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居住区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居住小区规划课程设计是城市规划专业学生在建筑设计等学习的基础上,从单体到群体,从建筑设计到规划设计的转变环节,是使学生养成城市规划专业的思维方法以及培养综后能力的重要阶段。要通过从基地与周边环境的关系分析,及小区的组织结构形式,住宅、公建、道路、绿地等要素的应用,以及建筑空间的组织等学习和训练,使  相似文献   

2.
马勇  阮佳莉 《山西建筑》2014,(24):283-285
结合独立学院城市规划专业教育的特点,从低年级基础课程的教学、核心理论课程的讲解、专业设计课程的讲授以及加强实践环节的引导等方面进行了教学方法的思考,以期能更好的推动独立学院城市规划的教学,使学生更好、更快地适应社会的需求。  相似文献   

3.
居住区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 ,居住小区规划课程设计是城市规划专业学生在建筑设计学习的基础上 ,从单体到群体、从建筑设计到规划设计的转变 ,是使学生养成城市规划专业的思维方法以及综合能力的重要环节。要通过从基地与周边环境的关系分析 ,到小区的组织结构形式、公建、道路、绿化以及建筑空间组织等的学习和训练 ,使学生具备居住小区规划设计的基本能力。在保证上述基础知识学习和基本技能训练的前提下 ,鼓励学生对地方文化、居住模式、生态环境等有所探索和创意。   1 参评办法  参评者应为各校城市规划专业三年级本科生 ,在完成…  相似文献   

4.
城市规划与房地产开发是相互影响的伴生关系,规划管控和引导着房地产开发,房地产开发是城市规划战略的具体实践环节,反过来影响城市规划。  相似文献   

5.
洪亘伟  杨新海 《规划师》2011,27(12):106-110
研究针对目前城市规划专业基础教育的发展概况和困境,结合专业发展需求,提出专业基础教学应培养学生基本的城市规划思维、训练规划基本技能及建立科学创新意识,建构包括专业思维启蒙和专业技能训练的专业基础教学新体系,搭建合理知识体系框架,并通过“植入新模块”的教学环节设计,植入新的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从而强化专业基础阶段教学,...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9,(34)
高职层次的城规专业学生,由于缺乏结构思维,所以难以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教师应当在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的理论教学环节与实践教学环节中,并辅助以其他的非专业知识,有意识地强化学生对结构思维的引导;培养他们从宏观到中观再到微观逐层分解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习惯。  相似文献   

7.
《规划师》2000,(1)
城市规划是一门综合性的科学,是社会规划、经济规划以及形体环境规划的综合,规划设计与规划管理是城市规划的两个不同环节。规划设计与规划管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城市形体和内涵。因此,新时期搞好城市规划必须处理好规划设计与规划管理的有机结合。 从侧重点上来看,规划  相似文献   

8.
城市规划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总体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从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和专业培养基本要求两个方面分析了城市规划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本特点,提出了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优化课程体系:保证城市规划专业核心理论课程的开设,促进专业教育与职业实践的衔接;加强相关知识课程的开设,强化学科构成的多元化;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划分专业方向并适当加大选修课比例,提高学生的自主性和选择性。  相似文献   

9.
转型期的中国城市规划既受到人们的重视,也承受着越来越多的责难,主要的争议源于对城市规划的理性作用不能有效发挥.城市规划在实际运作过程中究竟存在什么样的理性问题?是什么因素导致规划的作用不能正常发挥?为此,在概念界定和文献综述的基础上,从综合规划模式的角度将规划运作过程分为四个环节,并对每个环节的城市规划的理性问题进行了探讨.结论是转型期的中国城市规划运作过程是一个有限理性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视觉是衡量形式的重要标准。在城市规划专业建筑形式教学环节中,将视觉认知与建筑形式创造相结合,一方面有助于学生从视觉整体去把握建筑形式;另一方面也有助于规划学生迅速地把握建筑造型设计的核心,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基本的建筑造型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为落实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先行、设计服务下乡"计划,新形势下城乡规划专业亟待进行实践教学改革。在分析西安工业大学城乡规划专业乡村实践教学现状与问题基础上,围绕乡村规划教育发展需求,搭建乡村实践教学基地与设计服务下乡基地,探索在"双基地"协同驱动下如何更好推进乡村实践教学与人才培育。在乡村实践教学改革上,形成了"一个转变+一个联动":"一个转变"即传统教学基地模式向双基地协同模式转变;"一个联动"即专业乡村实践教学改革和人才培育探索与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和政策实现有效联动。在专业人才乡村规划教育培育探索上,尝试形成"三结合+一条线"培育模式:"三结合"即"实践教学+社会服务" "专业教师+专业导师" "城乡规划专业学生+乡村志愿规划师"相结合;"一条线"即认识一个乡村、了解一个乡村,规划设计一个乡村、服务一个乡村等不同能力培育阶段的有效衔接和整合。  相似文献   

