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选取某典型石化企业为研究对象,采用高时空分辨率的VOCs走航监测系统对其进行监测,旨在全面掌握区域VOCs污染分布特征,为污染源头的追溯、管控提供全面、科学、合理的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2.
本次走航主要针对HT县的VOCs和常规六参数的污染情况进行监测,通过走航监测发现重污染区域,获得污染物分布图,进行污染成因分析。此外,还对多个点位进行定点监测,对重点区域的VOCs进行多种类的定量及定性分析。  相似文献   

3.
《广东化工》2021,48(14)
2020年5月至11月对增城经济技术开发区核心区域开展VOCs走航,对该区域VOCs组成特征和VOCs异常点位进行监测和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域ΣVOCs浓度均值为74μg/m3处于较低水平;区域VOCs组成中,苯系物占比最大为61.1%;其次为烯烃占比21.1%,再次为含氧含氮烃占比11.9%;在走航过程中捕捉到6个ΣVOCs峰值浓度为1730~16141μg/m3的异常点位,其臭氧生成贡献较高关键物种为甲苯、二甲苯、苯乙烯。  相似文献   

4.
《化工设计通讯》2019,(10):243-244
介绍了激光雷达通过扫描和走航等方法在河南省三门峡市大气环境监测中的应用实例。利用激光雷达垂直扫描和后向轨迹分析一次沙尘传输过程;利用激光雷达水平扫描技术结合监测数据对市区两个区域污染物进行溯源;利用激光雷达车载走航监测技术对三门峡主要道路进行走航监测,确定污染源及其污染原因。对山西运城工业园周边进行跨区走航监测,评估运城污染传输对三门峡市的影响。激光雷达技术可以全面获取"点面域、地空天"一体化数据,为区域大气污染"三个说得清"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5.
安洋 《山西化工》2023,(4):132-134
目前,国内许多大型炼油化工企业厂区内存在异味排放严重的问题,由于大型炼化企业生产装置较多、排放节点多,并且排放隐蔽等原因,环保管理部门与环保监测部门对异味溯源的难度较大。本文通过车载走航监测系统对大连石化公司厂内区域进行走航监测,对VOCs浓度异常或有明显异味点位的环境空气开展定点监测分析,掌握定点点位的环境空气特征污染因子;通过现场排查并使用红外热成像仪,结合气象条件,快速地溯源出疑似异味排放的污染源。再通过污染源特征污染因子与定点点位环境空气中的特征污染因子作比对,准确锁定异味来源,从而实现精准监测和整治工作。  相似文献   

6.
《广东化工》2021,48(17)
基于国产在线挥发性有机物质谱仪技术,针对医药化工行业或企业建立对应的污染源特征库,结合实时地理和气象信息,建立VOCs在线污染来源识别模型,对敏感点的实时在线监测与快速分析。采用"走航监测+便携式VOCs检测仪",在A医化园区实现"摸清现状-问题诊断-措施整改-动态评估"的良性闭环式工作模式。制定医化园区走航及应急管控机制和企业废气四色图评价运用办法,并应用于企业环保码评价指标及评分标准体系。  相似文献   

7.
VOCs是大气中化学反应的"燃料",能够参与大气光化学反应,是臭氧(O_3)和细颗粒物(PM_(2.5))生成不可或缺的前体物,并且会对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产生极大的威胁。基于在线挥发性有机物质谱仪(SPIMS2000)检测系统,对某工业区VOCs进行走航监测,并分析其污染分布及组成特征,从而为其VOCs合理减排及有效环境监管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崔倩 《山西化工》2022,(1):287-288,295
首先概述了大气环境污染及监测现状,其次介绍了SPAMS走航监测系统原理及构成,分析了SPAMS走航监测系统优势,最后探讨了SPAMS走航监测系统在大气环境监测中应用.  相似文献   

9.
随着现代煤化工的快速发展,其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大量挥发性有机物(VOCs)将对当前空气质量产生多重环境效应。但是目前对现代煤化工项目生产过程中排放的VOCs的认识还无法满足大气污染治理的管理和决策需求。针对这一问题,论文采用污染源源强核算的方法,对比分析了现代煤化工和石化行业VOCs排放特征;在文献分析和实地调研基础上,基于石化行业VOCs污染治理的成熟经验,分析了现代煤化工企业VOCs防控薄弱环节,探索跨越污染防控主要障碍方法。研究发现,废水集输、储存、处理处置过程逸散是现代煤化工企业VOCs最大排放源,与石化企业VOCs排放特征存在明显差异;排放底数不清是煤化工行业VOCs污染控制管理的主要障碍,建立在线监测技术规范指导现代煤化工行业固定污染源的VOCs排放在线监测,有助于提升整个行业VOCs污染防控水平。通过分析国内外固定污染源VOCs监测技术方法,基于我国固定污染源污染物排放在线监测的技术规范,研究建立了我国现代煤化工行业固定污染源VOCs排放在线监测技术系统,并阐述了该系统的组成和结构、技术性能、监测站房、安装、技术指标调试检测、技术验收、日常运行管理、日常运行质量保证以及数据审核和处理等方面的要求。该系统标准的研究为我国煤化工行业VOCs排放监测系统的建立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
通过气相色谱法监测分析一化工企业有机废气的VOCs组分,根据VOCs组分在该化工企业的VOCs在线监测仪上建立了VOCs在线监测模型,且比对监测结果符合相关要求。以9个生产周期的在线监测数据核算VOCs总量,并与常用的VOCs总量核算方法进行比较分析,为推进VOCs在线监测技术在总量核算和污染防控方面的应用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利用开路式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对某300 m×422 m炼化装置区域开展了VOCs排放监测工作,在同等气象条件下完成了上下风向多组分测量;对监测结果应用主因子分析法进行了分析,在基于大气扩散模型的基础上选择特征污染物表征VOCs的方法对该区域VOCs年排放量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开路式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能够实现多组分分析,实现区域性监测;该区域上风向背景点与下风向受体点VOCs存在化学组分特征差异,计算得到该区域VOCs年排放量为158 t。  相似文献   

