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浓淡煤粉燃烧的试验与理论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魏小林  徐通模 《动力工程》1997,17(3):17-21,25
对浓淡煤粉燃烧技术在四角布置燃烧器锅炉上进行了比较深入的试验研究和理论研究。试验煤种为晋东南无烟煤和铜川贫煤。试验结果和理论分析表明浓淡煤粉燃烧存在最佳煤粉浓淡比。此外,浓淡比对于飞灰含碳量和NOx排放量也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2.
鳍片分离式浓淡燃烧器的开发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适当提高煤粉浓度,可改善燃烧稳定性。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开发了一种通用,低阻、高效的鳍片式浓淡燃烧器,将煤粉浓度浓缩到着火距离的最佳值,提高了低负荷稳燃烧性能。  相似文献   

3.
一种新型旋流燃烧器的工作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提出了一种具有新型结构的浓淡式旋流燃烧器,其出口射流由浓淡一次风、内外二次风组成,喷口为特制结构.采用热线风速仪对燃烧器模型出口空气动力场参数进行了测试,同时以颗粒捕集法为手段对一次风粉混合物在经过燃烧器后的气固分离效果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新型燃烧器具有优越且稳定的空气动力场,能够强化回流,提高轴线附近湍动度水平,有利于改善着火条件,抑制NOx污染物的形成;煤粉浓缩装置对实现浓淡分离的作用显著,燃烧器出口浓淡比可达4∶1以上.  相似文献   

4.
百叶窗式水平浓淡煤粉燃烧器在北安发电厂2号炉上的应用表明,一次风通过百叶窗煤粉浓缩器后,在水平方向上分成浓淡两股气流,浓侧气流中的煤粉浓度较高,极大地增强了低负荷稳燃能力,试验表明,该燃烧器同时具有高效,防结渣等性能。  相似文献   

5.
富集型燃烧器及多重富集型燃烧器研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通过对煤粉稳燃燃烧器的研制过程 ,提出了新的煤粉燃烧器的着火稳燃机理 :组织煤粉气流的浓淡分流 ,组织浓 (小 )股煤粉气流的急拐弯 ,让气粉分离 ,煤粉射入高温回流区 ,在这里滞止增浓 ,升温着火 ,形成小火焰 ,并用它点燃整个一次风煤粉火焰 ,即小火点大火的机理。以此着火稳燃机理为指导 ,成功地开发了富集型燃烧器及多重富集型燃烧器 ,已在 1 0 0~ 2 0 0MW机组上得到广泛应用。由于它的喷口小 ,预期多重富集型燃烧器会受到电厂更大的欢迎。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切向燃烧锅炉水冷壁高温腐蚀的主要原因,认为合理配风、调整燃烧是防止高温腐蚀的根本措施,着重介绍了新型实用专利水平浓淡风煤粉燃烧器的基本原理,指出水平浓淡风煤粉燃烧器可有效防止高温腐蚀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李军 《节能技术》2002,20(2):39-40
为提高某电厂220t/h煤粉锅炉燃烧器低负荷稳燃能力,拟采用浓淡燃烧技术对该炉燃烧器进行改造;下层燃烧器采用水平浓淡燃烧器,上层燃烧器采用上下浓淡燃烧器;为保证低负荷时的主蒸汽温度,上层燃烧器为摆动式燃烧器。  相似文献   

8.
根据作者提出的“充分发挥向火侧一次风着火优势,形成稳定着火源”的燃烧稳定性原理,研制了一种适用于四角燃烧煤粉锅炉的新型燃烧器──调峰型低NOx可调水平浓淡燃烧器。该燃烧器的煤粉浓缩机构及煤粉浓度调节机构简单、可靠。向火侧与背火侧浓度比在1~4的大范围内可调节,保证了锅炉在变负荷工况下实现最佳浓淡比燃烧。工业应用证明:该燃烧器在燃用陕西贫煤时,机组负荷≥50%时不需投油助燃而能稳定燃烧。  相似文献   

9.
在径向浓淡旋流煤粉燃烧器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燃烧器-惯性浓淡旋流煤粉燃烧器,即在燃烧器一次风通道中加入煤粉浓缩器,并将其置于燃烧器喷口较近的位置,一次风粉经过煤粉浓缩器后,形成了由燃烧器中心向外煤粉浓度由高向低的分布趋势,依靠煤粉颗粒的惯性,将这种分布趋势一直保持到燃烧器出口。针对一台燃用烟煤的50t/h煤粉炉的特点,给出了该燃烧器的布置,介绍了改造前后的运行情况。  相似文献   

10.
配风方式对旋流煤粉燃烧器NOx的排放及煤粉燃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李争起  吴少华 《动力工程》1997,17(2):27-31,11
为了研究旋流燃烧器的NOx生成特性,在冷态试验台以及1台采用径向浓淡旋流煤粉燃烧器的220t/h燃用烟煤的锅炉上进行了试验,得出了一次风率对射流的扩展角、回流区以及一、二次风混合的影响,研究了单只燃烧器在不同化学当量比下的NOx生成特性,得出了上、下层燃烧器在不同配风情况下锅炉的NOx排放及煤粉的燃尽特性。  相似文献   

