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采用气流吹扫微注射器萃取(GP-MSE)获得榛花的挥发性成分,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对所得的榛花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并采用归一化法测定其化学成分的相对含量.在榛花的挥发性成分中检测出130个峰,并鉴定出其中的亚油酸甲酯(11.49%)、十六烷酸(10.92%)、9,12-十八碳二烯酸(9.75%)和9,12,15-十八碳三烯酸乙酯(8.80%)、十六烷酸甲酯(7.37%)、正四十烷(6.02%)等70个化合物.  相似文献   

2.
用气流吹扫-微注射器萃取技术(GP-MSE)得到川芎和东川芎的挥发性成分,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鉴定了所得挥发性物质的化学成分,并用归一化法测定了其相对含量.在川芎中鉴定出2-羟基-苯乙酸异丁酯(21.94%)、间苯二胺(6.04%)、丁烯苯酞(5.17%)和1-(2,4-二甲基苯基)-2-甲基-1-丙酮(4.83%)等32个化合物.在东川芎中鉴定出(1Z,4Z)-6-丁基环庚-1,4-二烯(15.76%)、2-羟基-苯乙酸异丁酯(13.46%)、(11E,14E)-二十碳二烯酸甲酯(9.32%)和1-(2,4-二甲基苯基)-1-丙酮(5.61%)等34个化合物.2-羟基-苯乙酸异丁酯为首次从川芎和东川芎中鉴定出的成分,其相对百分含量分别为21.94%和13.46%.  相似文献   

3.
采用气流吹扫微注射器萃取技术联用GC-MS对不同地区烟叶中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并比较其含量.结果显示:烤烟和白肋烟中分别鉴定出67种和62种挥发性成分,其中以醇类和杂环化合物为主要成分.在不同地区相同品种、不同品种、同一品种不同部位烟叶的挥发性成分含量都具有显著的差别.所得结果能为研究烟草成分提供有利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采用固相微萃取技术(SPME)提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鉴定,分析不同出粉率面粉和混合发酵剂所制馒头的挥发性物质.结果表明:出粉率为40%、60%、100%的面粉中,干酵母馒头分别有27、32、48种挥发性物质,混合发酵剂馒头分别有34、41、52种挥发性物质.烃类、醇类、醛类、酯类是馒头挥发性物质的主要成分,且随着出粉率和发酵剂的不同呈现明显的差异.其中在出粉率为100%的混合发酵剂馒头中发现十二烷基乙烯基醚,在出粉率为100%的两种馒头中发现酸类物质.6种馒头挥发性物质在种类和含量上存在明显差异,由此得出,不同出粉率面粉、不同发酵剂影响所制馒头挥发性物质的产生.  相似文献   

5.
中国对虾、秀丽白虾及日本昭虾风味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采用同时蒸馏萃取(SDE)法提取,利用GC-MS分析了中国对虾、秀丽白虾及日本昭虾的挥发性风味成分.3种虾共鉴定出116种风味物质,对虾的挥发性化合物总量最高,日本昭虾其次,秀丽白虾最低.对虾中烷基吡嗪类含量最高,日本昭虾中含硫化合物含量最高.研究检测非挥发性风味成分游离氨基酸的含量,比较了其在3种虾中的差异及对挥发性化合物组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利用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鱼腥草及其内生茵挥发性成分进行研究,分析比较鲜鱼腥草不同部位及其内生菌挥发性成分.在鱼腥草叶挥发油组分中鉴定了其中的12个化合物,占叶挥发油总量的80.15%;鱼腥草茎挥发油组分中鉴定了其中的15个化合物,占茎挥发油总量的76.94%,其中主要活性成分甲基正壬酮相对含量在叶和茎中分别占到1.21%和3.51%.另外,在鱼腥草内生菌中未发现鱼腥草有效成分甲基正壬酮、癸醛和乙酸龙脑酯等,但鉴定出了其结构类似物反式-2-癸烯酸,以及具有重要价值的医药中间体巴豆酸等化学成分.  相似文献   

7.
不同干酵母发酵对馒头挥发性物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同时蒸馏萃取(SDE)技术富集馒头中的挥发性物质,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仪进行检测,分析不同干酵母发酵馒头中挥发性物质的差异.结果表明:4种馒头样品中主要挥发性物质都为醇类、酯类、醛类、酮类、苯环类和酰胺类,其总体风味大致相同,但不同酵母发酵的馒头中挥发性物质在组成及数量上又存在一定差异.TIC峰面积总和排序为MSYZAQAL;样品YZ、MS和AL中醇类的含量约60%,AQ中醇类的含量为17.27%,但AQ中酯类含量为38.18%,远远高于其他3个样品;酰基化合物的种类少,但含量相对较高,在YZ、AQ、MS、AL中的含量分别为17.73%、25.12%、14.66%和8.40%.  相似文献   

