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治淮》2019,(1)
正为加强水资源管理和落实"三条红线",水利部开展全国53条省际河流水量分配工作,其中淮河流域有7条。省际河流水量分配工作的开展亟需完善现有的水资源监测站网,以保障制度实施的考核与量化管理。2010年起,水利部统一组织和部署开展全国省界断面水资源监测站网的规划工作,淮河流域省界断面水资源监测站网的规划和建设工作随之开展。一、省界断面水资源监测站网规划2010年,水利部水文局组织开展《全国省界断面水资源监测站网规  相似文献   

2.
《水力发电》2008,34(6)
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工作的发展思路是,强化水资源保护管理.将工作重点从以水质保护为主转向水质保护与生态保护并重:精心组织编制水资源保护规划。并加强规划实施的监督管理;进一步加强监测站网建设和管理.切实加强监督性监测:不断加大科研对管理的支撑力;抓住保障饮水安全、妥善处理开发与保护的关系这两个着力点.把好维护健康长江的第一道防线。  相似文献   

3.
全国水质监测规划概述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李怡庭 《中国水利》2003,(14):11-13
水质监测是水资源管理与保护的重要基础。目前我国水资源紧缺,水污染严重,水质监测提供的水质信息显得尤为重要。加上新《水法》的颁布实施,对水质监测工作提出了明确的、更高的要求,因此,加强水资源管理与保护工作需要水质监测超前发展,而水质监测规划是推进水质监测事业持续发展的依据。通过对水质监测站网、能力建设、技术体系等方面的规划,预计2010年将实现站点优化布局,实现水质自动监测。  相似文献   

4.
地表水水质监测站网布设事关所在地河流监测数据的全面性和代表性,经济社会的发展对河流也产生了相当影响,适时地对河流的监测站网进行优化调整十分必要,现对廊坊市现有监测站网进行分析,并提出优化调整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5.
本文记述淮河流域水文监测站网60年的发展历程,总结和评述了现有水文站网状况及监测功能;结合当前治淮新思路和现代水文发展新理念,规划与展望了服务于流域水资源管理的水文监测站网体系的全面构建。  相似文献   

6.
殷世芳 《中国水利》2002,(11):66-67
为加强水资源的管理与保护,河南省进行了水环境监测站网及能力建设研究,通过实地查勘,结合省辖各流域实际情况和水功能区划成果,对全省地表水体首次分类设置了水资源质量站,省界,地市界水质站,供水水源站,入河排污口水质站等,地下水监测站网的设置重点突出了主要城市供水水源地,污染严重区域,地下水超采区域,饮水型地方病高发区域以及基本未受到人为活动影响的区域等;首次在18个地级市、重要城镇、重要供水水源地以及空气质量好,反映大气本底值的区域设置了大气降水水质站。  相似文献   

7.
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水资源管理形势的变化,着力缓解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等重大水问题,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根据临沂市水利局的水资源规划和水功能区管理的要求,2003年底,山东省临沂市水文水资源勘测局对全市淮河流域水功能区水质进行了一次集中普查监测,并分析达标情况。  相似文献   

8.
全面地阐述了黄河流域水资源保护“十五”规划的编制背景、技术思路、规划目标和对策措施;依据水质、水量并重,实现水资源开发利用与水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基本思路,分别制定了水质、水量保护目标和实现这一目标需要采取的水源涵养、水库保护和供水水源地保护措施,以及水污染防治、水质监测站网建设和流域机构管理措施等。  相似文献   

9.
贾利  郁丹英  蔚新仿  刘飞 《治淮》2005,(1):9-10
淮河流域水资源短缺和水质严重污染已成为制约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据2000年统计成果,淮河流域人均地表水资源量为337.6m3,仅为世界人均水资源量的1/20,不足全国人均水资源量的1/5,另外,严重的水质污染进一步加重了流域的水资源短缺.  相似文献   