12.
石化企业主要以无组织形式排放烷烃、烯烃、芳烃等挥发性有机物(VOCs),不仅污染大气,也引起加工损失。为有效控制和减少石化VOCs排放,有必要监测石化企业VOCs排放总量及分布。红外掩日通量遥感监测技术(SOF)是当前VOCs无组织排放通量监测最佳实用技术之一,简要介绍了其技术原理、测量方法、应用范围及在石化VOCs排放监控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工业涂装行业是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其污染对大气和环境造成严重影响。目前,我国政府已制定并实施了的相关法规和政策,推动工业涂装行业实施VOCs污染治理措施。VOCs污染治理仍然存在技术成本高、企业环保意识薄弱等问题。因此,本文提出了进一步加大政府支持、推动技术创新和应用、提高企业环保意识、加强区域联动、使用环保涂料等对策,以期促进工业涂装行业向更环保和可持续的方向发展,有效减少VOCs污染对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刘蓉 《大氮肥》2021,44(5):350-354,357
为满足工业烟气VOCs的精准测量及智能化发展需求,结合国家和地方现行的VOCs监测标准方法和技术指导,在检测方法、系统配置、数据采集传输和维护校准等方面总结了技术特点,提出了爆炸危险区域VOCs在线监测系统从智能化设计方案到运维管理的实施方法及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深入调查了珠三角地区某制造业发达城市6个典型VOCs排放行业的多家企业的有机废气污染治理情况的基础上,分析归纳了工业源VOCs污染现状及治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有效的对策,为该区域大气环境VOCs治理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选取石化企业具有多个排放源的典型区域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污染特征,并应用PMF模型对区域内多个点位VOCs来源进行了解析。结果表明,该研究区域VOCs浓度明显高于城市环境空气及化工园区,存在较重污染,正丁烷、异丁烷、异戊烷、正戊烷、乙醇、苯系物是该区域VOCs的主要成分。各排放源污染物差异性较大,排放特征明显。通过PMF计算获得各排放源对24个点位的贡献率,解析结果与污染物扩散规律相一致,能够较好地解释污染物来源。  相似文献   

17.
VOCs污染对人体健康和区域生态环境危害性的正逐渐受到重视,但我国在这方面的管控工作才刚刚开始,缺乏足够的经验。以珠三角中心城市广州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工业VOCs污染现状和监管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给出了综合防治管理对策,为区域环境治理工作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钱晓霞 《广州化工》2020,48(4):96-99
通过对国内外固定污染源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监测方法的原理分析及相关实验,评估了国外分析方法在我国的适用性。基于环境空气中臭氧生成潜势(OFP)的计算方法,提出了评价企业排放废气中VOCs反应活性的综合性指标。通过实验对比现行非甲烷总烃监测方法和OFP法在评价固定污染源排放废气中VOCs污染程度的差异,验证了固定污染源中OFP评价方法的应用价值。研究表明,固定污染源中VOCs的OFP方法能较好弥补现行固定污染源VOCs监测中的一些不足。  相似文献   

19.
<正>(环大气[2017]121号)挥发性有机物(VOCs)是指参与大气光化学反应的有机化合物,包括非甲烷烃类(烷烃、烯烃、炔烃、芳香烃等)、含氧有机物(醛、酮、醇、醚等)、含氯有机物、含氮有机物、含硫有机物等,是形成臭氧(O3)和细颗粒物(PM2.5)污染的重要前体物。为全面加强VOCs污染防治工作,提高管理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促进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制定本方案。一、充分认识全面加强VOCs污染防治工作的  相似文献   

20.
挥发性有机污染物(VOCs)是我国污染场地地下水中高频检出的污染物,在地下水中多以非水相液体(NAPL)形式存在,成为持久的污染源,具有较高的环境和健康风险.监测式自然衰减法修复技术(MNA)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和其他修复技术联合使用,具有费用较低、不会造成其他负面影响等优势,作为地下水污染修复的一种可选方法已得到普遍认可,执行监测式自然衰减法前必须进行自然衰减可行性评估,实施监测式自然衰减法修复技术,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概述了目前国内外主要的地下水中VOCs自然衰减修复技术的研究进展.地下水中VOCs自然衰减可行性评估程序研究的开展,可以为我国制定利用MNA技术修复污染场地章程和规章以及保障地下水安全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