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3 毫秒
1.
轨道交通的整合建设在国外有非常成功的经验,近年来上海、深圳、广州等城市在轨道交通的建设中,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天津滨海快速轨道交通工程于2003年10月1日投入运营,在规划与建设中,十分重视整合建设,建成后取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本文以市民广场站及会展中心站站域地区的物业开发为例,重点介绍了滨海快速轨道交通工程与沿线物业开发的整合,并以东海路站及中山门站为例,介绍了与其他交通工具的整合,尤其是与其他交通工具的换乘.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轨道交通TOD开发模式的定义及应用现状,分析了轨道交通建设与沿线土地利用的关系,结合跳蹬至江津城市客运专线工程,阐述了其沿线土地利用及物业开发的对策,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以深圳市轨道交通沿线用地的综合开发为研究对象,借鉴深圳市轨道交通一期、二期工程在沿线物业的规划、建设和运营等多方面的特色和经验,对已建成的典型实例进行剖析研究,归纳总结轨道沿线用地的综合开发在开发强度、功能配比的一般规律;以正在进行专项研究的深圳市轨道三期工程多处沿线物业开发项目为案例,归纳总结三期工程沿线物业开发在投融资体制、土地政策和规划手段方面的创新,为轨道交通规划与城市土地利用的协调规划以及轨道交通沿线物业用地综合开发提供思路借鉴。  相似文献   

4.
当前,包括成都在内的许多城市都在大力发展城市轨道交通。由于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及运营成本高,在传统的开发模式下,轨道交通发展给政府财政带来巨大的压力。文章以香港地铁(后文简称港铁)东涌线为例,系统研究了东涌线的土地开发、开发模式、开发时序、经营收支情况以及轨道与物业关键环节的工程衔接问题,以对港铁"轨道+物业"开发模式作较为全面的剖析。同时,在梳理成都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研究成都轨道交通运营情况的基础上,对成都轨道交通开发运营的资金情况作了测算。最后基于港铁东涌线的经验及成都实际,提出对成都轨道交通TOD综合开发运营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刘玲 《今日消防》2021,6(11):82-84
由于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剧,城市轨道交通作为快速大运量交通工具,在经济较为发达的一、二线城市正在快速发展,与之配套的车辆段、停车场上盖物业开发提升了土地利用价值,已成为国内轨道交通物业开发的一个趋势,同时,新颖的开发设计理念层出不穷.文章通过对无锡地铁4号线具区路车辆段综合开发项目的 消防专项设计进行研究,在国内现有的类似工程消防设计基础上,提出合理、可行的消防设计和技术措施,满足城市规划要求及预留物业开发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郑翔 《建筑知识》2014,(7):117-117
本文基于广州市城市轨道交通物业开发的相关案例,结合西安地铁四号线工程特点,对轨道交通站点与物业连接方式,以及轨道交通物业开发模式进行研究,为轨道交通沿线物业开发的规划和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赵月 《建材与装饰》2022,(13):72-74
轨道交通工程相对于城市其他交通工具而言,它的特点是安全、舒适、快速、运能大并且消耗的能源相对较少,比较节能环保,因此轨道交通工程在当今社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及推广应用.虽然轨道交通方式在单体上计算能耗要小于其他交通方式,但是因为其运量大,使得总耗能巨大,所以节能减排就成了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对其中环控通风专业的节能设...  相似文献   

8.
罗亮 《广东建材》2010,26(2):139-141
目前我国正处于轨道交通建设的高峰期。本文通过对轨道交通物业开发的分析,探讨轨道交通物业开发模式及其对提高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率、吸引客流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带上盖物业开发的轨道交通地下停车场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但此类项目消防设计国内还无相关的消防设计规范。通过对某轨道交通地下两层停车场消防设计的介绍,为类似工程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以原广中公园改造和地下空间开发(含地下停车设施)项目预留轨道交通规划L20与既有轨道交通L1换乘节点为例,介绍地下空间内预留远期轨道交通车站及与既有L1换乘节点的方案设计。对换乘节点建设过程中,开挖对既有车站的影响、新老结构连接、既有结构改造等问题进行研究。提出新老轨道交通车站通道换乘关键系列控制技术,为今后工程实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区域一体化背景下沈阳市快速轨道交通线网规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大城市面临的交通压力将会越来越大。快速轨道交通作为一种"大容量、低污染、高效率"的交通工具对缓解交通拥堵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适应新时期的要求,站在区域的角度进行统筹考虑,已经成为各大城市在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编制过程中普遍遇到的难题。本文以沈阳市快速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编制为例,进行总结和反思,以期为今后同类规划的编制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2.
轨道交通项目除了地下站,在地势开阔的地段或者郊区一般都会使用高架站,而近年由于轨道交通建设的持续发展,各地也出现了各式各样的高架站,但是无一例外都是轨道交通单独项目。随着建设的不断发展,本着节约投资,整合土地资源的目的,另外几种站形式开始出现,一种是地下车站与市政下穿隧道合建,此形式地下站已建成的项目为数不少,还有一种站型为高架快速路与轨道交通合建车站,此种站形式目前在国内较为少见,已建成的有上海共和新路高架车站。在建设中的有宁波北环快速路与轨道交通4号线高架车站合建项目,全国还有几条此类高架线在设计过程中。本文作者有幸参与此类车站的装修设计工作,因此本以项目为例探讨和研究外装修方案及节点。  相似文献   

