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8 毫秒
1.
水质自动监测站是当前水质监测发展的重要方向,也是水环境管理的必然需求。该文介绍了水质自动监测站的基本情况,探索了监测站在水环境监测中的应用,主要包括实时监测水质状况、预警水质异常情况、计算污染物通量和研究水质变化规律等,分析了水质自动监测站在应用过程的数据质量情况,认为水质自动监测站的数据与常规手工监测数据的可比性整体较好,但部分项目仍存在较大偏差;最后针对数据质量问题和常见仪器故障提出相应的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2.
PPP模式已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但尚未有应用于水质自动监测站建设领域的公开报道。通过研究现有水质自动监测从设计、施工到运行的全生命周期特征和存在问题,分析PPP模式在水质自动监测站建设中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提出PPP模式应用于水质监测站建设的基本构想和主要运作流程。  相似文献   

3.
随着经济、科技及工业的高速发展,我国地表水环境质量在不断地恶化,建设水质自动监测系统势在必行.文中以黑龙江干流中游段太平沟水质自动监测站为例,结合多年的运行、维护及管理经验,对水质自动监测系统在使用过程中发现的常见故障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解决方法,以供广大水质自动监测站工作者及运维者参考.  相似文献   

4.
在新疆的供水工程设立水质自动监测站,对供水水质进行实时监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研究的重点是在顶山水质自动监测站质量控制工作的基础上,分析质量控制实验数据,找出影响水质自动监测站检测结果的原因,选择合适的方法对水质自动监测站检测数据的可比性、准确性作出判定,为今后水质自动监测站的建设和质量控制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5.
水质自动监测站建设与应用调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国内几大流域水质自动监测站的建设与应用情况进行调研,总结了自动监测站建设与应用经验,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对水质自动监测站的建设与应用提出几点建议,使自动监测站更好地为水资源保护和监督管理服务。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太湖流域的水污染问题受到极大的关注,水量水质监测站在监控和改善太湖流域的水环境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介绍了太湖流域水质自动监测站的建设情况,分析了2008年引江济太期间常熟等5个自动监测站的监测数据,并对监测站的重要性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评价。由监测数据得知,5个自动监测站水质总体上有所改善。为进一步改善太湖流域的水质,建议加大监测站的建设和优化力度,加强监测站之间和监测站与水量控制单位的联动性。  相似文献   

7.
贡湖水质自动站监测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贡湖水质自动站是太湖局建设的第一座水质监测站。介绍了自动站的构成和工作流程,并对自动站采用的水质监测技术进行了详细分析。自动站自运行以来,能提供实时水质信息,及时反映水质变化过程,为相关行业建设水质自动站及类似技术应用提供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古北口水质水量监测站水量水质自动测报系统的水量监测情况,水质监测的工作流程、监测参数、监测范围及维护方法,通过实测数据分析了自动与实验室监测的差别及原因,对比水量水质自动监测中的优缺点,提出了自动监测站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古北口水质自动监测站的建成在提高站点水质信息采集的时效性,及时发现监测河段水污染事故等方面发挥了作用,为水环境管理、水资源利用等提供了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9.
调查安徽省淮河流域地表水水质监测站网现状,探讨现行地表水水质监测站网存在的不足,在现行水质监测站网运行管理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全国水文发展规划、安徽省水功能区划管理,以及当前加强水资源管理与保护的任务要求.本着统一、高效的原则进行站网优化布局,使调整后的水质监测站网能满足加强安徽省淮河流域水资源管理与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以适应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对水资源管理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自动监测站在水资源质量监测与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黄河水质自动监测站在线实时监测系统发挥的作用:提供与水量同步的水质监测数据,实现水质水量的综合评价,使水质评价结果更真实、更准确地反映黄河水体状况,对突发性水污染事件起到很好的预警预报作用。指出水质自动监测站的建设和运行在水资源质量监测与评价中发挥重要作用,为实现“水质不超标”,维持黄河的健康生命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持和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1.
从水量水质自动监测站的组成结构着手,进行了袁河界河断面水量水质自动监测站设计,对河流断面水位、流量自动采集,水质自动采集、处理、分析以及监测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12.
在全国重要河流湖泊水库等水域建设水质水量自动监测站,已成为我国水资源保护的关键性措施之一。本文就从水质水量自动监测站的结构组成着手,介绍了一种新型水质水量自动化监测站,并对水质仪表选型、水样采集、测流方式、多参数数据采集、中心站软件包设计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13.
左涛  刘辉  杨旭光 《人民长江》2012,43(12):74-77
采用移动式水质在线监测新技术,在丹江口水库部分重要敏感区域开展了应用性示范监测工作,检验了移动式水质自动监测系统的技术成熟性和运行稳定性。应用情况表明,该技术弥补了传统人工监测和移动实验室监测时效性不足、自动化程度差等缺点,也解决了固定式自动监测站难以调整监测点位的问题,增强了水环境监测能力,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4.
黄燕菊  王立林 《水利水电技术》2005,36(11):133-135,139
从于桥水库水资源管理的迫切需要出发,提出了由自动监测、应急移动监测、实验室监测和软件分析系统组成的,旨在解决于桥水库水质监测问题的综合方案,并详细阐述了其各部分的构成、关键技术和功能.该系统可提高于桥水库水质监测能力,提供多方位、多角度的信息服务,有效地解决于桥水库面临的水质监测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为获取科学合理的水质监测数据,在水质监测中开始应用自动监测系统。自动监测系统由电极法水质自动监测仪、现地控制管理系统、数据传输系统及数据中心站组成,主要是对水样中常规物理与化学指标进行实时监测。阐述电极法水质在线自动监测系统在南宁水文站实际环境中的应用,并就日常监测工作中的问题进行详细分析,通过比较分析,水质自动监测仪所监测到的河流水质资料是相对可靠的。通过在线自动监测系统可以对河流水质变化做到实时监控;在水体发生异常变化时,系统可自动报警,达到预警预报的目的;在线系统可同时提供各个时段的水质变化趋势图,以便进行流域水环境的管理。  相似文献   

16.
通过调查南京市地下水资源量、开采情况及分布特点,分析相关规划前后地下水监测站网特点和站点布设情况,对规划后南京市地下水监测站网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剖析并提出了相关意见和建议。结果表明:规划后南京市地下水监测井布设密度得以增加,自动化监测方式得以一定程度的落实,解决了监测方式落后、站点不便管理等问题;规划后,南京市地下水监测站点依然需要在站点布设、监测层位、监测项目、监测方式上增设地下水水位(水质、水温)监测站,以便更好地为地方水行政主管部门开展地下水资源管理提供决策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