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传统单核心控制器受制于硬件结构相对封闭,可控参数有限,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艺过程控制的灵活性。设计一种开放式的控制器,实现过程控制网络化是当今物联网发展的趋势。文章基于嵌入式Linux系统平台,使用高速双端口RAM芯片CY7C024AV2,提出一种模块化的DSP与ARM的双核通信模块方案及其驱动程序的设计,实现了控制器的双核数据通信功能,为控制器的网络智能控制建立了软件基础。实验证明,该驱动程序的支持下控制器的双核数据通信性能满意。  相似文献   

2.
网络化实验教学平台的设计与开发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探讨了网络化实验教学平台开发与建设的意义,介绍了网络化实验教学平台设计思路、系统服务功能、硬件平台的设计和开放实验教学模式的实施等.该网络化实验教学平台的特色是最大限度地发挥了仪器设备的作用,降低了实验教学成本;以优化学生知识、能力、素质为目的,强化了学生工程应用能力的培养,构建了具有工程特色的网络化实验教学平台.  相似文献   

3.
结合“互联网+”及基础实验教学的特点,本文介绍了构建网络化、个性化实验教学体系.内容有研制电工实验教学平台,实现线上实验互联教学模式.该实验平台包含桌体、网络模块、电路实验模块、实验周边器材及人身安全保护系统.使实验教学在开放性、可管理性等方面得到显著改善与提高,满足学生自主学习和个性化综合创新的需求.  相似文献   

4.
过程控制是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学生人才培养大纲中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它将自动控制理论、计算机控制技术等学科结合在一起,但更重视工业过程实例,对学生的理论与实践综合能力要求较高,所以如何将课程的实验教学活动开展的更好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在分析《过程控制》课程特点的基础上,通过"虚"、"实"相结合的方式,在基于J2EE架构的B/S结构系统的过程控制虚拟实验实训平台上探讨了该课程的实验教学模式,并以串级与单回路控制对比仿真实验为例详细介绍虚拟实验实训平台使用方法。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液位控制系统为研究对象,基于LabVIEW开发软件以及NI公司PCI-6024E数据采集板卡建立了液位控制系统的实验平台。该平台具有人机交互界面良好,开发周期短的特点,可以在该平台上设计不同的控制算法进行实验研究,扩展了过程控制实验装置的功能。笔者针对双容液位控制系统,设计了PID控制器和单神经元PID控制器。实验运行结果证明了所建立实验平台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虚拟实验平台在教学中的优势日趋凸显。文章分析了现有虚拟实验平台的优缺点,提出用面向复杂学习的4C/ID教学模式指导虚拟实验平台的建构,并设计了一种基于该教学模式的网络化虚拟实验平台的结构架构,对其中的主要功能模块进行了阐述,为探索4C/ID模式的实践提供了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7.
以“传感器”实验为切入点,介绍电子类课程实验利用虚拟仪器技术搭建实验平台和软件设计。其中包括利用虚拟仪器技术开发的传感器实验、电子电路实验和仿真实验的操作界面。实验分为虚实结合实验和虚拟仿真实验。该平台具有数据自动采集、数据存储、数据处理、快速绘制曲线、实验报告自动生成、点击即可发送邮件等功能。利用平台进行了光纤传感器实验、频率特性实验和PID直流电机控速实验,结果表明:实验自动化、无纸化,网络化,打造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平台,让学生有更多时间自主学习;实验资源网络化,实验报告规范化,解决了昂贵的实验资源不足的问题,提升了实验老师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8.
基于MVC的网络化学习云平台架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首先分析了网络化学习系统中引入云计算的优点,然后在深入阐述当前网络化学习的基本结构的基础上,提出了采用使用任务管理模型来协调教与学活动的基本思想,并基于MVC架构和任务管理模型构建了网络化学习云平台.该平台把网络化学习和云计算融合在一起,能够使得教育机构和个人能更方便地利用更多的资源.  相似文献   

9.
本文提出了用嵌入式网络化实验平台解决高校因实验室经费不足,导致“计算机控制”课程实验设备过于简化的问题。该实验平台由多个有嵌入式系统构成的网络节点组成,其中网络节点和PC机都是连接在局域网之内的,学生可以通过PC机分时段的控制这些网络节点,从而提高了设备的使用率。本文并且以该实验平台为基础,提出了一种远程“计算机控制”课程实验的设想。  相似文献   

10.
云仿真平台是一种新型的网络化建模和仿真平台,云仿真平台动态管理资源,系统进行网络化建模仿真系统的运行。本文从系统架构以及关键技术等角度,分析高性能计算仿真云平台的构建策略。  相似文献   

