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本文就汉民族肚兜纹饰的题材和肚兜纹饰的形成规律展开论述。具体阐述祝福祈祥、爱情婚姻、生命繁衍等八类题材的含义及象征意味。作者通过民间考察实物及图文的收集获得第一手资料,然后进行肚兜纹饰的整理、归纳,并追溯纹饰背后深层的哲学含义,旨在弘扬我国传统服饰文化艺术。  相似文献   

2.
俞红 《饰》1994,(1)
民间肚兜的装饰性与功能性俞红中华服饰文化源远流长,其发展演变沿着迥异于西方的思路而独具神秘的东方魅力。与外衣相应,中国传统的内衣也历经沿革而别具风华,引起了许多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关注和兴趣。至今,传统内衣如肚兜等,仍作为一些地区民俗服饰的一部分保留着...  相似文献   

3.
对山东工艺美术学院馆藏山东近代服饰进行数据采集,以山东近代服饰中的典型款式大襟袄和马面裙为例,对其形制、结构和工艺进行分析,利用CLO3D软件对服装进行三维虚拟试衣,并进行效果验证。将山东近代服饰与三维展示技术相结合,丰富了传统服饰的展示形式,为传统服饰文化的研究和传承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摘 要:肚兜是我国民间传统服饰之一,其中的图案艺术反映了不同地域范围内的人文精神和民俗信仰。本文 选取了南方江南地区与北方三晋地区的肚兜图案,通过对两者的题材选取、造型语言、色彩搭配、构图艺术及 工艺特色等方面的对比,总结出两地肚兜图案艺术风格的差异性,并结合各自地域空间内的自然环境和文化形 态背景,详细分析了影响其艺术特征的生成因素,以期为南北方肚兜文化在当下时尚设计语境中的传承与发展 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中国民间传统的童装形式丰富多样, 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情和民俗文化内涵, 是我国民间服饰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拟从中国传统服饰文化、尤其是汉民族民间风俗、传统生活方式和观念入手, 对儿童服饰习俗的影响、成因等方面进行探讨, 挖掘其内涵及反映出的文化现象、分析摒弃旧俗中危害儿童健康成长的不良部分。对我们今天更好地吸收发扬传统文化, 为时代服务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对中国近代服饰材料基本生产及技术状况进行了分析,对这一时期服饰材料的品类及其特色和用途做了探讨,从而阐明了中国近代服饰文化对中国现代服饰文化所起的重要作用:中国近代服饰文化的演变是中国服饰文化走向现代化的转折点和关键。  相似文献   

7.
近代江南、闽南地区民间服饰是我国汉族民间服饰体系的重要分支,其各具特色的服饰色彩具有宝贵的审美艺术价值和文化传承价值.本文以江南大学民间服饰传习馆为依托,借助HSV颜色模型从色相、饱和度、明度3方面对馆藏近代江南、闽南地区民间女性服饰进行实物测色分析,通过定性描述与定量分析的方法比较两地服饰色彩差异,同时指出服饰色彩是地域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对其研究有助于对我国汉族服饰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与发扬.  相似文献   

8.
清代满、汉服饰文化关系首先表现为尖锐而又激烈的冲突,一方面清统治者以“首崇满州”来竭力维护满族服饰文化的自系统性,并通过“剃发易衣冠”这一具体的政策将满族服饰文化强加于汉族厚积了几千年的服饰文化之上,以满族服饰文化来改造汉服饰丈化;另一方面汉族儒生、士大夫和广大民众拼死反对“夷狄”文化,贬斥满族服饰文化。然而,在禁止、反对、排斥的同时,又在积极地进行交流,相互学习仿效。同政治、制度、伦理等其他文化一样,满族服饰文化朝着汉化的道路不断演进,而汉族服饰文化也在不断吸收满族服饰文化的精华,以致满、汉一家,两种丈化完全融合后共同创造出更加光华灿烂的服饰文化。  相似文献   

9.
谈到汉族民间服饰文化,不免令人生出“昨日黄花”的惆怅来。它虽积久弥醇,今天却断了香火,“衣冠王国”的美誉也只能交给博物馆而了事。在划一单调的现代衣着中,着装日暮途穷益显得呆板和冷漠。往事如烟,何处寻找“虹裳霞被步摇冠”的端庄切娜,哪里又能觅得“裙拖六幅湘江水”的飘逸洒脱?这种怀念汉族服饰文化的昨日光彩和诸般好处并非缘于思古之幽情,而是企图找到一些于今人有用的东西,即所谓‘咕为今用”。不过,真要把这项工作落到实处,又谈何容易【汉族民间服饰不像少数民族服饰那样,至今还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宗教活动、入生…  相似文献   

