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7 毫秒
1.
库木塔克凸起是吐哈盆地吐鲁番坳陷前侏罗系5大古凸起之一,是吐哈盆地前侏罗系油气最为富集的古凸起。因该区的成藏条件、成藏规律和勘探方向尚不是很清楚,制约了该区的勘探进程。近几年的研究表明,持续发育的古凸起既控制了烃源岩的分布,同时也控制了有利储集相带的分布和油气运聚的方向。通过研究,明确了前侏罗系成藏模式为砂岩侧向运移、剥蚀地层圈闭背景下发育的下生上储的构造-地层油藏;侏罗系成藏模式为不整合面侧向运移、超覆地层圈闭背景上发育的下生上储的构造-岩性油藏。  相似文献   

2.
马海大红沟凸起油气勘探成果与柴达木盆地北缘的勘探方向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5  
对柴达木盆地北缘马海-大红沟凸起区的勘探成果及油气成藏条件(包括烃源岩、储盖组合、构造与演化特征、成藏类型等)的分析结果表明,该区油气主要来源于周围的侏罗系生油凹陷,具有油气源多、储层厚度大、油气运移距离远、圈闭发育和油藏分布多的特点。对其油气成藏主控因素的分析结果表明,柴达木盆地北缘发育的3大古凸起区是今后勘探的有利目标。  相似文献   

3.
渤海湾盆地上第三系油藏类型及成藏控制因素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就富生油凹陷、区域性盖层、下生上储构造-沉积条件和小凸起-大圈闭配置等4项内容,分析了渤海湾盆地上第三系油藏的成藏控制因素。按背斜类型把区内上第三系油藏划分为5类。对盆地上第三系油气勘探中的一些问题作了概括,强调加强研究区内针对上第三系油藏的浅层勘探及改进油藏测试方法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结合近两年勘探成果,应用现代油气成藏、地球物理学、地球化学等理论和方法,对北部湾盆地涠西南凹陷西南缘开展了油气成藏条件和成藏模式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发育流沙港组半深湖—深湖相优质烃源岩,古近系发育4套有利的储盖组合,断鼻、断块、构造—地层复合圈闭发育,成藏要素时空配置良好,油气成藏地质条件有利。鉴于以上成藏条件研究及对本区超压的认识,提出以超压面为界的上、下2种油气成藏模式:超压界面以下油气以自生自储—侧向运移、上生下储—垂向运移的方式汇聚成藏;超压界面以上油气以下生上储—垂向运移方式为主汇聚成藏。研究区近洼陷生烃中心的陡坡带和缓坡带为有利勘探区带。  相似文献   

5.
基于对Ogaden盆地侏罗系成藏组合成藏要素的系统解剖,认为其具备较好的油气成藏条件,并预测侏罗系成藏组合可能发育低幅度背斜、断块、鲕粒灰岩、白云岩透镜体、生物礁及局部溶蚀带等多种圈闭类型。在盆地不同部位,圈闭类型有所不同,但将以岩性及岩性—构造圈闭为主。Uarandab组为盆地内最重要的生油源岩,其与Hamanlei组储层上源下储的格局决定了原油侧向运移将处于主导地位,区域性古隆起为最有利富油区。储集体发育与岩性配置特征决定了油气的纵向分布,Hamanlei组中段可获多套源岩供烃,既可形成油藏,又可形成气藏;而Hamanlei组上段主要靠Uarandab组供烃,将主要以临近层序顶面的油藏为主。Calub隆起一带属于区域性古隆起,储层物性条件好,断裂和褶皱发育,被多套源岩生烃区围绕,油气成藏条件配置最佳,是目前最现实的勘探主攻区。  相似文献   

6.
胜北洼陷岩性油气藏成藏条件特殊性分析   总被引:13,自引:7,他引:6  
充分认识含油气洼陷的基本石油地质条件是开展油气勘探的前提,而认识油气成藏的特殊性是寻找油气勘探切入点的关键。胜北洼陷岩性圈闭组成要素的复杂性和岩性油气藏成藏地质背景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1盆地性质、构造特征的特殊性――吐哈盆地表现为窄而长的多旋回叠合盆地;2洼陷沉积体系的特殊性――南北双向短物源沉积体系分布格局;3岩性油气藏成藏地质背景的特殊性――下生上储式生储组合和南斜坡的构造斜坡带;4岩性油气藏成藏圈闭的特殊性――缺乏沟通油源断裂、侧向封堵断裂的必要配置;5岩性油气藏赋存的特殊性――成带分布的岩性圈闭含油气面积小、砂体薄、单层圈闭储量规模较小。根据对这些特殊性的综合分析认为,胜北洼陷中浅层岩性油气藏勘探应依附于一定的构造背景展开;处于南北物源交汇区的胜北构造南翼是岩性圈闭发育和岩性油气藏勘探的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7.
白音查干凹陷是一个北断南超的箕状断陷湖盆,其主要生油、储油层系为下白垩统,主要发育冲积扇及扇三角洲沉积。油气以向南部斜坡带的侧向运移为主,构造背景及砂体分布规律控制油气富集,南斜坡带是油气主要聚集区。该区主要发育自生自储油藏和下生上储油藏,且自生自储油藏优于下生上储油藏。勘探经验是下洼找稀油、近凹找富集、斜坡带浅层找稠油。  相似文献   

