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以2019年青岛市沙子口和胜利桥发生的2处地铁施工塌陷事故为研究对象,基于改进的SBASInSAR技术,利用60景Sentinel-1卫星影像数据,获取地面塌陷前后的青岛市的地表形变时序信息,分析了塌陷事故区地面形变过程与塌陷事故的相关性,提出了利用合成孔径雷达卫星遥感数据开展城市地铁施工地面塌陷监测预警的方法。通过对沙子口和胜利桥2处事故点的长时间序列地表形变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比较,将累积形变量转化为每日平均沉降速率,提出了用于早期识别地表沉降的指标,即在1个周期(12 d)内,平均沉降速率超过0.02 mm/d,而施工预警阈值为连续观测3个周期,平均沉降速率超过0.02 mm/d。  相似文献   

2.
地质灾害的频繁发生直接或间接地给自然环境和社会带来了不可逆转的巨大危害,近年来我国也在不断加强地质灾害早期识别和防治的力度.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SAR)技术以其全天时、全天候、高精度、大范围监测的优势,成为一种重要的形变监测手段.本文以贵州省黔东南州地质灾害隐患排查为例,采用差分干涉测量(D-InSAR)和小基线集(SBAS)时序InSAR技术分别处理了ALOS-2/PALSAR-2和Sentinel-1雷达数据.选取具有代表性的4个隐患点区域重点讨论,结果展示了D-InSAR在大范围地表形变探测以及SBAS在高精度形变监测中的优势,同时表明两种方法在地质灾害隐患普查中可以互相补充,提升地灾隐患的识别能力.此外,获取的隐患点雷达视线方向累积形变序列和平均形变速率,可为贵州省地质灾害防灾减灾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为实现北斗卫星定位系统(BDS)对大跨桥梁基础变位的连续监测和最终沉降量预测,需要消除卫星信号采集过程中的各种误差影响.本文提出通过平稳小波变换消除卫星信号中的多径误差;并将随机噪声简化成高斯白噪声模型,结合自相关函数噪声判定准测和经验模态分解降噪方法,降低信号中的随机噪声成分.为满足大跨桥塔沉降观测精度需求,采用双曲线模型定义北斗卫星监测数据和精密水准方法测量的桥塔沉降数据;以施工过程数据和模型化沉降数据作为输入层,通过BP神经网络建立不同数据间的非线性映射关系,实现北斗卫星实时测量数据的纠偏处理.最后,以某在建超千米公铁两用斜拉桥基础承台建立的北斗卫星沉降测点采集数据为例,根据3倍中位差原则去除北斗卫星采集数据的坏点,采用线性插值补偿丢失数据,通过本文方法降噪和纠偏后得到大跨桥梁基础承台沉降实时数据.与精密水准测量结果比较,本文方法具有亚毫米精度,满足大型桥塔结构沉降的连续观测和最终沉降量预测要求.  相似文献   

4.
具备特定区域人口热力洞察监测的能力是智慧应急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应急管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H省地质灾害种类多,各类事故较为频发,亟需快速掌握特定区域的人员数量、流动趋势及人员基本属性等资讯,以便精准发布预警预报、精确实施应急救援.文章结合手机信令大数据的特点,从前端应用、后端数据处理等方面,对城市应急指挥救援开...  相似文献   

5.
地面沉降及其引发的次生灾害已成为我国城市主要地质灾害之一,对地面沉降进行大范围、持续、动态监测是城市智慧建设与管理、维护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也是预防、预警城市地质灾害发生的有力保障。PSInSAR技术克服了常规DInSAR技术的时间、空间失相干等影响,采用二维线性(或非线性)模型、时空滤波方法去除长时间观测序列干涉图中的相位噪声,对高相干点的差分干涉相位回归分析,即可获取大面积地表形变动态演化信息。本文以豫北安阳地区为实验区,对2008年3月至2009年12月近两年时间的11期ENVISAT/ASAR SAR数据进行PSInSAR处理,获得安阳地区地表沉降速率场。研究发现,安阳城区及西郊都存在明显的地面沉降,城区有龙安、殷都、北关、文峰4个区因超采地下水导致地面沉降,其中最大沉降位于文峰区,沉降速率达-38 mm/a,而西郊水冶镇因矿区地下开采而缓慢下陷形成沉降场,其最大沉降速率达-32 mm/a。  相似文献   