11.
某厂燃用褐煤六角切圆670t/h炉为降低NOx排放,进行了如下改造:将原有燃烧器全部改造为水平浓淡风煤粉燃烧器,由于水平浓淡两股一次风煤粉气流各自远离燃料的化学当量比,可有效减少NOx的生成;在燃烧器顶部增设燃尽风喷口,使下部主燃烧区域处于氧浓度较低的气氛,可有效减少NOx的生成;将上、中层燃烧器的下二次风射流轴线向水冷壁偏转一定角度,加大上排燃烧器的二次风切圆直径,推迟二次风与一次风风粉混合物的混合,减少着火阶段的供氧量,可有效减少NOx的生成。试验结果证明,额定负荷下NOx排放量显著降低到315.4mg/m^3(O2=6%,干烟气),远低于排放标准,锅炉效率可达91.85%,比原设计值高1.32%。  相似文献   

12.
在分析回流区分级着火旋流煤粉燃烧器工作原理的基础上,进行了冷模实验研究,根据研究的结果对黄石发电厂5号炉旋流煤粉燃烧器进行了改造,运行试验结果表明,这种新型燃烧器对低挥发份煤具有较好物稳燃性能。  相似文献   

13.
煤粉直接点火燃烧器技术及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煤粉直接点火燃烧器应是我国电站煤粉锅炉燃烧器改进的主要方向,提出把直接点火技术与稳燃技术结合设计直接点火燃烧器的思路,对该类燃烧器做了较合理的分类。指出了少油煤粉直接点火燃烧器及无油煤粉直接点火燃烧器两大系列燃烧器发展状况及存在的问题,并指出目前应大力开发无油煤粉直接点火系列燃烧器,对电站锅炉煤粉直接点火燃烧器的研究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用三维流动数值计算模型,对一台130吨/小时锅炉有用双通道浓淡煤粉燃烧器的单只燃烧器喷口流场计算和冷态实验结果比较证明了该燃烧器能够形成回流区,且调节腰部风可以改变回流区的长度。该燃烧器具有高效,低负荷稳燃、火焰可调,低NOx排放性能。  相似文献   

15.
摆动式水平浓淡风煤粉燃烧器在670 t/h锅炉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涛 《节能技术》2007,25(3):266-268
我厂2号锅炉(DG 670/13.7-8A)为四角切圆布置,一、二次风间隔布置,分上下两组,设计煤种为晋中贫煤.在实际运行中,煤质不稳定,锅炉着火和燃烧稳定性差.采用"摆动式水平浓淡风煤粉燃烧器"技术对燃烧器改造后,燃烧效率提高0.84%、在300 t/h时能稳定燃烧、炉膛无结渣,锅炉参数稳定.  相似文献   

16.
百叶窗水平浓淡煤粉燃烧器浓淡气流分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百叶窗浓缩器结构参数对水平浓淡煤粉燃烧器的性能有很大的影响。建立了百叶窗浓缩器浓淡气流分配试验台。试验得到了百叶窗浓缩器叶片宽度及叶片布置形式变化时浓淡气流分配的变化规律;当百叶窗浓缩器的阻塞比、叶片倾角相同时,随着叶片宽度的增加,对气流的导向作用加大,浓淡风比值(RQ)增加;当叶片宽度、叶片倾角及叶片级数相同时,叶片布置形式对RQ的影响较小,但总的趋势为远离喷嘴出口处的叶片对气流的导向作用要大一些。图6表2参9  相似文献   

17.
Paper presents selected results of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processes in air–coal dust mixture duct of pulverized coal utility boiler furnace with plasma-system for pulverized coal ignition and combustion stabilization. Application of the system in utility boiler furnaces promises to achieve important savings compared with the use of heavy oil burners. Plasma torches are built in air–coal dust mixture ducts between coal mills and burners. Calculations have been performed for one of rectangular air–coal dust mixture ducts with two opposite plasma torches, used in 210 MWe utility boiler firing pulverized Serbian lignite. The simulations are based on a three-dimensional mathematical model of mass, momentum and heat transfer in reacting turbulent gas-particle flow, specially developed for the purpose. Characteristics of processes in the duct are analyzed in the paper, with respect to the numerical results. The plasma-system thermal effect is discussed as well, regarding corresponding savings of liquid fuel. It has been emphasized that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the processes can be applied in optimization of pulverized coal ignition and combustion stabilization and enables efficient and cost-effective scaling-up procedure from laboratory to industrial scale.  相似文献   

18.
刘静  张光学  杜志华 《能源工程》2012,(2):62-65,69
某电厂220 t/h锅炉原设计煤质为贫煤,现改烧高挥发分烟煤,造成着火距离过短、喷口烧坏等问题.另外,由于燃用烟煤时一次风速提高,造成了煤粉浓淡分离燃烧器挡板短期内全部磨损.在锅炉大修期间,对锅炉燃烧系统进行了改造,将下层一次风改成微油点火燃烧器,并对原煤粉浓淡燃烧器进行了减弱浓缩比的改造.运行情况表明,改造后的燃烧器结构合理,阻力小,着火稳定,稳燃能力强,着火距离合理,燃烧器喷口不存在烧坏风险,壁温较低,未发现结焦结渣现象.微油点火燃烧器节油率高达95%.冷炉可全程使用微油点火,完全代替大油枪.点火过程中,着火稳定,飞灰可燃物较低,燃烧器壁温保持在300℃以下,无结渣倾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