13.
轨道交通站域的规划建设需考虑交通网络的结构,使站域的商业开发与轨道交通网络的节点特性形成耦合协同。本文以东京23区为例,通过衡量轨道交通的复杂网络特性,探索了商业中心和交通中心的叠合分异关系、原因机制、建设原则,以期对我国作出启示。研究通过测量平均路径长度、聚类系数证明东京轨道交通网络具有小世界网络的高通达性和聚集性特点;同时识别了轨道交通网络中站点的度中心、介数中心、接近中心,并与东京一主三副的商业中心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商业主中心东京站及邻近区域与轨道交通网络的接近中心叠合,主要由于商业设施对可达性依赖较高;商业副中心池袋、涩谷、新宿与度、介数中心叠合,主要由于大量换乘客流带来商业潜力;地区级商业中心多位于快车站点,与城市其他功能区衔接便捷。据此本文剖析了东京商业中心在结合轨道交通网络节点特性方面的开发原则:商业主中心通过高密度轨道交通站点对高容积率的商业开发进行疏解与分流;商业副中心以综合体整合多线路换乘,以簇状商业开发形成区域联动;地区级商业中心以站域复合化开发实现功能的集聚与辐射。东京轨道交通网络与城市形态的耦合模式对我国高密度大都市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我国需进一步建立多层次的轨道交通网络结构和运输服务体系,加强对外交通枢纽和商业设施的资源整合,合理强化主要换乘站点商业开发并营造良好的步行换乘环境,优化近郊轨道交通线路运营和土地开发,完善公私合营的开发机制。  相似文献   

14.
资金短缺一直是我国快速轨道交通建设的一大难题.本文分析了快速轨道交通建设和房地产联合开发的意义,并就如何形成良好的联合开发机制进行了阐述.最后,以广州市地铁一号线物业联合开发的实践为例,总结其经验教训,以期对国内其它城市的联合开发实践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5.
轨道交通与城市协调发展的探索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剖析国内外、特别是香港轨道交通发展的经验与教训后,结合广州市实际,探讨了轨道交通与城市协调发展的基本模式、策略,鲜明地提出广州市应该采取“轨道交通与城市发展互动、与物业开发联动”的观点,并就如何保证轨道交通建设实现财政上的良性循不等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一、立项背景 构建以轨道交通为骨架的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已经成为世界大城市交通发展的共识,作为大容量的交通工具,轨道交通仅提供站与站之间线型走廊的快捷服务,必须通过与其它交通方式的一体化衔接才能扩大其服务范围,以提高网络整体效益。  相似文献   

17.
管井降水辅助矿山法施工在富水地区的轨道交通建设过程中是一种有效的施工方法。本文通过介绍厦门轨道交通2号线天竺山站施工降水辅助矿山法的施工过程及成果实践,得到了在施工降水过程中变形值小于规范要求值的结论,可为今后轨道交通工程中施工降水辅助矿山法施工减少周边环境影响,提高施工效率提供成功案例,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德克萨斯州的达拉斯市是一个以私家车为主要交通工具的大都会。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市政府刚刚提出要在这里规划个“达拉斯地区快速轨道交通系统”的时候.很多人都持怀疑态度.他们认为在达拉斯这样一个以私家车为主要交通工具的城市里.投资在公共交通上等于是浪费公共资源。然而.“快速轨道交通系统”的成功有力地证明了这个想法是错误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通过分析武汉轨道交通站点物业开发的策略与方式,对当前和今后可能大力采用的物业开发模式进行了展望,指出轨道交通站点物业开发要从线网规划、线路可行性研究等阶段开始统筹考虑。  相似文献   

20.
郑非艺 《江西建材》2023,(9):128-129+134
换乘站主要分为直接换乘、通道换乘、交叉式换乘和站台换乘四种换乘方式,文中以福州滨海快线帝封江站为例,分析了站台设置、连接方式设计以及其他设计方案,以期为轨道交通高架换乘站规划与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