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孟新静  季冬晨  葛红花 《化学世界》2014,(8):472-474,492
采用电化学阻抗谱、极化曲线和溶液表面张力分析研究了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对碳钢/3.5%NaCl-钼酸盐体系表面张力及缓蚀性能影响。结果表明,溶液中加入1~10mg/L的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可以使溶液的表面张力显著降低,并对碳钢电极具有一定的腐蚀性;SDBS与钼酸钠复配后,溶液表面张力降低,缓蚀性能增强,100mg/L的钼酸钠和10mg/L的SDBS复配后比单独使用相同浓度的钼酸钠缓蚀效率提高17%左右,研究说明溶液表面张力和金属/溶液界面的变化对金属的腐蚀过程及缓蚀剂的作用过程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制备了钼酸钠复合缓蚀剂。利用静态失重法测定了其在盐酸介质中碳钢的缓蚀腐蚀速度和缓蚀效率 ,研究了碳钢在盐酸介质中的腐蚀动力学特征。结果表明 ,钼酸钠复合缓蚀剂对碳钢具有良好的缓蚀能力 ,缓蚀率为 95% ,且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相似文献   

3.
碳钢在盐水体系中的腐蚀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捍东 《当代化工》2005,34(4):243-245
通过静态挂片实验和自制的高温、高压装置腐蚀实验,用失重法研究了盐水体系中Cl^-、SO4^2-、HCO3^-、Ca^2+与Mg^2+的含量、温度、pH值对碳钢的腐蚀影响。结果表明碳钢腐蚀速度受CI一影响最大,并随温度升高而变大,随pH值的升高而减小。实验中还筛选出了由硅酸钠、钼酸钠与有机胺复配的缓蚀剂,当缓蚀剂含量为2%时,缓蚀效率可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4.
通过电化学方法,测定了在冷却水中单纯加入钼酸钠、苯骈三氮唑、以及二者配合使用时的缓蚀效果。结果表明钼酸钠与苯骈三氮唑对碳钢具有力同缓蚀效应.  相似文献   

5.
针对中央空调冷却水循环系统中的腐蚀问题,进行了单独投加臭氧、单独投加缓蚀剂、臭氧及缓蚀剂联合使用三种情况下对空调冷却水的缓蚀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臭氧单独作用时,腐蚀速率为0.14~0.26 mm/a,缓蚀率为25%~55%.臭氧与钼酸钠共同作用时,碳钢的腐蚀速率小于0.16 mm/a,缓蚀率大幅度提高,两者有很好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6.
钼酸盐缓蚀剂缓蚀性能好,低毒、无磷、无公害,不会引起微生物的繁殖,适用于高温、高pH值和高硬度水运行,是一种高效环保型缓蚀剂,但其价格较贵,单独使用所需剂量大,成本高,如何降低其用量成为热点问题.本研究通过动态失重法研究钼酸钠与硅酸盐、硼酸盐复配缓蚀剂对碳钢在50℃下盐水介质中的缓蚀情况,降低钼酸钠的用量,得到缓蚀效果...  相似文献   

7.
在海水中加入不同配比的钨酸钠和钼酸钠作为缓蚀剂,用失重法和极化曲线法测定铁钉的缓蚀率。研究表明钨酸钠和钼酸钠对碳钢在海水中既可能有良好缓蚀效果,也可能加速腐蚀。  相似文献   

8.
《广州化工》2021,49(16)
以硫酸介质为研究体系,采用极化曲线法和电化学交流阻抗法研究不同浓度的甘氨酸以及甘氨酸与不同浓度的碘化钾溶液复配后对碳钢的缓蚀性能。实验证明,甘氨酸在10%H_2SO_4溶液中对碳钢具有缓蚀性能,但是缓蚀效率仅为26.98%。而甘氨酸与碘化钾复配后,缓蚀能力明显提高,当甘氨酸的浓度为300 mg/L,碘化钾的浓度为350 mg/L时缓蚀效果最好,缓蚀效率达84.97%。甘氨酸与碘化钾复配后的缓蚀剂属于混合型缓蚀剂,在碳钢表面的吸附是自发进行的,满足El-Awady动力学模型,为多分子层吸附。  相似文献   

9.
为同时解决碳钢与铜材在海水中的腐蚀问题,将聚天冬氨酸、苯并三唑等5种原料按一定的质量比复配成多功能海水缓蚀剂。利用失重法和电化学法研究了海水缓蚀剂在海水中对A3碳钢及H62黄铜的缓蚀性能。结果表明,当海水缓蚀剂用量为150 mg/L时,对碳钢与黄铜在海水中的腐蚀均有良好的抑制作用,碳钢缓蚀率达到95.17%,黄铜缓蚀率达到93.67%。该海水缓蚀剂具有优良的生物降解性能,28 d后生物降解率达到82.6%。  相似文献   

