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金属工艺   2篇
石油天然气   9篇
  2020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由于库木塔克凸起的成藏条件、成藏规律和勘探方向都不清楚,制约了该区的勘探进程。通过近几年的研究认为,持续发育的古凸起控制了烃源岩的分布,同时也控制了有利储集相带的分布和油气运聚的方向。通过研究,认为前侏罗系成藏模式为砂岩侧向运移、剥蚀地层圈闭背景下发育的下生上储的构造+地层油藏;侏罗系成藏模式为不整合面侧向运移、超覆地层圈闭背景上发育的下生上储的构造+岩性油藏。指出了下步勘探的目标区为鲁克沁和英也尔构造带。  相似文献   
2.
吐哈盆地台北凹陷北部山前带构造样式与油气成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台北凹陷北部山前带是吐哈盆地重要的富油气构造带之一.基于地震剖面解释和巳发现油气藏的解剖工作,将山前带地质结构划分为6种构造样式:逆冲叠瓦构造、叠瓦扇构造、对冲构造、冲起构造、前冲构造及双重构造.对构造样武平面展布规律的研究发现,本区受3级不同规模的构造转换带控制,形成了纵向分带、横向分区的构造格局,按照构造变形机制可...  相似文献   
3.
采用Gleeble-1500D热/力学模拟试验机对304奥氏体不锈钢在变形温度为950℃-1 150℃、变形量为50%,变形速率分别为0.005 s-1、0.01S-1、0.05 s-1和0.1 s-1热变形下的动态再结晶行为进行了研究,构建了动态再结晶动力学及动运学的数学模型。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应变量增大、变形温度的升高、应变速率的减小,发生动态再结晶的趋势增大,现象越明显;动态再结晶动力学及运动学模型的建立为304不锈钢大锻件进一步的有限元分析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有效压制地震资料背景噪音,提高地震资料的分辨能力,是准确落实复杂构造区断裂特征,提高构造解释精度的主要手段之一。通过应用构造导向滤波对地震资料进行解释性处理之后,使地震资料信噪比明显提高,断裂及岩性边界更为清晰。在此基础上利用三维相干体、曲率体等体属性综合分析与解释,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断裂解释精度,有利于精细刻画研究区断裂展布特征及构造特征。  相似文献   
5.
银额盆地居延海坳陷下白垩统的地层归属存在分歧,为此,根据镜质体反射率的突变点识别地层不整合面;利用蒙额地1井钻遇的叶肢介古生物化石判断地层归属;通过天1井等井的地层岩性、电性特征对比分析,进一步明确了二叠系具有低声波时差、高电阻的岩电特征;结合地震剖面上不整合面等特征综合分析,将前人划分方案中的下白垩统巴音戈壁组归为二叠系,指明了二叠系具有较大的油气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6.
吐鲁番拗陷前侏罗系盆地经历了石炭纪断陷~二叠纪—三叠纪拗陷沉积阶段,具有“五凸六凹”的构造格局,古凸起定型于晚印支—中燕山期,区带结构明显,在空间上成排、成带展布,其中库木塔克凸起、伊南—葡北凸起、鄯善—塔克泉凸起是前侏罗系油气运聚成藏的主要方向,石油地质条件优越,勘探潜力大,是下步前侏罗系油气勘探的主要对象。  相似文献   
7.
利用Gleeble-1 500 D热力模拟试验机,对304不锈钢进行了热压缩模拟试验。研究了变形温度在950℃~1 200℃之间,变形速率为1×10-3 s-1、1×10-2 s-1、1×10-1 s-1,变形量为50%的变形行为及组织特征,建立了304钢的静态再结晶晶粒尺寸模型。结果表明:变形量、变形温度、应变速率因素的影响较大;应变量越大,变形温度越低,应变速率越高,晶粒越细;304钢静态再结晶晶粒尺寸模型的建立为大锻件静态再结晶数值模拟分析提供了可靠的判据。  相似文献   
8.
根据火山喷发机制并利用钻井、地震资料研究了火山岩相的地震响应特征,并据此划分了火山岩有利相带。通过属性分析、叠后与叠前反演技术、裂缝预测技术等进行有利储集层预测。指出,研究区石炭系卡拉岗组顶部风化溶蚀带储集层物性好;哈尔加乌组受古水体的淋滤改造成为有利储集层。这为在该区进一步勘探火山岩油藏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9.
 葡萄沟地区是吐哈盆地油气最为富集的有利区带之一。综合研究表明,葡萄沟地区主要目的层七克台组为一套近西物源的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发育有水下分流河道和滩砂坝等有利储集相带,七克台组油藏类型以背斜、断背斜等构造油藏为主,上油藏以边水层状油藏为主,下油藏以底水块状油藏为主;三间房组油藏以构造—岩性油藏为主。古构造与现今构造的良好配置、有利的储集相带以及燕山期形成具封堵性的断层是成藏的主控因素。火焰山断层上盘南部背斜带和北部斜坡带分别是下一步构造圈闭和构造—岩性圈闭的有利勘探方向。  相似文献   
10.
吐哈盆地地质结构和油气聚集规律的新认识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通过地质露头、地震 剖面、钻井等资料结合逆冲构造理论分析,发现吐哈盆地台北凹陷具有独特的构造样式和地质结构,从而提出自北向南依次分为山体楔形带、山前断阶带、冲断褶皱带,凹陷斜坡带、中央隆起带的新认识,以区别于原有的北部山前带、鄯善弧形带的划分方案。其中冲断褶皱带与中央隆起带进一步分为东西两个分支,各分支在南北向的重叠.上非常一致,反映了吐哈盆地新生代以来受造山带逆冲挤压和盆地基底断块抬升的应力格局。台北凹陷的埋藏史、生烃史研究表明,有两次快速沉降期(中-晚侏罗世、中新世-第四纪)。第二期烃源岩埋深加大,经历地质时间长,有利于油气大规模生成并聚集成藏,并与冲断褶皱带的大部分地区的构造形成互相配置。分析表明:山前两排褶皱带在靠近生油凹陷和走滑断层的构造低部位的砂岩体更有利于晚期油气藏的聚集;断阶带和中央隆起带的下盘也是有利的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