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先张法预应力高强混凝土波形板桩是一种新型的预制支护桩。为了了解这种新型桩的受力特性,采用等效截面法计算其抗裂弯矩以及抗弯极限承载力;通过3块相同截面、不同预应力筋试件的抗弯性能试验,研究了这种新型板桩的抗弯破坏现象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相同截面下,预应力筋根数越多,板桩的抗裂弯矩和极限抗弯弯矩越大;试验结果比等效截面计算的结果偏大,说明采用等效截面法进行结构设计是可行的,并且结构偏于安全。这也验证了等效截面法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2.
采用对比试验方法分别研究了混凝土外伸梁负弯矩区段应用U形粘贴进行抗剪加固时,在不同粘贴高度和有无压条情况下,梁斜截面的受力性能和破坏特征.在对比破坏特征的基础上,对混凝土梁负弯矩区段抗剪加固机理进行了分析,并指出了在加固设计和工程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依托于南方某住宅区地下室上浮事故,建立了地下室上浮破坏区域的有限元模型,模拟地下室结构在水浮力、车辆荷载及施工荷载等作用下的受力及裂缝情况。利用截面分层法可以确定柱从弹性变形到塑性变形的开裂弯矩和屈服弯矩,并与柱截面的最大弯矩进行比较来判断柱截面是否出现裂缝。柱截面弯矩值的变化情况对应于不同的破坏程度,从而得到地下室结构的上浮破坏机理。针对该地下室结构上浮破坏提出了“先泄压,后加固”的总体加固处理方案,在指定位置布设泄压孔、加固柱梁板墙、给底板顶板增厚处理等,并以模型计算验证了该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体外预应力组合梁负弯矩区抗弯承载能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体外预应力组合梁负弯矩区抗弯承载能力,完成了2片体外预应力梁在负弯矩作用下的受弯性能试验.探讨了影响部分连接预应力钢-混凝土组合连续梁负弯矩区受力性能的主要因素,了解裂缝产生与发展的主要规律及对结构受力性能的影响.建立了弹性阶段和塑性阶段的计算模型.结果表明剪力连接程度的提高,对负弯矩区截面抗弯承载能力提高作用不明显,但是可以改善正常使用阶段梁的刚度.运用本文公式对试验梁计算结果较试验值约偏小10%,可以满足设计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外部U形粘贴碳纤维布加固钢筋混凝土梁负弯矩区段斜截面的受力特性。在7根梁的试验基础上,对U形碳纤维条不同粘贴高度和开口端有无压条的不同情况下梁的抗剪破坏特征、受剪承载力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与分析,并将试验结果与规程的设计计算值进行了比较,提出了计算碳纤维应变的修正参数。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预应力碳纤维板加固钢-混凝土组合连续梁负弯矩区的受力性能,设计了3根6.2 m箱形组合截面的两跨连续梁试件,包括2根加固梁和1根对比梁。碳纤维板布置在负弯矩区混凝土板顶面,通过新型装配式预应力锚固系统进行后张有粘结加固,2根加固梁的预应力水平分别为20%和35%。结果表明:采用预应力碳纤维板加固钢-混凝土组合连续梁的负弯矩区,中支点截面的抗弯极限承载力分别提高了19.4%和28.5%,且抗裂性大幅增强;碳纤维板加固可限制裂缝的形成、发展,减小使用阶段的挠度和裂缝宽度,同时提高极限状态下的变形能力;截面应变符合平截面假定。最后,提出了连续组合梁中支点截面抗弯极限承载力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外部U形粘贴碳纤维布加固钢筋混凝土梁负弯矩区段斜截面的受力特性.在7根梁的试验基础上,对U形碳纤维条不同粘贴高度和开口端有无压条的不同情况下梁的抗剪破坏特征、受剪承载力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与分析,并将试验结果与规程的设计计算值进行了比较,提出了计算碳纤维应变的修正参数.  相似文献   

8.
碳纤维加固混凝土外伸梁斜截面破坏形态浅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采用对比试验方法分别研究了混凝土外伸梁负弯矩区段应用U形粘贴进行抗剪加固时,在不同粘贴高度和有无压条情况下,梁斜截面的受力性能和破坏特征。在对比破坏特征的基础上,对混凝土梁负弯矩区段抗剪加固机理进行了分析,并指出了在加固设计和工程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结合试验结果对预应力FRP加固混凝土梁的变形性能进行了理论研究。推导了考虑预应力损失的截面屈服曲率、极限曲率和相应的屈服弯矩、极限弯矩表达式:计算了试件在不同预应力度、不同FRP补强率、不同纵筋含钢率情况下的截面曲率延性系数μφ,并进行了相关因素分析;简化M-φ曲线为两折线模型。分析结果表明:预应力度、预应力FRP补强率、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ρ和纵向受压钢筋配筋率ρ’对截面曲率延性都有影响,其中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ρ和纵向受压钢筋配筋率ρ’对截面曲率延性影响较显著。推导的理论计算公式和试验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CFRP加固钢筋混凝土粱弯曲裂缝引起的界面粘结失效即剥离破坏机理,采用钢筋混凝土梁的受力原理,分析了加固梁截面的弯矩一曲率关系,结合截面应力应变的变化特性求得纤维布应力;根据滑移量角度与弯曲裂缝引起的剥离机理的关系,建立纤维布的拉力增量滑移模型,得出了相对滑移量表达式;利用非线性界面本构关系,对剥离破坏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11.
混凝土结构加固技术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问题.近年来纤维增强复合材料被广泛应用于混凝土结构加固中.通过对预应力碳纤维(CFRP)布加固钢筋混凝土梁的受力过程进行分析,结合我国现行规范,假定加固梁的截面应变符合平截面假定,依据不同阶段的平衡方程、几何方程和物理方程,系统推导出每个阶段钢筋混凝土梁截面的弯矩-曲率关系式和抗弯承载力计算式.  相似文献   

