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东华大学中国服饰博物馆和江南大学近代民间服饰传习馆实物为研究对象,对近代童袄褂的形制与结 构进行论述,并将近代童袄褂按造型形制和细部结构分为“中国传统式”和“中西合璧式”。通过对馆藏的两种 形制童袄褂的外轮廓造型和细部结构分析,指出近代童袄褂既保留了汉族的直领、交领、大襟、对襟,融合了满 族服装的立领、琵琶襟、偏襟和内袋,使用纽扣,还加入西方服装的叠门襟、外贴袋,使用揿钮和圆钮等辅料,使 服装系结更加便捷、牢固。通过对两种形制的童袄褂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出两种形制各自具有的中、西服装元素。  相似文献   

2.
汉族民间童帽是传统民间工艺美术的一种典型。通过收集整理大量的文字材料、传世实物以及传统民俗,对童帽的造物功能及蕴含的情感语言进行分析,得出童帽是兼具保健护体、装饰美化、礼仪教育多重功能的,展现了古人造物的智慧,并且透过童帽丰富的造型及装饰内容,可以窥探童帽中蕴含的质朴情感,从中探知童帽的传承主要依托于以传统文化精神为核心的内在。  相似文献   

3.
民国时期(1912年-1949年),西风东渐,东西文化的碰撞使人们的服饰产生了新气象。文章检索了大量近代文献资料,从帽子的形制和产业入手,通过分析中、西帽子形制在民国不同时期的变化和流行趋势,以及旧、新帽业在民国不同时期的发展状况,从三个方面总结了民国时期帽子西化发展的规律,即帽子消费人群的扩大化、服装搭配的多样化和产业上由外及内的西化。  相似文献   

4.
苑国祥 《饰》2007,(3):41-42
虎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虎文化的影响遍及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由此而产生的虎头帽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虎头帽是我国民间比较典型的一种童帽样式,其形式特点因各地区不同的审美、习俗等而迥异,但其中蕴含的虎文化是相通的,虎头帽表达了上代对下代的期望、祝福以硬呵护和保护的心愿,蕴涵着丰富的情感。虎文化在中国的历史已经很久远,其深远的内涵值得后人去发现和研究。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讨近代中国童衣的款式发展史,对童衣款式特征与变迁成因的关联性进行了分析。基于《近代中国童装实录》中181幅实物及图像资料,对童褂、童坎肩的类型和款式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童褂和童坎肩的款式繁缛,且偏短款;款式中门襟多为一字襟、大襟(右衽)、琵琶襟、斜襟、对襟,领型有圆领、立领及心形领,袖型有马蹄袖、箭袖、栏杆袖及短袖等;近代童衣款式变迁的成因主要在于西方服饰裁剪技术的发展、外来文化的影响、传统服饰礼仪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以江南大学民间传习馆中的近代民间服装作为研究对象,重点选取民间服装中的开衩进行研究,分析其形制、结构与装饰工艺。通过对开衩的位置、长短、缘边装饰的形制研究,以及直摆开衩和圆摆开衩上的区别、开衩的结构与工艺等方面的研究,分析结果表明,近代民间服装多在下摆两侧缝处开衩,各个地区袄开衩高度较为近似,旗袍开衩高度反差较大,开衩缘边装饰也经历了由繁变简的过程。以此来总结归纳近代民间服装开衩的形制特点和内在结构。  相似文献   

7.
以江南大学民间传习馆中的近代民间服装作为研究对象,重点选取民间服装中的开衩进行研究,分析其 形制、结构与装饰工艺。通过对开衩的位置、长短、缘边装饰的形制研究,以及直摆开衩和圆摆开衩上的区别、 开衩的结构与工艺等方面的研究,分析结果表明,近代民间服装多在下摆两侧缝处开衩,各个地区袄开衩高度较 为近似,旗袍开衩高度反差较大,开衩缘边装饰也经历了由繁变简的过程。以此来总结归纳近代民间服装开衩的 形制特点和内在结构。  相似文献   

8.
乡村传统文化是近代乡村社会中最本质、最核心的部分,也是我们了解"乡土中国"的主要切入点.近代华北乡村具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和历史渊源,近年来,对近代华北乡村文化的研究已成为当今学术界研究的一个热点.  相似文献   

9.
资讯     
《商品与质量》2012,(50):114-117
大叶黄花梨在国家图书馆亮相由蔚林木业制作、备受业界关注的珍稀木材大叶黄花梨古典家具,近日伴随"喜迎十八大,永远跟党走—全国名家书画邀请展"进驻庄严古朴的中国国家图书馆。300余幅名家书画精品和大叶黄花梨书柜、多宝阁、条案、画案、圈椅、宫帽椅等争辉夺艳。福建泉州蔚林木业有限公司董事长蒋奇平说,"文化立本,形制兴业"是蔚林木业的企业核心理念。(韩云飞)  相似文献   

