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无线技术日新月移。为了改善容量和性能,现代RF信号一般会结合使用突发、跳频及自适应调制等RF技术,许多应用的测量需求超出了传统扫频分析仪和矢量信号分析仪的分析能力。泰克全球RF与微波应用市场部门经理wally Arceneaux指出,针对RFID、无线电管理和频谱管理中的实时  相似文献   

2.
《现代电子技术》2016,(22):116-120
传统的无线电监测系统主要通过单站监测的方法对信号突变进行监测,但不能对复杂的高频宽带无线电信号突变进行准确监测。因此,设计无线传感网络信号突变监控模块的实现电路,其由高频激发器、窄带滤波器、程控放大器、A/D采集电路、FPGA和主控制器等构成。编制开发无线传感网络信号突变监控模块的上位机控制软件,并向下位机主控器传递控制指令,确保各电路模块协作完成无线信号突变的监控。实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监控模块的电路,可对无线传感网络信号突变情况进行准确、高效率的监控。  相似文献   

3.
在分析地铁CBTC无线系统受Wi-Fi干扰事件的基础上,本文简要介绍了CBTC无线系统中常用的车-地无线通信传输方式、调制方式,以及我国对2.4GHz频段的管理要求。最后,从无线电管理角度,深入分析得出此干扰事件的实质就是无线电磁兼容的问题,无线电磁兼容分析的基础就是无线电频谱资源时间、空间和频率这三要素,从而启发我们要充分理解这三要素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  相似文献   

4.
徐赟 《今日电子》2006,(4):73-75
NI射频信号分析仪PXI 5660并非传统的频谱分析仪,而是一个高性能的软件无线电平台。基于NI PXI技术的无线射频接收监测系统具有更好的可扩展性和灵活性。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一种可搬移式无线电检测系统的建设,通过密集型、立体型、高灵敏度、智能化信号检测网络的设计以解决无线电信号的频谱监测和管理,系统可在不同地点、不同区域对可疑无线信号进行监测,快速发现可疑无线电信号,并对信号进行监听、参数测量和识别、简单定位,系统具有很强的机动性。  相似文献   

6.
用电磁波传输信息可能性的发现导致必须对这些无线传输的重要性进行鉴别,也就是要求对这些无线电发射信号进行监视。因为在短波波段不存在固定的信道模式,所以短波范围(3MHz-30MHz)内的无线电视特别重要,检测短波无线电台发射信号的无线电监视器的任务之一应该是准确地自动确定发射机的调制方式,人们可以认为这是模式识别问题,并利用数字信号处理方法和模式识别方法解决。  相似文献   

7.
《电子设计技术》2006,13(10):22-22
众所周知,无线频谱是一种稀缺的资源。目前,全球统一分配的频谱在大部分时间内利用率低,相互干扰、并要求支付昂贵的许可费等。数字RF的出现,为软件定义的无线电(SDR)和认知无线电(CR)技术提供了新的发展道路,数字RF技术使得随时间变化的技术能够更有效地利用可用的频谱,避免干扰,保证无缝操作,将从根本上改变频谱分配方法。传统分析仪已无法承担对数字RF的测试为了改善频谱容量和性能,一般会结合使用完善的RF技术,如信号突发、跳频和自适应调制,这些技术都表现出频率和调制随时间变化的特点。但也使得现代RF信号变得异常复杂,给设计…  相似文献   

8.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无线信号越来越复杂,种类也越来越多,信号带宽也越来越宽,随着这些通信系统的应用,新增台站数量也越来越大,客户的投诉也越来越多,这为我们日常进行无线电管理工作带来了挑战,旧的无线电管理系统已不再适应通信技术发展。为了积极地迎接挑战,加强无线电管理手段,我们引入了嵘兴公司的TCI715宽带监测测向系统和TC1725宽带监测测向系统。[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电子测试》2005,(1):98-98
安立公司日前推出MS2781A高性能信号分析仪——一种用来测量和分析3G移动电话系统、无线局域网及其他无线通信元器件及其无线电设备的单机设备。  相似文献   

10.
电磁信号调制识别是电磁信息安全领域的重要技术基础。该文针对无线衰落造成电磁信号调制识别准确率低的问题,研究比较了基于深度学习的无线衰落信道电磁信号的调制识别方法。通过Matlab仿真生成同向正交(IQ)电磁信号数据,比较分析了AlexNet、VGGNet、ResNet和DenseNet四类神经网络模型的信号调制识别准确率,得到适合应用于无线衰落信道电磁信号调制识别的模型。结果表明,DenseNet神经网络对信号调制识别的准确率最好,达到82.10%。本研究为电磁信号调制识别在电磁信息安全等领域的应用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1.
通常情况下广播电视主要采用中短波台与高山台无线发射的形式,实现无线信号的覆盖目的。而对于中短波台与高山台而言,多数均与市区距离很远,监控的难度很大,只能通过人员留守的方式监督管理,浪费人力资源与成本。而在广播电视中应用无线发射台远程自动化监控系统,可以利用远程监控的方式来开展监督管理工作,代替人工完成监督工作与分析工作。因此,在广播电视实际发展的进程中,应积极采用无线发射台远程自动化监控系统,为其后续发展夯实基础。  相似文献   

