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随着科技的不断创新发展,数字媒体艺术正在不断的应用于动漫设计当中.现在,随着数字媒体技术的不断创新发展,数字媒体艺术已经趋成熟,现已成为展示设计中较为出色的展现方式.把数字媒体艺术的传播特点运用到动漫设计中,可以提高影视动漫的展示及传播效果,并且数字媒体艺术在动漫事业中的发展实现了数字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结合.本文就数字媒体艺术在动漫设计中的创新应用进行相关阐述.  相似文献   

2.
随着数字媒体近几年在国内的快速发展,其已成为国内信息传播的主要渠道之一。数字媒体艺术位于文化产业中核心地位,而动漫是一种深受青少年喜爱的文化产品形式,同时为国民经济带来了重要的影响。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国内动漫设计行业中所面临的挑战日益增加。为促进国内动漫产业更好地发展,动漫设计行业相关人员渐渐将数字媒体艺术应用于动漫设计当中。文章就数字媒体艺术相关概念、国内动漫产业以及数字媒体艺术对动漫设计的影响进行了简要分析,在此基础上重点探讨了动漫设计中数字媒体艺术的创新应用及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阐述了数字媒体艺术的概念和国内外对其研究的现状,并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媒体艺术在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应用进行了介绍.主要包括对数字媒体艺术应用进行创新的探索和数字媒体艺术在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改进.数字媒体技术在我国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占据了十分重要的位置,它影响着出土文物的保护方式、技术修复以及模拟展示等.通过应用数字媒体艺术来减少传统保护手段的弊端,加强对文化遗产资源的保护、传承、开发和利用是本文的目的所在.  相似文献   

4.
数字媒体技术是以信息科学和数字技术为主导,以大众传播理论为依据,融合文化与艺术,将信息传播技术应用到文化、艺术、娱乐、商业、教育和管理等领域。数字媒体技术为数字媒体产业发展提供者坚实的技术支持,而数字媒体产业迅猛发展又进一步促进7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文章简单阐述了数字媒体以及数字媒体技术的概念,井详细介绍了数字媒体技术在电影领域和电子商务领域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对数字媒体产业的扶持,得到了人们广泛的关注.数字媒体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数字媒体技术与艺术相结合也逐渐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从阐述数字媒体技术与艺术的发展现状开始,分析数字媒体技术与艺术融合的意义,逐步说明数字媒体技术与艺术相融合的必然性以及提出了数字媒体技术与艺术相融合的几点建议,为数字媒体人才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已经在各领域中融入了信息技术,实现了智能化、自动化发展,数字媒体也是依靠信息技术发展而成的一种媒体形式。与传统媒体相比,数字媒体的应用范围更加广泛,表现力更强,能够给予用户良好的视觉体验,同时还能够展示出相应的信息,通过优化用户界面动画设计的方法提升整个网站的交互性,吸引更多的用户进入网站浏览,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文章将从数字媒体艺术在动画设计中的作用、当前数字媒体艺术中用户界面动画设计存在的问题以及数字媒体艺术中用户界面动画设计的原则与因素等方面进行相关论述,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数字博物馆成为信息媒体时代实体博物馆的发展与延伸,构建了博物馆传播的新格局,焕发出新的生机。综合来看,数字博物馆主要表现为新技术与传统文化的融合与创新,呈现新的内容与形式。本文主要以泉州市闽台缘博物馆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研究、田野调查等研究方式,分析数字媒体对地方博物馆的影响,探讨传统文化与数字媒体融合的优势,并从艺术传播的角度思考地方博物馆数字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科学和技术变革为人类提供了新的知识和方法,改变了人们生产和思考的方式。纵观人类发展史,艺术与科技从未分裂,科学技术的发展正在指导着艺术世界的转型。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信息与数字革命直接促成了数字艺术的产生,它们引发了关于数字媒体艺术与当代艺术间关系的思考。在当代数字化语境之下的媒体艺术逐渐发展并占据了重要的艺术地位。文章从科技史和艺术史的角度探讨艺术的演变规律,并从艺术的观念性、精神性和社会性等方面探索数字媒体艺术当前与未来的取向,指出科技关系的融合是技术革命与当代艺术互映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本文针对数字媒体艺术背景下电视发展进行探索,首先概述了数字媒体艺术的概念及探索意义,然后指出了数字媒体艺术对电视发展的影响,最后讨论了数字媒体艺术背景下电视发展措施,包括培养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人才、不断向网络靠拢以及采用整合营销模式等。  相似文献   

