提出科学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历史街区的改造是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一项重要内容,商业开发是目前较为常见的一种改造模式,其相应的规划方法也因时因地而异.笔者选取了成都锦里、文殊坊、宽窄巷子三个街区的规划项目进行比较研究,分别对其文化特色、活动项目、空间环境作了分析,评价了各个案例的社会、经济效益,总结了不同开发模式的优劣及其对规划方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空间叙事体系藉由时空空间梳理、叙事框架的建构、主题的表达,能让空间形成秩序与逻辑,并强化用户对于空间的认知。本文以我国台湾地区大安森林公园站的地下空间开发项目为例,分析其如何从空间叙事主题构建、叙事要素选取、核心区的场景塑造、空间叙事的场景分布、叙事路径组织、延伸至外部的叙事强化等6个方面将空间叙事应用在地下空间的场景营造。同时,归纳出此方式能让大安森林公园站具有主题更为明确突出、形成与其他空间的逻辑与联系性、形成与城市要素的一体化发展等三方面与其他轨道站不同的优势,并能提供生活圈一个全天候活动的公共空间。最后指出,空间叙事营造场景会是我国地下空间设计的一种新选项。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地下环路(地下车库联络道)作为解决城市核心区交通问题的重要地下设施,受到了众多大型城市的欢迎,但该地下设施在其建设模式的分类、选取以及适应性等方面尚未有过系统性研究,各城市在不同模式的建设过程中也出现了情况不一的问题。为了科学、合理地选取地下环路的建设模式,作者对地下环路的功能、主要技术标准和建设模式进行了概括论述,并结合国内地下环路的建设实例,对地下环路在各种模式(单建、合建、临建)下的适用性及特点进行了分析,通过对城市核心区地下环路建设主要影响因素的归纳、梳理,提出了一种地下环路建设模式选取的基础流程。本研究结果可供城市核心区地下环路在城市规划、设计阶段进行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3.
城市核心区的地下空间开发已经进入快速发展期,建设城市地下交通环廊是改善区域交通与环境的重要措施, 多应用于商务区、公共服务核心区等交通压力大、慢行环境品质要求较高的区域,是用于连接各地块地下车库并直接与城市道路相衔接。目前相关研究及规范对地下交通环廊功能定位、规划设计中应重点考虑因素的论证尚不成熟,且受政策、管理、规划设计、宣传等影响,已运营的地下交通环廊普遍存在运营效率不高等问题。本文重点从规划设计层面分析了环廊利用效率不高的原因,结合既有工程运营实践分析了既有设计规范的不合理点,并提出了规划设计新思路与新标准,并应用于西咸新区能源金贸区地下环廊规划设计实践,供行业实践及规范进一步修编参考。  相似文献   

14.
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促进了城市商务区的大规模开发与建设。通过对国内外城市商务区如日本品川、美国曼哈顿、法国德方斯以及北京商务区等的地下空间开发建设研究,以上海虹桥商务区为例对我国城市商务区地下空间的开发与控制进行了探讨,在城市商务区地下空间规模需求与预测、地下空间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涵义、方法及特点、地下空间开发控制要素和指标体系框架、城市商务区地下空间开发机制等方面探讨了如何使商务区地上、地下空间的土地利用结合成有内聚力的整体,希望能够对我国未来城市商务区的地下空间规划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已成为我国城市建设和改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完善城市功能、改善城市环境的重要手段。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天津市已经进入地下空间大规模有序开发的阶段。当前天津市地下空间只进行总体规划方面的研究,尚未形成地下空间规划控制导则。本文从土地使用控制、配套设施控制、建筑建造控制、行为活动控制、空间引导设计以及外部环境控制六个方面入手探索研究地下空间规划的关键性控制要素,并以小白楼地区为研究对象进行应用实例研究,用以指导地下空间规划建设。  相似文献   

16.
青岛中德生态园是一个既具有城市产业功能,又具有城市园林绿化功能以及城市居住、商业、文化等功能的复合型生态园区,在高端、生态、环保的总体目标下,中德生态园的地下空间开发尤为迫切。中德生态园的建设背景、规划定位、总体空间布局等对地下交通设施系统、地下公共服务设施、地下市政设施、地下物资储备设施、地下防灾与防护设施等系统提出了较高的规划建设要求。为满足中德生态园地下空间开发的有序性与科学性,有必要在地下空间使用与开发容量控制、空间组合及建造控制、配套设施控制、行为活动控制、开发建设管理控制以及开发控制指标体系基本框架等方面进行前瞻性的研究,为中德生态园园区地下空间利用提供开发建设依据,有利于园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规划目标。  相似文献   

17.
在城市存量发展与精细化设计的背景下,既有地下公共空间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整个城市活力营造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现阶段不少既有地下公共空间环境使用状态不良及空间环境恶化等问题致使空间活力丧失。故将“活力提升”作为推动中心城区既有地下公共空间再生的目标,对活力评价体系的构建进行尝试。通过专家和公众参与的调研问卷,运用层次分析法进行中心城区既有地下公共空间活力评价的初步研究,选取重庆3个中心城区既有地下公共空间作为案例进行活力评价体系的检测与反馈,反映当前关注度高、矛盾突出的中心城区既有的地下公共空间问题,为活力提升设计策略奠定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8.
与现代主义盛行时期对城市公共空间有所忽视的大不相同,从70年代起,与城市未来生活密切相关的城市公共空间越来越引起建筑师和城市规划师的重视,城市地下空间通过整合城市街区、广场及外部空间,可以形成充满活力的城市外部公共空间,通过对城市未来发展的前瞻性分析,和对城市形态与功能的特征分析,从理论上探讨地下公共空间的作用和未来发展的可能性,以实现让城市公共生活回归城市新空间,新公共空间回归生活.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北京路商业步行街区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系统的分析,提出了空间、文化、交通多重耦合的城市设计策略,试图塑造地域特色鲜明、历史气息浓厚、商业环境优越、公共设施完善的城市公共空间。  相似文献   

20.
城市快速发展出现诸如环境污染、资源短缺、交通拥堵、房价高等“大城市病”问题,破解“大城市病”的最佳选择在于开展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归纳我国大城市建设存在的“大城市病”特征,提出了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对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现实意义,对国内外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现状进行了综述,明确了当前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存在的核心问题及发展方向;基于国内外现状分析,明确进行了我国未来地下城市空间开发利用的发展原则;提出未来地下城市规划布局发展的若干理念,从法制构建角度倡导树立第四国土、地下红线理念;从规划、设计、建造角度推崇融合设计、规划留白、智慧建造等理念;从空间角度提议采用节点TOD空间布局理念;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坚持以人为本理念。本研究综述及发展理念旨在为未来大城市立体空间联动利用提供模式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