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含纳米金刚石润滑油减摩抗磨添加剂的摩擦学性能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制了一种含纳米金刚石润滑油节能抗磨添加剂,对其摩擦学性能及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所研制的含纳米金刚石润滑油抗磨添加剂上有优异的摩擦学性能,摩擦表面存在含金刚石的表面膜。  相似文献   

2.
分析国内铝冷轧添加剂现状,指出国外润滑油厂家已经根据需要对铝箔冷轧添加剂进行了改进,但国内主要添加剂生产厂家未能及时更新相应产品。作者新研制的D3添加剂与W-10添加剂性能一致,可以替代W-10产品。  相似文献   

3.
为了进一步改善镁合金表面阳极氧化膜的质量和性能,在Na OH+Na_2SiO_3基础电解液中添加氨基酸类有机添加剂对AZ31镁合金进行阳极氧化,研究了氨基酸类有机添加剂对镁合金阳极氧化过程及氧化膜厚度、表面形貌、结构及耐蚀性的影响。探讨了有机添加剂在镁合金阳极氧化中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不同的氨基酸对镁合金阳极氧化过程及氧化膜性能影响不尽相同,其中乙二胺四乙酸和L-鸟氨酸醋酸盐可显著提高阳极氧化的击穿电压,起到明显的抑弧作用,大幅度提高了氧化膜的厚度、致密性和耐蚀性能。有机添加剂主要通过缓蚀、抑弧和表面活性剂3方面的综合作用来影响镁合金阳极氧化的过程及氧化膜的性能。  相似文献   

4.
添加剂作用下制备环境友好型铈基镁合金稀土转化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Ce(SO4)2-H2O2溶液体系在AZ91D镁合金表面制备环境友好型稀土转化膜,并在处理液中添加Ni(NO3)2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以提高室温下的成膜效果。采用SEM、EDS、XRD、GIXD等方法研究镁合金表面稀土转化膜的微观形貌与元素组成以及微观结构,采用自腐蚀电位跟踪法对镁合金在稀土溶液中的成膜过程进行研究。添加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比Ni(NO3)2能更有效地提高转化膜的致密性与耐腐蚀性能。与从不含添加剂处理液中得到的转化膜相比较,添加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得到的转化膜的自腐蚀电流密度从7.41×10-5A/cm2降低到2.20×10-5A/cm2,电位?时间曲线第二阶段的成膜时间从5min缩短到2min。稀土转化膜的主要成分为Mg、Al、O和Ce。添加剂Ni(NO3)2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可分别将转化膜中Ce元素的含量从18.92%增加到22.32%和25.08%。RXD与GIXD研究表明在所有溶液中得到的转化膜均为非晶态结构。  相似文献   

5.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摩擦学研究发展迅速,一些新型的润滑领域相继出现,伴随而生一些新型润滑技术和材料,使得机械运行稳定性和寿命逐渐增加。机械运转关键润滑部件(如轴承、齿轮、涡轮等)的稳定性对设备的长效和可靠运行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其中,满足润滑部件长效运行的关键技术在于润滑油的品质和优良的润滑稳定性。全配方润滑油中基础油的质量是根本,润滑添加剂对润滑油综合性能具有重要影响,而减摩抗磨添加剂是润滑油中最重要的添加剂。综述了近10年润滑油常用的有机减摩抗磨添加剂的研究进展,根据减摩抗磨添加剂的类别,详细综述了磷系减摩抗磨添加剂、硫系减摩抗磨添加剂、硼系减摩抗磨添加剂、含氮杂环化合物及其衍生物减摩抗磨添加剂、离子液体减摩抗磨添加剂,并对其发展状况和减摩抗磨机理进行了探究。最后对上述几类减摩抗磨添加剂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并对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对减摩抗磨添加剂的发展方向和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和意见。  相似文献   