10.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和信息化技术的发展,数字媒体艺术得到了发展,在纯艺术领域,人们不再把传统材料如笔墨纸砚等作为主要的媒介,而是进行数字化传递,它以媒体、平面广告、计算机作为传播媒介,对信息进行实际化、生活化的传播,对自己所创作的作品进行描绘与展示,使完成的艺术产品以数字化为基础,并可通过展览、大屏LED宣传等方式对作品进行正确的审美评定,使欣赏者以开放形式对其进行欣赏.本次研究中对数字媒体艺术中接受主义美学的应用进行分析,为数字媒体艺术中接受主义美学理论提供有效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计算机互联网的普及应用,给文化艺术创意产业的发展创造了广阔的空间.在文化产业信息制作采集和传播的过程中,数字媒体发挥了显著的积极作用.从世界经济发展的态势来看,文化创意产业异军突起,成为现代经济的支柱之一.近20年来,计算机、互联网智能手机等数字媒体在我国社会生活领域得以广泛应用,给文化创意产业的传播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因而迅速发展壮大,数字媒体作为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支撑作用,非常显著.本文就是研究探讨数字媒体促进文化产业的创意方面的新成果,值得借鉴学习.  相似文献   

12.
随着数字技术化的发展,数字技术与艺术结合的新兴学科拥有良好发展前景,然而,复合型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人才在培养中面临一定的问题.因此,院校应当创新人才的培养方式,推动数字技术行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提升,我国越来越重视高新技术发展,这其中由以VR和AR技术为最.VRAR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艺术创作领域不断扩大,数字媒体的发展也逐渐与这种新技术不断融合.该文章简单介绍了VR和AR技术对于数字媒体艺术的发展形式、影视制作、游戏设计等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现代科技手段与艺术思维的融合生成了数字媒体艺术,并由数字媒体艺术体现其中的智慧与美妙。数字媒体时代下,数字媒体艺术作品集视、听、触等多重感官效应于一体,为受众开发了前所未有的视听领域。文章通过对数字媒体艺术概念的梳理及其在动态广告中的表现形式进行阐述,初步总结数字媒体艺术对动态广告的影响,探索动态广告的主要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5.
我国经济发展迅速,时代不断进步,科技水平不断提高,网络技术、通信技术、信息化技术、计算机技术等高新技术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促进了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现代社会是数字化的时代,数字媒体兴起,媒体语境发生变化,现代数字媒体语境与当代人们的需求更为相符.数字媒体语境下的视觉艺术对人们的感官具有较强的刺激作用,视觉艺术发展创新后,与数字媒体逐渐融合,成为媒体发展的一个新形式.本文对数字媒体语境下的视觉艺术创新进行分析,使其得到充分发展,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相似文献   

16.
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数字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与融合,传统的广播、电视、电影快速地向数字音频、数字视频、数字电影方向发展,与日益普及的电脑动画、虚拟现实等构成了新一代的数字传播媒体。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就是以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及美术修养、既懂技术又懂艺术,能利用计算机新的媒体设计工具进行艺术作品设计和创作的复合型应用设计人才为主要目标的新兴学科。文章主要分为两大部分,分别来探讨数字媒体艺术教育发展的现状,以及数字媒体艺术教育发展的基本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7.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是一个技术与艺术并重的专业,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将它们有效结合是非常关键的问题。文章分析目前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在技术与艺术有效结合方面的教学情况,阐述技术与艺术融合的具体解决办法,以培养更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数字媒体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18.
伴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数字媒体技术也得到了广泛应用,凭借着独有的气息与力量掀起了深刻的社会变革.数字媒体艺术便是在当前应运而生的产物,相应的展示手段逐渐趋向于多元化,打破了传统的展示方式,以强烈的现场感与互动性赢得了大众喜爱.本文将着重分析数字媒体艺术在现代展示设计中的应用价值,在了解数字媒体的基础上,深刻的阐述数字媒体现阶段的发展状况,提出有助于将数字媒体应用于当前展示设计中的合理措施,结合实际情况证明艺术与技术的完美融合.  相似文献   

19.
现代科学技术迅速发展,互联网信息时代的到来让国内媒体技术也开始走向创新之路,科学技术的发展让数字媒体技术得到积极的促进作用。现在的数字媒体技术主要包括数字信息处理,数字网络通信技术等。交互式设计是一种将设计和艺术两者结合为一体的独特学科,意在和用户能进行有效互动。文章分析了交互式设计在数字媒体技术中起到的影响和作用,共同促进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随着时下数字媒体艺术及各类创意产业发展日趋多元化,数字媒体提供给了人们更加宽泛的与艺术、文化作品与产品的联系,包括书刊出版、视觉艺术(绘画与雕刻)、表演艺术和潮玩、游戏等。其中,3D打印技术凭借其近几年迅猛的发展,成为当下最热门的数字媒体技术之一,也在许多其它领域中有着极为突出和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