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正>我国房地产预售市场由于缺乏信息披露制度,导致了许多信息不对称而出现的道德风险。开发商在预售中披露的信息,不但不能引导市场,反而误导了购买者,出现了市场失灵的窘境。利用法律规制的手段,建立良好的商品房预售信息披露法律制度已迫在眉睫。开发商在商品房预售中的信息披露义务按照传统的习惯,交易双方愿买愿卖,只要依照诚信原则,互不欺诈,交  相似文献   

2.
商品房预售作为房地产商融资和转移风险的重要手段,是当前业界普遍采用的经营方式。通过预先发售尚在建造中的房屋,开发商得以迅速回笼周转资金,从而有助于扩大投资循环,使处于静态的资产真正成为“资本”。然而,商品房预售交易的特点决定了预购人支付房款在先而开发商转移房屋所有权在后,在实际办理产权过户登记前开发商在法律上仍保有商品房的所有权,预购人则仅享有债权。由于现阶段我国的商品房预售及相关法律制度尚不健全,整个社会还缺乏行之有效的诚信约束机制,实践中开发商滥用其优势地位损害购房者利益进行重复买卖和抵押的情况屡见…  相似文献   

3.
丹东市加强城镇商品房预售管理为了加强城镇商品房预售管理,维护商品房交易双方的合法权益。最近,辽宁省丹东市发布了城镇商品房预售管理办法。——商品房预售应符合如下条件。已交付全部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取得土地使用权证书;持有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按提供预售的商...  相似文献   

4.
商品房预售合同是以建造中的房屋为标的物,它既不是附期限买卖合同,也不是分期付款买卖合同,也不是预约买卖合同。在目前的房地产纠纷案件中,商品房预售合同纠纷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所以,正确处理商品房预售合同纠纷,必须针对不同性质的纠纷采取不同的原则和方法。本文以2005年3月15日北京市推出了新版《商品房预售合同》示范文本为依据,就商品房预售合同的性质和预售商品房的法律保护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十九世纪,当房屋按揭第一次出现在英国时,有学者曾将之称为"十九世纪房地产金融的蒸气机",由此,可见房屋按揭对当时社会所产生的影响力.二十一世纪的今天,随着社会生活的进一步发展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在我国,商品房按揭首先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发展起来,继而向内地推进,并成为我国房地产融资的一条重要渠道.然而商品房按揭在我国毕竟是一个新生产物,刚起步不久,缺乏经验,而相关的法律又没有明确的规定,特别是商品房预售中的按揭由于牵涉到商品房的预售,从而显得尤其复杂,银行在进行商品房预售按揭的操作中存在着相当大的风险.因此,本文拟从银行按揭的角度出发,对银行在商品房预售过程中可能遭遇的法律风险及防范措施作一个初步分析和研究,谨表管见,以求教于大家.  相似文献   

6.
商品房预售制度具有法律上的不平等性和经济上的垄断性,其负面效应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2005年人民银行甚至提出取消商品房预售的建议。笔者从完善商品房制度的目的出发,对商品房预售制度中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商品房预售制度具有法律上的不平等性和经济上的垄断性,其负面效应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2005年人民银行甚至提出取消商品房预售的建议.笔者从完善商品房制度的目的出发,对商品房预售制度中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许远明  杨雪 《重庆建筑》2006,(6):132-134
商品房预售制度具有法律上的不平等性和经济上的垄断性,其负面效应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2005年人民银行甚至提出取消商品房预售的建议。笔者从完善商品房制度的目的出发。对商品房预售制度中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据福州市房地产交易管理所统计,今年上半年福州市房地产交易的主要指标好于去年同期:商品房预售增加,租赁和抵押迅猛上升,转让略有下降。 商品房预售许可面积,从1020132平方米增至1140309平方米;预售合同登记,由315起增至342起,合同金额由1.27亿元增至11.61亿元。事实证明,由市房地产交易管理所牵头,资信  相似文献   

10.
我国房地产预售市场由于缺乏信息披露制度,导致了许多信息不对称而出现的道德风险.开发商在预售中披露的信息,不但不能引导市场,反而误导了购买者,出现了市场失灵的窘境.利用法律规制的手段,建立良好的商品房预售信息披露法律制度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1.
加强住房保障体系建设,对于改善人居条件、促进社会和谐,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杭州市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基本建立起具有本地特色的以"六房并举"为主的住房保障体系,并取得实效。基于杭州的探索与实践,就进一步创新住房保障体系进行研究,以期对其他城市建设和完善住房保障体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李晓鹄 《山西建筑》2014,(35):231-232
通过对北京市自住型商品房新政策以及新的供地方式的分析,预测了实施后正反两面的效果,最后得出解决方案,指出新政策一方面可加快中低价位自住型商品住房的建设,符合居民实际需求,并能大幅对冲商品住宅售价的上涨,另一方面可能会造成普通刚需产品减少,普通商品房价格进一步上涨,进而导致城市肌理被破坏。  相似文献   

