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徐家围子断陷深层天然气勘探表明徐中断裂不仅是火山口发育带,同时也是天然气聚集带。为了搞清徐中断裂形成机制及其与沉积岩、火山岩的关系,结合区域构造背景和三维地震资料重新刻画了徐中断裂,并对徐中断裂的演化特征和非后期走滑成因进行了探讨。研究认为:徐中断裂为典型的变换构造,断陷期调整了徐西、宋西2条控陷断裂变形的不协调性,为同沉积的控凹断裂;徐中断裂在沙河子组、营城组一段沉积末期的挤压变形过程中响应强烈,发生了构造反转,沿徐中断裂形成正向构造带,火山口优先发育其上;徐中断裂发育于整个断陷期,并响应于各个改造期,为长期活动的断裂,构造变换带控制了沙河子组扇体和水系的延伸。  相似文献   

2.
松辽盆地徐家围子断陷火山活动期次与烃源岩演化   总被引:18,自引:8,他引:10  
徐家围子断陷在断陷期有3次较大规模的火山活动,营城期火山活动持续时间最长。火山活动加速了深层火石岭组、沙河子组、营城组3套主力烃源岩的成熟。烃源岩的埋藏史、热史和生烃史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徐家围子断陷深层火石岭组烃源岩埋深1300 m的Ro值,在约1Ma 时间内迅速达到0.7%。沙河子组以及火石岭组烃源岩埋深约2600 m时,Ro值已经达到1%。泉头组沉积前,沙河子组及火石岭组烃源岩已进入生气高峰。青山口组沉积前,营城组烃源岩处于生气高峰,沙河子组以及火石岭组开始生成干气。此时,登娄库组二段和泉头组一、二段区域盖层业已形成,徐家围子断陷开始形成营城组-泉头组天然气藏。嫩江期末,由于边界断层的活动,营城组-泉头组天然气藏进行再分配。  相似文献   

3.
徐家围子断陷是松辽盆地深层一个具代表性的含气断陷.研究表明断陷演化分为火石岭-沙河子期(J3h-K1sh)和营城期(K1ych)两个阶段.J3h-K1sh期为断陷主要发育阶段,断陷为NW向,受NW向基底断层伸展控制.K1sh末期存在一次较强的挤压反转,断陷发生褶皱与断层逆冲反转.K1ych期具坳陷性质,盆地转为NNE向.J3h-K1sh期断陷发育受NW-SW向左行扭动应力场影响,NW向断陷段具有走滑拉分特点.沙河子期是烃源岩主要沉积期.J3h-K1sh期形成的横向转换构造、断层斜坡和反转期形成的反转背斜,最有利于深层气聚集成藏.  相似文献   

4.
徐家围子火石岭组火山岩分布特征与控陷断裂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家围子火山岩天然气藏是目前在我国东部发现的存在于火山岩层中的最大天然气藏。随着勘探的深入,火石岭组火山岩将是今后重要的勘探层位。通过对最新三维地震资料的分析,认为现今火石岭组火山岩沿徐西断裂分布的特征主要是沙河子期徐西断裂改造的结果。火石岭组火山岩喷发的受控机制为地幔上涌,导致岩浆沿地壳深层的断裂向上喷发。  相似文献   

5.
松辽盆地北部深层地质特征与天然气勘探方向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0  
松辽盆地深层包括上侏罗统火石岭组、下白垩统沙河子组、营城组断陷地层和下白垩统登娄库组、泉头组一+ 二段坳陷地层。断陷地层分布于一系列分割断陷中,控陷断裂为北北东向和北西向,断陷沿嫩江断裂带、孙吴—双辽断裂带和哈尔滨—四平断裂带分布。火石岭—沙河子组沉积时期为断陷大规模伸展期,沙河子组沉积末发生了大规模的反转,奠定了断陷期地层的改造格局。断陷期湖相泥岩和煤层是最重要的生烃层系,以登二段、泉一+ 二段和青一段三套区域盖层分开了四套天然气生储盖组合。临近生烃凹陷的古隆起、控陷断裂带和断陷内的古构造是天然气聚集的有利区带。  相似文献   

