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隆德县地质环境条件复杂,是宁夏地质灾害的易发区。基于宁夏隆德县1∶5万地质灾害详细调 查,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分析了隆德县地质灾害发育类型、发育特征、分布规律及形成条件。隆德县 发育的地质灾害主要有滑坡、崩塌、泥石流和不稳定斜坡,其中滑坡59处、崩塌59处、泥石流17处、不稳 定斜坡170处。经分析,确立了地形地貌、地层岩性、降雨及人类工程活动等因素与地质灾害发育特征、 分布规律及形成条件之间的关系,为隆德县建立地质灾害信息数据库和编制地质灾害防治规划提供 依据。  相似文献   

2.
天山托木尔峰河流域地质灾害发育特征较其他地区具有明显的不同特征。主要以天山南脉托木尔峰河沿河岸坡地质灾害情况为研究对象,运用归类分析法对气候、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等地质灾害内在影响因素以及冰雪消融、降雨、工程活动等外在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研究表明,这些地质灾害的发育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得出了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在时间、空间及地层等方面的发育特征。在该区进行工程建设,尤其水库建设时,需引起高度重视。通过对这些规律的研究和分析,加以措施可以有效控制地质灾害的发生,并为冰川地区建设的发展规划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了查明珠江-西江经济带梧州段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及时空分布规律,进而分析其成因机制,为区内国土规划、重大工程建设、区域防灾减灾提供参考,在取得翔实面上调查数据资料的基础上,对其灾害类型、规模、发育特征和时空分布规律进行了统计分析。调查表明:研究区共调查地质灾害点151处,以滑坡、崩塌(危岩)、不稳定斜坡为主,泥石流仅2处,地质灾害规模均以小型为主;空间上,地质灾害70%分布在高程50~150 m之间,75%以上分布在坡度为25°~55°的斜坡,55%以上发育在顺向、逆向结构斜坡中,并沿主要构造断裂呈条带状发育;时间上,地质灾害多集中发生在汛期降雨密集的5~8月份;岩性上,地质灾害80%以上发育在寒武系、震旦系碎屑岩中。研究区地质灾害点多、面广、规模小,区内地质灾害成因机制的内在控制因素为地形地貌、地层岩性、斜坡结构类型和地质构造;外在控制因素为降雨、江水位升降和人类工程活动。  相似文献   

4.
4·20芦山地震对峨边县造成严重影响,地质环境脆弱,县域内地质灾害频发。在对该县进行地质灾害调查基础上,查明地质灾害分布及特征。从地形地貌条件、地层岩性条件、地质构造条件、气象水文及人类活动等方面,对地质灾害的特征及成因进行探讨,从时间、空间及地质条件出发分析县域内地质灾害发育规律,针对不同灾害类型,提出相应的防灾减灾措施建议,可作为指导县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5.
广西是全国7个山洪地质灾害多发区之一,山洪地质灾害的发生存在着一定的致灾因子和孕灾环境。结合历史山洪地质灾害情况,对资源县典型小流域山洪地质灾害形成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认为,导致山洪地质灾害发生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降雨、植被、坡度、坡向、地层岩性、人类活动和高程等,这些因子相互作用,引发了滑坡等山洪地质灾害。  相似文献   

6.
贵州处于我国地势第二台阶东部边缘的一部份,区内河谷发育,地质环境条件极其复杂,加之贵州充沛的大气降雨和强烈的人类工程活动是诱发贵州地质灾害频繁发生的主要因素。主要的地质灾害种类有滑坡、崩塌、地面塌陷、地裂缝和泥石流等,具有灾害种类多、发生频繁、规模大、造成的灾害严重、危害性大的特点;地质灾害主要分布在矿山集中地区,尤其是煤矿集中区和工程建设活动强烈的地区;从地貌及岩性条件来看,滑坡多发育于地形坡度较大的顺向坡碎屑岩分布区,崩塌则大多发生于地势陡峻的上陡下缓、上硬下软的地质结构基岩分布区,泥石流多分布在碎屑岩和工程建设集中地区,地裂缝和地面沉降则主要分布于地下开采的矿区。因此,地质灾害形成条件和诱发因素决定了地质灾害的分布。  相似文献   