8.
通过统计分析济阳坳陷17个油田69个区块、典型解剖5个地区,明确了研究区地层油藏的成藏机制,并对地层油藏成藏差异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油源断层启闭性控制油气运移方向,正向构造背景控制地层油藏的富集,不整合结构控制地层油藏类型,成藏动力控制地层圈闭含油性。济阳坳陷盆缘地层圈闭油源断层的油气输导方式以侧向、垂向为主,走向为辅;不同输导方式的地层油藏规模存在差异。不同地层油藏类型、分布层位储量规模存在差异,地层油藏以新近系馆陶组储量规模最大;油藏类型以地层超覆油藏储量规模最大。不同凹陷同类构造带、相同凹陷不同构造带地层油藏成藏均存在差异性,缓坡带地层超覆油藏和不整合遮挡油藏储量规模都较大而且两者相差无几,陡坡带以地层超覆油藏为主。  相似文献   

9.
亚肯地区是天山南天然气勘探的重点地区。该区气藏气体成分主要为凝析气,气藏分布受与断裂伴生的构造或构造带控制。成藏条件分析表明,该区油源丰富,发育多套储盖组合,多种类型圈闭发育且成排成带分布,成藏地质条件配置较好,具有形成大中型油气田的有利条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该区天然气成藏的2种模式:即天然气沿不整合面、断层和砂体长距离运移构造圈闭成藏模式,天然气沿砂体侧向运移地层超覆圈闭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10.
黄骅坳陷火成岩成藏特征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黄骅坳陷火成岩油藏主要分布于中、南区的北东向主断裂两侧,油气主要储集于溢流相火山岩体中,气孔、溶蚀孔和构造缝为主要储集空间,构成了新生中储、下生上储和就近生储等3种成藏模型,共发育6类火成岩油藏。通过主控因素分析认为,油气成藏主要受火成岩分布与产出环境、火山岩相带与改造程度、生油凹陷与主要断裂等因素控制,而油藏规模则取决于火成岩岩体大小、供油条件。此项工作的研究为国内外其它同类油藏的勘探开发工作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1.
济阳坳陷火成岩油气藏成藏特征分析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4  
从生、储、盖、运、圈、保六个方面概述了岩浆活动对油气成藏的作用。对济阳坳陷火成岩油气藏的有利成藏条件、分布规律进行了分析,认为火成岩储层的分布层位对火成岩能否成藏及运聚成藏方式具有较大的影响。根据火成岩储层与生油岩的空间分布及油气运聚方式,建立了三种火成岩油气藏成藏模式,即"下生上储"型、同层运聚型和"上生下储"型。其中同层运聚型火成岩油气藏成藏条件优越,是最有利的勘探目标;油源通道发育、储层物性好的"下生上储"型火成岩油气藏也是有利的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12.
唐庄构造位于东濮凹陷黄河南中央隆起带中段,东邻葛岗集生油气洼陷,位于油气运移的有利方向, 具较高的勘探价值。从沉积相、储集层、油气源岩、构造圈闭等因素分析了该区油气分布范围、油气聚集规律和控 制因素,评价了该区的勘探潜力并指明了下步的勘探方向。该区本身的油源条件较差,油气主要来源于葛岗集洼 陷的侧向运移及深部地层的纵向运移;断层控制着圈闭和油气富集程度;沉积相带控制着储集层的发育和分布;有 利的构造位置直接控制着油气分布范围。  相似文献   

13.
景安语 《海洋石油》2020,40(1):6-11
为了明确埕岛地区上古生界的勘探方向,应用油气成藏综合分析技术,利用地震和井眼等资料,研究了其构造特征、地层残留和储层发育,探讨了油气成藏条件和成藏主控因素。结果表明,受多期构造运动控制,上古生界呈"纺锤型"分布,断层和地层匹配形成构造和构造-地层圈闭,沙南油源沿断层和不整合面形成的运移网络运至潜山圈闭成藏。油源和运移条件是成藏的首要条件,盖层条件控制成藏的具体层位,圈闭和保存条件是成藏的  相似文献   

14.
陈家庄凸起北坡沙河街组地层超覆圈闭发育,同时油源条件优越、储盖配置有利,具备形成规模地层油藏的有利条件。形成的地层油藏圈闭条件较为苛刻,其中底板条件是决定其能否形成有效圈闭的关键要素。以往针对济阳坳陷缓坡带的圈闭有效性主要考虑的是前古近系潜山的侧向封堵条件,由于潜山纵横向封堵条件变化较大,圈闭有效性预测难度较大。通过对研究区沙河街组扇体的物性、油性的差异性分析,提出缓坡带扇体自身形成的特稠油致密带(即稠油环)具有一定的侧向封堵能力,即扇体可自成圈闭,从而弱化了前古近系的底板条件的要求,拓宽了稠油地层油藏的勘探思路及阵地。并通过成藏关键要素的定量分析,明确了有利区的纵横向演化规律,拓展了勘探空间,打破了该区12 a勘探停滞不前的被动局面,并发现了2462×104t的规模储量阵地。  相似文献   