6.
正颁奖词作为桥梁道路建设参与者,湖南联智桥隧技术有限公司主动肩负起保卫桥梁道路安全的社会责任,严格贯彻实施质量管理体系,为客户提供优质、高效的工程检测服务和桥梁隧道质量安全解决方案。公司始终以"让中国桥梁更安全"为目标,不断创新,填补了国内利用北斗卫星监测基础设施结构形变领域的空白,逐渐成长为一流的桥梁、隧道、道路工程检测评估机构和交通物联网信息科技企业。  相似文献   

7.
简述对电厂高层建筑物变形监测的意义,介绍了 DiNi12电子水准仪的功能,阐述高层建筑物沉降观测基准点和沉降点的布设和观测方案、沉降观测的数据处理与成果管理.  相似文献   

8.
针对矿区沉降监测的需求,分析了雷达干涉测量(InSAR)技术在济宁矿区沉降精细化监测中的应用.分析了InSAR技术在矿区沉降监测中存在的技术难点,建立了适合于矿区沉降监测的InSAR实用化数据处理流程及方法,提出了由粗到精的精细化监测策略.以济宁矿区为实验区,采用L波段的PALSAR(phased array type L-band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雷达数据和双轨法差分干涉测量方法,构建了6个干涉对,获取了矿区的InSAR形变图,得到了多个由于地下采煤造成的沉降漏斗;对其中的葛亭煤矿进行了精细化分析与解译,生成了矿区沉降的等值线图及三维形变图;采用精密水准数据对InSAR测量结果进行了可靠性及精度的验证.结果表明:L波段雷达数据和双轨法差分干涉测量技术非常适合矿区大形变的沉降监测,其监测精度可以达到厘米级.  相似文献   

9.
城市建筑物是城市化建设主要组成部分,建筑物安全是城市建设与发展的重要前提之一.利用哨兵一号(Sentinel-1A)数据(时间覆盖为360 d),基于短基线集干涉技术(SBAS-InSAR),在分析其技术原理及工作流程的基础上,对乌鲁木齐市城区及周边地区进行了地面沉降监测实验,并对监测结果进行统计,结合地面基础资料分析了其沉降原因,实验结果表明:沉降区域多为建筑兴建、资源开采活动频繁的地区,并主要分布在米东区、水磨沟区和沙依巴克区西山附近,其中米东区和水磨沟区最为严重,沉降速率最高可达97 mm/a.  相似文献   

10.
高铁桥梁墩台的沉降观测属于高精度高程测量,正常情况下采用二等水准测量方案施测.但对于落入水中的大跨度桥梁墩台,由于跨距过大,无法采用二等水准测量方案,可以考虑采用精密三角高程测量方案作为替代.文中对精密三角高程原理及计算方法进行了阐述,针对特定大跨桥梁水中墩的沉降观测设计了测量方案,并进行了数据采集及分析实验.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改进的精密三角高程测量方法和改造后的强制对中微棱镜作为观测标,在合适的观测时段进行外业测量,能够达到二等水准测量的精度水平.  相似文献   

11.
以公路为研究主体,界定了公路沿线研究区范围,构建了路域地质灾害预警监测方法体系。结合公路路域特性,选取地面高程、地形坡度、地表形变速率、降水、土地使用类型、工程地址岩组、断层分布、水系分布8种致灾因子,通过卫星遥感技术对致灾因子进行信息提取,输入至证据权重法和逻辑回归耦合模型,以获取路域范围内的地质灾害易发性计算结果,并对结果进行区域划分,确定预警监测的靶向区域。以四川省雅安至康定高速公路为实例对本文方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对以公路为主体的路域研究区特性有良好的数据表征作用;路域地质灾害预警监测精度较高,AUC值为0.906;该方法对公路交通基础设施防灾、抗灾工作具备一定的参考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为了全时在线自动监测预警突发性地质灾害(特别是泥石流),设计开发了新型泥石流预警监测系统.该系统由泥水位报警仪子系统、雨量计子系统、视频监控子系统以及集成软件子系统组成.通过现场泥水位观测、雨量观测和视频观察,利用软件平台进行有线或无线信息传输,可对泥石流活动进行监测,完成数据采集、管理、保存等工作,可全程实时监测和收集有关泥石流形成、运动规律、灾害程度等多方面的信息数据,进行预报.结合长江上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区滑坡泥石流预警系统建设项目的实际系统检测,证明该系统的应用不仅能够增加泥石流在恶劣天气和复杂气象条件下的预报机会,还提高了泥石流预警监测的技术和水平.  相似文献   