7.
绥德县地处陕北黄土高原腹地,属陕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地形破碎、梁峁起伏、沟谷深切,地质环境条件较差,滑坡灾害时有发生,目前调查发现滑坡48处。通过对绥德县地质灾害详细调查与测绘,对滑坡发育特征及成灾因素进行深入研究,结果表明:(1)绥德县滑坡全部为浅层黄土层内滑坡,以小型滑坡为主;(2)滑坡分布特征与地形地貌、地域和降雨的关系密切,主要表现为滑坡空间上分布主要在黄土梁峁区和河谷阶地区以及人口密度大、人类工程活动频繁的乡镇,滑坡在时间上分布主要表现为在人类工程活动集中的时段和雨季,滑坡发生频繁,特别是降雨集中的6月-9月。(3)地形地貌、岩土体类型、降雨和人类工程是研究区滑坡形成的主要成灾因素。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普洱市思茅区地质灾害进行详细调查发现,地质灾害类型主要以滑坡、崩塌、泥石流为主,其中滑坡灾害尤为突出。在完成了大量的实地调查工作的基础上,归纳总结了思茅区地质灾害类型、发育特征、灾害点的空间、时间分布规律,对地质灾害的发生与区域地质环境(地形地貌、地层岩性、气候、水文)及人类工程活动的关系,及成灾机制进行了系统分析,并因地制宜的提出了本地区的地质灾害防治对策,以期达到防灾减灾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以叠溪地震和汶川地震在松坪沟地区诱发的地质灾害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资料分析,重点剖析了地质灾害的的分布特征和主控因素,并得到以下认识:两次地震诱发的地质灾害均沿松坪沟呈带状分布,主要集中在三段斜列式断层附近,其中,叠溪地震地质灾害主要集中在中下游地区,汶川地震地质灾害全区均有分布;松坪沟内地震地质灾害的发育分布主要受控于地形地貌、地层岩性、断裂带性质及与发震断裂的距离、地震活动强度等4个方面,地形越陡,地层岩性风化程度越严重,距活动断层距离越近,地震加速度越大,诱发地质灾害的可能性越高,灾害的规模也越大,危害也越严重;两次地震诱发的地质灾害的分布在平面上有一定的重合,叠溪地震对山体斜坡造成隐蔽性损伤,降低了岩体的强度,为汶川地震诱发地质灾害提供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0.
在对大宁河流域巫溪县幅地质灾害进行详细调查的基础上,结合该图幅近年来地质灾害的发育情况,对巫溪县幅地质灾害的发育特征和形成原因进行了简要分析。研究表明:(1)巫溪县幅地质灾害发育分布与地层岩性、地形地貌、水系发育及人类工程活动等要素密切相关,尤其以人类工程活动的影响最为显著。(2)巫溪县幅地质灾害以滑坡发育数量最多,但近年来崩塌和泥石流发生的频率上升较快,其造成的危害也最为严重。(3)随着巫溪新县城的大力开发,巫溪县周边新增地质灾害将由滑坡向崩塌、泥石流转变。  相似文献   

11.
滑坡易发性评价是区域滑坡预警和评估工作的前期准备。滑坡致灾因子的有效选取以及评价模型的构建成为当前滑坡预测研究中的难点问题。以府谷县作为研究区,借助多种技术手段将数字高程模型(DEM)、地质图、路网图、遥感影像图等多源数据进行融合,提取了地形地貌、地层岩性以及地表覆盖等滑坡孕灾环境因子和降雨量、人类工程活动等诱发因素的特征属性作为评价指标。在此基础上,对提取的各因子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剔除了地形起伏度因子。采用粒子群优化(PSO)算法对支持向量机(SVM)模型的参数进行优化,得到最佳参数组合为惩罚因子c=1.42,核参数σ=1.15,将最优参数组合代入支持向量机模型中,构建出粒子群优化算法-支持向量机模型(PSO-SVM),并将其用于研究区滑坡易发性定量评价中。最后分别采用ROC曲线与Kappa系数对PSO-SVM模型性能的优越性进行检验,结果表明,PSO-SVM模型成功率与预测率分别为0.931和0.917,训练集与测试集的预测精度分别为79.17%、76.67%。研究结果可以为从事滑坡预测评价工作者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2.
北京地区崩塌灾害成灾因子敏感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北京地区崩塌灾害现有调查成果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北京地区崩塌灾害与地形地貌、地层岩性、构造、降水和人类活动之间的定性、定量关系。从2004~2015年突发地质灾害应急调查数据中选取了18起突发地质灾害作为研究案例,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崩塌灾害成灾因子敏感性进行分析,得出崩塌灾害成灾因子敏感性由大到小排序为节理裂隙、地形坡度、人类工程活动、降水和岩性。研究成果可为今后北京地区突发地质灾害的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万州地区危岩发育的典型成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三峡库区危岩灾害极其发育,万州地区具有代表性。通过对该地区危岩条件进仃糸统分狮,碍出明绡化足:万州向斜等地质构造,陡峻的河谷阶地、方山台地地貌,近水平产状的软硬相间砂泥岩互层,岩腔及裂隙极其发育等.是当地危岩发育的内在原因;河流切割、卸荷和风化作用是危岩发育的外部原因,地下水对危岩发育也有重要影响:而暴雨和人类工程活动是危岩失稳的主要激发因素。  相似文献   