15.
塔里木盆地大中型油气田成控因素与展布规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塔里木盆地油气分布十分复杂,油气藏形成及分布受多种因素控制。烃源岩分布及其热演化决定了油气田的平面分布,优质区域盖层和储盖组合控制油气富集的纵向分布,长期继承发育的大型稳定古隆起、古斜坡以及前陆逆冲构造带是大中型油气田形成的最有利地区,构造-岩性圈闭及低幅度构造圈闭控制上古生界-中生界油气成藏,多源多期动态成藏-早期成藏改造、晚期充注调整是塔里木盆地油气成藏的重要机理。碳酸盐岩领域重点突出大型表生岩溶型和礁滩相溶蚀孔隙型等复合圈闭的勘探,碎屑岩领域应突出志留系大型地层超覆型、构造-岩性圈闭。塔北地区的阿克库勒凸起及雅克拉断凸是近期增储上产的地区,应加强该区的多层系复合油气藏立体勘探。塔中古隆起、和田河古隆起、巴楚隆起、古城墟古隆起、玛南断褶带是进一步寻找大油气田的有利目标区。超深层及寒武系盐下白云岩领域值得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16.
阿尔及利亚三叠盆地GUERARA地区石油地质条件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GUERARA区块位于阿尔及利亚三叠盆地北部,该盆地油气资源十分丰富,阿尔及利亚油气原始地质储量的70%位于该盆地。盆地内目前发现的油气藏类型主要为岩性、地层尖灭及背斜复合型油气藏。区内主要烃源岩为志留系海相泥岩,次为奥陶系泥岩;主要储层为三叠系砂岩,次为奥陶系及寒武系石英砂岩。构造圈闭以低幅度背斜为主。在对该区基本成藏地质条件研究的基础上,指出志留系烃源岩的发育程度及储层物性控制油气藏分布;海西不整合面及其上下砂岩为油气侧向运移提供了路径,北东向断层及伴生的微裂缝为油气的纵向运移提供了通道,并优选出该区阿古圈闭发育带和布艾沙圈闭发育带是油气勘探突破的有利区带。   相似文献   

17.
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思路与勘探方法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2  
二连盆地、冀中坳陷近几年隐蔽油气藏的勘探研究与实践表明,高勘探成熟区富油凹陷岩性地层油气藏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是寻找规模整装富集储量的重要勘探领域。开展岩性地层油气藏的勘探,要树立富油凹陷不同类型油气藏在“不同构造单元、不同区带、不同层系、不同沉积体系、不同沉积相带、不同储层类型三维空间复式连片分布”的新勘探理念。在勘探思路上实现“由正向构造带向负向构造区;由构造带高部位向构造带翼部;由构造带向岩相带、坡折带、超覆带、侵蚀带;由环洼到洼槽;由单一油气藏类型向多种油气藏类型”的五个转变。其勘探技术方法包括岩性地层油气藏有利区带优选评价技术方法;岩性地层圈闭落实评价技术方法;岩性地层油藏预探评价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18.
塔中地区古生界石油地质特征及勘探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塔中低凸起古生界地层良好的烃源岩条件、盖层条件,优质的储集性能和成藏条件表明该地区有巨大的油气资源潜力。塔中Ⅰ、Ⅱ号断裂形成早,直接与寒武、奥陶系烃源岩相连,既是重要的油气运移通道又是改善储集层性能的主要因素。塔中低凸起的油气勘探应同时注重石炭系、志留系和中、下奥陶统;砂岩和碳酸盐岩油气藏并重。二叠系火山活动对塔中地区油气聚集不构成影响。沿塔中Ⅰ、Ⅱ号断裂构造带及塔中10井构造带西北部是塔中地区最有利的勘探区域之一。寒武—奥陶系地层-岩性圈闭原生油藏、与火成岩上拱和遮挡有关的圈闭也是塔中地区勘探的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19.
准噶尔盆地为大型压扭性叠合盆地,经历了多期构造运动,成藏过程及油气分布规律十分复杂。运用含油气沉积盆地流体历史分析的新理论、新方法,从动态和演化的角度,综合研究准噶尔盆地地层流体化学场、压力场、流体动力场的形成演化特征及其对油气成藏、分布的影响,深入揭示盆地流体动力学过程对油气生成、运移、聚集和油、气、水分布规律的控制作用,并预测有利油气勘探区。结果表明,盆地西北缘的边缘地带是大气水下渗淡化区,通常遭受大气水下渗淋滤破坏,油气保存条件较差;玛湖凹陷、盆1井西凹陷内部为泥岩压实排水淡化区,油气可能在局部岩性、地层圈闭中聚集成藏,油藏规模相对较小;西北缘断阶带、陆梁隆起区、莫索湾-莫北凸起、达巴松凸起和车拐地区等为越流、越流-蒸发泄水区,油气大量聚集,是大型油气田形成的重要场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