12.
粘钢加固作为一种新型的结构加固方法,近年来在建筑结构物补强、老旧结构改造、事故处理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按照现行加固规范要求,进行粘钢加固应对结构完全卸载后进行.但受到施工条件限制,实际工程中并不能保障粘钢与原结构同时受力,粘钢加固存在着二次受力问题,基于平截面假设,应用有限条法对采用粘钢加固的钢筋混凝土梁正截面弯矩-曲率(M-Φ)关系曲线进行计算.采用钢筋混凝土规范给出的钢筋和混凝土的本构关系,应用Matlab编写了计算程序,分析了不同粘钢面积、钢板强度以及粘钢时机对钢筋混凝土梁加固效果的影响,提出了粘钢加固工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钢框架-混凝土核心筒混合结构中组合框架梁正弯矩区截面抗弯刚度增大系数的变化范围和负弯矩区楼板翼缘有效宽度范围内钢筋对梁截面惯性矩的增大效果,对受力状态与组合框架梁负弯矩区长度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变刚度组合框架梁刚度增大系数的计算方法,探讨了各种因素对混合结构中组合框架梁刚度增大系数的影响,并给出了混合结构设计时框架梁刚度增大系数的取值建议。  相似文献   

14.
负弯矩区组合扁梁的受力性能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分析负弯矩区组合扁梁的受力性能,计算其弹性刚度和极限承载力,验证所取得的理论结果.方法运用弹塑性力学知识,通过平截面假定和换算截面法,对负弯矩区组合扁梁的受力性能进行了理论分析.结果提出简化的计算模型,推导了弹性刚度和极限承载力公式;并运用大型有限元软件Ansys进行数值模拟.将两者的结果进行了比较,吻合良好.结论研究工作表明笔者所提的简化理论模型及其刚度、强度公式较好地分析了负弯矩区组合扁梁的受力性能,结果合理,可为实际工程设计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为便于有限元分析,建立圆钢管混凝土压弯构件截面轴力-弯矩-曲率关系实用计算方法,基于合理的钢管混凝土数值本构模型,利用截面分层法对圆钢管混凝土压弯构件截面轴力-弯矩-曲率关系进行全过程分析,根据轴压比、钢管屈服强度、混凝土强度等级和含钢率等各主要因素对轴力-弯矩-曲率关系的影响,通过大量参数分析,分别建立圆钢管混凝土压弯构件截面轴力-弯矩相关方程实用计算公式和轴力-弯矩-曲率关系实用计算方法.通过与圆钢管混凝土压弯构件截面轴力-弯矩相关承载力和轴力-弯矩-曲率关系曲线试验结果的对比,验证该实用计算公式和实用计算方法的正确性.研究结果为圆钢管混凝土结构非线性有限元分析奠定基础.测试结果显示了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钢-混凝土连续组合梁负弯矩区裂缝宽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完善钢-混凝土连续组合梁负弯矩区裂缝宽度设计的内容,在充分考虑混凝土开裂前后组合梁的受力状态和钢梁与混凝土接触面的相对滑移对裂缝宽度影响的基础上,根据钢梁和混凝土截面应力和应变的本构关系,推导出钢-混凝土连续组合梁负弯矩区裂缝宽度的理论计算公式,并进行了钢-混凝土组合梁裂缝宽度的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结构裂缝宽度容许范围内该理论公式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17.
叠合梁弯矩转移性能的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叠合梁跨中正截面承载力计算是叠合梁中最为重要而又尚未很好解决的一个问题,通过对钢筋混凝土叠合梁进行非线性有限元计算,分析了叠合梁的基本受力性能及其应力重分布过程,验证了叠合梁弯矩转移这一力学性能的存在和弯矩转移计算模式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截面名义屈服曲率φy、截面极限曲率φu的概念及计算思想,给出了控制截面塑性转角θp的计算公式,对国内外大量模型试验结果进行了计算分析,建立了以外荷载弯矩设计值Mload与张拉引起的次弯矩Msec之和(Mload Msec)为调幅对象,以相对塑性转角θp/h0为自变量的支座控制截面弯矩调幅系数β的函数表达式。  相似文献   

19.
通过研究梁的荷载-挠度曲线对部分预应力混凝土进行受力分析,介绍了计算截面的极限抗弯弯矩的两种方法,并提出强度计算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0.
烟囱筒身附加弯矩非循环计算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与循环计算方法同样的假设和条件,导出一种新的钢筋混凝土烟囱筒身附加弯矩的非循环计算方法,并编制了计算程序,通过典型工程实例的计算及推导过程的分析,表明此计算方法与循环计算方法结果在任一截面处都是吻合的。并分析了代表截面的选取对附加弯矩计算结果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