6.
为了满足镁箔冷轧工艺特点的润滑需要,并适应日益严格的环保要求,研制出一种环境友好型镁箔冷轧油。根据模糊层次分析法(FAHP),有针对性地对环境友好型基础油、功能添加剂及全配方方案进行筛选评价。选用了聚α-烯烃、新多元醇酯与菜籽油复合而成的合成油为基础油,其具有良好的可生物降解性,且无毒。经过实验室理化性能分析及实际应用表明,所研制的冷轧油具有良好的润滑性、退火清净性、离水展着性等;可很好地满足镁箔在高速、高压冷轧工况下的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7.
日本的镁合金旋压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镁合金是面向未来、环境友好的实用结构材料,旋转成形是环境友好的材料塑性成形技术,镁合金旋压技术是非常有必要开发研究的环境友好的金属塑性成形高新技术。本文根据所收集的公开资料,对日本近年来针对AZ31、AZ31B镁合金板材所开展的旋压成形技术的研究和开发情况进行了综述,内容包括圆筒形件旋压、车轮旋压成形、旋压缩管以及圆管端部缩口、封头旋压工艺的旋压机床、坯料条件、工件尺寸、加热温度、成形参数、工艺过程以及材料组织和性能变化等。  相似文献   

8.
正中南大学刘楚明教授团队一直专注于研发高性能变形镁合金及其大构件制造关键技术,历时10余年技术攻关,终于自2016年以来陆续推出三种新型耐热镁合金:中强耐热镁合金AQ80M、高强耐热镁合金VW64M和超高强耐高温镁合金,并突破了镁合金锭制坯及压力加工过程中的技术难关,丰富和完善了镁合金压力加工理论。他们研制的镁合金材料已在中国航空航天器制造中获得成功应用。  相似文献   

9.
在磷酸二氢铵和高锰酸钾组成的化学转化处理基础液中,添加单一添加剂和复合添加剂,在AZ31镁合金表面上制备出了耐蚀性良好的化学转化膜。采用扫描电镜(SEM)、能谱分析仪(EDS)、电化学方法、全浸蚀试验和中性盐雾试验分别对化学转化膜的微观形貌、成分和耐蚀性进行了检测和评价。结果表明,化学转化处理提高了镁合金的耐蚀性,且不同的添加剂对化学转化膜耐蚀性的提高效果不一样。其中,复合添加剂对镁合金的耐蚀性的提高效果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0.
日本镁合金研究进展及新技术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9  
对日本最新发表的镁合金研究文献、日本金属学会第134次演讲会和塑性加工学会第35次演讲会上演讲者发表的关于镁合金的内容进行整理和综合,全面介绍了日本高性能镁合金材料的制备、镁合金板材棒材、成形性及高温变形特性和镁合金的防燃、防氧化与循环再生等镁合金研究的最新成果,并结合自己的研究实践,对镁合金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反映了日本镁合金研究的热点问题和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11.
高华  解海涛 《铸造技术》2020,(1):51-52,58
针对带密闭油路的ZM2镁合金出口铸件,通过配制具有阻燃作用的有色合金低发气量覆膜砂芯,配合利用模拟软件优化铸造工艺和无熔剂气体保护熔炼工艺,成功开发出带密闭油路的镁合金异型管铸件。  相似文献   

12.
表面扩散合金化对ZM5镁合金冲蚀磨损性能的影响(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ZM5镁合金置入铝、锌混合粉末中,在氩气保护下,于温度(390±5)°C保温8h进行表面固态扩渗合金化处理。研究表面固态扩渗合金化处理前和处理后ZM5镁合金在两种不同冲蚀磨损环境中(油和石英砂,水和石英砂)的冲蚀磨损行为。结果表明:当冲蚀磨损介质为油和石英砂时,冲蚀磨损表面形貌为切削沟痕。油对试样的腐蚀很弱,切削磨损是主要的磨损机制。当冲蚀介质为水和石英砂时,冲蚀磨损试样表面为腐蚀坑和裂纹。水的腐蚀和石英砂的冲刷作用加剧试样的磨损质量损失。在相同的冲蚀介质中,经过表面固态扩渗合金化处理的试样的耐冲蚀磨损性能均比未经过表面固态扩渗合金化处理的试样好。  相似文献   

13.
Magnesium–Calcium (MgCa) alloys become attractive orthopedic biomaterials due to their biodegradability, biocompatibility, and congruent mechanical properties with bone tissues. However, process mechanics of cutting biomedical MgCa alloys is poorly understoo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he biomedical magnesium alloy at high strain rates and large strains are determined using the split-Hopkinson pressure bar testing method. Internal state variable (ISV) plasticity model is implemented to model the material behavior under cutting regimes. A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FEA) model has been developed to study the chip formation during high speed dry cutting of MgCa0.8 (wt%) alloy. Continuous chip formation predicted by finite element simulation is verified by high speed dry face milling of MgCa0.8 using polycrystalline diamond (PCD) inserts. Chip ignition as the most hazardous aspect in machining Mg alloys does not occur in high-speed dry cutting with sharp PCD tools. The predicted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well explains the reason for the absence of chip ignition in high speed dry cutting of MgCa0.8 alloy. In addition, sporadic surface deterioration and void marks on the back face of chips are explained.  相似文献   