12.
基于无线通信的远程称重监控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实现对远端现场设备的自动监控,将自动称重控制技术和无线通信技术融合,给出了一种基于嵌入式平台和无线通信模块的设计方案。该方案采用C8051F060单片机和无线射频收发芯片CC1101为主要器件组成无线监控系统,该系统由信号采集模块、无线传输模块、上位机监控管理等三部分组成。通过无线通信的方式对远程称量设备进行监测和控制,为无线远程自动称量和管理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常波 《现代电子技术》2007,30(7):61-63,66
无线信道是整个现代数字无线移动通信研究的基础,从电磁波传播方式、无线信道对传输信号的影响以及等效低通信道的时变冲激响应等几个方面对无线信道的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信号通过无线信道传播时,会产生各种形式的衰落,衰落对无线移动通信系统传输性能的影响是很大的,在实际中应设法消除。  相似文献   

14.
基于认知无线电的无线通信研究现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白敏丹 《通信技术》2010,43(5):44-46,49
归纳了从软件无线电到认知无线电功能的演进。认知无线电是在软件无线电的基础上提出的智能化的无线通信技术,它着力解决频谱资源的有效利用问题;认知无线电概念的提出将对现行的频谱管理体制提出挑战,并给无线通信带来新的发展空间。软件无线电在其系统硬件无需变更的情况下,可以在不同的时候根据需要通过软件加载来完成不同的功能。认知无线电可以感知周围电磁环境,通过无线电知识描述语言(RKRL)与通信网络进行智能交流,并实时调整传输参数,以达到无论何时何地都能达到通信系统的高可靠性和频谱利用的高效性。文中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认知无线电技术未来发展值得关注的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15.
韦萌  周东桥 《通信技术》2010,43(6):181-183
针对目前国内烟厂的自动化升级和改造,提出了一种低功耗单片机和短距离无线通讯芯片构成的烟草物料无线监控系统,该系统采用工业用无线通信频段,应答握手通信协议进行无线数据传输,可对现场的条码数据进行连续采集并将采集数据通过USB或串行通信口传递至上位工业控制计算机进行处理和控制,从而可以保证烟厂整个生产过程中物料使用的准确无误,该方案对完善烟厂自动化生产和管理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以Imote2无线通信平台为核心,构建新一代无线加速度节点;将无线通信、信号预处理、数据运算以及电源管理在节点内部完成,减少无线通信数据量,降低传感器运行功耗;以润扬大桥原有有线加速度节点为测试参考对象,通过现场试验,比较研究无线加速度节点和有线加速度节点在系统构架、数据采集、数据传输、数据精确度等方面的表现,验证无线加速度节点在桥梁振动监测应用中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王兰芹 《电子测试》2016,(16):140-141
随着无线电技术的迅速发展,无线通信已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随之而来的各种无线电干扰及非法电台的使用也应运而生,特别是水上无线电干扰的存在,直接影响到了海上的通信安全。因此加强水上无线电监测系统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由于监测点偏远、分散和监测对象多样性,使无线监测系统的应用受到局限。对此作者提出了一种基于射频通信技术的解决方案。首先叙述了系统设计思想和实现方法,给出了系统节点的硬件设计和通信协议。系统以超低功耗16位微控制器MSP430和单片射频收发芯片nRF905为核心,在通信协议中引入跳频机制,提高了系统抗干扰性。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实时性好、稳定性高、功耗低、实用性强、灵活性高,可以实现多种信号的高精度监测,对于设计通信数据量小的无线监测系统具有良好的推广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对于普通的无线网络用户来说,无线网络的使用需要同时兼顾便携、高速和安全的特性,因此IDS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但对于类似军队中的保密要求更高的应用来说,则需采用更加稳妥的解决方案。TIPTOP无线网络阻断系统使用电磁干扰技术,通过对2.4GWLAN无线通信网络(802.11b/g/n)进行干扰,能够达到全部或有选择性的阻断WLAN中无线接收器(Access Point)或个人工作平台(Station)的无线信道,同时采用了智能分析技术,一旦环境中出现无线信号,即对其进行干扰,并记录干扰结果,供需要时使用。  相似文献   

20.
无线数字电视发射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地解决传统广播电视模式的诸多不足,促进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经过对通信技术的进一步调整可以将信息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等进行有效融合,在根本上提升无线广播电视信号的覆盖面,信号传输质量也得到了提升。对数字电视无线发射系统进行了概述,分析了该系统的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