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氢预处理及高压作用后石墨的Raman光谱的研究表明:酸浸泡及氢等离子体预处理均可以在石墨中造就有利于金刚石成核的-CH3:C-H类金刚石碳区,并使石墨的有序度显著降低;5.4GPa高压作用后,氢预处理石墨的有序度会有所提高,但不会超过常压下未经氢预处理石墨的有序度;高压下石墨向金刚石转变,石墨片层确实有褶曲,但在此之前可能存在一个石墨与氢等造就类金刚石碳区有关的必然环节。  相似文献   

2.
采用电化学沉积镍的方法对贮氢合金电极进行了表面修饰,并对贮氢电极动力学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电极表面电化学沉积镍后,提高了氢在贮氢合金中的扩散系数和交换电流密度,降低了电化学反应阻抗和接触电阻,从而明显降低了放电过程中的极化作用,提高了贮氢电极的倍率放电性能.  相似文献   

3.
杨卓  王炜 《纺织学报》2021,42(9):104-111
针对还原染料的直接电化学还原存在不溶性染料和电极接触不充分而难以进行的难题,以石墨毡为工作电极,采用三电极体系,研究了还原黄3RT、还原绿FFB和还原橄榄绿B的电化学行为,并探讨了温度、电压、电流、电解质和染料浓度对直接电化学还原的影响,测试了电化学还原的电流效率和转化率。实验结果表明:还原染料可在石墨毡电极上直接进行电子得失;以石墨毡作为工作电极,可有效提高染料反应速度;提高温度可显著提高电化学反应速度;电流强度和电压过大,会增强析氢副反应,进而影响染料还原速度;在60 ℃,-1.0 V条件下恒压电解,染料可在10~40 min内完成还原,转化率可达90%以上,电流效率在50%~60%之间。  相似文献   

4.
导电油墨是一种功能性油墨,由导电填料、连接剂、溶剂、助剂等组成,可以应用到电子、纺织、工程等领域,在透明电极、柔性可穿戴设备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按照导电填料的成分,导电油墨可分为无机类、有机类、复合类.无机类填料主要包含碳系填料,如炭黑、石墨、碳纳米管、石墨烯等,有机类填料包括金、银、铜等金属.碳系材料与聚合物之...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电极材料对双池电化学降解靛蓝废水的影响,选取不锈钢和石墨作为阴/阳极电极材料,分析FeCl_3和NaCl质量浓度、电解时间和电压对脱色率的影响。测量了在最佳脱色效率条件下COD和BOD值,评价废水可生化性。结果表明,采用阳极区单独对废水进行降解,阴/阳电极材料同为不锈钢时脱色效率最好,脱色率达到99.01%,COD去除率为63.40%,B/C值为2.7。极差分析表明,NaCl质量浓度对脱色影响最为显著;采用阴/阳极区同时进行降解,阴极电极为不锈钢、阳极电极为石墨时,脱色效率最佳,脱色率为98.71%,阳极废水COD去除率为57.41%,B/C值为2.7,阴极区废水COD去除率为88.81%,B/C值高达7.1。FeCl_3质量浓度对阴极废水脱色影响最为显著,电压对阳极区废水脱色影响更显著。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炭化温度对碳纳米纤维电极性能的影响,采用静电纺丝法制备了聚丙烯腈/线性酚醛树脂(PAN/PF)纳米纤维,然后经不同温度炭化处理得到不同结构与性能的碳纳米纤维,并制备成电极材料.对碳纳米纤维的表面形貌、比表面积、孔结构、石墨化程度和元素含量,以及碳纳米纤维电极的电化学性能进行测试与表征.结果表明:PAN/PF碳纳米...  相似文献   

7.
为开发设计具有高电化学性能的碳纳米纤维电极,采用静电纺丝技术、戊二醛交联和高温炭化制备聚丙烯腈/高直链淀粉(PAN/HAS)基碳纳米纤维,并对其形貌、元素组成、石墨化晶体结构和比表面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经过戊二醛交联后的碳纳米纤维呈现连通结构,并具有优异的石墨晶体和多级孔结构、较大的比表面积(647 m2/g)和较高的总孔体积(0.60 cm3/g);将其制备成电极,在三电极体系下,当电流密度为1 A/g时比电容为255 F/g,当电流密度为20 A/g时比电容保持率高达71%;经过10 000次充放电循环后,电极比电容的保持率高达99.8%,显示出优异的循环耐久性。  相似文献   

