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本文立足上海社区花园实践案例,通过分析社区花园各阶段的实践策略来解析社区花园如何通过公众参与多元共治,让营建活动有可能成为日常生活并回归城市公共空间,进而促进社区营造。  相似文献   

2.
刘悦来  潘达祺 《园林》2023,(4):26-33
以新冠疫情为背景探究社区花园对公共健康的促进实验。首先梳理社区花园及公共健康的研究进展,界定相关概念,总结现有关于社区花园健康促进的研究;再以疫情下的参与式社区花园实践SEEDING行动为案例,探讨个体参与行动的小微社区花园、社区自主营建的小微社区花园以及社会组织参与设计和营建的中大型社区花园等不同类型能够产生的健康促进以及行动方式;最后从这些案例中总结社区花园中包含的自然因素和物质空间、园艺行为以及所建立的社群网络是促进健康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陈蓉蓉  金荷仙 《中国园林》2022,38(6):115-120
生活环境需求的提高要求景观绿地不仅要加强观赏性和体验性,同时要满足生态可持续的目标。城市更新下社区花园呈现迅速发展趋势,然而其景观设计与生态修复的研究缺乏理论基础。基于此,以土壤重金属污染为切入点,结合社区花园的景观特点和功能需求进行植物生态景观营造研究,提炼出基于土壤重金属生态修复的社区花园植物景观营造目标与原则。从社区花园的空间分区设计、植物群落层次、植物组团配置及重金属污染分级修复进行植物景观设计的探索,提出基于土壤重金属修复下的植物生态景观设计策略。以期为社区花园的长远发展和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的景观营造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在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如何在增加儿童接触自然机会的同时实现社区花园的可持续营造成为重要研究课题。通过对儿童参与理论及国内外案例的研究分析,提出将儿童参与运用到社区花园营造中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结合在长沙市八字墙社区和丰泉古井社区开展的社区花园实践,提出"校社共建"的社区花园营造模式,并从社区花园设计、参与主体意识和多方合作3个层面提出建议,总结儿童参与视角下社区花园营造的重要意义及可行性,为后续儿童参与社区花园营造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5.
西欧份地花园与美国社区花园的体系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方面纳入地方规划和国家法律以形成保障其发展的政策框架,另一方面建立地方政府监管机构,同时与公共机构、私人团体和非营利组织密切协作以形成促进其发展的体制环境,是西欧份地花园长期稳定存在的必要条件。然而在美国,没有官方支持、组织松散的非营利组织筹集资金、争取土地的多样化渠道,以及在闲置土地再生、社区复兴自治等方面的努力同样值得参照。借鉴和比较西欧份地花园和美国社区花园体系体制内的稳定性与体制外的多样性,将其纳入城市开放空间体系,有利于引导和促进社区花园在我国的健康发展,实现其积极的社会环境意义。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迈入存量更新阶段,增存并行的、小尺度渐进式改造在各地涌现,其中以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社区花园探索出一种创新式内涵服务的新路径。为挖掘社会创新理念与社区花园实践的内在联系,以竹丝岗社区花园实践为案例,通过理论研究,实地调研等研究方法,从社会创新视角剖析社区花园实践过程,对其协作式组织与协作式接触进行详细分析。竹丝岗社区花园实践带来了空间更新效果并激活了社区自组织力量,但于半年后被迫终止,鉴于此提出两点可持续设计策略,一是构建多元共治的协作式组织使居民参与到共同营造中来,二是运用灵活机动的社区资源降低营建成本并增强可持续运营的可能,以期为今后相关社区营造设计领域的实践与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新时代背景下,对于如何实现社区公共空间有机更新与可持续发展,笔者尝试通过实践研究与分析,探索出一条适合高密度城市公共空间有机更新和可持续发展相结合的发展路径。在对上海社区花园的空间特征和属性进行归纳总结的基础上,提出社区公共空间参与式营造的4级结构和3种发展途径,并从政府宣传引导、社会组织推动和挖掘社区"领袖"等不同层面给出社区营造的建议,解析社区花园如何通过公众参与实现多元共治,让社区营造有可能成为日常生活的有机部分。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放缓,城市现有的土地资源管理政策从以往的增量扩张逐渐转向存量挖掘转变。社区花园是城市存量土地再利用的重要途径之一,能够为公众提供放松身心、缓释压力的场所。该文基于国内社区花园的发展成果,探讨社区花园对城市居民健康效益的影响,总结目前社区花园建设方面的不足,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持续推进,北京老城已进入存量更新时代,大批失去原有景观特征的“失落空间”亟待改善,与此同时,北京大力开展城市修补、生态修复的工作,强调公众参与的老城更新模式悄然兴起。以西城区三庙社区花园的设计与营造为主要案例,解析其多方共建、共治、共享的角色与机制,多层次公众参与的社区花园设计方法,精细化更新承载社区活动的公共空间,多样化因地制宜的社区花园绿化形式,以及基于社区花园建设的社区凝聚力重塑,为未来历史城市里的社区花园研究与实践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一种城市绿地形式,社区花园对于高密度城市空间更新过程中需要解决的众多问题,包括对可持续发展、社区营造、自然教育等领域有着积极的作用。本文以上海创智农园和百草园为例,分别介绍了社区花园在城市开放空间和住区私属空间的营造过程,并对这两种不同空间属性的社区花园在不同的阶段上的参与主体和策略进行对比研究。基于作者团队为期3年的实践探索,旨在为促进城市社区花园的多元参与和可持续发展提供解决方向。  相似文献   

