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四川省矿产资源开发与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分析四川省矿产资源开发与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关系,以投资强度、产业规模和经济效益表征矿产资源开发水平,以经济实力水平、地方财政与金融水平以及投资与消费水平刻画经济发展水平,在此基础上选取14项指标,建立矿产资源开发和经济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体系。利用熵值法确定各指标权重,以TOPSIS法计算四川省2006-2015年矿产资源开发和经济发展水平的综合得分,采用灰色系统理论中的斜率关联度模型确定两者的关联程度,最后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两者的耦合协调发展水平进行评价。研究发现,四川省矿产资源开发与经济发展水平整体上均表现出波动上升的态势,两者存在较好的关联性;研究时段内矿产资源开发与经济发展之间由低水平耦合与磨合-良性耦合过渡到高水平耦合阶段,整体处于良好的耦合协调状态。这说明四川省矿产资源的总体规划和经济结构转型的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相似文献   

2.
区域煤炭产业经济-资源-环境系统耦合协调发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耦合协调度引入煤炭产业这一微观研究领域,以山西省为例,建立煤炭产业经济-资源-环境(ERE)系统耦合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计算煤炭产业经济、资源和环境各子系统综合发展水平,构建耦合协调度发展模型,对经济-资源-环境系统耦合协调发展水平进行多维测度与分析。结果表明:2005—2015年期间,煤炭产业ERE系统耦合协调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但处于0. 3852~0. 5228的濒临失调状态,并呈现"上升—下降—上升"的波动循环。经济、资源、环境二元系统间的耦合协调水平均处于轻度失调与勉强协调之间,经济子系统与环境子系统间的矛盾是制约煤炭产业整体协调发展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四川省矿产资源开发与地质灾害的耦合协调关系,构建了四川省矿产资源开发和地质灾害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在对两种进行系统综合评价的基础上,建立耦合协调度模型和地质环境压力指数,对2006~2015年间四川省矿产资源开发和地质灾害耦合协调发展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四川省矿产资源开发和地质灾害综合发展指数在波动中变化,矿产资源开发强度现逐渐趋于稳定,地质灾害综合发展指数现处于较高水平。四川省矿产资源开发系统与地质灾害系统之间的耦合协调关系向着良好态势发展,目前处于高度协调阶段,地质环境压力小。  相似文献   

4.
金属矿产资源产业是矿产资源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分布范围广,覆盖领域多,通常被认为对资源禀赋及关联产业具有较强的依赖关系。基于2003—2016年省域面板数据,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分析我国金属矿产资源禀赋及产业的空间分布特征,探讨金属矿产资源产业整体、金属采选业和金属冶炼加工业对资源禀赋的依赖,以及关联产业布局对金属矿产资源产业整体以及不同环节的影响。结果表明:(1)资源禀赋仅对金属采选业的空间布局产生影响,对金属矿产资源产业整体和金属冶炼加工业布局的影响不显著;(2)金属采选业和金属冶炼加工业的布局在本地相互影响,而对邻近地区均没有产生空间溢出效应;(3)金属矿产资源产业后向关联产业的布局对本地金属矿产资源产业存在正向影响,对本地和邻近地区的金属采选业既会产生正向影响也会产生负向影响,而对金属冶炼加工业布局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矿产资源开发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为高效利用矿产资源、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通过构建矿产资源开发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SBM模型、熵值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和相对发展度模型,分析2003—2021年我国矿产资源开发效率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关系与相对发展状况。结果表明,矿产资源开发效率呈波动上升趋势,而经济高质量发展呈稳定上升态势。两者耦合水平已达高度磨合阶段,耦合协调度经历了濒临失调到优质协调的演变过程,但并未实现全程同步发展,矿产资源开发效率超前于经济高质量发展。矿产资源开发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支持与保障。为促进二者的协调发展,需合理配置矿产资源投入,进一步提高矿产资源开发效率,同时多渠道提高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6.
在分析塔河流域产业发展特点的基础上,以巴州地区为例,研究了矿产资源开发带来经济环境效应。研究结论发现:1995-2009年矿产资源产业对经济总量的贡献率总体水平维持在50%以上,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处于上升趋势;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和非金属矿采选业是巴州最具优势的主导产业;矿产资源产业的就业吸纳较强,企业集聚能力强,固定资产投资的贡献率基本上维持在40%以上;矿产资源产业与工业废水排放量、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呈线性增长关系;矿产资源产业税收成为巴州地方财税收入的重要来源。但是,矿产资源开发的经济效应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矿产资源行业的发展潜力下降。因此,应高效利用矿产资源,进一步延伸产业链,促进矿产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7.
博罗县土地利用结构与产业结构耦合协调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营  张游 《资源与产业》2018,20(2):59-64
采用信息熵及耦合协调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对博罗县2009-2016年土地利用结构、产业结构变化特征及两者的耦合协调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均衡度呈逐渐上升、优势度呈不断下降的趋势,土地利用结构复杂度逐渐变高,各类用地更加均衡与稳定;2)各产业生产总值的信息熵和均衡度不断减少,优势度逐渐增加,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各固定资产投资的信息熵和均衡度不断增加,优势度不断减少,投资结构更加合理与均衡:1)博罗县土地利用结构、产业结构综合指数均呈上升趋势;2)博罗县土地利用结构与产业结构的耦合协调度、协调发展度均呈上升趋势,二者的耦合性越来越好,整体协调发展;3)土地利用结构与产业结构相对协调度基本在0~1,且L>0、C>0,表明同一时期内博罗县土地利用、产业经济不断持续发展,发展速度和方向趋于一致。   相似文献   

