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为提升通信数据动态交互控制能力,降低信道的冲激响应时延和通信误码率,设计基于Web技术的通信数据动态交互控制系统。构建通信数据动态交互的信道传输模型,采用扩频序列重组方法实现通信数据动态交互过程中的信道均衡控制,在输出端不断调整增益实现通信数据动态交互的自适应均衡控制,采用Web技术实现通信数据动态交互控制过程中的自适应调节和组网控制,实现动态交互系统优化设计。仿真结果表明,与基于低密度奇偶校验码的控制系统、基于频分复用的控制系统相比,设计系统的信道的冲激响应时延和输出误码率更低,具有较好的通信数据动态交互控制能力。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面向交互行为的软件行为可信性分析和动态度量问题,从软件与外界数据交换时所产生的信息流动过程中,确定并提取依赖于输入数据的语句和变量的集合,作为软件交互行为的预期模型.在软件实际运行过程中,通过动态获取软件的实际行为,与分析软件源代码得到的软件预期行为作比较,形成可信性的动态度量结果.采用程序切片技术,将软件交互过程及交互中被赋值变量及后续赋值行为作为切片分析的结果.在此基础上,继续从源代码的抽象语法树和编译后的可执行程序中提取赋值行为本身和被赋值的变量的详细信息,然后将这些信息与切片分析结果相结合,形成以交互行为为关注点的软件行为描述模型.对模型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该模型能识别出软件运行中的非预期行为.  相似文献   

3.
针对实际工业过程故障检测时存在误报警现象及易缺失部分时段质量数据的问题,提出在线监测动态内潜结构投影(OM-DiPLS)模型.该模型通过引入时延的质量数据,使得在缺失部分时段质量数据时能够实现模型的更新.为了更好地监控质量变量中不可预测的信息,基于OM-DiPLS模型提出在线监测动态内并行潜结构投影模型.该模型将过程数据和质量数据投影到输入输出相关的协变子空间、输出无关但过程相关的输入主子空间、输入残差子空间、不可预测的输出主子空间及输出残差子空间,通过对各子空间构造相应的统计量,实现过程监测.田纳西-伊斯曼过程仿真的实验表明,利用所提算法有效提高了质量相关故障的有效检测率,降低了质量无关故障的误报率.  相似文献   

4.
良好的操纵舒适性不仅减少工作中的疲劳,而且提高工作效率.针对站立姿态下操纵舒适性评价的不确定性和模糊性,构建基于T-S模糊神经网络 (Takagi-Sugeno Fuzzy Neural Network, T-S FNN)的站立姿态操纵舒适性评价模型.通过实验,收集模型的训练和测试数据.选取20名被试者参与本次实验,实验要求每个被试者完成100项目操纵任务,共有4个面板位置,每个面板上有25个圆形贴纸,代表不同操纵位置.在实验过程中分别记录被试者的关节角度、脚底压力、人体尺寸、操纵目标位置及主观舒适性数据.选取90%的实验数据对模型进行训练,10%的实验数据对所提出的方法进行验证,并与BP神经网络模型预测的主观舒适性进行比较,结果表明:T-S FNN模型具有较小的均方根误差(1.2 VS 4.5).最后随机选取15组不同操纵任务进行检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的预测值和实际值相关性系数为0.962(P<0.01),与快速上肢评估(RULA)计算结果的相关性系数为0.833(P<0.01),与工作体位分析系统(OWAS)计算结果的相关性系数为0.694(P<0.01),说明该方法能够良好的反应真实结果.  相似文献   

5.
水幕冷却过程中供水系统的模糊建模与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是对板带材轧后处理中水幕冷却过程实施智能优化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文中针对首钢中厚板厂的水幕冷却实际生产流程,深入分析了供水系统的动态和稳态特性并采集到实际试验数据,运用模糊推理合成法建立了其实际运行过程的模糊模型;进而运用MATLAB的GUI工具对所建模糊模型进行了仿真检验. 其结果表明,该模糊模型能很好地逼近实际系统的动态响应过程,从而可为进一步的智能优化控制工作做好铺垫.  相似文献   

6.
通过暂存池机制实现视图模型间的关联与约束,建立一种以过程模型为核心、支持分领域建模、提供丰富参考模型的动态分布式协同建模方法,保证了集成化企业模型数据和语义的一致性和完备性.  相似文献   

