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培育和发展水市场 促进水资源优化配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河 《水利发展研究》2002,2(11):41-43,49
2000年11月24日,浙江省东阳市和义乌市签订了有偿转让横锦水库部分用水权的协议;2001年6月,漳河成功实现跨省有偿调水,在利用市场机制配置水资源方面进行了可喜的尝试,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反响.随着中国市场化改革进程的加快和水资源日益短缺,应该培育和发展水市场、建立水权制度,促进水资源优化配置、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1培育和发展水市场、建立水权交易机制是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途径1.1培育和发展水市场有利于水资源优化配置水权包括水资源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及相关权利.根据中国《宪法》和《水法》规定,水…  相似文献   

2.
水权与跨流域调水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水资源归国家所有是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中国也不例外,在《宪法》和《水法》中都明确规定“水资源所有权属于国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和政府是水资源配置的两条基本途径.市场是在已获得水权的用水户之间通过交易进行配置,而政府对水资源的配置(尤其是初始水权配置)起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政府有权代表人民行使水资源配置的权力;政府在配置水资源中起宏观调控作用;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是水资源所有权的代表;政府配置水资源必须以所有权与使用权明晰为前提.跨流域调水是我国21世纪水利的一大特点,也是政府优化配置水资源的一项重要内容,但跨流域调水必须以水权为基础,综合考虑各方利益.  相似文献   

3.
黄建水  乔钰 《人民黄河》2012,34(12):52-54
我国水权转让中的水权主要指水的使用权,不包含水的所有权。法定水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可分离性,使得水权转让成为可能。水权具有排他性、分离性、外联性的法律特征。我国水权转让在制度层面还存在水权归属主体虚置、水使用权的分配原则法律规定不明确、水资源的价格不尽合理、水权交易制度没有法律依据等缺陷。提出了完善我国水权转让法律制度的措施:强化国家作为水资源所有者的地位、清晰界定水资源的产权,健全水权转让制度的法律法规,完善水价形成机制,健全水权转让的程序规则等。  相似文献   

4.
水权及其作用探讨   总被引:33,自引:2,他引:31  
姜文来 《中国水利》2000,(12):13-14
水权的特征主要表现在非排他性、分离性、外部性、交易的不平衡性上。由于我国的水资源归国家或集体所有,水权的交易是在所有权不变的前提下使用权或经营权的交易,因此,水权清晰可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为了发挥水权的作用,迫切需要建立完善的水权制度。  相似文献   

5.
总结了我国的水权现状,并对美国、澳大利亚和智利等国家的水权转让作了回顾.同时对我国零星的、非正式的水权转让作了简要分析.由于水资源是一种归国家所有的稀缺资源,水交易在我国一直没有法律或法规依据.新的取水许可管理条例规定了可以对水资源进行交易,为我国今后的水资源优化配置提供了相应的法律保障.文中借鉴澳大利亚等国家有关水权转让的经验,并分析我国水权转让的现状和问题,提出我国水交易可以遵循的模式,从而实现对稀缺资源的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6.
水权转让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人均水资源不足,时空分布不均,缺水已经成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制约因素。促进水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事关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大局。近年来我国一些地区实行了水权转让,取得良好的效果,用实践证明了水权转让是促进水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的有效手段。但在水权交易中也暴露出一些  相似文献   

7.
试论水的"三权分离"与"三权分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邵益生 《中国水利》2002,(10):26-28
水资源的所有权、经营权和使用权是构成水权的三项基本权利,彼此间虽相互联系,但实质是相互分离的,其权属主体分别为国家、企业和消费,对管理水权的三种权力,即水资源的配置权,水经营的特许权和水管理的监督权,以及水权交易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以促进我国水市场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水权制度与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水资源短缺的问题日益突出,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如何优化配置、合理开发、高效利用、节约保护和科学管理水资源,是一项十分重要和紧迫的战略任务犤1犦。水权制度就是基于实现水资源转让机制、营造水市场,达到优化配置水资源、合理高效利用水资源的目的而提出的水资源管理和使用的行为规范。一般来说,水权是指水资源所有权、使用权、水产品与服务经营权、转让权等与水资源有关的一组权利的总称,是水资源所有权和使用权与义务的行为准则或规则。即指在水资源开发、治理、保护、利用和管理过程中,调节个人之间、…  相似文献   