13.
陈为 《住宅科技》2006,(3):38-40
大力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全面推广节能技术是创建资源节约型社会的重要任务。文章从中低价商品房建设着手,阐述建设中低价节能省地型住宅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4.
潘红卫 《福建建筑》2007,(12):29-30,33
本文分析了近年福州房价上涨过快的原因和福州社会保障房建设的现状,介绍了国外和我国香港地区社会保障房建设的经验,提出在新一轮的住房制度改革和建设中,应以创新的眼光和机制,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居者有其屋"的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5.
蒋宁山 《住宅科技》2007,27(9):23-25
厨房配置水平是一个国家住宅水平的标志之一,是居住文明的重要体现。文章介绍了与商品化住宅相适应的厨房设计方案以及厨房装饰材料的选择。  相似文献   

16.
关于建设节能省地型住宅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从加强城镇规化和城镇住宅建设两个方面,提出了建设节能省地型住宅的若干政策建议。要正确处理城镇建设与节约土地的关系,提高对地下空间利用的认识,鼓励建设普通商品房和经济适用房,注重住宅建设与使用过程中总的资源能源消耗,建立“建筑全寿命周期成本观念”。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制定相应的技术产业政策和经济社会发展政策为保障,促进住宅建设的节地节能节水节材。  相似文献   

17.
竹结构轻型框架房屋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竹代木研发的轻型住宅结构体系,提出了充分利用竹材这种我国固有的绿色可持续资源的工业化方向。总结了轻型胶竹框架结构试验、设计和工程应用。所提出的轻型竹结构住宅在北美轻型木结构类似的所谓二乘四构造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模块化设计,增加了工厂预制加工量,以减少现场施工量,并以平台式施工加快安装速度。重点分析了胶竹材料的基本力学性能,抗震设计方法以及构造处理和建造方法等关键技术。竹框架结构住宅的设计和建造充分利用了竹材的轻质高强、可加工性和良好的耐久性能等,同时竹材也是良好的低碳建材。研究内容及单体住宅的建造表明现代竹结构住宅适用于商业建筑或住宅建筑,符合建筑绿色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图11表2参27  相似文献   

18.
城市商品住宅价格不仅受宏观因素的影响,而且受微观因素的影响。分析微观因素对住宅价格的影响,有利于消费者做出合理的购房决策。通过对影响商品住宅价格的主要微观因素进行归纳,分析影响城市商品住宅价格微观因素的构成,以桂林市为例,运用主成分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的方法进行实例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筛选出影响商品住宅价格的主要因子,并对入选因子进行全回归分析,以确定影响城市商品住宅价格的主要微观因素。  相似文献   

19.
Housing Reform and its Impacts on the Urban Poor in China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Housing provision in Chinese cities has experienced many changes since 1979 when the country embarked on major economic reform. During the late 1980s and the 1990s many publicly owned houses were sold to their existing tenants or other public sector employees. Large numbers of new houses were built by commercial property developers for the emerging urban housing market. As a result, new patterns of residents have emerged. Housing areas of different standards for different social groups became a dominant feature of large Chinese cities at the end of the 1990s. Will the urban poor benefit from these changes and what is their housing situation like under the reformed system? This paper addresses these questions by examining the nature of the emerging urban poor and their accessibility to housing. It involves an assessment of the implications of recent housing reform policies for the disadvantaged groups. The paper identifies two major groups of urban poor in Chinese cities: the poor among the official urban residents and the poor rural to urban migrants. It concludes that while housing problems of the official urban poor have been recognised, there is no formal policy in relation to housing provision for the unofficial poor.  相似文献   

20.
面向大规模定制的住宅产业敏捷生产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住宅技术水平提高 ,住宅产业开始向着工业化、规模化方向发展 ,同时我国渡过了住房极度短缺的时代 ,住宅逐步实现商品化 ,居民对住宅的要求趋向个性化。如何解决工业化大规模生产与住宅多样性、个性化矛盾的问题 ,成为推进住宅产业化的生产技术关键。面向大规模定制的敏捷生产正是解决这个两难问题的有效方法。本文通过比较建筑业、制造业与住宅产业生产经营的特点 ,提出住宅产业适合采用面向大规模定制的敏捷生产方式。进而通过对住宅产业敏捷生产体系构成要素的分析 ,建立了分散网络集成生产的住宅产业敏捷生产体系框架 ,阐明了该体系的总体目标、信息处理、组织体系、管理模式等要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