8.
本文提出并研究了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不锈钢食具4%乙酸浸泡液中铬、镍、铅的方法,并对干扰测定的因素进行了消除方法试验。本法选用磷酸二氢铵为基体改性剂,有效地克服了基体干扰。分析方法的精密度(C、V)分别为,铬:8.25%;镍:9.75%;铅:5.60%。三个元素的最低检出浓度分别为,铬:0.663ng/ml;镍:2.32ng/ml;铅:0.348ng/ml。本方法灵敏度高,试样制备简单,没有通常使用空气-乙炔火焰法产生的干扰。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不同材质不锈钢食具容器中铬、镍迁移量的差异,以及不同测试条件对迁移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对迁移量进行测试研究.结果:奥氏体不锈钢食具容器中铬、镍迁移量远小于马氏体和铁素体;铬、镍迁移量与乙酸浓度成正比,且马氏体不锈钢食具容器的铬、镍迁移量增加幅度远大于奥氏体;浸泡静置时间对重金属迁移量的影响不明显;相同材质不锈钢食具容器的不同部位铬、镍的迁移量差异明显.结论:不锈钢食具容器的材质、乙酸浓度以及样品部位的差异对铬、镍迁移量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10.
由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和加拿大镍发展协会联合举办的题为“不锈钢在食品工业的应用”中外交流会,6月19日在北京保利大厦举行。加拿大镍发展协会的专家向与会代表详细地介绍了不锈钢的特性、类型;不锈钢的腐蚀与防腐;不锈钢的焊接、表面清理;以及不锈钢在果汁、葡萄酒、食用油生产、肉食加工、乳制品、酿造等行业中的应用。外国专家的报告使国内食品工作者全面、细致地了解了不锈钢、不锈钢制品及其合理的应用,与会中外专家还就目前各自的研究进展交换了意见。随着不锈钢研究的不断深入,其在食品工业的应用也日趋广泛、合理“不锈钢在食品…  相似文献   

11.
利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仪,参考食品中重金属元素检测国家标准,优化检测条件,确定检测方法,研究并确定白酒生产过程、储存期、货架期、生产用水、不锈钢软管和不锈钢酒罐加工制作等过程中重金属元素铅、镉、汞、砷、锡、镍、铬的迁移情况。结果表明,7种重金属元素在酒中都有检出,但含量都较低,均未超过GB 2762—201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各指标所规定的最高限量,其主要来源于加浆用水、与酒接触的储存容器和包装容器、不锈钢软管的不正确使用及不锈钢酒罐的焊接处。本研究对白酒企业科学、规范、合理选用不锈钢制品、陶坛、玻璃瓶和陶瓷瓶,加强生产降度用水的处理,正确使用不锈钢软管,提高不锈钢酒罐加工制作工艺水平,从而降低重金属迁移的风险具有较强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针对用于心电图长期监测的银/氯化银凝胶电极会刺激皮肤,且凝胶逐渐干涸会导致电极-皮肤接触阻抗增大,影响测量精度的问题,提出以灯芯绒织物为基材,经聚苯胺原位聚合,采用化学镀法在织物表面沉积导电银层制得聚苯胺/银/灯芯绒织物,并组装成织物电极。分别采用SEM、FTIR、TGA、阻抗测试仪和BIOPAC记录仪测试纤维表面形貌及化学组成、织物热稳定性、电极-皮肤接触阻抗、织物电极及凝胶电极的静息心电图。结果表明:织物表面成功沉积了聚苯胺薄膜和致密的导电银层;表面银层可提高其热稳定性;织物电极的电极-皮肤接触阻抗在5~500 Hz下小于1 000 kΩ,且其与凝胶电极的差值随着频率的增大而减小;该电极可测得与凝胶电极相似的心电信号。  相似文献   

13.
探讨织物基柔性超级电容器的制备方式以及组成。介绍了柔性超级电容器的工作原理,阐述了近几年织物基柔性超级电容器的发展,涉及了电极材料、制备方法、电容结构和最终性能等。以碳纳米管、碳纳米纤维、石墨烯、活性炭等碳基材料为例,对比了几种超级电容器的电化学性能,并对此类柔性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的应用进行了总结与展望。认为:通过进一步的研究解决柔性超级电容器充放电循环数、电学性能和制备方式等问题,织物基柔性超级电容器将得到更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正>近10年来,电池用纺织材料成为一个新兴领域,其中微孔导电材料广泛用于电解池的电极、电池组电极、蓄电池电极、电容器、电池催化剂载体以及氢燃料电池的气体扩散板等中。俄罗斯圣彼得堡国家工艺和设计大学目前正在研究氢  相似文献   