8.
以山西省为研究对象,采用2014-2019年的数据,构建煤炭产业科技创新与省域可持续发展指标评价体系,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研究了山西省煤炭产业科技创新与可持续发展的耦合协调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一方面,山西省煤炭产业科技创新与可持续发展高度耦合协调,煤炭产业科技创新有助于提升省域可持续发展水平;另一方面,山西省煤炭产业科技创新与可持续发展的耦合协调度呈现倒"U"型,二者耦合协调发展的稳定性有待增强。研究结果可以为山西省煤炭产业科技创新提供政策参考,以期提升山西省可持续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9.
人口、土地、产业发展是否协调是衡量煤炭资源枯竭城市高质量发展和转型升级的重要标识。为科学揭示煤炭资源枯竭城市人口、土地、产业发展水平及协调关系,本文以东北地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的13个地级市为例,通过构建"人-地-业"发展指标体系,综合评价煤炭资源枯竭城市"人-地-业"发展水平,并利用耦合协调度函数,测算地级煤炭资源枯竭城市"人-地-业"耦合协调度,分析了协调度的时空分布规律。结果表明:煤炭资源枯竭城市"人-地-业"综合发展水平总体呈下降态势,人口系统总体呈现较高的发展程度,土地系统发展水平较低;东部地区"人-地-业"综合发展水平较高,东北地区较低;煤炭资源枯竭城市"人-地-业"耦合协调水平较低,总体处于勉强耦合或初级耦合阶段,人口、土地、产业共振性较差;煤炭资源枯竭城市"人-地-业"发展水平与耦合协调关系存在显著的时空差异特征,表现为东部地区城市"人-地-业"耦合协调程度较高,东北地区和西部地区城市"人-地-业"濒临失调。最后,本文从培育接续产业和延伸产业链、优化人才政策和城市空间等方面提出了实现"人-地-业"全面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吴姣  刘润  黄敏 《资源与产业》2022,24(1):73-85
长江中游地区作为我国东中西部发展的传导区,是促进中部崛起的重要着力点和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点区域,探究长江中游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为长江中游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以长江中游为研究区域,构建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分别从长江中游整体、城市群之间、城市群内外部以及市域多个尺度,定量测度2005年、2010年、2015年、2017年长江中游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的时空格局特征,并在此基础上,采用GeoDa软件对长江中游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度进行全局和局部自相关检验。研究表明:1)长江中游整体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发展水平不断上升,耦合度始终保持在拮抗阶段,协调度从初级失调向初级协调转变,2017年长江中游整体协调度为0.53;2)长江中游4个城市群城镇化发展水平稳步提升,生态环境发展水平波动较大,2017年,除长株潭城市群协调度达到0.6,进入中度协调之外,其余城市群仍为初级协调,各城市群内部与城市群外部协调度为0.57~0.62,差异较小;3)市域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度和协调度具有空间差异,中心城市有先发展优势;4)国家政策支持、产业转型、地方发展是长江中游地区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度不断提升的根本原因;5)协调度空间差异主要集中在安徽和湖北,高高集聚区主要在江淮城市圈东部,低低集聚区逐渐减少至零。长江中游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发展程度不断上升,但其发展水平仍然较低,区域发展差异较大,实现长江中游城镇化高质量发展仍有较长的路要走。  相似文献   

11.
通过构建山东省城市化系统与经济发展系统指标体系,运用熵值赋权法赋予各指标权重,并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2005—2014年山东省城市化系统与经济发展系统耦合协调性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2005—2014年山东省城市化系统和经济发展系统存在明显的耦合发展关系,且由低水平耦合向高水平耦合发展,由极度失调状态向优质协调状态发展,两系统间耦合协调状况逐年改善,这与山东省经济和城市化不断发展关系密切。山东省经济的发展为其城市化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投资和更为完善的基础设施等条件,其城市化的推进也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劳动力、土地供应以及相应的社会福利。山东省城市化系统与经济发展系统耦合协调度不断增加的现实有利于山东省整个社会系统的健康有序发展,对中国区域协调发展也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山东省经济、人口与环境耦合协调性演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山东省16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利用2007年、2012年和2017年山东省各地级市面板数据,构建基于熵权法和物理耦合模型的人口-经济-环境协调度模型,比较分析人口、经济与环境系统耦合协调度的时空演变,计算不同系统发展程度的空间莫兰指数,并为山东省未来的发展规划提出了建议。研究表明:山东省16个地级市的人口、经济与生态系统的协调发展状况逐步改善,综合发展度的提高是其主要促进因素;山东省西部内陆地区的经济和人口系统发展明显落后于东部、中部地区;各地级市经济、人口和环境系统发展的空间自相关程度较低且不显著,但综合发展度与协调度存在显著且微弱的正自相关关系,区域协同发展的潜力有待进一步开发。  相似文献   

