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充分利用轻便动力触探试验简便、灵活,快速的优点,通过大量的现场试验,针对一般粘性土地区低路堤地基土对轻型动力触探试验指标N10和基床土承载力σ以及N10和静力触探试验结果(综合比贯入阻力Ps)的数值关系的研究,建立了N10和σ以及N10和Ps的相关关系公式,最终确定了利用轻型动力触探试验检验低路堤地基土承载力的标准,确定了相应的土力学指标,为今后在低路堤地基土的勘察中,节约工程成本、缩短勘察周期以及减少工程设计的盲目性,提供了良好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充分利用轻便动力触探试验简便、灵活,快速的优点,通过大量的现场试验,针对一般粘性土地区低路堤地基土对轻型动力触探试验指标N10和基床土承载力σ以及N10和静力触探试验结果(综合比贯入阻力Ps)的数值关系的研究,建立了N10和σ以及N10和Ps的相关关系公式,最终确定了利用轻型动力触探试验检验低路堤地基土承载力的标准,确定了相应的土力学指标,为今后在低路堤地基土的勘察中,节约工程成本、缩短勘察周期以及减少工程设计的盲目性,提供了良好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充分利用轻便动力触探试验简便、灵活,快速的优点,通过大量的现场试验,针对一般粘性土地区低路堤地基土对轻型动力触探试验指标N10和基床土承载力盯以及N10和静力触探试验结果(综合比贯入阻力Ps)的数值关系的研究,建立了N10和盯以及N10和Ps的相关关系公式。最终确定了利用轻型动力触探试验检验低路堤地基土承载力的标准,确定了相应的土力学指标,为今后在低路堤地基土的勘察中,节约工程成本、缩短勘察周期以及减少工程设计的盲目性。提供了良好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地基承栽力跟工程建设有密切关系,在国内外它的确定方法也是有许多。文章结合原位测试与土工试验确定地基承载力的优缺点进行了比较。分析了由上海浦东铁路勘探中得到的由静力触探和室内土工资料确定的部分天然地基的承载力数据,建立了静力触探贯入阻力Pn值、土工试验资料和地基承载力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5.
《土工基础》2016,(6):718-720
对"苏州轨道交通3号线"某车站内各个不同地基土层采用不同试验法确定其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研究不同试验方法条件下地基土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差异。试验表明,采用物理力学指标、旁压试验、螺旋板载荷试验、静力触探试验来确定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得出的结果是不同的,且不同试验方法得出的结果试验数据差异较大;物理力学指标法和静力触探试验法确定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普遍偏大;旁压试验和螺旋板试验得出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更接近工程实际。  相似文献   

6.
针对静力触探的特点,以昆山花桥酒店公寓工程为例,从土层划分定名、确定地基土承载力、确定土的变形指标、估算单桩承载力等方面分析了单桥静力触探在工程中的应用,为其推广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7.
根据对萧山软土地区大量静力触探资料与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标准贯入试验等指标的相关分析,建立了静力触探力学分层标准、黏性土定名及状态分类、粉土和砂土的密实度分类,确定压缩模量、素填土、淤泥质土、黏性土、粉土、砂土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以及预应力管桩的桩侧摩阻力特征、桩端承载力特征值,估算单桩承载力特征值,判定沉桩阻力标准、液化判别等经验公式和经验值表,这在现行国标勘察设计规范删除地基承载力表和浙江省标勘察规范未给出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经验公式、压缩模量的情况下,总结得出当地静力触探经验公式和经验值表更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钻探取样和静力触探试验结果的对比,提出了在建筑物加层勘察中,静力触探技术对了解老建筑物天然地基承载力增长情况,真实反映地基土的实际承载力,具有十分显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针对福州至厦门高速铁路沿线广泛分布的淤泥,分别进行了双桥静力触探试验和平板载荷试验,通过对比这两种试验结果,确立了淤泥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与双桥静力触探比锥尖阻力之间的回归关系,为福建局部地区采用静力触探确定淤泥承载力提供了计算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0.
地基承载力是评价地基的重要参数之一,首先介绍了室内土工试验和原位测试确定地基承载力的方法。结合实际工程采用不同的方法对地基承载力值进行确定。对比不同方法得到的地基承载力值,表明对太湖地区均匀的粉质黏土不同方法确定的地基承载力很接近。对于粉质黏土加粉土层采用静力触探经验公式得到的值与其他方法确定值相差很大,只能给出此土层承载力值的一个大致范围。因此单一的方法无法确定地基承载力值,只有不同的方法相结合才能够较准确的得到地基承载力值。  相似文献   