13.
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遥感与成像具有全天时、全天候、能穿透风云雨雪和植被等独特优势,是近20年空间遥感与对地观测技术最重要的进展.进入21世纪,一系列高分辨率星载SAR的成功运行,标志着雷达遥感与对地观测进入了一个新时代.总结高分辨率SAR数据的优越性以及中低分辨率SAR数据分辨率不高造成的应用瓶颈问题.概述目前在轨的高分辨率SAR卫星———意大利的COSMO-Sky Med卫星、加拿大的Radarsat-2卫星和德国的Terra SAR-X卫星传感器特征,通过调研目前国内外高分辨率SAR后向散射信息和相位信息在变形类地质灾害监测特别是矿区地质灾害监测领域的应用,展望了高分辨率SAR在矿区开采沉陷与地质灾害监测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新图书馆工程造型别致,结构复杂,工艺精度要求高.为了做好该项工程施工测量,从测量控制点的建立、大跨度结构测量、斜柱型钢测量到基坑监测与建筑物沉降观测,进行了系统的论证,提出了复杂结构的施工测量方案.特别是对斜柱型钢安装的角度控制及二维纠偏,总结出一套便捷实用的测量方法.通过该测量方案的组织实施,实现了工程的精确测量要求.  相似文献   

15.
基于黄土地区深大基坑桩锚支护结构变形、位移,锚索轴力及建筑物沉降等监测数据与数值计算结果的对比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基坑支护结构桩顶水平位移、桩顶沉降、桩身水平位移,临近建筑物沉降等监测值均远小于规范规定的预警值,表明该基坑支护结构设计合理;基坑降水,尤其降水速率的变化,对地表及临近建筑物沉降有显著影响;桩身底部向基坑内的最大水平位移为8.9 mm;基坑开挖过程中支护结构的监测值与数值计算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6.
建筑物沉降观测的基本要求与监理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言现行规范规定,高层建筑物、高耸构筑物、重要古建筑物及连续生产设施基础、动力设备基础、滑坡监测等均要进行沉降观测,是监理工作的重要内容。通过对沉降观测的监控,可指导合理的施工工序,预防在施工过程中出现不均匀沉降,及时反馈信息,并为勘察设计施工部门提供详尽的一手  相似文献   

17.
为了实现对高陡边坡、尾矿坝、基坑、地质灾害区域等危险源进行连续、实时、在线的变形监测,采集变形体绝对和相对水平位移及垂直位移,建立了基于Socket的测量机器人变形监测系统,以反映变形体的变形特征,并及时发布变形监测结果,在发生位移或沉降超限时自动发送预警信息.该系统应用于某校区高陡边坡的位移变形监测,结果表明系统能够准确、及时地反映变形体的变形情况,实现了全自动、无人值守、全天候、在线、实时的监控.  相似文献   

18.
以天津地铁盾构区间隧道近距离下穿某砖木结构风貌建筑为背景,采用PKPM软件预判和现场监测相结合的方法,对新建隧道施工所引起的邻近砖木结构风貌建筑物的沉降进行深入研究.分析了盾构下穿建筑物前、下穿过程及离开后3个不同阶段的建筑物沉降变化情况,并提出了在盾构施工过程中控制结构沉降所采取的必要措施,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研制一种针对建筑物沉降的远程自动监测与预警系统,本监测系统主要将静力水准测量、电磁式位移传感、计算机等技术进行集成,实现监测数据的实时、连续、远程、自动采集,自动处理,当沉降量或沉降速率超过一定的警戒值时,系统自动报警.相对于传统的几何水准监测方法,该系统具有高精度、实时、连续、无人值守、远程无线监测与预警等特点.  相似文献   

20.
提出增加柱间支撑的方法,以解决竖向不规则框架结构独立基础不均匀沉降的问题.通过有限元分析及试验验证,理论分析结果与实际吻合较好.该方法施工方便,构造简单,且提高了建筑物的抗震性能,经过分析对比,在不影响建筑使用功能和建筑美观的同时,可大大降低工程造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