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结合流行趋势,采用涤纶纱为原料,利用平纹、斜纹、小提花等组织与色纱排列的搭配,设计了4种女士色织衬衣面料,并上机织造了4块面料;对设计的系列织物的透气性、耐磨性、抗皱性和起毛起球性进行了测试分析,对色织衬衣面料的开发具有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研究色织衬衣面料悬垂性能的影响因素。以33种代表性的色织衬衣面料为对象,测试并评价了面料的悬垂性能,探讨了织物悬垂性能与弯曲、剪切性能之间的关系,分析了织物各结构参数对织物悬垂性能的影响,建立了织物结构参数与静态悬垂系数的关系方程。结果表明:织物弯曲刚度和剪切刚度越大,织物越刚硬,其静态悬垂系数也越大,悬垂性能越差;随着织物交织点、织物紧度、厚度、织物单位面积质量的增加,织物悬垂性能变差。认为:织物的悬垂性能与其弯曲、剪切性能具有显著相关性,从结构参数上看,织物的悬垂性能主要取决于织物组织、总紧度和单位面积质量。  相似文献   

3.
据有关人士预测,到2000年,色织产品作为服饰用品将在以下方面保持一定地位.1.男士衬衣领域男士衬衣将仍然是色织高档府绸面料的主要市场,特别是低特纱的色织面料仍将作为名牌衫衣不可缺少的优选面料.2,内衣裤领域纯棉泡泡绉布等产品仍然是该类服装优先考虑的面料,特别是在美、日、欧的睡衣市场方面将拥有较大的消费群.  相似文献   

4.
针对新型羊毛织物是否适合夏季服用的问题,对几种不同后整理工艺处理的羊毛精纺面料进行织物风格测试与分析。研究发现:选取的几种新型羊毛精纺面料更适合用作夏季西服面料,其中,面料Sx167511由于采用强捻纱,具有较高的滑爽度和硬挺度;面料Sk137035暖感较好,具有较高的丰满度。采用KES-F7织物接触冷暖感测试仪和自制寝具保温测试仪对羊毛精纺面料的接触冷暖感和保暖性能测试分析,发现面料Sk137035的Q_(max)(织物最大瞬态热流量)最低,其暖感最强;克罗值最高,保暖性能最好。面料Sx167511的Q_(max)最高,冷感最强,因此在所选的几种面料中最适合用作夏季西服面料。  相似文献   

5.
研究不同纤维种类和不同织物结构对织物接触冷暖感的影响规律。以羊毛、棉、亚麻、蚕丝、涤纶和锦纶6类纤维共36种织物为研究对象,采用KES-F7THERMO LABOⅡ型冷暖感测试仪测试了36种织物的接触冷暖感值,并分析织物接触冷暖感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羊毛织物的接触暖感最强,锦纶织物的接触冷感最强,棉织物、亚麻织物的接触冷暖感波动范围较大。相关系数与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表明:纬密与厚度对接触冷暖感的影响显著,经纱细度次之,总紧度最小,接触冷暖感与纬密、经纱细度呈正相关,与厚度、总紧度呈负相关。认为:纤维种类和织物结构参数对织物接触冷暖感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6.
选取针织、机织、皮革三类共31种汽车座椅面料作为样品,分别测试其光照升温、接触冷暖感和透气率,对汽车座椅面料的热舒适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炎热的夏季,皮革类汽车座椅面料的光照升温明显高于针织类、机织类汽车座椅面料;在寒冷的冬季,针织类、机织类面料与人体接触时产生相对温暖的感觉,皮革类汽车座椅面料与人体接触时产生冷感;针织类、机织类汽车座椅面料的透气性优于皮革类汽车座椅面料。  相似文献   