15.
卞泽伦  罗小林  帅李  刘婧 《中国造纸》2023,42(4):96-106
本文概述了常规催化体系(均相和非均相)中Lewis酸(L酸)和Br?nsted酸(B酸)催化碳水化合物(三碳糖、五碳糖、六碳糖和纤维素)转化为乳酸/乳酸酯所涉及的主反应(如水解、异构、逆羟醛和氢转移等)和副反应(如脱水和缩合等)路径,以及催化剂结构与催化效率间的构效关系;综述了基于金属有机骨架(MOF)、锡基硅酸盐和石墨化的氮化碳材料构建新型非均相和光催化体系的研究进展;对复合功能型催化剂(含L酸、B酸、绑定基团和多级孔结构)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直接电化学还原过程中,染料和电极接触不良导致电化学还原效率低。采用三维多孔的石墨毡电极作为工作电极,在不添加任何媒介及保险粉的条件下对还原蓝RSN进行直接电化学还原研究。探讨还原蓝RSN直接电化学的还原历程,以及温度、电流和碱浓度对电化学还原的影响。结果表明,还原蓝RSN在石墨毡电极上可发生两步还原反应,需在合适的电压、温度及碱浓度下进行,否则会过还原或还原不充分。  相似文献   

17.
利用电解水阳极产生的副产物氧气为电芬顿反应持续供氧,开发了电解水-电芬顿耦合体系,并通过制备低成本的Ni/SnS2/芳纶电极代替传统电芬顿反应中昂贵的碳基电极,极大降低了电芬顿和分解水两项工艺的成本。对低质量浓度亚甲基蓝染液(5 mg/L)进行12 h的持续性降解,总有机碳去除率可达69.4%。该电解水-电芬顿体系具有普适性,对于其他电芬顿催化电极材料如泡沫镍、碳布等,总有机碳去除率同样可达到69%。该工艺实现了低浓度有机污染物的低成本、高效率矿化,通过分解水产生氢气,提升了反应产物的附加值,对工业化处理有机污染物表现出较好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8.
运用固体核磁(NMR)和X射线衍射(XRD)等方法研究了PAN纤维在热处理过程中结构特征的变化,并将~(13)C NMR谱中无氢元素连接的=C=C=结构与含氢元素连接的=C=C=结构的峰面积(分别为S_b、S_d)的比值,定义为PAN纤维中无氢芳香碳含量,即S_b/S_d。研究表明,PAN纤维中S_b/S_d值变化存在时温效应,升高温度与延长热处理时间都有利于提高S_b/S_d值;当热处理时间达到2.6小时后,S_b/S_d值增长幅度逐渐变大。进一步研究表明,PAN纤维中无氢芳香碳含量影响最终碳纤维的石墨晶体结构,进而影响碳纤维的模量。  相似文献   

19.
分别探讨了涂料中石墨、镍粉、石墨+镍粉质量分数对导电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石墨质量分数为40wt%,镍粉质量分数为70wt%,石墨+镍粉质量分数为40wt%+10wt%时屏蔽涂料导电性能最好。在高分子胶粘剂中均匀分散导电粉末得到电磁屏蔽涂料,采用涂覆的方法制得屏蔽涂层织物。将石墨屏蔽涂层织物,石墨+镍混合屏蔽涂层织物和石墨/镍(底层为石墨,表层为镍)复合屏蔽涂层织物分别进行屏蔽效能测试,结果显示石墨+镍混合屏蔽涂层织物的屏蔽性能较好,在30~1500MHz范围内,屏蔽值为27.5~23.4dB,屏蔽率为95.78%~93.24%。  相似文献   

20.
在流通领域进行抽样,设定两种浸泡条件,对不同材质的不锈钢餐具的重金属迁移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在相同条件下,奥氏体型不锈钢的重金属铅铬镍迁移的检出率及超标率均低于铁素体型不锈钢和马氏体型不锈钢;而在相同材质下,于4%乙酸浸泡溶液中加入300 mg/L氯化钠,会使镍、铬迁移的检出率和超标率大大增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