11.
韦彬贵  张德平 《通信技术》2012,(10):103-106
面向高职院校多种嵌入式实验的需求,设计了一种基于ARM9的可扩展实验平台,给出了最基本的核心组成框架,定义了灵活、易于扩展的接口。利用该实验平台对嵌入式相关实验内容进行设计,构建了内容可拆装、目标可配置的多元化课程实验。通过开发功能多样的扩展接口,使得该实验平台具有良好的扩展性和兼容性,能够对大量常见的嵌入式实验专治进行互联互通,以满足用户构建内容可拆装、目标可配置的多元化的课程实验。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了在Web环境下,采用ASP和数据库技术实现的基于B/S体系结构模式的实验仪器共享平台。该平台包含了管理员模块、用户模块和访客模块,实现了传统的人工管理方式向网络化管理方式的转变。经过测试,该平台运行效果良好,满足信息管理工作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TP39 2003011733基于网络的实验硬件远程控制系统的开发/肖巍,王伯雄,罗秀芝(清华大学精密仪器与机械学系)11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一2002,42(6)一776一779提出一种实现实验设备及数据采集平台网络化的解决方案.该方案综合了Isapi,Jave,Matlab引擎嵌入和网络多媒体等诸多当前计算机和网络的最新技术,具有实现硬件设备网络化和算法嵌入解析的能力.远程三维形貌测量实验证明,该方案不仅可以灵活地实现传统远程教学系统的诸多功能,而且还能将实验室原来的软件硬件快捷、高效、低成本地移植到网络平台上,实现硬件设备的网络化,为远程教学…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一种新型过程控制实验装置,改变了传统控制实验以多容水箱为研究对象的实验模式.按照"几何相似"和"动力相似"原理设计研究对象,并且应用该装置开展过程控制研究性实验教学.将研究性过程控制实验划分为基础验证性,综合验证性,独立创新性三个层次来设计实验内容.  相似文献   

15.
基于LabVIEW和MATLAB的过程控制虚拟仿真平台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过程控制课程内容涉及面广,且与生产实际结合紧密。为有效促进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开发了基于虚拟仪器技术和仿真技术的过程控制虚拟仿真平台。该平台以现有多媒体教学的静态模式为基础,采用面向实例的交互式动态教学模式,将课程内容和实践分析方法、静态与动态教学模式相结合,构成为一种立体综合教学平台。平台采用Lab VIEW和MATLAB开发研制,有机融合了上述工具的各自优点,实现了动态显示和仿真分析的有机结合。实际运行表明,该平台可以有效地扩展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6.
在简要阐述虚拟仪器技术LabVIEW和光纤光栅传感原理的前提下,介绍了一种基于虚拟仪器技术的光纤光栅传感实验平台,给出该实验平台的软硬件构建方法,尤其是对平台的实验功能进行了详细阐述,并通过实例验证了该系统具有良好的实验教学效果。实践证明,该实验平台可使学生快速掌握光纤光栅传感原理和使用方法,对提高光纤光栅使用技能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为满足自动化及其相关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的“网络化控制技术”课程教学需求,本文设计了基于CC2530的网络化控制实验系统.该系统具有节点组网、实时数据采集、LCD显示控制、串口通信、功耗模式选择、无线通信、Z-Stack点到点通信和MESH网通信等多项功能.该系统除了可应用到“网络化测控技术”课程的实践教学以外,也可以作为物联网系统设计项目的开发平台.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讨论了利用数字化网络视频监控技术和网络化实验装置,设计一种以开放性电工电子实验为基础的实验教学和管理系统.该系统可在开放性实验教学中,用于远程教学,能够规范实验管理,提高实验教学和实验管理水平,并有效地解决了在传统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在该系统的开放式实验教学平台上,学生可自主选择实验时间和实验项目,为学生提供了一个适合个性化发展的空间和平台.  相似文献   

19.
基于虚拟仪器检测技术实验平台的开发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虚拟仪器软件开发平台LabVIEW在NI数据采集卡以及传感器实验台基础上,研制开发了检测技术实验教学平台。给出该实验平台的软硬件构建方法,尤其是对平台的实验功能进行了详细阐述,并通过实例验证了该系统具有良好的实验教学效果。同时该实验平台,利用LabVIEW中强大的网络通信功能,实现了硬件设备的资源共享、数据共享以及实验结果网络发布,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设备。不仅可以节省大量仪器设备的经费投入,而且为教学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现代化教学手段。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20.
本文针对工程硕士专业学位侧重于工程应用及二年学制的特点,在安排"生产过程控制及应用"课程教学时,以现场模拟工厂的工业过程控制A3000高级过程控制实验系统为平台,让学生独立进行某一项目的设计、运行及结果的分析与讨论。新的教学方式加深了学生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和深化,使学生的系统能力、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