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研究了湖南怀化地区某石煤资源循环流化床焙烧发电后产出的含钒烟灰提钒工艺。试验结果表明采用高酸浸出-净化-萃取-沉钒工艺,钒回收率可以达到65%~67%,提高了该石煤资源综合利用率,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石煤提钒及综合利用技术方案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国内外石煤提钒、综合利用技术以及国内多年的试验研究和生产实践的评述,提出了石煤流化床燃烧发电—含钒烟灰提钒—浸出渣综合利用方案。  相似文献   

3.
含钒石煤是我国特有的一种优势含钒资源,分布广泛且蕴藏量极其丰富,从含钒石煤中提取V2O5已经成为我国获得钒资源的一种重要途径,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意义。早在20世纪60年代,已有研究者对石煤提钒进行了相关研究,但由于其矿石性质复杂,钒赋存状态多样,不同地区不同性质的含钒石煤需采用不同的提钒方法,因此查明有价金属钒在石煤中的赋存状态对提钒工艺的选择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针对湖北某典型含钒石煤进行了详细的工艺矿物学研究,查明了石煤矿的化学成分、矿物组成及矿物的嵌布特征,通过结晶矿物学分析、钒价态分析、化学物相分析和能谱分析,探明了钒在石煤中的赋存状态。结果表明,该石煤中V2O5品位为0.71%,是唯一具有回收利用价值的元素,原矿主要由石英、白云母、黄铁矿、方解石、煤和少量高岭石等粘土矿物组成,钒主要以V3+,V4+的形式类质同象赋存于白云母晶格中。该矿石属于典型的云母型含钒石煤。  相似文献   

4.
从钒在石煤中的赋存状态着眼,论述了焙烧在石煤提钒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并介绍了石煤提钒过程中各种焙烧方法的工艺条件及其优点和不足。在含钒石煤综合利用、选冶联合、环境保护等方面对石煤提钒的发展趋势作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中国钒矿资源的区域分布与石煤中钒的提取工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钒矿资源,尤其是石煤资源储量丰富。统计表明:我国钒矿资源保有储量(以V2O5计)约3400万t,累计查明资源储量约3600万t,主要分布在四川、陕西、湖南、安徽、湖北等地,5省合计储量占全国的90.1%,累计查明储量占全国的88.9%。含钒石煤是我国一种独特的钒矿资源,其中V2O5储量约1128万t,占钒矿资源总储量的37.0%,主要分布在湖南、湖北、浙江、贵州等地,其中有工业开采价值的(w(V2O5)0.8%)石煤中钒储量占62.6%。含钒石煤是我国钒矿资源利用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本文综述了火法-湿法联用、湿法从石煤中提取钒的工艺以及存在的问题,对生物浸出钒及其它有价金属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从石煤中提取钒的焙烧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研究了焙烧对石煤中钒的价态及含钒矿物物相变化的影响,考察了焙烧对钒的酸浸率的影响,并探讨了石煤热能的综合利用.  相似文献   

7.
开发利用上林石煤提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蓝东福 《钒钛》1995,(1):22-25
叙述了上林县石煤的地质概况、储量、含钒钒量和进行石煤提钒的试验情况。并对其开发利用的有利条件、综合利用的前景和经济效益都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云母型含钒石煤空白焙烧提钒工艺的可行性,以西北某地云母型含钒石煤为研究对象,对石煤进行循环流化床燃烧利用其热能后,通过细磨技术对石煤灰渣进行预处理,同时,针对灰渣粒度、焙烧温度、焙烧时间、空气流量等焙烧因素对钒转浸率的影响作用,对细磨处理后的灰渣进行了空白焙烧的相关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焙烧温度对钒转浸率的提高有显著影响,焙烧过程中,较低的焙烧温度不能有效破坏钒云母晶格结构,当焙烧温度足以有效破坏云母晶格结构时,若低价钒不能被氧化成高价态含钒化合物,钒也难以浸出;焙烧过程中,氧化性气氛的存在一方面将释放出来的低价钒氧化成高价态含钒化合物,同时有助于促进含钒云母晶格中钒的释放;经细磨预处理的石煤灰渣进行高温空白焙烧后,在常温(20℃)、低酸(0.54 mol·L-1H2SO4)、无助浸剂、静置2 h等酸浸条件下进行酸浸,钒转浸率可达83.81%,这表明对云母型含钒石煤进行空白焙烧提钒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我国南方下寒武统含钒石煤是一种新型钒矿资源,本文对浙江鸬鸟石煤及其风化样,采用化学物相分离及电化学分析法测定了钒的赋存价态,研究了石煤氧化焙烧过程中钒的价态变化及其分布规律。实验表明,NaCl对鸬鸟石煤中钒的氧化和转化作用不甚明显,不适宜采用钠盐氧化焙烧提钒工艺。根据鸬鸟石煤的特点,提出了先酸浸后氧化的提钒工艺。  相似文献   

10.
黄山石煤中钒价态及提钒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黄山石煤中钒价态及提钒技术研究许国镇,陈波珍,翰晓梅,蒋莉,姜鸿莺(中国地质大学北京100083)关键词含钒石煤,钒,钠化焙烧1前言我国有丰富的两大钒矿资源:钒钛磁铁矿和含钒石煤。后者广泛分布我国南方数省,储量大,层位稳定、含钒品位高。综合考察报告表...  相似文献   