7.
采用日本KES—F7型冷暖感测试仪,测试了27种苎麻机织布的接触冷暖感,探讨了纤维材料、织物表面特性、织物结构、润湿等对织物接触冷暖感的影响情况,认为苎麻织物接触冷感强。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总结得出织物的面积重量是影响其接触冷暖感最主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8.
为了分析织物接触冷暖感机理,针对指尖-织物接触的物理过程建立了三维有限元模型,并结合手指的冷暖感模型,建立了织物接触冷暖感数值模型。试验表明,模型能够计算出织物接触冷暖感的变化趋势,并且模拟值接近试验测试结果与主观感受。最后采用模型分别对织物温度、导热系数、比热和厚度4种因素进行计算。结果表明,织物接触冷暖感对织物温度、导热系数敏感,对比热不敏感,织物的厚度对于接触瞬间的冷暖感影响很小,但对回稳阶段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9.
胡建钢 《棉纺织技术》1999,27(11):43-45
细号纯棉色织府绸在欧美倍受欢迎,近年来已发展到11.7tex,9.7tex,7.3tex和7.3tex×2,3.6tex×2,4.6tex×2。在国内棉色织物也发展很快,许多大的棉纺织厂也逐步建立了自己的色织车间。市场棉色织面料比重逐年增加,许多名牌衬衫厂竞相采用高档纯棉色织面料,目前国内一件高档纯棉衬衣卖价高达300多元。我国色织水平虽在逐年提高,但能生产高档棉色织府绸的厂家不多,总体水平还较低。与国际市场比,我国大多数厂家的卖价不到国际市场的一半,究其原因主要存在三大差距:(1)布面外观差。因为色织布已从过去的条格布逐步发展成米通…  相似文献   

10.
春夏季衬衫用色织面料材质的感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识别不同材质色织面料的美感特征,以春夏季衬衫用色织面料为研究对象,选取我国市场上最常用的材质作为面料样本,比较消费者对不同材质色织面料的感觉评价。运用语义差异法进行评价实验,运用描述统计、探索性因子分析、多元回归分析等数理方法挖掘材质特征。结果表明:不同材质面料在感觉意象上存在显著差异,且消费者的感觉与Kawabata织物评价系统风格仪的测试结果不完全一致,主要差异特征可总结为:柔软度与粗糙感、温度感、光泽度、个性因子、价值因子、天然因子6个因子;不同材质面料的感觉意象与喜好度得分的关系结构存在差异,可表达为不同的关系偏好方程,通过方程可得知提高材质喜好度的重要意象。  相似文献   

11.
探讨织物接触冷感影响因素及其影响规律.根据接触冷感的定义,确定最大瞬态热流量为接触冷感描述指标,通过对6种纤维组成的7组20种织物接触冷感的测试分析,确定了6种常用纤维接触冷感由强到弱的排序为苎麻、亚麻、Modal、涤纶、粘胶、棉.研究结果同时表明,机织物比针织物接触冷感更强;织物表面越光滑.接触冷感越强;织物组织结构影响到织物接触冷感;亲水性纤维和疏水性纤维织物接触冷感随织物实际使用状态的含湿状态不同而变化的规律不同.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针织内衣织物接触冷暖感与织物结构及力学性能的关系,采用KES-F7精密瞬间热物性测试仪测试14种针织内衣织物的最大瞬态热流量。从织物密度、织物厚度等结构参数以及织物相关力学性能等方面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织物结构越紧密,织物中静止空气含量越低,皮肤与织物接触冷感强烈;织物表面越光滑,皮肤与织物接触面积越大,接触冷感强烈;织物厚度越大,皮肤与织物接触暖感强烈。织物的结构参数影响织物中静止空气含量,从而对织物接触冷暖感产生影响。由织物最大瞬态热流量与织物力学性能参数相关性分析可知,减小织物与皮肤的接触面积,提高织物的蓬松性,有利于增强织物的接触暖感。  相似文献   

13.
开发了竹/凉感锦纶长丝交织面料。竹纤维纺纱主要采用赛络紧密纺工艺,织布采用与凉感锦纶交织的方式。面料的前处理使用卷装,可采用卷装或连续平幅设备进行染色。锦纶可以使用酸性染料、中性染料、活性染料以及还原染料进行染色,采用的染料不同,竹/凉感锦纶染色方式和指标不同。对不同染色方式和不同染料进行实验,优选适合华纺股份有限公司设备的工艺流程及参数。  相似文献   

14.
为解决常规凉感纤维不吸水,难以导出汗液,进而造成织物表面不干爽、不能持久凉爽的问题,利用润湿梯度及异型纤维的差动毛细效应,通过调整纬编间隔织物表层、中间层、里层的纱线配置,赋予织物接触凉感和导湿性能。并测试纤维的微观形貌以及织物的接触瞬间凉感、透湿性能、导湿性能、透气性能等。结果表明,织物表层采用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里层采用竹纤维,中间连接层采用十字形截面的涤纶纤维,所制备织物的导湿及凉感性能更优异。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大豆蛋白复合纤维/涤纶针织物的热湿舒适性能与混纺比之间的关系,对7种不同混纺比例的大豆蛋白复合纤维/涤纶针织物的保暖性能、透湿性能、导热性能、冷暖感、透气性能、浸润性能等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大豆蛋白复合纤维含量的增加,大豆蛋白复合纤维/涤纶针织物的保暖性逐渐提高,导热系数基本呈现逐渐减小的趋势,接触凉爽感越来越好;大豆蛋白复合纤维/涤纶针织物的透气性也逐渐提高,其芯吸效应越显著。  相似文献   

