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空间激光通信的研究与开发孙东青空间激光通信以其通信容量大、设备体积小重量轻、保密性强和不受干扰等其它通信手段无法实现的特点,作为一种比现在使用的微波通信更先进的新的未来空间通信技术,而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空间激光通信1.什么是空间激光通信空间激光...  相似文献   

2.
卫星激光通信技术现状及应用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单介绍了卫星激光通信技术的特点,以及空间激光通信技术的迫切需求。总体上构建了一个卫星激光通信的系统.并详细分析了卫星激光通信的关键技术和影响卫星激光通信性能的因素。最后结合国内外卫星激光通信技术的发展现状和水平,提出了我国大力发展卫星激光通信技术和应用系统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李玮 《激光与红外》2013,43(8):864-866
综述了国内外激光通信技术和激光测距技术的发展现状,指出由于空间条件等的限制,激光通信和测距的复合需求不断增加,激光通信测距一体化技术将成为未来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了国外激光通信测距一体化技术研究进展,最后对激光通信测距技术的前景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4.
本文全面分析当前空间激光通信发展中的主要技术,对空间激光通信发展趋势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5.
首先,本文对现阶段空间激光通信发展中的关键技术展开了深入探究,分别对高功率、高速率激光调制发射技术、复杂环境下维持高灵敏度的光信号接收技术、高精度APT技术以及发射接收光学系统及基台技术进行介绍;接下来,又提出了空间激光通信发展趋势,包括通信速率继续提高及光通信组网取代点对点通信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王超  董怡泽  王卉婷  高冀  田志新  高建威  江宁 《红外与激光工程》2023,52(1):20220296-1-20220296-10
随着空间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对信息安全的需求愈发迫切。基于半导体激光器的空间激光通信凭借其终端体积小、功耗低、高带宽以及无电磁频谱约束等特点,已广泛应用于空间高速通信领域。激光混沌通信技术作为一种在物理层对空间光通信加密的安全技术手段,逐渐成为了空间光通信的研究热点。结合当前国内外自由空间光通信、混沌激光通信、混沌空间光通信的发展历程,介绍了近年来混沌空间光通信关键技术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自由空间光通信快速跟瞄技术、混沌空间光通信大气湍流抑制技术和激光混沌空间同步技术。最后结合当前混沌空间光通信发展现状与不足,对混沌空间光通信的研究方向和可借鉴的关键技术进行了展望,旨在为该领域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7.
高速率空间激光通信系统及其应用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经过二十余年的快速发展,空间激光通信的研究重心逐渐从高精度ATP分系统向高速率通信分系统转移.紧密跟踪空间激光通信的国际发展最新动态,从通信带宽和链路功率两个方面,针对通信发射单元、接收单元和信道特性,分析了提高空间激光通信传输速率的技术难度与途径,分别阐述了波长1 550 nm、基于EDFA功放和前放技术,空间相干技术,光偏振复用技术,光波分复用技术的基本原理、性能指标及关键技术,为高速率空间激光通信提供了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8.
对空间激光链路通信技术的形式和优点进行了分析,详细介绍了美国、西欧、日本等发达国家在空间激光通信领域的发展历史和发展趋势,给出了上述各国家主要研究机构在该领域试验时采用的技术、系统、设备及主要工作指标。  相似文献   