14.
利用铁合金放热反应原理,研制出一种新型野外快速切割耗材。利用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测量了切割材料的化学成分,并计算出切割材料燃烧产生的热量及温度。结果表明,碳钢的切割速度为4.17mm/s,切割材料的主要成分为α-Fe,切割生成的产物为FeO,切割生成的热量可以保证切割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5.
镁合金形变强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镁合金形变强化机理及其影响因素的基础上,综述了通过塑性变形提高镁合金力学性能的新技术,包括:镁合金的温热液压成型技术、电塑性加工技术、等通道转角挤压技术.重点介绍了这些技术的特点及其应用现状,总结了这些技术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同时指出了其今后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对超声细化和未细化的AZ31镁合金棒料进行均匀化退火后热挤压,并对热挤压后的组织和硬度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与未经过晶粒细化处理棒料的热挤压组织相比,预先经过晶粒细化处理的AZ31镁合金棒热挤压组织更加均匀。当挤压比λ为16、挤压料温度为380℃、挤压速度为0.9 m/min时,组织发生回复再结晶。与未经晶粒细化处理棒料的挤压组织相比,经过晶粒细化处理的挤压组织更加细小;挤压速度增加到10 m/min时,经过晶粒细化处理后的AZ31镁合金挤压变形后棒料边缘容易发生二次再结晶现象,形成一条宽约75μm的粗晶组织,边缘附近区域组织中有孪晶形成。同时,经过晶粒细化处理后的AZ31镁合金挤压棒的硬度较高。  相似文献   

17.
真空升华法从废镁合金中回收镁--镁合金无害化处理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表文介绍了双真空电炉升华法从废镁合金中切削屑中回收镁的原理、设备和工艺流程。认为此工艺是一项产量较大、生产成本较低、无环境污染的处理废弃镁舍金(包括废弃镁合金碎料)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8.
针对航天飞行器领域对镁合金线型分离特性的需求,开展了VW63Z镁合金聚能切割性能研究。对不同力学性能的VW63Z镁合金试板进行线型分离切割试验,研究了抗拉强度和伸长率对聚能切割性能的影响,并分析了线型聚能切割机理。研究表明,力学性能通过影响试样的侵彻深度来影响材料的线型分离性能。镁合金伸长率小于6%时,抗拉强度对线型分离性能的影响较弱,而伸长率严重影响着线型分离性能。随着伸长率增加,切割分离试板的侵彻深度逐渐降低,不利于材料的线型聚能切割分离。当材料伸长率小于6.5%,抗拉强度小于352MPa时能稳定实现7.2mm切割厚度镁合金试板的线型切割分离。  相似文献   

19.
镁合金熔液含氢量的炉前快速检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提出了镁熔体含氢量测定的数学模型的基础上,采用微型计算机及控制电路,开发出适合于炉前使用的镁合金熔液快速测氢系统。利用该装置,对AZ91镁合金熔液进行了含氢量的炉前快速检测试验研究。结果表明,AZ91镁合金熔液在气体保护熔炼条件下,每100g镁熔液含氢量在6~14cm3范围内,并随温度的增加而提高。  相似文献   

20.
在菜籽油(RO)分子中引入硫,合成一种改性菜籽油润滑添加剂(SRO)。结果表明:以菜籽油为基础油的硫化菜籽油润滑添加剂对钢-镁摩擦副具有优良的抗磨减摩性能;镁合金的摩擦因数和磨损体积随着SRO添加量的增加而减小;与菜籽油润滑的镁块表面相比,用含SRO菜籽油润滑的镁块表面摩擦划痕较轻微。SRO对钢-镁摩擦副具有优良抗磨减摩作用的机理是由于添加剂和菜籽油分子在摩擦表面吸附并与镁合金发生了摩擦化学反应而生成了一层复杂的边界润滑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