13.
中国水-能源-粮食耦合协调发展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能源、粮食作为3大重要资源,其协调发展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文章首先构建水-能源-粮食(W-E-F)系统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然后采用熵值法和变异系数法对指标赋权,并利用耦合模型度量 W-E-F系统的协调发展水平,最后将其与水-能源、水-粮食和能源-粮食系统对比分析,并基于灰色Verhulst模型预测W-E-F系统2018—2027年的耦合协调度。结果显示:2002—2017年我国W-E-F系统的综合评价指数呈上升趋势;2002—2017年W-E-F系统的耦合度平均为高水平耦合;2002—2017年W-E-F系统的耦合协调经历了过渡、基本协调和高度协调3个阶段,并在2018—2027年将保持优质协调,但能源的发展水平仍滞后于水资源与粮食,因此,需加强能源的开发利用率,以推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以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为背景,对长江经济带城镇化与水资源的耦合协调关系进行研究。基于熵值法构建长江经济带城镇化发展与水资源利用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TOPSIS法改进耦合协调度模型,从时间和空间角度分析长江经济带2006—2015年城镇化发展与水资源利用的耦合协调关系。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城镇化发展和水资源利用水平逐年上升,耦合协调度不断提高;沿线11个省市的协调程度还存在明显的地域集聚特征,呈现“东部>西部>中部”的格局。提出加快西部地区城镇化发展水平、提高水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推进长江经济带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保护协同发展等建议,推动长江经济带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5.
构建了资源型城市的3E1T系统,包括能源、经济、环境和技术四个子系统。用耦合模型测算了2006-2015年攀枝花市的3E1T系统的协调度,并用灰色预测模型对该系统2016-2020年的耦合度进行了预测分析。结果表明:(1)攀枝花市的3E1T系统耦合协调发展总体呈上升趋势,朝着耦合协调的方向发展,但协调发展水平有待提高;(2)攀枝花的能源子系统发展极不稳定,制约了整个系统的耦合协调度;(3)攀枝花市的经济和环境子系统发展较好,技术子系统的发展速度有待提升。3E1T系统耦合分析表明,资源型城市的发展需要能源、经济、环境和技术四个子系统的协调共进。   相似文献   

16.
黄山市旅游业与低碳城市的耦合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旅游业和低碳城市系统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AHP-熵值法主客观相结合的方法确定指标权重,然后借助物理学耦合模型,构建旅游业与低碳城市耦合协调度模型,定量分析了2005—2014年黄山市旅游业与低碳城市的耦合过程与演进趋势。结果表明,黄山市旅游业综合水平(除2013年外)与低碳城市综合水平稳步提高,其中2006—2012年旅游业综合水平高于低碳城市综合水平,但两者差距不大;在耦合度测算模型中,旅游业系统与低碳城市系统3种不同比例贡献份额所得出的耦合协调度的变化趋势一致,说明旅游业系统和低碳城市系统贡献份额比例对耦合协调度的影响很小;黄山市旅游业与低碳城市耦合协调度总体呈上升趋势,协调类型从2005年的基本失调逐步发展为基本协调,直至2014年达到优质协调,说明其耦合协调状况不断好转,相互促进作用不断加强。黄山市旅游业和低碳城市发展基础好、速度快,虽有一定的波动,但一直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未来随着政府扶持政策的落实和旅游部门的不断投入,黄山市旅游竞争力还将进一步提升,旅游、文化、生态协同发展的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7.
齐婧  李秀霞 《资源与产业》2019,184(5):29-36
本文利用ESDA-GIS 方法和空间计量模型对2005年、2010年、2015年全国26个省会城市、4个直辖市的城市化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进行时空演变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表明:1)我国城市化与资源、环境发展水平的耦合协调度空间分布不平衡;2)2005-2015年中国省会城市、直辖市三者耦合协调度呈现出“V”型,即先下降后改善的特征;3)城市化与资源、环境三者耦合协调度存在空间集聚;4)空间计量模型结果表明人均GDP、工业产值比重等对城市化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具有显著促进作用,环保投资占GDP比重和每万人在校大学生数对其影响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