9.
孙建锋 《电信科学》2017,33(12):18-23
空间激光通信技术具有通信速率高、保密性好、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并相继在天基信息网络中得到广泛应用。首先对国际激光通信技术的发展态势进行了分析,然后从我国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的需求出发,对不同的应用场景上的激光通信系统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我国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激光通信系统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空间激光通信及应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简单回顾了空间激光通信的发展历史,阐述了空间激光通信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和主要的关键技术。介绍了国际上几个空间光通信发展的前沿国家(或地区)和国内开展空间激光通信研究的进展情况,分析了空间激光通信的应用前景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自由空间相干光通信技术及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比了相干探测和直接探测,以及自由空间相干光通信和光纤相干通信,对相干自由空间激光通信系统的特点和关键技术进行了讨论,回顾了近年来国外在自由空间相干光通信领域内开展的有关研究计划.最后对相干光通信技术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空间量子通信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彦  胡渝 《光子技术》2006,(1):35-40
利用卫星来分发单光子(或纠缠光子对)的方法为远程量子通信网络提供了一种独特的解决方案。这将克服现有的光纤和陆上自由空间链路所带来的距离限制,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球量子通信。本文对这种设想进行了分析,证明这种设想有很高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光通信新动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雷震洲 《世界电信》2000,13(12):6-10
光通信在20世纪为扩大网络传输容量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在21世纪将把通信网从电到光推向更高的台阶。本文对最近光通信领域的发展动向进行了归纳和总结,涉及到城域DWDM、OC-768Sonet、光交换、光孤子、无源光网、可调谐激光器、光域业务互连、甚短距光设备和自由空间光网系统等九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空间激光通信系统进展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描述了空间激光通信的特点,简单介绍了国际上几个空间激光通信发展先进国家在激光通信领域的发展动态,指出了空间激光通信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庞之浩 《世界电信》1999,12(6):20-24
自本世纪50年代末人类发射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以来,卫星通信在技术,通信方式和通信能力等方面都获得巨大进步。在20世纪即将结束之际,本文作者对固定卫星通信,移动卫星通信,卫星直播等进行了总结性的回顾与介绍,揭示了某些发展趋势。文章最后对太空信息高速公路的描述展示了卫星通信的巨大潜力与美好前景。  相似文献   

16.
An experimental optical communications link between two stratospheric balloons is proposed as an intermediate step from limited ground laboratory tests to costly space operations. Such an experiment can overcome many environmental constraints encountered on the ground, and allows all measurements to be made directly in the antenna far field. Early performance demonstrations are possible which allow experimental trade-offs between alternative technologies and the verification of concepts, critical system parameters and subfunctions under near space conditions.  相似文献   

17.
近地空间通信中链路损耗随着传输仰角的降低而增加。在低仰角传输中,大气传输损耗由于信道复杂度的增加而衰减严重。文中基于ITU-R的降雨衰减模型,结合低仰角远距离传输,分析了近地空间通信链路中冰/雨层与纬度位置的关系,并在不同频段,不同轨道高度对降雨衰减及雨衰导致天线尺寸的变化进行数值计算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在低仰角的传输环境中,降雨对近地空间通信链路的影响较大,不可忽视。其中S频段比X和Ku波段衰减小近20dB。最后总结了传输电波的工作频率、覆盖半径以及平台高度给降雨衰减带来的影响,以此来正确估计大气传输损耗对通信链路性能的影响,为近地空间在低仰角下远距离传输的链路预算提供了一个理论参考值。  相似文献   

18.
地震应急卫星通信指挥车通信系统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十五”期间,江苏省地震局完成了应急指挥技术系统的建设,江苏地震现场也配置了箱式应急卫星通信系统,这些都有力的提升了地震现场应急的通信保障能力。针对该箱式系统存在的缺点,利用移动通信车的优点,在简述地震应急卫星通信指挥车通信系统需要实现的功能基础上,详细介绍了江苏省地震现场应急卫星通信指挥车通信系统设计,对实际应用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解决方案,最后对通信指挥车今后的应用前景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19.
个人通信的研究发展和面临的新挑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近康 《电信科学》2001,17(2):18-20
本文应国家“863”计划通信技术主题的个人通信高技术研究发展,特别是无线接入技术、CDMA通信技术、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高空平台移动通信方式和第二代移动通信新技术的突出研究成果,和在个人通信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进行论述,并对21世纪我国个人通信面临的新挑战和发展策略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20.
多媒体通信要求主各方遵循一定的标准,以保证设备的互通和用户对厂商的自由选择。有关多媒体视频通信的业界标准多是由ITU-T制定,现已包括H.320、H.323和H.324等。Picture Tel公司在这些标准的制定工作中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并开发出了一系列提高音频和视频传输质量的信号处理算法,用于其先进的视频会议系统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