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鼎湖山听泉》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课文是篇游记,以游览线路的先后为序,记叙了作者在鼎湖山景区所见、所闻、所感。第二与第四自然段是课文的重点,着墨于听泉的感受,语言优美,想象神奇,构句精妙,比喻贴切。如:对各种泉声的描写,用“小提琴”、“琵琶”、“大提琴”、“铜管”等乐器来比喻,使泉水如技艺高超的演奏者,弹指间化作阵阵美妙的乐曲,流淌在字里行间,抒发了作者亲近自然、热爱自然之情。  相似文献   

2.
教材分析:《鲸》是人教版第九册的一篇说明文。作者在材料的安排上层次非常清楚:从鲸的外形特点、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几方面连段成篇,每个自然段又都围绕着一个意思来介绍。在表达上运用列数字、比较、举例和比喻等多种方法,对鲸的特点做了通俗的说明。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2.了解课文介绍的有关鲸的知识。二、能力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概括课文是从哪几方面来介绍鲸的。3.体会列举数字、比较、举例和比喻等多种说明方法的运用。三、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热爱动物、探索动物世界的兴趣。教学的重点、难点…  相似文献   

3.
教材分析《圆明园的毁灭》这篇课文选自北京版语文第十册第三单元,其主旨是爱国。这篇课文讲述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景观和毁灭,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强盗行径的仇恨。这篇课文本身的独特之处在于明线和暗线两线并行,相互交融。明线:圆明园昔日辉煌与毁灭情景的对比。暗线:作者字里行间起伏的情感线,即文首对"不可估量的损失"的痛惜—文中回顾圆明园昔日辉煌  相似文献   

4.
"讲故事"比喻的是,采用与理性经济人相反的方式,推供产品与服务.论"讲故事"的方法,最专业的当然是文学艺术专业,经济学专业讲故事反而是业余的.上一篇讲到,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已经意识到这个缺点,开始写作《叙事经济学》.但再怎么总结"叙事"规律,也不如有上千年历史的文学理论来得专业.我们索性来看那些专业讲故事的人,怎样讲故事,从中思考如何把"讲故事"的技巧,用到产品和服务上去.  相似文献   

5.
一个巧妙的比喻 本文把文件夹比喻成书包,让学生在"整理书包"中学会文件夹、文件的相关操作,这是一种巧妙的教学策略,比较容易地突破了文件夹、子文件夹、文件以及三者关系的抽象性.一般地,大家经常把文件夹比喻成"放文件的夹子",固然与其名称相符,但是遇到"子文件夹"就难解释了,而如果比喻成在书包里建立"夹层"这样的子空间,就容易理解多了.  相似文献   

6.
[课件简介] 课件"四季的脚步"是用Authorware软件制作的,主界面如图1所示.点击进入第二层次,如图2所示,有9个热区(教材设计、地理小知识、英语四季歌、看图说话、课文、金山画王、写字板、5566网站和再见).  相似文献   

7.
可以用"惊喜"来形容我看完这3篇文章时的心情.这3篇"各富创意"的教学设计放在一起,使读者不得不感谢编辑的一片"甜"心.这是一种善意的、负责任的引导.我相信3篇文章的作者看了,也会同意我的观点.  相似文献   

8.
《网络科技时代》2001,(4):38-38
《颐和园》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第十课,这是一篇写景的游记。作者按照游览的顺序,用生动的语言、准确的词汇、恰当的比喻。再现了颐和园这座古老的皇家园林的秀丽景色,字里行间流露出喜爱之情,是一篇培养学生语感、帮助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好文章。也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的好作品。课文重点段落是二、四自然段。学生不易把握的是介绍的景物较多,比较分散。为了让学生对课文有较深刻全面的理解,教学中应注意从以下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9.
●教材解读 <秦兵马俑>是四年级上册第五组中的一篇课文.学习这篇课文的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秦兵马俑,感受其宏伟气势,激发民族自豪感,培养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相似文献   

10.
■教材及学情简析 《七律·长征》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的一课,单元的主题词为"长征组歌",顾名思义,所选取的课文都与"长征"有关,而《七律·长征》作为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篇幅最短,但内涵深远,作者仅用56个字就高度概括了中国工农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所遇到的千难万险以及表现出来的豪迈的英雄气概.通过课堂学习,旨在让学生在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基础上理解诗句,学习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难险阻的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11.
教学内容分析 <我是什么>是一篇常识性课文.本课以第一人称"我"的叙述方式,生动形象地介绍了自然界中水的不同形态和与人的利弊关系.内容生动有趣,语言朴素生动,是一篇寓科学知识于趣味故事的优秀课文.通过学习,引导学生明白只有合理地利用水资源才能造福于人的道理,从而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相似文献   

12.
教材分析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以独特的视角,生动描绘了两千多年前中国与安息古国交流的一幕,再现了西部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说明了丝绸之路不仅是古代亚欧互通有无的商贸大道,还是促进亚欧各国和中国往来、沟通东西方文化的友谊之路。作者先描写了矗立在陕西省西安市的"丝绸之路"巨型石雕,然后由点及面、由情入理地阐明了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由群雕遐想到两千多年前的情形,重点描写了汉代张骞  相似文献   

13.
<黄山奇松>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的中心课,这篇课文以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黄山奇松美不胜收的各种姿态,抒发了作者对它们的赞叹之情.  相似文献   

14.
教材分析1.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这是人教版语文第十册的一篇略读课文,作为略读课文应该是精读课文的有机延伸,应当把握好本课在整个单元中的地位,将精读学习所习得的方法在实践中运用。在学习中应该突出学生的自读自悟,教师作为课堂的参与者、组织者,引导学生更加自主地学习。2.这是一篇介绍历史的课文课文选自《世界五千年》,以独特的视角,生动描绘了两千多年前中国与安息古国交流的一幕,再现了西部灿烂  相似文献   

15.
教材分析 <触摸春天>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五组"热爱生命"主题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是一篇简短的抒情散文,它真切地描写了一个盲童在花丛中用手、用心灵来感受美好春天的故事,表达了盲童热爱生活,珍爱生命的强烈追求.文章用词细腻、丰富、优美  相似文献   

16.
【教学内容】《珍珠鸟》是国标本苏教版四年级(上)第六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主要写了由于作者对珍珠鸟的悉心照顾和真切关爱,让小鸟由怕人到喜  相似文献   

17.
该教学设计荣获第九届NOC活动教学实践评优赛项恩欧希教育信息化发明创新奖●●教材分析《明天,我们毕业》一课是苏教版国标本《语文》第12册的最后一篇课文,文章多处使用了排比、比喻、反问的修辞手法,采用了总分、夹叙夹议、典型场景叙事的写作方法,使师生间深  相似文献   

18.
该教学设计荣获第九届NOC活动教学实践评优赛项恩欧希教育信息化发明创新奖●●教材分析《明天,我们毕业》一课是苏教版国标本《语文》第12册的最后一篇课文,文章多处使用了排比、比喻、反问的修辞手法,采用了总分、夹叙夹议、典型场景叙事的写作方法,使师生间深  相似文献   

19.
●教材分析 <奇妙的克隆>是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高新科技"篇中的一篇自由读写课文.本单元集中介绍了航天、克隆、基因等高新科技的基本知识,旨在通过本单元的选读,让学生了解更多未知领域,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激情和决心.  相似文献   

20.
●教材解读《秦兵马俑》是四年级上册第五组中的一篇课文。学习这篇课文的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秦兵马俑,感受其宏伟气势,激发民族自豪感,培养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