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CHARACTERISTICSOFMODERATE-SMALL-SIZEINTERMONTBASINSSTRUCTURESANDPROSPECTSFOROIL-GASEXPLORATIONINTIANSHANMOUNTAINSTRUCTURALBEL...  相似文献   

2.
PALEOZOICCONTOURITEANDITSHYDROCARBON-BEARINGPROPERTYOFMANGARSAGINTARIMBASINWangRende(SeniorEngtneer,PetroleumGeophysicalProsp...  相似文献   

3.
聚合釜催化剂内插管结构的改进设计段晓云洛阳石油化工总厂设计所471012关键词聚合釜,催化剂,内插管结构,改进THEIMPROVINGDESIGNOFCONSTRUCTIONOFCATALYSTINNERINSERTEDTUBEFORPOLYMERD...  相似文献   

4.
DISCUSSIONONGENETICMECHANISMANDMODELFORDOLOMITIZATION,LOWERPALEOZOIC,TARIMBASINDISCUSSIONONGENETICMECHANISMANDMODELFORDOLOMIT...  相似文献   

5.
GENETICCLASSIFICATIONANDDISTRIBUTIONCHARACTERISTICSOFCONTINENTALPETROLEUMSYSTEMSINCHINA¥DonLirong;LiWei;FangXiang(PesearchIns...  相似文献   

6.
ACCELERATINGREGIONALEXPLORATIONINTHETHREEMAJORBASINSOFXINJIANGTOEARLYREALIZEOILPRODUCINGAREASTOBESTRATEGICALLYSUCCEEDEDZhangW...  相似文献   

7.
CHARACTERISTICSOFCOAL-FORMEDGASACCUMULATIONBELTSINTHEEASTPARTOFTHECENTRAL-ASIACOAL-FORMEDGASACCUMULATIONDOMAIN──SERIESSTUDYⅢO...  相似文献   

8.
PETROLIFEROUSPROVINCEANDRESOURCEPOTENTIALOFTHENORTHEASTASIATHEMOSTPROSPECTIVENEW──THEMOSTPROSPECTIVENEWPROVINCEINASIAHuJian-y...  相似文献   

9.
ACOMPARISONOFWATER-OILRELATIVEPERMEABILITYBYSTEADY-STATEFLOWANDUNSTEADY-STATEFLOWTECHNIQUESACOMPARISONOFWATER-OILRELATIVEPERM...  相似文献   

10.
A STUDY OF THE VARIATION OF TOTALLIQUID PRODUCTION OF AN OIL FIELD IN ITS LATER HIGH WATER CUT STAGEASTUDYOFTHEVARIATIONOFTOT...  相似文献   

11.
塔里木盆地多期不整合面的控油前景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塔里木盆地断裂及局部构造不发育,反映了盆地的稳定性与持续沉降的特点,这对生油岩的保存有利,但对油气的输导与聚集则不利。为扩大油气勘探成果,还应重视不整合面对油气的输导与控制作用。在主要的5期不整合面中,削截不整合、多期不整合叠合带及多期地层尖灭密集带、前陆盆地中因沉积作用引起的迁移渐进不整合带,是油气聚集前景的有利区带。  相似文献   

12.
海拉尔盆地多凹多隆,不同凹陷内的成藏规律不尽相同。以海拉尔盆地霍多莫尔构造带为研究对象,从地质背景、地震资料及重点井位资料入手,划分构造带的构造单元,识别区域内的断层和不整合面,预测主力储层的砂体厚度并刻画研究区及周缘的砂体展布范围。通过对断层、砂体和不整合与油气聚集关系的研究,认为断层、砂体和不整合是霍多莫尔构造带成藏的主控因素,并控制了构造带内不同构造单元的油藏类型、输导体系组合样式和成藏模式。构造带内的斜坡区形成砂体-不整合输导体系,主要发育岩性油藏和构造-地层油气藏;古隆起区形成断层-不整合-砂体输导体系,主要发育构造-地层油气藏和潜山油气藏;浅部走滑断层带形成断层-砂体输导体系,主要发育构造-岩性油藏。构造带内不同构造单元对应形成斜坡带成藏模式、古隆起带成藏模式和走滑断层带成藏模式。霍多莫尔构造带隆起区油气聚集受控于断层和不整合,斜坡带油气聚集受控于砂体和岩性圈闭的聚烃规律。   相似文献   

13.
塔中地区古生界油气输导体系与油气运聚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塔里木盆地中部地区古生界存在砂岩输导层、不整合输导层、碳酸盐岩深埋藏岩溶型输导层和断层输导层等多种输导层类型,它们在空间上构成了不同的输导结构样式,从而决定了塔中地区不同层系油气藏的类型和油气运聚特点。在石炭系、志留系、泥盆系地层中发育砂层、不整合输导层,油气以横向运聚为主,主要形成背斜和地层岩性油气藏。在奥陶系地层中发育2种运聚模式:①断层垂向输导、不整合侵蚀岩溶带横向汇聚的运聚模式;②碳酸盐岩内幕岩溶带自生自储运聚模式,形成古潜山型和内幕溶蚀型岩性地层油气藏。  相似文献   