7.
运用三维建模技术,同时借助Java与VRML强大的交互性,设计了河南工程学院虚拟校园漫游系统.该系统采用三层体系结构,实现了三维漫游、二维导航、数据查询和交互控制等功能.为了实现该系统,重点进行了三维场景建模和交互功能的设计,并给出了实现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8.
发展了一种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动态建模和仿真的方法.通过对电池稳态经验模型的扩展,运用MATLAB的SIMULINK仿真工具建立了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动态仿真模型,研究了电堆的运行参数对电池输出性能的影响,仿真结果与实验数据吻合较好.该方法可以用于燃料电池的分析、优化设计以及电池系统的实时控制.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铅酸蓄电池的三阶动态模型,并在Simulink中建立了其数学模型.通过对铅酸蓄电池动态过程的仿真实验,分析了其在充电、放电过程中的机理与特性.仿真结果表明,该模型能较精确地反映铅酸蓄电池的放电特性,为后续的应用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现有减振器模型多为简化模型,无法有效应用于工业生产中减振器阻尼力特性模拟.基于某系列汽车筒式液力减振器的实验数据,利用BP神经网络技术,建立了减振器内部结构参数与阻尼力-速度特性之间的非线性映射模型.该方法只需将减振器零部件特征参数作为模型输入,就可以得到阻尼力-速度特性,可以直接用于工业生产中减振器性能测试.自主开发的减振器性能仿真软件测试结果表明,该模型具备很好的阻尼力-速度特性模拟和预测能力,可以减少设计过程中的实验重复次数,提高了设计效率,模型精度可以通过增加实验数据得到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1.
边坡稳定性计算程序中的可视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边坡稳定性分析条分法程序开发过程中的可视化关键技术,包括数据组织、建模技术以及相关的图形拓扑运算,实现了图形的精确定位、交互操作、编辑修改和拓扑分析功能,使得分析准备工作变得更为简便,为类似分析软件的开发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面向对象角度阐述如何应用Rational Rose进行数据库建模,将数据模型与对象模型相互转换以及由数据模型生成相应的数据库,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具体的方法和步骤。其目的是将抽象的数据库设计理论变成具体的数据库建模方法,使数据模型与面向对象的开发更好地结合在一起,有效地缩短软件的开发周期,从而满足多种数据库应用的需求。  相似文献   

13.
对已知地质模型进行重力异常正演计算是利用重力场数据对地下介质的密度异常信息进行解释的重要手段。针对三维复杂地质体的建模困难且不便,而且多数三维线性地质体可以近似看作二维地质体以实现快速方便处理的情况,对二维地质体进行多边形网格建模,并利用Matlab平台编写了适用于复杂二维地质模型的重力异常计算的软件系统。该软件系统对模型设定简单、运算速度快。选择华北地区的剖面使用目前业内广为使用的IGMAS正演软件和文中的软件系统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显示两种方法计算的重力异常结果相当。  相似文献   

14.
针对三维物流仿真模型只能间接模拟自动化生产运行过程的现状,提出了一种利用Flexsim仿真软件建立基于PLC控制信号的实时仿真模型.运用WinCC组态软件提取PLC中的控制信号参数,通过VB程序设计,将控制信号参数存储到SQL数据库中,完成控制信号采集任务.再利用Flexsim仿真模型中触发器代码,调用SQL数据库中对应实时参数来控制仿真模型的运行,实现实时仿真.在分析实时仿真系统数据处理的过程中,重点研究了PLC信号采集和Flexsim数据调用方法.最后,将研究结果用于"环保型废旧轮胎综合处理设备"项目中油路、温度等控制系统仿真,仿真过程经验证达到了实时仿真效果.  相似文献   

15.
以肖岭水库为例,探索并实践了利用非量测相机获取影像,并研究了建立三维模型的方法.首先利用拓普康全站仪获取控制点的三维坐标,使用非量测相机拍摄具有一定重叠度的像片,并利用拓普康公司的PI-Calib软件进行相机标定;然后采用MapMatrix软件进行影像的数据处理,通过自动相对定向、绝对定向,自动生成DEM和DOM以及三维模型.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机车闸片性能数据处理分析软件的研制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制了面向VB环境下的机车闸片相关性能分析软件.该分析软件系统可对机车闸片构成成分进行数据操作,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产生相应的分析结果报表,并应用该性能分析软件对某闸片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基于构件软件系统集成测试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针对构件软件系统存在着构件源代码无法获得,构件本身性能无法进行完全测试等问题,提出了构件化软件系统集成测试模型,并提出了运用统一建模语言(unified modeling language,简称UML)建立多种视图(如顺序图、合作图等)实现组件依赖关系的建模,从而为构件化软件系统级测试提供了可行的测试源.  相似文献   

18.
针对统一建模语言UML构建嵌入式软件系统模型时难以生成完整应用系统等问题,本文研究了基于模型集成计算(MIC)理论的嵌入式软件系统建模方法,该方法采用面向领域建模语言(DSML)对特定领域进行建模,并生成可执行模型,进一步加强了模型的可描述性和可执行性,提高了嵌入式软件系统的开发效率及其完整性。  相似文献   

19.
基于神经网络的混凝土斜拉桥健康状态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混凝土斜拉桥的结构特点,以双连体独塔斜拉桥为工程依托,通过建立实桥动力有限元模型,以模态分析结果为桥梁健康状态评估提供数值模拟试验模型及试验数据。借助Matlab图形用户界面,选择神经网络参数(网络的类型、网络拓扑结构、各层传递函数、特征参数、数据前处理方法及训练样本个数),构建BP神经网络,在对混凝土斜拉桥结构健康状态评估模型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评估技术,并通过实桥应用,完成对样本矢量的输入,以及对所建网络的训练,为实现混凝土斜拉桥健康状态评估提供合适的工具。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反映在用混凝土斜拉桥结构的健康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