10.
童帽在汉民族民间服饰文化中独具特色,是兼具物质和精神、实用与审美的本元文化的代表之一。本文以江南大学"传习馆"的收藏品为实物样本,将近代童帽的基本形制从其长短分为"帽圈"、"齐耳帽"、"风帽"三个大类进行归纳,对近代童帽的形制及规律进行研究总结,从而对童帽的造物思想进行研究,探索近代童帽中包含的民俗文化,了解近代育儿的禁忌与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1.
服饰文化是民族文化的缩影.畲民族传统服饰,尤其是凤冠及其凤纹,充分体现了畲民族最具特色的传统文化--凤凰文化.文章以浙江景宁和云和的凤冠为例,通过实地调研、实物分析和史料对比,从"畲族图腾凤凰说"、"汉族吉祥凤凰说"和"畲族民间的说法"三种角度,探讨了浙江畲族凤冠凤纹及其凤凰文化.指出虽然凤凰崇拜的现象在今天的畲乡已逐渐消失,但凤凰文化永远是畲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2.
服饰文化是民族文化的缩影。畲民族传统服饰,尤其是凤冠及其凤纹,充分体现了畲民族最具特色的传统文化——凤凰文化。文章以浙江景宁和云和的凤冠为例,通过实地调研、实物分析和史料对比,从“畲族图腾凤凰说”、“汉族吉祥凤凰说”和“畲族民间的说法”三种角度,探讨了浙江畲族凤冠凤纹及其凤凰文化。指出:虽然凤凰崇拜的现象在今天的畲乡已逐渐消失,但凤凰文化永远是畲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3.
肚兜是最具中国风情的传统内衣,它既具有款式、装饰、工艺等美学价值,又具有文化寓意的价值。肚兜这件我国传统的保护胸腹的贴身服饰品,从简到繁,从遮掩到张扬,伴随着各种人生的礼仪,其变化不仅反映了中华民族审美的演变,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女性是肚兜艺术的创造者,反之肚兜也影响了女性的生活方式,形成了她们的生活情感与价值。本文依据实物和文献作为研究依据,从性别视角分析肚兜在两性文化、母性文化、女性自身价值三方面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4.
以皖北地区民间儿童服饰品为研究对象,对皖北民间儿童的虎头帽、虎纹肚兜、虎头鞋等进行实物研究,分析其虎纹样设计的艺术特征与文化内涵。结合设计案例,从虎纹样的色彩、材料、造型、工艺四个方面探索其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创新应用和方法。  相似文献   

15.
以东华大学中国服饰博物馆和江南大学近代民间服饰传习馆实物为研究对象,对近代童袄褂的形制与结 构进行论述,并将近代童袄褂按造型形制和细部结构分为“中国传统式”和“中西合璧式”。通过对馆藏的两种 形制童袄褂的外轮廓造型和细部结构分析,指出近代童袄褂既保留了汉族的直领、交领、大襟、对襟,融合了满 族服装的立领、琵琶襟、偏襟和内袋,使用纽扣,还加入西方服装的叠门襟、外贴袋,使用揿钮和圆钮等辅料,使 服装系结更加便捷、牢固。通过对两种形制的童袄褂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出两种形制各自具有的中、西服装元素。  相似文献   

16.
汉族民间童帽是传统民间工艺美术的一种典型。通过收集整理大量的文字材料、传世实物以及传统民俗,对童帽的造物功能及蕴含的情感语言进行分析,得出童帽是兼具保健护体、装饰美化、礼仪教育多重功能的,展现了古人造物的智慧,并且透过童帽丰富的造型及装饰内容,可以窥探童帽中蕴含的质朴情感,从中探知童帽的传承主要依托于以传统文化精神为核心的内在。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近代对襟女褂的形制和裁剪技艺,通过对江南大学民间服饰传习馆、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 馆、东华大学服饰博物馆和民间收藏家王金华收藏的近代对襟女褂实物及实物图像的观察、测量数据的整理、分 析和对相关传统服饰制作传承人的走访,得出近代对襟女褂形制在保持传统平面性的基础上,衣身整体造型是由 宽松走向合体,并出现西式服饰特点如戗驳领、肩线下倾、窄袖收腰等形制;对襟女褂在保持传统的“平面裁剪” 特点之外,还采用了“以后定前”的折叠裁剪法和利用“拉襟”方式对前门襟留缝份、加放量、做撇胸和使肩线 后移的裁剪特点,同时这也说明了在近代这一特殊时期,人们正在利用自己的智慧使得传统服饰变得适体。  相似文献   

18.
民间服饰是民俗文化的构成部分,是传统服饰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传统的道德观念、礼仪习借、心理意识等古文化的凝聚和积淀,形成了民间服饰所特有的审美特征。在民间,从老大娘缀衣的缝制到孩童的虎帽虎鞋;从姑娘的方巾手帕到小伙子的烟袋荷包,都赋予了特定的审美意识。虽然有的已演变成新的解释和内涵,但其审美形式仍然流传承继下来,原因是民间服饰植根于广大群众生活之中,有种潜在的传统的精神力量和审美意识在起作用。从民俗学的观点来看,民间服饰相对比较稳定地代表了一个大的历史阶段的民族群体审美意识。…  相似文献   

19.
《南昌水专学报》2016,(5):17-20
许逊崇拜是中国民间信仰体系中,以水崇拜为基本核心的一个区域性民间信仰现象。近代社会的持续动荡以及随之而来的天灾人祸对中国的传统民间信仰造成了很大的冲击。作为民间信仰组成的许逊崇拜主要活跃于南昌地区,社会变迁必然会对其造成影响。通过梳理民国以来南昌地区经济、社会的变化情况,结合抗日战争时期外敌入侵对南昌地区所造成惨烈破坏的史实,认为许逊崇拜在近代南昌的衰变有其历史必然性。  相似文献   

20.
以传统豫剧服饰为研究对象,以其艺术特征及创新应用为研究内容。通过文献追踪法和田野调研法,从造型样式的可舞性特征、图案纹样的装饰性特征以及色彩搭配的程式化特征三方面归纳了传统豫剧服饰的艺术特征,并分别探究其在现代服饰设计中的应用。研究表明:将传统豫剧服饰的宽袍阔袖造型、题材丰富的纹样图案以及五色观念等元素与现代服饰设计相融合,不仅对传承和发展传统豫剧服饰文化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意义,而且有助于构建传统豫剧服饰的现代设计符号,为传统服饰文化的时尚化运用提供参考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