11.
为了进一步提高中国海外项目质量,阐述了美国国家公路与运输协会桥梁设计规范AASHTO LRFD方法和基于静力触探试验的LCPC桩基础承载力计算方法,对比分析了中国标准与美国标准桩基承载力设计方法的异同。根据海外某工程的计算示例和对比分析,得到了不同桩基竖向承载力计算方法的结果及其规律。结果表明:AASHTO LRFD法和基于静力触探试验的LCPC法计算的桩基承载力较为接近; 《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由于其桩摩阻力标准值较小,桩端在砂性土中承载力容许值存在限制等因素的影响,其计算得出的桩侧摩阻力和桩端阻力均较小; 采用AASHTO LRFD方法时,地下水位埋深和标准贯入试验等原位测试结果对计算结果影响较大; 基于美国标准的海外项目勘察侧重原位测试结果,在勘察外业工作中应重视其操作的标准性。  相似文献   

12.
郭先凯 《山西建筑》2012,38(29):76-78
以实际工程为例阐述了南京河西软土地区勘察工作的布置及勘察方法,最后根据岩土性质指标确定本工程各土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对确保工程基础施工质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岩土工程勘察中涉及的主要土层、主要受力层、抗浮设防水位、地基的均匀性、岩土参数标准值、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等术语进行了辨识,并对若干问题进行了探析与讨论.  相似文献   

14.
淮北平原地基分层与承载力的BP网络预测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淮北平原地质土成层性和不均匀性显著的特点,提出了多元互层地基分层和承载力分层计算的BP神经网络预测方法。以钻探取样、静力触探试验和螺旋板载荷试验、平板载荷试验原位测试结果进行对比,认为比贯入阻力ps值可以作为互层地基分层和地质土承载力预测的评价指标,并以此为基础采用BP神经网络的梯度下降算法和共轭梯度算法分别建立土质分层和承载力预测的模型,并将两种算法的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比贯入阻力值可作为淮北平原互层地基的土质分层和承载力预测的评价指标;BP神经网络的梯度下降算法和共轭梯度算法均对土质类型的识别和地基承载力的预测具有良好的效果,满足实际工程的精度要求,但是前者的计算效率明显低于后者。  相似文献   

15.
胡成海  洪昌华 《工业建筑》2005,35(Z1):486-488
通过分析给出了地基(或单桩)承载力均值在给定置信度下的置信下限,并对按静载试验取用特征值的安全度进行了概率分析。结果表明,按现行规范,可靠度指标将不小于2.32。对地基静载试验值的极差超过规范规定的情况下,可以根据此方法按照保持可靠度指标不变的原则取用承载力特征值。  相似文献   

16.
珠江三角洲粘性土微结构与工程性质初探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粘性土经地基加固处理后提高其承载力, 以满足工程设计的要求。其加固效果除了采用静压、静力及动力触探等土工方法及探地雷达、瑞利波等物探检测手段外, 还采用了微结构方法对珠江三角洲粘性土进行研究, 从粘性土的微结构与工程加固效果的相关性进行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7.
地基土承载水平的确定至关重要,而岩土工程设计中仅考虑了地基土承载能力,忽略了设计的安全度稳定水平。针对岩土参数的不确定性对地基土承载力及计算模式的不同及对地基土极限承载力稳定水平的影响,提出基于鲁棒性的地基土承载力设计思路。首先将岩土参数作为不确定因素,利用平均值及标准差考虑参数的不确定性;其次设定基础几何尺寸作为设计参数,将承载力极限状态方程作为功能函数进行地基土承载力设计。鲁棒性设计避免了传统设计方法忽略岩土参数不确定性的不合理性,将鲁棒性作为地基土承载力的安全性评价标准,并结合经济性对基础进行多目标优化设计。通过与传统设计对比分析,证明了基于鲁棒性的地基土承载力设计方法的合理性与重要性。  相似文献   

18.
静压桩的压桩力和承载力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根据某工程的静力压桩试验和试桩资料并结合其它一些工程的静压试桩资料,分析了静压桩的沉桩机理,提出了利用静力触探的Ps值预估压桩力的计算方法,并探讨了单桩承载力与压桩力的关系,为利用压桩资料正确评估静压住的压桩力和承载力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根据新的工程勘测规程、规范,岩土参数的取值须做相应的调整。文章以水利工程行业勘察为例对地基承载力、桩基设计参数、地质建议值与设计采用值进行探讨,建议土基勘察参数的取值以水利工程勘察为主,岩土物理力学性质参数取值应以试验值作为标准值,再根据水工建筑物地基或围岩的工程地质条件进行调整,从而提出地质建议值。  相似文献   

20.
城市外围促淤造地是提高城市土地利用率的1种有效方法。在上海软土地区涉及一系列如吹填土地基承载力、地基加固后的承载力、大面积填土引起的地基变形预测等岩土工程问题。通过岩土工程治理,针对不同土性既有成熟技术的集成应用,也提出了改良与创新方法,获得了技术和经济上的成功,为类似大面积围海造田开发提供了良好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