10.
御前侍卫厅门楼形制独特,在徽州地区常见"五凤楼"基础上两侧各加楼檐,组合形成"真七假九"门楼形制,其形制独特、砖雕图式丰富,是研究徽州门楼设计意识的典型范例。御前侍卫厅门楼设计意识萌生的社会背景表明建筑的形制与装饰深度根植于权力与知识的关系中。以多重视角出发,运用知觉空间理论与图像学理论对御前侍卫厅门楼的门坦空间、立面空间、图像程序三方面进行分析,提取门楼设计中蕴含的空间关系和图式意象,探索御前侍卫厅门楼的设计意识,挖掘徽州古建筑中传承的家国精神,为现代建筑的营造提供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11.
唐代的"炊具"文化韵致独特,包蕴丰厚,积淀着深厚的农耕传统文化理念,具有很强的阐释空间与考证意义。文章对唐人作品中经常出现的几种炊具鼎、镬、鬲、锅、甑进行了全面考释,深入阐释其时代源起、发展演变,形制特征、操作功用等内容。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近代对襟女褂的形制和裁剪技艺,通过对江南大学民间服饰传习馆、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 馆、东华大学服饰博物馆和民间收藏家王金华收藏的近代对襟女褂实物及实物图像的观察、测量数据的整理、分 析和对相关传统服饰制作传承人的走访,得出近代对襟女褂形制在保持传统平面性的基础上,衣身整体造型是由 宽松走向合体,并出现西式服饰特点如戗驳领、肩线下倾、窄袖收腰等形制;对襟女褂在保持传统的“平面裁剪” 特点之外,还采用了“以后定前”的折叠裁剪法和利用“拉襟”方式对前门襟留缝份、加放量、做撇胸和使肩线 后移的裁剪特点,同时这也说明了在近代这一特殊时期,人们正在利用自己的智慧使得传统服饰变得适体。  相似文献   

13.
近代建筑作为澳门独特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层面,受到各界学者的广泛关注,研究成果颇丰。本文在对既有研究进行回顾与总结的基础上,抛开异质文化相遇融合的惯性思维,提出从“移民社会”、“张力空间”的角度进行澳门近代建筑研究的新思路,试图对澳门近代建筑文化进行全新的认识与解读。  相似文献   

14.
西周之后中国历朝开始了"理欲"之辩,尤以宋朝表现最为突出。本文通过对《宋史·舆服志》中皇室、贵族、士庶阶层的服饰形制和装饰进行分析,阐释在理学盛行背景下,宋朝休闲文化的萌生和适度设计观的出现,探讨宋室服饰艺术在理与欲中的博弈与圆融。  相似文献   

15.
运用田野调研方法,结合文献资料,对五种典型畲族花边衫样式进行形制和工艺的数据分析。研究指出,畲族典型花边衫受到汉族传统袍服影响,运用折叠裁剪法,呈现"十字型"的平面结构特征,同时具有交领右衽短衣的形制特点,在工艺上体现重装饰轻缝纫的制作思想,并表现出显性的传承性、平面性、空间感,既是汉畲交融的文化反映,同时也是"观物比德、生态美学"影响下的造物思想和畲族民俗文化的集中表现。  相似文献   

16.
肚兜作为近代汉族民间服饰的典型代表,蕴含着丰富的民俗文化和中国传统服饰文化。本文通过对肚兜实物进行考察与分析,总结近代汉族民间肚兜丰富的形制和多样的功能性价值,并在此基础上探究肚兜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创新应用路径,对传承传统服饰文化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服饰能够呈现出社会文化的发展历程,记载着不同地区族群的生活习俗,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服饰文化 符号。福州畲族服饰形制与台湾少数民族中的排湾族服饰形制最为接近,本文通过对两个民族服饰形制、文化特 征的对比研究,分析两个民族之间服饰形成的原因,为榕台少数民族服饰文化交流提供理论依据,为创意产业提 供更新的创意构思。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儒家思想所倡行的"礼与治"对传统建筑影响深远.为了探究儒家"礼治"文化影响下的传统建筑布局以及建筑形制,文章从建筑的等级特征、上下有序的伦理尺度介绍了儒家思想在传统建筑中的体现,对传统建筑的权力等级划分以及宗族礼制进行了详细分析,并从建筑的社会功能方面重点阐释了传统建筑"皇权至上""中为至尊""尊卑有序""敬宗尊祖"等礼制等级价值观.  相似文献   

19.
中国扇文化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独有特色的器物文化。对中国扇文化作了初探,就扇子的源流及形制、扇与书画、与诗赋、与歌舞戏剧及其它等五个方面作阐述。  相似文献   

20.
为探明消费者对婴童连体衣的消费偏好规律,以婴童年龄在 0~5 周岁的消费者群体为研究对象,通过 线上问卷调查的方式研究了消费者对婴童连体衣在穿着年龄与季节、合体度、款式方面的消费偏好。研究表明: 婴童连体衣的受众年龄层集中在满月后~3 周岁,消费偏好规律与婴童年龄息息相关,0~1 周岁婴儿时期消费 者偏爱穿脱方便、安全舒适的款式,但随着婴童年龄增加,消费者对于趋于成人化且富有设计性的款式更偏爱, 该结果为服装企业进行婴童连体衣的设计和产品规划提供了市场调研数据和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