10.
浅谈洱海地表水资源监测信息系统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萍 《人民珠江》2009,30(6):69-72
洱海为云南九大高原淡水湖泊之一,具有发电、航运和水产养殖等多种功能,是大理市重要的供水水源。基于目前洱海流域所面临的水帐计算精度低、水量调度难度大等问题,提出建设洱海水资源监测信息系统。针对洱海流域现有水资源监测站网以及水资源管理现状,剖析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水文特性、水资源管理和经济社会发展要求进行洱海地表水资源监测信息系统建设总体设计,并论述系统建设的必要性、可行性及其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安徽省地表水水质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应用季节性Kendall检验法,对1993年以来安徽省地表水主要污染指标变化趋势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安徽省地表水水质总体状况略有好转,淮河流域水质总体好转较明显,长江流域、新安江流域水质总体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12.
张伟  李菁  陆成汉 《江苏水利》2004,(12):35-36
通州市加强对地表水与地下水、农村水与城市水、水量与水质的统一规划与管理,在水资源节约与保护方面开展了一些工作,推进水资源开发、利用、治理、配置、节约、保护的一体化进展,取得了一定成绩。  相似文献   

13.
水功能区水质监测与评价工作是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要求,同时也是水资源保护的需要。监测工作的全面性以及评价工作的合理性,都影响着水资源保护与管理政策的制定,因此,水功能区监测与评价工作应不断完善监测站网的布设和布局,不断改善水质评价工作,出具简明的成果报告。用科学的方法指导水功能区监测与评价,为水资源可持续发展与利用提供保证。  相似文献   

14.
射阳县中浅层地下水矿化度高,深层水严格控制开采,防止地面形成降落漏斗;地表水资源汛期丰盈易涝,旱时枯竭难引,正常水质较差。近年来,为能有效保障县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射阳县在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通过加强水资源管理,优化水资源配置,从而提高了水资源管理保护水平。  相似文献   

15.
国务院以国函〔2013〕35号批复了《淮河流域综合规划(2012-2030年)》,对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保护水资源和防治水害作了总体部署。文章依据淮河流域综合规划,介绍淮河流域地表水资源质量现状、保护目标要求、保护重点及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刘洪林  王立萍  李辉 《治淮》2007,(6):12-14
山东省淮河流域由湖东、湖西、中运河、沂沭河和日赣等5个水资源三级区组成,总面积4.98万km^2。随着山东省社会经济发展、地表水水资源短缺和污染日益严重,地下水已经成为山东省淮河流域主要的供水水源。山东省淮河流域地下水水质调查评价的初步成果显示:地下水水质,尤其是浅层地下水已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地下水水质问题已成为饮水不安全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7.
孟庆玲 《陕西水利》2016,(2):153-155
地表水资源通常为区域内江、河、湖、库等处于地表以上的自然水体的总称。丰富的地表水资源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之一,而地表水资源的水质状况好坏则是水资源能否被充分利用并发挥效能的关键。本文根据抚顺市近年水资源公报中的相关数据,综合分析了区域内水质达标状况,并结合各大河流入河排污情况,提出了加强水环境保护的对策与措施,为全市有效保护及合理开发利用地表水资源提供参考与指导建议。  相似文献   

18.
地下水动态监测是水资源管理必不可少的重要基础工作。山西省地下水监测站网运行30多年来,在水利建设规划和水资源保护等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与目前的水资源管理工作要求相比,仍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就当前地下水监测站网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解决问题的有关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9.
根据广西96个水质监测站的实测资料分析了广西地表水水化学基本特征及时空分布规律,初步分析其形成的影响因素,为更好地保护水资源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20.
胡银生 《治淮》2006,(12):6-7
淮河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条全面治理的大河。上世纪50年代以来,淮河流域先后进行了5次流域综合治理规划,这些规划为新中国成立以来3次大规模治理淮河提供了依据。淮河流域水利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已初步形成由水库、河道堤防、行蓄洪区等组成的防洪减灾体系;水资源开发利用水平能力明显增强,初步建成了蓄、引、调的水资源配置体系;水土保持取得显著成效,改善了生态环境,为山区群众发展经济、脱贫致富提供了较好条件;水资源保护工作取得积极进展,确立了以水功能区管理为核心的水资源保护制度,水资源保护监督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水利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执法能力得到了加强。淮河流域50多年的水利建设成就为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提供了基础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