6.
松辽盆地徐家围子断陷天然气聚集规律与下步勘探方向   总被引:54,自引:13,他引:41  
徐家围子断陷内部充填了火石岭组、沙河子组和营城组的三层火山岩和四层碎屑岩地层,构成了复杂的生储盖层组合。烃源岩以沙河子组湖相泥岩和煤层为主,天然气类型以煤型气和混合气为主,并有油型气和无机气存在。已发现的气藏主要分布在断陷西部的控陷断裂带和升平一兴城构造带上,断陷东部的榆西断展构造带、宋站低隆起和丰乐低隆起区以及安达次坳也具有优越的成藏条件,是可能取得战略突破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7.
松辽盆地北部徐家围子断陷在伸展裂陷过程中,受板块构造和深部地质作用的影响,经历了一次挤压构造反转,其应力场特征也相应地发生了变化:火石岭期和沙河子期为NEE—SWW向拉张应力场,拉张应力逐渐加强,在沙河子期达到最大,沙河子末期受郯庐断裂左旋作用转为NEE—SWW向弱挤压应力场,营城期则为NEE—SWW向强挤压、NNW—SSE向弱拉伸应力场,登娄库期形成的应力场基本平息,进入重力均衡作用阶段。通过对区域应力场的变化特征分析认为,沙河子末期郯庐断裂左旋产生的应力场对徐家围子断陷形成近SN向延伸的S型构造格局具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松辽盆地徐家围子断陷构造演化   总被引:66,自引:8,他引:58  
徐家围子断陷是松辽盆地深层一个具代表性的含气断陷.研究表明断陷演化分为火石岭—沙河子期(J3hK1sh)和营城期(K1ych)两个阶段.J3hK1sh期为断陷主要发育阶段,断陷为NW向,受NW向基底断层伸展控制.K1sh末期存在一次较强的挤压反转,断陷发生褶皱与断层逆冲反转.K1ych期具坳陷性质,盆地转为NNE向.J3hK1sh期断陷发育受NWSW向左行扭动应力场影响,NW向断陷段具有走滑拉分特点.沙河子期是烃源岩主要沉积期.J3hK1sh期形成的横向转换构造、断层斜坡和反转期形成的反转背斜,最有利于深层气聚集成藏.  相似文献   

9.
松辽盆地徐家围子断陷深层天然气含气系统与成藏机制   总被引:9,自引:6,他引:3  
通过对地质条件的研究,将松辽盆地徐家围子断陷深层划分为沙河子组和营城组-登二段、登二段-泉一段和泉二段、沙河子组和营城组-泉一段、泉二段3个含气系统,指出这3个含气系统形成于不同时期,其形成时期和演化对天然气运聚成藏和成藏模式有控制作用,认为该区深层天然气成藏与分布的主控因素是气源、盖层、断层和不整合面。  相似文献   

10.
徐家围子断陷具有良好的天然气勘探前景.为了搞清徐家围子断陷构造及其演化特征,采用断层相关褶皱的原理和几何分析方法,利用平衡剖面的模拟技术,对徐家围子断陷断层相关褶皱类型及演化模式进行了探讨.研究认为:徐家围子断陷建造期发育正断层相关褶皱,改造期发育断层转折褶皱,正断层相关褶皱具有控盆和控隆作用,控制了徐中隆起、徐西坳陷和徐东坳陷的形成和发育,断层转折褶皱具有控制构造带和局部构造的作用,是有利的油气聚集区.  相似文献   