14.
中国近海含油气盆地新构造运动和油气成藏   总被引:45,自引:8,他引:37  
新构造运动的成因主要是由于近代板块运动或地球深处壳幔物质交替、位移,以及陆架陆坡转折带沉积体的滑塌陷落、盆地快速沉降等因素诱发地壳区域应力场改变,在某些应力集中而失去平衡的区域,产生地体形变,或形成断裂。中国近海新构造运动的表现形式主要体现在:中新统末、上新统与第四系之间存在着不整合;中新统和第四系的沉降、沉积中心偏移;晚期断裂极其发育;天然地震比较活跃;具有新构造运动形成的各种晚期构造圈闭。中国近海新构造运动调整和控制了各含油气盆地的油气成藏和油气田的分布:渤海新构造运动控制渤中坳陷及其周围油气晚期成藏;莺歌海盆地底辟活动控制天然气晚期成藏;珠江口盆地新构造运动控制珠二坳陷北坡天然成藏;东海西湖坳陷新构造运动部分破坏了油气藏。  相似文献   

15.
准噶尔盆地北三台地区不整合与油气成藏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19  
准噶尔盆地北三台地区发育多个不整合面,根据其成因机制、剖面形态等,可划分为削截不整合、超覆不整合、断褶不整合和平行不整合4种类型。风化剥蚀程度的不均一性使不整合具有典型的层状结构,包括底砾岩及水进砂体、风化粘土层及半风化淋滤带。不整合的类型控制着不整合面的倾角与交汇程度,进而控制了油气的运移及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16.
塔里木盆地是经历了多个原型盆地发育演化的大型叠合盆地,具有多期构造运动,发育多个区域构造不整合面。通过对构造层序和主要构造不整合分布的研究,总体上可以将塔里木盆地划分为5个一级构造层序和13个二级构造层序;主要构造不整合显示出一定的分布特征,大体从隆起区、斜坡区和坳陷区,常由高角度不整合、微角度或平行不整合到整合接触带。高角度不整合带,对油气的分布、运聚成藏起着一定的促进作用和破坏作用。不整合的发育,可以成为油气侧向运移的良好通道;可以为油气提供良好的储集场所和空间;也可以使先期油气藏遭到破坏和封闭重建,发生二次成藏。阐明不整合界面的特征,可以对分析盆地演化、古隆起古地貌恢复提供有利的依据.对油气的运移、聚集、成藏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塔里木盆地大气田形成的地质条件   总被引:26,自引:11,他引:15  
塔里木盆地具有形成大气田的地质条件:(1)多时代、多类型盆地叠加;(2)具多时代气源岩,气资源十分丰富;(3)多个大型古隆起、断裂、区域不整合为气运移聚集提供了良好场所;(4)有多时代、多类型的储盖组合;(5)既有油型气又有煤型气,以凝析气居多;(6)气藏(田)以构造和地层不整合类型为主.天然气主要分布在克拉通隆起,断裂带以及前陆盆地断褶带内.  相似文献   

18.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乌夏断裂带断裂活动与油气运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冲断带东段的乌夏断裂带是西北缘构造活动最为强烈的地区。由于多期的构造活动,断裂的平面和剖面形态呈现出复杂化和多样性。在垂向上,以侏罗系底界为界,将断裂划分为深层断裂体系和浅层断裂体系,由于深、浅层断裂体系活动时间和活动强度的差异,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也有明显的不同。从断裂的活动期与油气的运聚期配置关系来看,三叠纪至侏罗纪的断裂活动与烃源岩的主生排烃期相匹配,对油气的运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断裂与不整合构成“之”字型运移网络,使油气从凹陷中心向盆地边缘、从深层向浅层呈台阶式运聚成藏。  相似文献   

19.
塔中Ⅰ号坡折带礁滩复合体大型凝析气田成藏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油气碳同位素、生物标志化合物等地球化学分析手段, 明确了满加尔凹陷及塔中深层寒武系-下奥陶统烃源岩、古油藏裂解气是形成塔中Ⅰ号坡折带大型凝析气田的主要烃源; 利用包裹体、储集层地球化学分析技术, 结合烃源岩演化史、构造发展史以及储集层演化史对成藏期次及油气运移聚集进行研究, 指出塔中Ⅰ号断裂及晚期深大走滑断裂、塔中古隆起形成过程中的多期不整合是礁滩复合体油气成藏的主要油气输导体系; 晚加里东运动期是油气聚集期, 晚海西运动期是古油藏油气调整期, 喜马拉雅运动期是古油藏裂解气对早期油藏气侵的多期充注期; 礁滩复合体强非均质性和输导体系的差异是导致流体分布复杂的主要因素; 指出了塔中Ⅰ号坡折带外带富气、内带富油分布的油气分布规律, 丰富了塔里木盆地海相碳酸盐岩油气成藏理论。  相似文献   

20.
塔中卡塔克隆起古生界主要不整合面与油气成藏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卡塔克隆起经历多期构造运动,发育了中奥陶统底面($T^{4}_{7}$)、志留系底面($T^{0}_{7}$)和上泥盆统底面($T^{0}_{6}$)3 个重要不整合面。不整合面类型的组合样式、分布特征和剥蚀趋势的变化控制着该区的油气分布。油气沿着不整合带界面由低处向高处进行大规模和长距离的运移,遇上断裂时则沿着断裂向上运移,并且叠置程度越大,油气聚集的程度就越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