11.
近20年社区花园演进历程及热点趋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蓉蓉  金荷仙  颜越 《风景园林》2021,28(11):114-119
社区花园能够助力绿色生态、健康舒适、经济可持续的生活环境建设。基于CiteSpace可视化知识图谱分析和文献分析方法,对社区花园进行概念辨析,梳理其国内外演进历程,分析研究热点与趋势。结果表明社区花园的发展历程主要贴合于各国社情与居民需求,中国发展整体滞后于国外,呈现从景观形式和空间结构的研究向生态和健康效益研究转变的趋势。社区花园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社区营建、公众参与和生态可持续等方面,其中社区花园与人体健康效益研究、生态治理景观规划、社区花园智能化营建管理将有可能成为未来的发展热点。  相似文献   

12.
西雅图社区花园的用地获取、功能分区和元素组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倞 《风景园林》2019,26(11):113-119
社区花园在欧美具有悠久历史,在健康城市建设和促进社区发展方面的功效已经得到证实。目前,已针对社区花园的功能、类型、经营和科普等开展研究,但对土地获取和设计相关的研究较少。西雅图的社区花园历史悠久,并获得政府支持,是美国发展社区花园的城市典范。通过对西雅图23个典型案例进行调研,对用地获取方式、功能类型、分区和元素组成进行分类总结,为设计建造具有中国特色的社区花园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3.
陈静  刘滨谊  沈洁 《中国园林》2020,36(1):49-54
老龄化问题已经成为当前全球共同面临的挑战。分析和归纳了美国夏威夷火奴鲁鲁城市社区花园应对老龄化的实践经验,提出了社区花园对中国的适用性。针对上海已经出现社区花园的背景,研究了适合上海养老模式的“积极老龄化”创新路径,提出上海可以在社区更新改造过程中整合生产性景观和园艺疗法,先期营造中等规模、开放式布局和场地活力高的社区花园。同时指出未来需要多学科的融合才能使社区养老做得更好。  相似文献   

14.
蔡君 《风景园林》2016,(5):114-120
社区花园作为城市绿色空间的一种类型,对于城市可持续发展、环境教育、大众休闲和健康等具有多重意义,在世界范围内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在对美国社区花园发展脉络简要分析的基础上,主要以纽约市为例探讨了绿拇指项目以及其他相关组织在促进社区花园持续发展中的作用,并以3个不同类型的纽约社区花园案例阐述了它们如何对城市可持续发展和环境教育发挥作用。在总结纽约社区花园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对我国社区花园发展的建议,包括政策引导和项目驱动、NGO组织作用和部门协作以及社区花园场地的保证。  相似文献   