11.
从构造演化、深层断陷和古隆起特征、储集条件、断裂发育、盖层条件等方面,总结松辽盆地深层天然气成藏富集规律。根据松辽盆地深层天然气区带地质评价参数取值标准,进行区带地质评价,并通过与刻度区类比,得出深层天然气资源量为11161.44×108m3,主要分布在徐家围子、庙台子、长岭、莺山、古龙等区带中。最后拟定松辽盆地深层天然气勘探方向为:徐家围子断陷的升平—兴城构造带、徐西斜坡和长岭断陷东部斜坡为战略展开区,徐家围子断陷宋站凸起、丰乐凸起和长岭断陷的中央凸起为战略突破区,莺山—庙台子和古龙等断陷为战略准备区。  相似文献   

12.
长岭断陷深层构造特征及天然气勘探潜力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长岭断陷经历侏罗纪火石岭组—白垩纪营城组沉积时的断陷期、白垩纪登娄库组—白垩纪末期的拗陷期、第三纪至今的反转期三大演化阶段,发育6个次凹、13个二级构造带,构造带走向多为NE向或近SN向,构造带的形成及演化具有相似性,均为营城组末期形成,后期经历三次张扭改造,但张扭改造程度有强有弱。本文通过研究长岭断陷地质结构、构造特征、火山岩特征及分布,认为长岭断陷规模大、天然气资源丰富,总体上处于天然气初期勘探阶段。火山岩体发育,储层物性较好,具有良好的保存条件,长岭断陷深层具有良好的天然气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13.
断裂对松辽盆地庆深大气田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庆深气田是我国东部陆上目前发现最大的天然气田,赋存于松辽盆地早白垩世断陷盆地之中,在气藏形成过程中,断裂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搞清断裂与气田的关系,对于在东部老油田之下的深层,开辟勘探新领域和天然气勘探的新局面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通过深入分析断裂与徐家围子断陷、烃源岩、火山岩储层、圈闭、成藏的关系,初步得出了庆深大气田的形成与分布受断裂控制的结论:1.深大断裂控制着盆地边界和深层构造格局,盆地中发育的一系列深大断裂,将盆地分割成东西分带、南北分块的构造格局;2.控陷断裂控制着烃源岩沉积及平面展布,烃源岩主要发育在控陷断裂一侧;3.断裂控制着火山岩的分布范围并且改善其储层物性;4.断裂控制着圈闭类型及其展布方向,深层构造圈闭多沿断裂带呈串珠状分布;5.断裂控制着天然气的成藏。  相似文献   