8.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HS-SPME-GC/MS)分析金银花、连翘及其药对粉末中的挥发性成分,鉴定出的化合物种类分别为57,68和88种;金银花、连翘药对配伍对挥发性成分和含量有一定的影响.并采用该法分析了药对混合粉末样品和水煎液样品中挥发性成分,并与SD法所得结果进行了比较.SPME法较SD法所得挥发性成分更多,组成分布有一定差异;粉末样品与水煎液样品的SPME法所得的组成分布大致相同,且重现性良好.结果表明:HS-SPME-GC/MS是一种简单、方便、有效的中草药挥发性成分的分析方法,粉末样品可以替代水煎液样品用于金银花、连翘药对配伍研究.  相似文献   

9.
金华火腿挥发性风味物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同时蒸馏提取(SDE)法和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法制备样品,利用GC—MS分离,鉴定了金华火腿的挥发性风味物质.比较了两种样品制备方法的优劣,鉴定了金华火腿中143种挥发性风味组分,并分析了风味成分的生成途径.在SDE的结果中,最丰富的是醛类化合物,出峰面积相对比例为48%,其次是酸类23.45%,酮类8.52%;在SPME结果中,出峰面积相对比例较高的是醇、酸和醛类化合物,分别为26.8%、25.84%和19.839/6.两种方法得到的结果差异是由于处理过程的不同造成的,SDE中有2h的高温蒸煮过程,因而其结果可以表征熟火腿的香气成分;而SPME则直接吸附萃取香气成分,未使香气成分发生变化,因而可以表征生火腿的香气成分,两种方法在研究金华火腿的挥发性风味物质方面可相互补充.  相似文献   

10.
宣威火腿肌内脂肪的水解与挥发性化合物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宣威火腿加工过程中肌内脂肪的变化及形成的挥发性化合物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火腿加工前期(4月龄)三酰基甘油和磷脂中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发生显著水解;脂中富含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42.1%),在整个加工阶段(12月龄),磷脂的含量减少77%,而磷脂中的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减少87.7%;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量的减少,并没有引起游离脂肪酸组成中其相应含量的增加,说明它们可能被氧化,或者被转化成其他化合物.挥发性化合物的分离鉴定结果表明:醛、醇和酮类是火腿加工过程中形成的主要挥发性化合物,在6月龄时,它们的相对含量最高,分别为11 326.18、947.29和554.95 μg壬烷/100 g(DM),此结果与加工前期(4月龄)肌内脂肪发生强烈水解相关.  相似文献   

11.
利用气流吹扫微注射器萃取技术和气相色谱-质谱对植物(碰碰香)释放的挥发性物质进行实时监测,分析其昼夜节律变化.实验定性了22种挥发性物质,其中单萜类化合物种类最多(9种);大多数挥发性物质在07:00-17:00之间达到释放高峰,少数物质在21:00至次日05:00达到释放高峰;不同类挥发性物质释放量的变化情况存在差异性.实验表明:气流吹扫微注射器萃取技术实现了自然状态下对植物释放的挥发性物质的监测,是一种新型的、非破坏性的实时监测植物释放挥发性物质的技术.  相似文献   

12.
为了快速而准确检测人参样品中的五氯硝基苯(PCNB)以及代谢产物五氯苯胺(PCA)和甲基五氯苯硫醚(PCTA),建立了气体吹扫微注射器萃取技术与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分析方法,实现了萃取和净化技术的一体化.本方法对PCNB、PCA、PCTA的平均加标回收率为79.6%-114%,相对标准偏差为4.6%-8.4%.与传统的索氏提取-浓硫酸净化方法比较,本方法具有快速、简便、重现性好等优点,可大大减少有机溶剂量和样品量,在中草药以及农作物的农残检测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采用气流吹扫微注射器萃取法(GP-MSE)和水蒸气蒸馏法(SD)萃取独活中的挥发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分离、检测和定性分析,并对两种萃取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气流吹扫微注射器萃取法获得106种成分,已定性的有78种,占总组分含量的91.42%,其中主要成分为含氧杂环化合物(63.58%)...  相似文献   