12.
Current village planning in China, which mostly draws on the experience from urban planning, is a rational planning model based on elite decision-making, resulting in many problems. Essentially, planning is a kind of institutional arrangement according to the demands of multiple actors under certain social context. Since actors and their behaviors in villages are far different from those in cities, leading to the reorganization of planning assumptions and prerequisites, village planning paradigms are prominently distinct from urban planning paradigms. This paper figures out the significance of social networks and argues that village planning is a kind of communicative planning based on endogenous order, referring to the paradigm development course of Western urban planning theories and the features of Chinese villages. In conclusion, it stresses that village planning should focus on social network and promote communication, coordination, and consensus-building, and accordingly planners should adjust their role.  相似文献   

13.
乡村社会关系网络与中国村庄规划范式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下村庄规划大都借鉴城市规划,是基于精英决策的理性规划模式,造成了诸多问题。规划本质上是在特定社会条件下,对主体需求的制度安排。村庄的主体结构及其行为特征都不同于城市,这将重组规划的假设和前置条件,因此村庄规划与城市规划的范式存在显著差异。本文通过借鉴西方城市规划理论的范式发展历程,并结合中国村庄的特质,指出乡村社会关系网络的重要性,并认为村庄规划是基于内生秩序的沟通规划。村庄规划应注重社会关系,促进沟通、协调和共识构建,规划师也要调整自身的角色。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村庄公共空间规划存在的普遍问题入手,在分析村庄公共空间与城市公共空间本质区别的基础上,提出由"造物"走向"还原"的村庄公共空间规划设计思路,并探究了还原式的村庄公共空间规划方法,旨在使传统乡土人文魅力在公共空间中得以延续。  相似文献   

15.
王涛 《规划师》2012,28(Z1):80-84,88
随着我国城乡一体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及土地资源的紧缺,城中村改造逐渐成为政府工作的重要内容,但由于财力、人力、权益、计划等方面的问题,政府主导的城中村改造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基于此,研究以市场主导为切入点,针对城中村改造中存在的问题,结合规划设计实践,提出市场化城中村改造的规划设计对策,即通过城中村专项规划来保证相关部门制定切实可行的改造政策,以城市设计的角度来引导市场化城中村改造,形成规划管理与公众参与并重的机制,以分期开发滚动平衡的思路评价市场化城中村改造的优劣,充分运用社区模式打造混合住区。  相似文献   

16.
邵莉  周东 《规划师》2012,28(4):46-51
在我国多级政府管理体制下,一级规划主管部门对应一级规划事权。城乡统筹规划如何面向规划事权是充分发挥规划职能、构建和谐社会不可回避的问题。济南市立足实际,面向管理需求,对应规划事权,划定市区为规划区,构建由宏观层面的城市总体规划、市区镇村体系规划,中观层面的中心城控制性规划、重点地区次区域规划,微观层面的修建性详细规划、新农村建设规划组成的城乡统筹规划体系,尤其是加强了承上启下的市区镇村体系规划、重点区域的南部山区保护与发展规划、覆盖乡村全域的新农村建设规划,实现市区暨规划区城乡规划的多层次统筹。  相似文献   

17.
文章总结了快速城市化进程中中山市新农村的发展特征和规划策略,从规划管理和公众参与的角度思考村庄规划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从城乡一体化的视角探索中山市城市化进程中出现在农村地域的问题,从协调村庄管理机制、促进村庄公共服务设施的公平分配、保护村庄景观特色等方面指出中山市村庄规划全覆盖之后城乡规划在农村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8.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经历了30余 年城市建设高峰期,城市经济的迅速发展带 动了城市空间的扩展。城市建设对城市郊区村 庄冲击很大,设施齐全的商住楼盘与相邻村 庄形成强烈反差,解决好农村发展问题刻不 容缓。文章总结广州市村庄规划历程,分析村 庄特点与规划设计工作内容以及广州城市化 进程中城郊村发展趋势,借鉴国外乡村建设 的经验,结合从化街口街赤草村村庄规划案 例,研究城郊村村庄规划工作中的问题并提 出建议,为村庄规划建设实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王冠贤  朱倩琼 《规划师》2012,28(5):81-85
广州市一直走在城乡规划编制与管理技术探索的前沿,对其村庄规划编制与实施的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基于此,研究重点分析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广州市村庄规划编制体系与主体内容演变的过程,阐述了新时期广州市村庄规划体制的创新,对村庄规划进行动态的实施评估,从内部规划编制与管理技术因素和外部城乡发展公共政策因素两个层面剖析村庄规划实施的重点与难点问题,提出对未来村庄规划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郑小阳 《规划师》2009,25(6):52-56
根据《物权法》和《城乡规划法》的规定,城中村规划只有符合公共利益,才能成为征收土地、房屋及不动产的依据。在目前公共利益内容不确定、城市政府主导城中村规划的情况下,应引入票决制,解决城中村规划中的公共利益判断难题,为城中村改造的合法性提供法理上的保障;同时,应对票决制进行功能分析和制度设计,构建相应的救济程序,减少票决制度在操作过程中对少数人权益的损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