10.
使用失重法和极化曲线法研究了由聚天冬氨酸(PASP)、聚环氧琥珀酸(PESA)、多氨基多醚基亚甲基膦酸(PAPEMP)、葡萄糖酸钠(Glu)和Zn~(2+)组成的复配药剂对碳钢缓蚀的协同效应。在强腐蚀性软水中较低剂量的复配药剂就能够有效抑制碳钢的腐蚀。通过极化曲线法来探究缓蚀剂抑制碳钢腐蚀的机理,通过正交试验确定复配药剂中每种化合物的最佳浓度。  相似文献   

11.
通过动电位扫描测量极化曲线,研究了钼酸盐系缓蚀剂在含5 g/L C1-溶液中对Q 235铜的缓蚀性能.分析结果表明:由钼酸盐为主盐,与硅酸盐、磷酸盐、有机胺A复配而成的缓蚀剂,可以达到成本低、高缓蚀率的效果.通过失重法实验,对该配方进行了验证,复配缓蚀剂的缓蚀率接近88.4%,明显高于单组分缓蚀剂的.  相似文献   

12.
郑天宇  王璐  刘金彦  王佳 《化工学报》2020,71(5):2230-2239
探究硫酸存在时Q235钢在甲醇中的腐蚀行为,以及离子液体1-丁基-3-甲基咪唑氯盐([Bmim]Cl)对金属表面的缓蚀作用。通过静态失重法、电化学测试、扫描电子显微镜来测定[Bmim]Cl对Q235钢的缓蚀性能。并利用量子化学计算和分子动力学模拟分析[Bmim]Cl分子的缓蚀机理。在甲醇中随着硫酸含量的增加碳钢的腐蚀速率增加。含有59.51 ml 0.05 mol·L-1 H2SO4的甲醇溶液作为腐蚀介质时,随着[Bmim]Cl浓度升高,缓蚀效率逐渐增大,当浓度为0.6 mol·L-1时,缓蚀效率达到最佳值,为90.63%,且[Bmim]Cl是主要控制阳极反应的混合抑制剂,SEM分析表明在含有缓蚀剂溶液中浸泡后的Q235钢表面相对于未加缓蚀剂更加平整。前线轨道分析和Fukui指数都表明,离子液体在碳钢表面的吸附位点分布在咪唑环上,与Fe发生化学吸附。分子动力学模拟结果表明缓蚀剂分子以阳离子[Bmim]+平行吸附于金属表面,阴离子Cl-扩散在溶液中的方式达到缓蚀的效果。理论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一致,即[Bmim]Cl在甲醇/硫酸水溶液中对Q235钢具有很好的缓蚀作用,为新型离子液体缓蚀剂研究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通过正交试验筛选、复配以钼酸盐为主剂的多元复合缓蚀剂,以失重法和极化曲线法研究了该钼酸盐复合缓蚀剂在海冰融水中对Q235碳钢的缓蚀效果,并对其在高浓缩倍数(2~5倍)海冰融水中的缓蚀作用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钼酸盐复合缓蚀剂在海冰融水中对碳钢的缓蚀效果良好,缓蚀率最高达到99.35%;该钼酸盐复合缓蚀剂为阳极抑制型缓蚀剂。  相似文献   

14.
以4,4'-联吡啶和氯化苄为原料,经季铵化反应制备了化合物1,1?-二苄基-4,4?-联吡啶双子季铵盐(PBA),产率为76.3%,通过FTIR、~1HNMR对产物结构进行了表征;利用失重法、电化学技术、AFM考察了PBA对1 mol/L盐酸溶液中Q235钢的缓蚀作用和其在Q235钢表面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PBA是一种同时抑制阴、阳极的混合型缓蚀剂,缓蚀率随PBA浓度的增加而增加,随温度的升高而略有降低。当PBA质量浓度为80 mg/L时,缓蚀率可达96.53%。PBA在Q235钢表面的吸附为放热反应,遵循Langmuir等温式,是以化学吸附为主的混合型吸附。PBA在钢表面形成了一层致密的保护膜,大大阻碍了钢腐蚀。使用量子化学法研究了PBA的缓蚀机理,结果表明,PBA的活性区域集中于苯环和杂环上,且PBA分子接受电子的能力大于提供电子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通过旋转挂片法分析了腐植酸钠对低碳钢Q235的缓蚀性能。研究发现,随着腐植酸钠浓度的增加,缓蚀效果有一定的提高,当腐植酸钠浓度达到50mg/L时其缓蚀率仅为36%,需要通过化学改性或物理复配来改善腐植酸的缓蚀性能。  相似文献   

