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一、前言 粘结指数,简称G指数。它是炼焦用煤划类的新指标,是代表煤的粘结性能的重要参数之一,应用G指数和变质程度指标,共同预测焦炭质量的方法已逐渐被人们所重视,因此寻求配合煤与单种煤粘结指数间可加性的规律,以及弄清G指数和挥发份与焦炭强度间的关系,为今后更好的预测焦炭  相似文献   

2.
焦炭中的灰分作为高炉冶炼过程中的有害成分,其全部来源于配合煤,配合煤的粘结指数可以反映其粘结性和结焦性,对焦炭质量具有重要的影响。统计某焦化厂配合煤的灰分、粘结指数及焦炭的热性质和冷强度,对配合煤灰分、粘结指数对焦炭质量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配合煤灰分与焦炭的抗碎强度(M40)和反应后强度(CSR)呈负相关关系,与焦炭的耐磨强度(M10)和反应性(CRI)呈正相关关系;粘结指数与M40和CSR呈正相关关系,与M10和CRI呈负相关关系。研究分析灰分及粘结指数对焦炭质量的影响,有利于指导生产。  相似文献   

3.
配合煤料的粉碎细度是影响常规顶装焦炉焦炭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主要探讨影响粉碎细度的部分主要因素,并结合生产实际,提出了可行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4.
利用13种粘结结焦性质指标相近的配合煤进行70 kg小焦炉试验,比较了所炼焦炭的热性质与矿物质催化指数、煤岩显微组分和焦炭光学组织的关系。结果表明:当配合煤粘结结焦性指标相近时,焦炭热性质主要由灰成分中矿物质催化指数MCI决定;煤岩显微组分含量也是影响焦炭热性质的因素之一;焦炭热性质中CSR不仅受CRI影响,而且受焦炭中光学各向异性指数OTI及光学组织含量的影响。该结论对指导配煤生产,稳定和提高焦炭热性质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5.
郭广军 《河南冶金》2007,15(3):10-11,14
介绍了平煤集团天宏焦化公司优化配合煤细度试验的过程,对试验数据进行了分析,得出配合煤细度与焦炭强度的关系,得到了在该配煤比下配合煤的最佳细度值.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神华烟煤配煤炼焦在韶钢4.3 m焦炉的工业应用情况,分析了配入3%~6%的神华烟煤,焦炭质量指标的变化及生产出合格冶金焦,配合煤指标、配合煤粉碎细度满足的一定条件。实践结果表明:配用3%~6%神华烟煤,可以生产出合格冶金焦,且在保持焦炭冷热强度达标的基础上,进一步降低焦炭灰分和硫分;配合煤G值保持在84%~86%,Y值保持在15.5~16.5 mm,粉碎细度保持在70%~80%,有利于生产出合格冶金焦,同时降低配煤成本。  相似文献   

7.
本文应用40kg实验焦炉对影响涟钢焦炭块度的煤质和主要工艺参数进行试验研究,通过对影响因素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实验研究表明,不同单煤种的焦炭块度对应的性能指标有差异,配合煤焦炭块度关联性指标主要是挥发份指标和抗碎强度M40;焦饼升温速度对焦炭块度有显著影响。生产实践中,通过提高单煤实验焦炭块度关联性较大的煤质性能指标的煤种配比,焦炭块度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8.
陈君安  杨海顺 《河北冶金》2023,(9):25-28+41
焦炭强度指标和炼焦煤煤质的相关关系是制约利用焦炭质量预测模型指导配煤炼焦的一个重要因素。研究了焦炭强度指标固定时,配合煤料的煤岩指标之间的相关关系,并将研究结果用于指导配煤炼焦。为较大范围的调整煤料的CBI和SI指数,选择了4个矿点的煤料进行筛分,选取部分粒级进行炼焦。通过调整配合煤料的CBI和SI指标,利用小焦炉炼焦,分别探索焦炭机械强度M40≥86%、M10≤6.5%时,配合煤料的CBI值和SI值的对应关系。利用spss对CBI值和SI值作回归分析,发现焦炭机械强度M40≥86%、M10≤6.5%时,配合煤的CBI指数在≥1和<1两个区间,CBI值和SI值分别呈二次相关;通过拟合获得CBI≥1和<1时,CBI指数和SI指数的相关数学模型。利用配合煤的煤岩指数和结焦性能的关系、配合煤的灰分和硫分与焦炭相应指标之间的相关关系,结合生产条件和市场煤价,以炼焦煤的总价格为目标函数,确定了满足要求的炼焦煤配比。该方法可以快速确立炼焦煤配比方案,为优化炼焦配煤方案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9.
随着高炉的大型化,焦炭抗碎强度M40高低对高炉生产影响越来越大。本文对影响焦炭抗碎强度的各种原因进行了详细分析,通过调整配合煤细度、降低焦炭灰分、改善配合煤质量等措施,使焦炭抗碎强度得到显著提高,为高炉稳定顺行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0.
张艳丽 《四川冶金》2007,29(2):33-35
根据我厂一、二炼焦用煤的细度不一,焦炭质量有明显的差别,进行了单种煤和配合煤不同细度的炼焦试验,了解不同细度煤对焦炭强度的影响,为炼焦生产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采用40kg小焦炉模拟唐钢炼焦制气厂的生产过程,研究高温焖炉时间、堆密度和配合煤的细度对焦炭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焖炉时间控制在180min,配合煤堆密度控制在0.8t/m。左右,配合煤的细度控制在77%左右时,焦炭的冷态强度和高温强度最佳。  相似文献   