14.
松辽盆地古龙地区天然气勘探方向   总被引:15,自引:5,他引:10  
松辽盆地断陷期控陷断裂的形成历史复杂,各个区段的断裂最初独立发展,进而相邻区段的断裂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连接成一条完整的边界断层,所经历的复杂的运动学过程控制了断陷的基本结构。古龙地区由于控陷断裂发育程度低,所以深层断陷的平面分布比徐家围子地区零散,纵向沉降幅度较小,缺少大中型的区域性生烃中心,烃源岩分散于各个独立的小型断陷。古龙地区天然气勘探最有利的地区应位于南部规模较大的茂兴断陷,有利聚集带应是茂兴断陷的半深湖相烃源岩发育区。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徐家围子断陷营城组火山岩中天然气分布规律,在分析油源断裂分布及其输导天然气时期和盖层分布及其封闭能力形成时期的基础上,通过比较盖层断接厚度与其封气所需最小断接厚度的相对大小和盖层封闭能力形成时期与油源断裂输导天然气时期的相对早晚,对徐家围子断陷营城组火山岩断盖时空匹配关系进行研究,并结合天然气分布研究断盖时空匹配关系对天然气成藏与分布的控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徐家围子断陷营一段顶火山岩非封闭型断盖空间匹配关系区主要分布在断陷南部、中部、西部和东部相对较大油源断裂处,其余油源断裂处和油源断裂不发育区皆为封闭型断盖空间匹配关系区;登二段泥岩非封闭型断盖空间匹配关系区主要分布在断陷南部、中部和中北部相对较大油源断裂处,其余油源断裂处和油源断裂不发育区也为封闭型断盖空间匹配关系区。青山口组—姚家组沉积时期、嫩江组沉积末期和明水组沉积末期断盖时间匹配关系相对较好,而火石岭组—营城组沉积时期和古近系沉积末期匹配关系相对较差。断盖时空匹配关系对营城组火山岩天然气成藏与分布的控制作用主要表现在2个方面:封闭型断盖空间匹配关系区是营城组火山岩天然气成藏的有利区;断盖时间匹配关系控制着营城组天然气成藏时期。研究成果对指导徐家围子断陷营城组火山岩天然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松辽盆地长岭断陷气藏类型多样,其分布特点与断层活动息息相关。为此,基于盆地构造演化背景,利用伸展正断层生长指数(EI)、断层垂直断距—埋深(T-Z)曲线、反转断层反转率(RI)和滑移距离曲线分析断裂活动时期和活动强度,划分断层类型,分析不同类型断层对成藏的控制作用。研究表明:1长岭断陷发育断陷期活动、断陷期—拗陷期活动和长期活动(断陷期—坳陷期—反转期持续活动)的弱反转、强反转四种类型断层;2断陷期断层控制沙河子组烃源岩和营城组火山岩储层分布;3断陷期—拗陷期断层不仅控制烃源岩及火山岩储层的分布,还可在源内作为中、下部气藏组合的油气输导断层;4长期活动弱反转断层断陷期控制烃源岩分布,在拗陷期可作为油气输导断层,反转期控制浅层圈闭的形成并对气藏进行调整;5长期活动强反转断层对拗陷期形成的天然气藏具有破坏作用,该类断层附近难以形成规模天然气聚集。该成果对于松辽盆地南部深层天然气勘探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松辽盆地北部断裂演化序列与反转构造带形成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立足松辽盆地北部区域地震解释,从分析断裂几何学特征着手,以断裂形成演化过程为主线,系统剖析了盆地演化不同阶段断裂的变形机制,揭示了反转构造带的形成机制及其对油气运聚成藏的指示作用。研究表明,松辽盆地北部断裂演化经历了断陷期的持续伸展变形、拗陷期的持续张扭变形和反转期的连续挤压构造反转变形。盆地晚期构造反转变形是在基底深大断裂、断陷期北西—南东向引张应力场形成的半地堑以及拗陷期近东西向拉张应力场形成的多方位断裂密集带基础上开始演化的。反转期左旋压扭变形场与断陷半地堑、基底深大断裂共同控制了次级背斜带和反转构造带的形成,大庆长垣地区受北北东向断陷半地堑和北北东向基底深大断裂双重影响,反转程度最大,将反转期初始北东向的次级背斜带最终连成北北东向的反转构造带,同时将拗陷期形成的以近南北向为主体的断裂密集带旋转改造成以北西—北北西向为主体的断裂密集带展布格局。  相似文献   

18.
根据测录井、试油等资料,利用断面正压力法对伊通盆地岔路河断陷古近系控藏断层的垂向封闭性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①通过油气藏的埋藏深度、上覆地层平均密度、断层倾角等数据可计算出油气藏的现今断面正压力。伊通盆地岔路河断陷古近系油气藏的现今断面正压力值为13.3~56.0 MPa,成藏期断面正压力值为3.8~13.1 MPa,表现为“古开启-今封闭”的特征,因断层面所受压力越大,断层越紧闭,从而形成垂向封闭,反之则开启。②将研究区已知油气藏现今断面正压力值的最小值13.3 MPa定义为岔路河断陷垂向封闭的临界值,并进一步确定了控藏断层现今临界埋藏深度为2 262 m。③断面正压力与断层紧闭指数呈正相关关系,控藏断层的垂向封闭临界压力值、临界埋藏深度和断层紧闭指数等参数可定量评价研究区控藏断层封闭性。④断层既可作为油气运移通道,又可为油气藏的形成提供遮挡作用。岔路河断陷西北缘C43油气藏的控藏断层在成藏期表现为垂向开启,与油气大量生排烃时期相吻合,具有沟通油源、运移油气的作用;C43—C48井区的控藏断层现今处于垂向封闭状态,可有效封堵油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