14.
延平区是福建省地质灾害易发区,降雨是灾害最重要的诱发因素。系统分析了区内降雨类型 对地质灾害的影响,历年灾害、2010年重大地质灾害与降雨的相关性,总结了地质灾害临界降雨量的影 响因素。进行了地质灾害临界降雨量的区划,将全区分为四个区,给定各分区的预报、预警和警报等三 种状态下的临界降雨量,为区域防灾减灾提供了基础数据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甘肃舟曲江顶崖滑坡成因及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穆鹏 《中国水利》2011,(4):50-52
通过区域地质调查、滑坡微地貌和变形破坏特征测量等手段,对甘肃舟曲江顶崖滑坡的特征和成因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表明,该滑坡具有显著的分级分块滑动特性,降雨、滑坡区高陡的地形、河流冲刷及不良的岩土体工程地质性质是形成该滑坡的主要因素。对此采用多种极限平衡计算方法,并结合滑坡所处的地质环境评价该滑坡在天然、暴雨、地震以及暴雨和地震耦合作用下的稳定性,为该滑坡的下一步治理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6.
从那追水库库区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岩溶发育条件和规律、地下水水动力条件、地下水水位及地下水补给、径流和排泄条件入手,分析了水库可疑渗漏地段,重点研究了水库右岸断层及灰岩向下游的渗漏问题,分析了渗漏途径和渗漏形式,并进行了渗漏量估算。  相似文献   

17.
针对四川甘孜州地区公路沿线的地质灾害对公路造成的严重危害,阻碍交通和经济的发展,分析了该地区公路沿线滑坡、泥石流、崩塌发生时地形地貌等条件,认为该地区地质灾害发生的主要因数为:地形坡度、沟壑密度、河网密度、植被覆盖度、降水、地震和岩体类型等7个;基于GIS技术确定了甘孜州地区7个影响因数的空间分布情况,并进行地质灾害影响指数计算,采用层次分析法对整个甘孜州地质灾害的等级进行了区划,得出了整个甘孜州地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图,结合甘孜州主要公路的分布,论证了公路路网不同位置的地质灾害等级,为该地区公路建设规划和公路安全运营管理提供技术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18.
结合评价区实际,选取地貌类型、坡度、地层岩性、降雨、地震作为影响滑坡灾害的评价因子,以汶川地震最新研究成果为依据,在断层两侧设定不同缓冲区范围,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因子权重,利用GIS空间分析功能,实现评价区滑坡危险性区划。结果表明滑坡灾害高发区主要集中在龙羊峡库区右岸高陡岸坡地带、循化—群科盆地两侧的低山丘陵区。与实际调查结果基本相吻合,可为今后区内滑坡灾害的预测及预防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9.
渝东北一直以来都是地质灾害高发地区,地质环境条件脆弱,极端降雨事件频发,是区域地质灾害预警高度关注地区。以2014年8月底至9月初持续强降雨诱发地质灾害过程为例,运用统计方法,从空间和时间角度,分析地质灾害的空间分布、时间分布与降雨的相关关系,得到该区域降雨诱发地质灾害的规律特点及临界阈值。结果表明:①奉节、云阳、巫山属于地质灾害高易发区,巫溪、开县属于地质灾害中等易发区,其他地区属于低易发区;②渝东北地区的降雨模式常见为持续强降雨型(奉节)和暴雨型(云阳、巫山、巫溪及开县);③渝东北地区各区县临界雨强不同,奉节临界雨强为90 mm/d,险情特点有明显滞后性;云阳临界雨强为85 mm/d,巫山临界雨强为80 mm/d,巫溪、开县临界雨强推荐值为(100±5)mm/d;在持续强降雨作用且不小于30 mm/h的雨强下,险情伴随发生概率极高。渝东北地区强降雨诱发地质灾害险情分析成果,可为系统全面提出一套预警阈值、指导减灾防灾工作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