16.
文章通过静态失重法和电化学法对缓蚀剂烯丙基硫脲在盐酸体系中对金属材料的缓蚀性能进行了研究。分别考察了不同缓蚀剂浓度、挂片温度及不同金属材料等情况下烯丙基硫脲的缓蚀性能。结果表明,烯丙基硫脲对Q235碳钢的缓蚀性能较好,失重法实验结果表明,在20℃下,0.5 mol/L盐酸溶液中加入100 ppm烯丙基硫脲对不锈钢的缓蚀率可达93%;0.5 mol/L盐酸溶液中加入50 ppm烯丙基硫脲对Q235碳钢的缓蚀率可达94%。电化学法实验结果则表明,当烯丙基硫脲浓度达到1000 ppm时,对不锈钢的缓蚀率达到97%,对Q235碳钢的缓蚀率可达98%。  相似文献   

17.
电化学氢通量法用于油气管线在线腐蚀监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恒电位阳极极化和失重法考察了不同pH、温度和H2S浓度下Q235A钢在弱酸性介质中的氢渗透电流密度与腐蚀速率的变化情况,着重探讨了各影响因素下氢渗透电流与失重腐蚀速率之间的相关性,为氢通量技术用于油气管道非侵入式腐蚀监测提供依据。研究发现:随着pH降低或介质温度升高,Q235A钢的腐蚀速率与氢渗透电流均逐步增大,且二者之间具有良好的线性相关性。随着H2S浓度增加,Q235A钢的腐蚀速率呈现先增大后降低的趋势,但氢渗透电流则先增大而后趋于稳定;当H2S浓度在5~200 mg·L-1范围内,腐蚀速率与氢电流符合二阶多项式函数关系。通过自制的氢通量探针监测实验管道内腐蚀时,发现过厚的管壁降低了氢电流测量灵敏度,但采用恒电位阶跃法得到的氢渗透电量(氢通量)则与失重腐蚀速率之间具有良好相关性,表明渗氢电量法可用于测量油气管道的内腐蚀速率。  相似文献   

18.
以淀粉(Starch)、丙烯酸(AA)和壳聚糖(CS)为原料合成三元共聚物(SAAC)。利用红外光谱(FT-IR)和X射线衍射(XRD)进行结构表征,并通过电化学方法、失量法、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能谱仪(EDS)研究SAAC在1 mol·L-1 HCl环境下对Q235碳钢的缓蚀作用及机理。结果显示,SAAC是一种混合型缓蚀剂,30℃时,200 mg·L-1的SAAC的缓蚀率可达90.1%。通过Gibbs自由能和Tafel曲线可知,SAAC在Q235碳钢表面的吸附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式,同时存在物理吸附与化学吸附。SAAC合成原料经济、环保,合成条件温和,是一种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绿色环保型缓蚀剂。  相似文献   

19.
In order to enhance the solubility of chitosan in water and its corrosion inhibition performance on Q235 steel in 1 M HCl solution, N‐vanillyl‐O‐2′‐hydroxypropyltrimethylammonium chloride chitosan (VHTC) was synthesized. The structure of VHTC was characterized by FT‐IR and 1H‐NMR spectroscopy. The corrosion inhibition performance of VHTC on Q235 steel in 1 M HCl solution was studied by weight loss, polarization, electrochemical impedance spectroscopy (EIS) and stereo microscope analysis. Experimental results indicate that VHTC shows better inhibition efficiency compared to chitosan. When the concentration of VHTC increases to 200 mg L?1, the inhibition efficiency reaches 90 %, which is almost equal to the conventional corrosion inhibitors (e.g., imidazoline). The polarization study demonstrates that VHTC is a mixed‐type inhibitor caused by a geometrical blanketing effect. The charge transfer resistance is proportional to the inhibitor concentration as revealed by the EIS results, indicating that the protective film on the Q235 steel surface is formed by adsorption of the inhibitor molecules. The inhibition efficiency of VHTC achieves the maximum value within 24 h when the concentration of VHTC is 200 mg L?1. The morphology observation of the corroded steel surface indicates that the corrosion of Q235 steel in 1 M HCl solution is significantly inhibited after introducing VHTC into the acidic solu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