15.
通过分析城市经济转型而引发的环境容量以及人居环境等问题,从社会学的角度去思考风景园林该如何影响和参与到作为城市绿地空间的社区花园更新的社会创新实践中来,如何建构人与环境的新关系。通过解读社会创新理论及其实践意义,挖掘社区花园的社会创新价值,归纳社区花园中社会创新的协作式接触形式,并分析总结出某些社区花园的案例是如何用一种打破常规的、全新的方式来提高城市绿地效益、满足城市社会需求的。进而尝试从社会学的角度初步探讨基于创新理念的社区花园更新系统性设计策略,即一种新的社会关系或合作模式。  相似文献   

16.
在老旧小区更新愈演愈烈的背景下,社区花园建设呈现井喷式发展的势头.然而,实际上有很大一部分社区花园在轰轰烈烈地建设完成后,经过一段时间再次走向衰败并回归到闲置状态.鉴于此,亟须建立一种公众参与机制,保障社区花园的可持续发展.文章通过分析北京中关村众享荟小微花园的前期规划、中期建设及后期运维的过程,提出保障社区花园的可持...  相似文献   

17.
北京老城区微花园参与式设计营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城市发展进入存量时代,即以社区为单位的有机更新阶段,街区和社区更新成为城市发展的基本内容。作为最基本的更新单元,社区微更新需要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相结合进行可持续探索,强调在全过程中的公众参与。以北京老城区微花园景观微更新为例,探讨基于社区营造的参与式设计营造过程、方法和途径。在建立社区营造多元平台的基础上,首先从观察记录自发微花园开始,逐步采用展览和踏访的方式融入居民并向居民互动展示;然后,在持续的论坛和工作坊过程中,与居民全程进行参与式设计和参与式方案修正;在此基础上,逐步实现并完善参与式共建和后期维护机制。微花园的实践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微更新过程,针灸式地进行参与式设计营造,原汁原味地在地可持续提升北京老城区特有的绿色景观。  相似文献   

18.
当城市进入存量发展的背景下,以公众参与为基础、微小社区空间和公共空间设施为改造对象的局部更新方式,成为城市更新的趋势。北京老城社区公共空间景观微更新更加注重公众参与的社区营造和多元共治。社区营造强调公共空间的参与性和过程性,是社区微更新的设计和实施途径;而多元共治则强调公共空间的多元性和可持续性,是社区微更新的实施和维护手段。社区营造和多元共治的途径非常多样化,分别体现在社区历史、文化和邻里关系原真性的保护和挖掘、参与式营造设计和共建、社群协调与社区自组织培育和参与式建立后期运营和维护机制等方面。基于以上思考,以北京老城社区公共空间的典型类型微花园的研究和实践为例,从微花园的观察记录到参与式设计,再到参与式共建和后期维护,探讨北京老城区社区公共空间景观微更新的方法、策略和机制,论证基于社区营造和多元共治的北京老城社区公共空间景观微更新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村改居"是一项综合性的"就地城市化"系统工程,本研究以汕头市沟南社区为研究对象,引入"社区花园"的设计理念,从公众参与的视角进行"社区花园"的营造实践,将碎片化的土地改造为具有层次和序列的景观空间,并在这一过程中融入社区管理和制度体系,探讨转型社区公共空间的表达和营造方式。  相似文献   

20.
单馨雨  赵杨 《城市建筑》2023,(13):211-215
在儿童友好城市建设与“双减”的多重背景下,儿童的权益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自然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手段,在我国逐渐兴起。社区花园作为与儿童物理距离上最近的自然承载体,其自然科普教育作用往往被忽视。本文以北京、上海、深圳三个城市的社区花园为例,对社区花园自然教育的空间布局、模式与发展状况进行研究。探讨社区花园空间分布规律,分析其自然教育模式,探究其自然教育类型并提出建议,对社区花园自然教育功能的实现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