9.
建立我国水权交易机制的七项基本制度保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水权交易的大气候已经形成,但就水权交易机制的建立而言,目前仍处于探索和起步阶段,相关的法律和配套制度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必须在新《水法》的指导下予以规范和完善,才能适应水权交易的要求。提出了建立我国水权交易机制的七项基本制度保障:(1)理顺水资源管理体制;(2)建立水资源所有权与使用权相分离的制度;(3)建立水权分配方案制度;(4)建立水资源的使用权、经营权和排污权依法交易制度;(5)修订取水许可办法;(6)完善水污染物排放总量许可办法;(7)构建水市场统一监督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0.
流域水资源配置中水资源使用权的界定及其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现流域水资源有效配置是实现我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内容。我国现行流域水资源配置更多的是在牺牲效率的前提下追求公平的结果。产生流域水资源配置缺乏效率的根源之一在于当前我国流域水资源配置过程中存在着所有权虚置、使用权非排他性以及水权交易机制不健全等特点以及由此导致的流域水资源配置缺乏效率、缺乏持续的节水激励机制以及水资源危机进一步加剧等问题。本文研究认为,在明确水资源所有权国家所有的前提下,界定扩大化的水资源使用权是解决流域水资源配置效率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借助于扩大化的使用权能够实现流域水资源的“二次配置”从而解决流域水资源配置的效率问题,并能够从根本上解决用水单位节约和保护水资源的激励问题,最终实现流域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快速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制约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瓶颈。单一的水资源所有权制度决定了构建用水权制度是完善我国水权制度、实现水资源市场配置的重要基础,而且通过转让水权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已经成为现实可能。但在实践中,不但现行取水权制度不能涵盖已经客观存在、法律已有所规制的对水的利用,而且东阳-义乌等地之间所谓的用水权转让也不是真正的水权转让,各行政区间的水权转让与我国水资源的国家所有制是相悖的。以界定用水权的理论内涵为研究基点,结合对水资源配置方式的比较分析,从用水权的法律主体、用水权的限制原理及其行政调控机制的角度对完善我国用水权制度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建立水权法律制度,水资源使用权从所有权中分离出来,依据一定法定条件和法定程序取得、转让,实现使用权从低效益行业向高效益行业流动,已经成为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必然选择。 1 我国水权的法律规定 1.1 规定了水资源所有权。我国对水资源所有权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实行水资源国家所有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9条规定:“矿藏、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等自然资源,都属于国家所有,即全民  相似文献   

13.
张泽 《人民黄河》2023,(4):58-62+69
为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促进水资源优化配置,我国推行水权市场化交易。以当前水权交易的政策理论和地方改革实践为研究对象,归纳得出当前水权交易制度具有促进水资源有偿使用、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保护私有权利的功能导向。采用实证分析法研究发现,这些功能在逻辑性、兼容性和实用性方面存在不足,可能导致水权交易偏离正确导向,使公众产生交易方式不合法与不安全、公众知情权与参与权被剥夺、交易价格不合理的质疑。研究认为:水权交易的功能应当重新定位,推行优化举措,宏观层面从维护国家所有权、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实现可持续发展3个角度重新定位,微观层面推进水权登记数据电子化与动态化、水权交易规则合法化与合理化、扩大公众和利害关系方参与、科学评估交易价格。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水资源紧缺已经成为21世纪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制约因素,而对水的获取、分配和利用的限制越来越多,其目的主要是通过水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益,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但是,水资源实现市场优化配置.应建立合理的水权及水权交易制度。  相似文献   

15.
我国水资源供求矛盾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单纯依靠行政手段对水资源分配的方式已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提出以市场手段优化配置水资源,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建立水权制度是利用市场机制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的核心;水权的初始分配是市场配置水权的基础,流域水权是水权配置的主要形式;合理的水权价格和市场监管是实现水权配置效率和公平的保证。结合有关案例,探讨水权制度建设的基本框架,从而促进我国水权制度的建设和完善。  相似文献   

16.
针对水资源紧缺成为瓶颈制约经济发展的现实,提出以水权交易促进水资源优化配置的思路,倡导树立以节约求生存、以提高效率求发展的思想。在包括水权定义在内的诸多问题亟待解决的情况下,建议借助国外经验,采取操作相对简单的水权分配方法,首先解决水资源使用权问题,为水权交易创造条件,最终实现以水资源优化配置支持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水权制度建设的地位、作用、内涵及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雪涛 《中国水利》2005,(22):55-57
全面推进水权制度建设是解决我国水资源问题的重要制度措施,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重要保障,在未来我国水资源管理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我国的水权制度建设内涵主要由水资源所有权制度、水资源使用权制度、水权转让制度等三部分内容组成.水权制度建设需要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下,积极加强理论研究和创新,规范试点建设和实践.  相似文献   

18.
建立黄河水权制度和水市场实现黄河水资源的优化配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黄河水资源日益缺短和我国经济体制转型的今天,研究黄河水资源所有权、使用权和水市场问题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新课题,对依法加强黄河水资源统一管理,利用水市场调节功能优化配置水资源、保障黄河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水资源定义、民法物权理论和黄河水资源管理实践经验,提出黄河水权是准物权、黄河水市场是一个准市场的概念;提出建立黄河水市场、黄河水资源使用权审批制度、黄河水资源使用权有偿转让制度、实行黄河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以及管理体制和运行模式;同时,对实现黄河水资源优化配置提出见解。  相似文献   

19.
水权交易是水权在不同主体之间的转换过程。水权交易的福利效应在于:在初始水权配置与社会对水资源的需求结构不一致从而不能满足社会实际需求的情况下,通过水权交易不仅可促进使用者之间收入的再分配,而且可以减少社会福利的净损失,使水资源得以优化配置。东阳—义乌水权交易案从实践上对此作了充分的说明。水权交易的福利效应及东阳—义乌水权交易案给予的政策启示在于:加快我国水权交易市场的建设和发育;进一步完善水权交易制度;为水权交易提供相应的组织保障。  相似文献   

20.
在水资源日益紧缺状况下,水权转让是进行有限水资源重新分配的重要手段,而水银行制度将为水权转让提供了有效的途径。水市场的高级形式的水银行为用水户提供买卖水权的交易平台,是促进地表水、地下水和其他储存形式水的水权合法转让和市场交易的一种制度机制。浙江建立水银行制度是实现区域水资源合理配置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