14.
以长白山地区园参地为研究对象,利用2013年6月—9月野外考察的GPS园参地采样点数据与经预处理后的研究区Landsat 8OIL影像及基于数字高程模型(DEM)提取的研究区坡向、坡度图进行叠加,获取了不同波段组合下的园参地遥感信息的判读依据及其坡向、坡度分布图.分别基于人工目视解译及平均和变异分析法得出了园参地的空间和地形分布特征,结果显示:(1)在562波段下,园参地遥感信息呈淡蓝绿色且纹理较均一的不规则长条四边形地块;652波段下,园参地遥感信息呈白色且纹理较均一的不规则长条四边形地块.(2)研究区园参地分布面积从大到小排序为:抚松>靖宇>长白>安图>敦化>汪清>珲春>和龙.(3)园参种植的最适海拔高度范围为600800m,最适坡度范围为0800m,最适坡度范围为08°,最适坡向为西坡;研究区园参地分布的3个地形因子的平均值为:高程624m,坡度9.5°,坡向173(南坡).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园参地空间分布特征的自然驱动机制(地形与气候)和人文驱动机制(栽培历史和政府政策).  相似文献   

15.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检测技术对垃圾渗滤液中挥发性和半挥发性物质进行了分析,所运用的SPME萃取纤维是非键合聚二甲基硅氧烷(以下简称PDMS),涂层厚度分别为100μm(主要适合挥发性)和7μm(主要适合半挥发性),在室温下搅拌(1 200 r/min)5 min后,顶空萃取60 min后,迅速在GC-MS进样口250℃解析5 min后进行分析检测.检出挥发性有机物有8种,其中主要类别是酮类、酚类和醇类等3种.  相似文献   

16.
将地理信息系统(GIS)和遥感技术(Rs)相结合,利用地质图、土壤图、土地利用图、坡度图、坡向图对长白山地区进行了山体滑坡易发程度分析.首先基于遥感技术对长白山地区的卫星图像进行了分类,并绘制了土地利用图,然后用长白山地区的数字高程模型分别获取了坡度和坡向信息;其次利用AHP技术计算了5种山体滑坡影响因子的重要度,结果显示坡度重要度最高,坡向重要度最低;最后根据山体滑坡影响因子的重要度,使用GIS的栅格数据叠置功能绘制了山体滑坡易发区划图,图中显示最危险区域(危险度≥O.9)主要分布在集安市、临江市和和龙市周围的山区地带中靠近中朝边界的地区.  相似文献   

17.
基于气体吹扫微注射器萃取技术(GP-MSE)、高温加热和半导体冷凝技术,研究和开发了集萃取、净化、浓缩、预分离为一体的气相色谱样品前处理仪器——ME-101多功能微萃取仪.通过对比水蒸气蒸馏法和多功能微萃取仪萃取得到的关苍术根茎中挥发油的气相色谱-质谱总离子流图发现,利用该仪器萃取到的挥发性成分的个数明显多于水蒸气蒸馏法,并且该仪器萃取的主要成分含量高于水蒸气蒸馏法.实验表明,该仪器具有试剂用量少、萃取时间短、富集率高、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使用费用低等特点,适用于医药、农业、食品、质量控制等领域的固体、液体样品的气相色谱样品前处理.  相似文献   

18.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法)对长白山地区常见的100种药用植物中芦丁、槲皮素、金丝桃苷、山柰酚、齐墩果酸、熊果酸、β-谷甾醇等常规成分的含量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并且对这些药用植物提取物的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和酪氨酸酶抑制活性进行了扫描.结果显示:芦丁、槲皮素、金丝桃苷、山柰酚、齐墩果酸、熊果酸、β-谷甾醇的最高含量...  相似文献   

19.
以落叶松为研究对象,以10种有机氯农药(OCPs)为目标物,通过对气流式微注射器萃取技术(GP-MSE)和传统方法(索氏提取和硅藻土柱层析净化)进行比较,利用气相色谱质谱技术进行分离检测,评价了GP-MSE用于直接萃取松针样品中OCPs的准确性,并通过定量离子色谱图初步探讨了目标物的分离效果和基质影响.结果表明:GP-MSE方法分析松针中10种OCPs的加标回收率为70.27%-92.47%(4次平均值),相对标准偏差为3.21%-22.67%(4次平均值),与传统方法相比,有相当的回收率和重复性;定量离子色谱图分析表明,经GP-MSE萃取的松针加标样品中各OCPs的分离效果好,基质干扰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