11.
 为实现钒钛磁铁矿资源的高效合理利用,对钒钛磁铁矿含碳球团的还原过程进行了解析,初步建立了动力学控制方程;利用差热分析方法对钒钛磁铁矿的还原熔分历程进行了分析与讨论,认为钒钛磁铁矿的还原可分为煤的氧化、钒钛磁铁矿的直接还原、借助碳的气化反应的直接还原和还原结束4个部分;以攀枝花钒钛磁铁矿为原料,煤为还原剂,考察了反应时间和温度对含碳球团还原度的影响,确定固体产物层内扩散是钒钛磁铁矿含碳球团直接还原反应的控制性环节,计算出其表观活化能为112.13 kJ/mol。  相似文献   

12.
氟离子促进石煤提钒浸出过程的热力学研究   总被引:7,自引:7,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讨论了含氟化钙的主要含钒矿物为金云母的石煤直接酸浸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化学反应,并进行热力学分析和建立浸出反应模型。结果表明,氟离子强化石煤提钒浸出的机理是氟与铝、硅生成AlF52-和SiF62-,从而降低金云母被破坏的自由能,使其更易溶解,其破坏过程是分步进行的。  相似文献   

13.
从石煤钒矿石中提取五氧化二钒工艺综述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介绍了几种从石煤钒矿石中提取五氧化二钒的工艺流程及应用状况,提出了应针对石煤钒矿资源的性质选择相应的工艺流程以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4.
石煤酸浸提钒过程中V、Fe、Al的浸出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热力学计算分析的基础上,对某云母型石煤脱碳样在酸浸提钒过程中V、Fe、Al的浸出行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氟化钙—硫酸浸出体系中,含钒矿物白云母溶解的同时,赤铁矿和钾长石等矿物亦会发生溶解反应,硫酸浓度、浸出温度、浸出时间、液固比等参数对V、Fe、Al的浸出率影响有相同趋势,铝浸出率高于钒和铁;酸浸过程中主要矿物溶解的难易顺序为赤铁矿、白云母、钾长石,且赤铁矿达到溶解平衡所需时间较长,而白云母和钾长石可在较短时间内达到溶解平衡;要减少酸浸提钒过程中铁的溶出,可在保证钒浸出率的前提下适当缩短浸出时间。  相似文献   

15.
某石煤钒矿的工艺矿物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某石煤钒矿的工艺矿物学特性,查明了矿石中钒元素的赋存状态及主要矿物的嵌布特征,并就影响提钒工艺的矿物学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矿石中88.02%的钒呈类质同象分布于硅酸盐矿物中,6.00%分布于褐铁矿中,4.20%以钒钛氧化物形式独立存在,少量钒以钒酸盐形式存在。含钒硅酸盐矿物主要以隐晶质或胶状结构产出,并与微晶石英及炭质紧密胶结在一起,焙烧、高酸浸出(钒浸出率仅64%)难以破坏其结构。提钒工艺的选择应重视选矿富集钒或选矿抛弃耗酸矿物。  相似文献   

16.
高硅质石煤钒矿浸出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高硅质石煤钒矿进行工艺矿物学分析和在硫酸体系下浸出机理的研究。结果表明,钒钛矿及含钒金红石、硫钒铜矿在硫酸直接浸出以及添加氟化物条件下,钒均难以浸出;钒酸盐、褐铁矿在硫酸体系下,钒易于浸出,氢离子破坏其晶体结构;含钒云母类矿物采用硫酸直接浸出,钒浸出率低于50%,在添加氟化物条件下,钒浸出率高于90%。氟化物强化含钒云母类矿物的浸出机理是HF与F-形成络合离子,在H_3O~+的促进下,破坏硅酸盐矿物晶体结构中的Si-O键,实现钒的浸出,HF在浸出过程起催化作用。  相似文献   

17.
A duplex process for the smelting of vanadium-bearing hot metal in oxygen converters is considered. Globally, this is one of the most efficient approaches to steel smelting. A wide range of high-quality steel may be produced, as well as vanadium slag for conversion to vanadium pentoxide and vanadium alloys.  相似文献   

18.
冶炼钒钛磁铁矿时铁液中钒的扩散及V2O5还原动力学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刘清才  林静 《钢铁钒钛》1996,17(2):15-19
铁水中钒的扩散及其动力学特征是影响钒钛磁铁矿冶炼时钒还原及回收的关键因素。本文研究了:碳饱和铁水中钒的扩散及动力学特征;温度、铁水中钛的浓度对钒扩散的影响;铁水中钒与钛对相互间扩散的影响;分析了钒钛磁铁矿冶炼时钒还原的动力学条件及限制性环节。研究结果表明:随温度提高,钒的扩散系数提高,铁水中钛浓度提高,有利于提高钒的扩散能力,而铁水中钒会降低钛的扩散能力。钒钛磁铁矿冶炼时,钒的还原属于扩散为主要限制环节的动力学特征。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钒资源产能分布、消费以及开发利用情况,分析了承钢钒资源提取利用的基础和优势,阐述了承钢钒提取利用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创新效果,提出了承钢未来提钒及其应用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