16.
文章探讨了不使用任何凉感助剂开发一种纯棉凉感功能性面料的生产工艺,通过调整纱线结构,使面料减少与皮肤的接触面积,并扩大纱线间的空隙,增大散湿散热表面积,吸湿透气性提高2倍以上,从而使肌肤表面热量快速散失,肌肤表面温度可以比穿着其他同规格纯棉织物低1~2℃,使穿着者倍感凉爽舒适。  相似文献   

17.
为提高面料的凉感效果以及解决现有面料凉感测试仪器无法检测水对面料凉感性能影响的问题,利用高密度聚乙烯纤维为圈组织、纯棉靛蓝纱为地组织开发了2款针织牛仔凉感面料,并对面料的凉感性能、吸湿快干性能、抗紫外线性能等进行了检测;搭建织物凉感性能可视化检测平台,用带有一定温度的水滴代替汗液,对面料吸湿后凉感性能的变化规律进行了探究。结果显示:面料吸湿以后导热能力显著提升,降温效果明显,面料的稳态凉感性能得到提升;水分对面料稳态凉感的影响大于纤维的导热性能,面料的吸湿性能越好,其稳态凉感效果就越好;水滴被样品面料吸收以后,会在面料的表面扩散成有规律的温度分布区域。  相似文献   

18.
为提高面料的凉感效果以及解决现有面料凉感测试仪器无法检测水对面料凉感性能影响的问题,利用高密度聚乙烯纤维为圈组织、纯棉靛蓝纱为地组织开发了2款针织牛仔凉感面料,并对面料的凉感性能、吸湿快干性能、抗紫外线性能等进行了检测;搭建织物凉感性能可视化检测平台,用带有一定温度的水滴代替汗液,对面料吸湿后凉感性能的变化规律进行了探究。结果显示:面料吸湿以后导热能力显著提升,降温效果明显,面料的稳态凉感性能得到提升;水分对面料稳态凉感的影响大于纤维的导热性能,面料的吸湿性能越好,其稳态凉感效果就越好;水滴被样品面料吸收以后,会在面料的表面扩散成有规律的温度分布区域。  相似文献   

19.
含湿状态下组织结构对织物热舒适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比较不同组织结构的织物在含湿状态下的热舒适性能,用KES织物风格仪测试了在一定含湿状态下涤纶针织物、机织物的热舒适性能。结果表明:织物含水率越高,瞬间冷感越强,热传导性能提高,保暖性能下降;在含湿率相同的状态下,涤纶机织物比针织物瞬间冷感更强;编织方法对导热系数随含湿率变化的规律没影响;涤纶机织物、针织物在纯干燥状态下的保暖性相差无几,但加湿后2种织物保暖性能差别显著。通过综合分析比较,认为涤纶针织物保暖性好于涤纶机织物。  相似文献   

20.
白刚  刘艳春 《纺织学报》2018,39(1):94-97
为获得一种具有冰爽舒适性能的针织面料,采用纤维素酶处理棉针织物,然后用冰爽硅油对织物进行整理。通过红外光谱、热重、KES织物风格、毛细效应、透气性、透湿性、热阻、湿阻的测试分析,研究了触感清凉棉织物的性能。结果表明:触感清凉棉织物剪切刚度为0.74 cN/(cm?(°) ),弯曲刚度为0.0073 cN?cm,悬垂系数为30.7%,30 min 毛细效应为12.3 cm, 透气性为352.3 L/(m2?s), 透湿性为4.012 g/ (m2?d), 热阻为0.019 1 m2?°C/W,湿阻为4.687 Pa?m2。经纤维素酶和冰爽硅油处理后,棉织物表面柔软度和滑爽度增加,动摩擦因数为0.206,摩擦因数平均偏差为0.006 2,表面粗糙度为2.250。红外谱图分析结果表明,处理后纤维分子结构中引入了硅油基团。热重分析结果表明,触感清凉棉织物初始分解温度为247.7°C,热稳定性能保持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