12.
焦炭热强度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试验焦炉(SCO)对梅山常用11种单种强粘煤进行了试验,研究了炼焦煤的性质对焦炭热强度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炼焦强粘结煤的粘结性、变质程度和碱度指数是对焦炭热强度的关键影响因素,焦炭的机械强度和碱度指数是内在因素。  相似文献   

13.
依据八钢煤资源的实际情况,对煤系统粉碎工艺进行改造,目的在于调整各单种煤粉碎细度及控制艾矿煤细度上限,进而保证配合煤细度,使各种煤细度搭配达到最佳,这是提高焦炭质量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湖南煤化新能源有限公司原料煤的粒级分布及可磨性指数的分析检测,确定了需预破碎的煤种,通过多级粉碎改善了配合煤粒度组成及细度指标。捣固焦炉煤饼垮塌现象大为改善,非雨季基本不垮煤,雨季垮塌率从最高时的15%降低到10%以下。捣固焦炭质量也不断改善,焦炭冷强度M25达到94%以上,M10达到4.0%以下,热强度CSR达到69%以上,CRI达到25%以下,均达到全国先进水平,为华菱涟钢3200m3高炉的稳顺生产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相似文献   

15.
通过试验对比,探讨了炼焦煤捣固操作、配合煤细度、结焦时间、熄焦方式以及配煤结构对焦炭热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捣固炼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焦炭的热性能;配合煤细度对焦炭的热性能有一定影响;适当延长结焦时间可以改善焦炭的热性能;干法熄焦可以显著改善焦炭的热性能;配煤结构及煤质特点对焦炭热性能有根本影响,在经济合理的基础上应尽量多配焦煤或肥煤以提高焦炭的热态性能。  相似文献   

16.
采用40 kg小焦炉模拟唐钢炼焦制气厂的生产过程,研究高温焖炉时间、堆密度和配合煤的细度对焦炭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焖炉时间控制在180 min,配合煤堆密度控制在0.8 t/m3左右,配合煤的细度控制在77%左右时,焦炭的冷态强度和高温强度最佳.  相似文献   

17.
采用炼焦煤风选调湿技术,对混合煤进行了风选分级,并通过煤样分析、堆密度试验和40 kg焦炉炼焦试验,分析了风选调湿分级粉碎后粒度分布与湿度对焦化性能的影响。对炼焦煤样按分级粉碎与不分级粉碎处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选择性筛分和细度调整,按6种粒度分布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分级粉碎焦炭的抗碎强度M40提高1.9%~5.8%,耐磨强度M10改善0.1%~0.3%;煤样的粉碎细度从73.0%提高到84.0%,焦炭的抗碎强度提高2.4%~4.1%,焦炭的耐磨强度改善0.5%~0.7%;筛除部分小于1 mm颗粒的煤样堆密度提高,焦炭的耐磨强度改善。煤样的堆密度随着煤样水分的增加而逐渐减小,当煤样水分大于8%时逐渐趋于稳定。给出了堆密度与煤样水分的非线性回归方程,进行了中位径、煤样水分对堆密度影响的双因素方差分析。研究结果有利于风选调湿技术的工程优化设计改进。  相似文献   

18.
考察了工业指标相近的两种强粘煤对配合煤焦炭质量影响差异.研究发现,A煤样和B煤样分别在其配比为20!和22!时配合煤焦炭的CRI和CSR指标最优,A煤样系列配煤方案的焦炭冷、热强度指标均优于B煤样.热重分析与坩埚焦显微强度实验进一步探寻了两种强粘煤对焦炭质量影响差异的原因,该方法可为鉴别强粘煤煤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分析近年来昆钢新焦配合煤结焦特性指标变化对焦炭热态性能造成的影响,找到配合煤结焦特性指标与焦炭热态性能指标之间的关系,提出配合煤结焦特性值x、Y、G、b适宜的控制范围。  相似文献   

20.
通过研究配合煤不同粒度组成分布对焦炭冷强度的影响,确定配合煤合理粒度控制范围,表明配合煤粒度宜全控制在6 mm以下,焦炭冷强度较高;目前先配后粉工艺较粗放,对一些硬度大的炼焦煤宜预粉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