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高温钢液通过浇注系统注入铸型到铸件冷却至常温,铸件收缩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钢液注入铸型后到开始凝固之前。在这一段时间内,钢液温度降低发生体积收缩,因为这阶段的收缩完全是在液态下进行的,所以称之为液态收缩。第二阶段是从铸件开始凝固到凝固终了。这个阶段液体向固体转变发生比容变化,出现体积收缩;碳钢有一定结晶间隔,液体到固体的转变是在一定温度范围内进行的,在这个温度范围内,还有液体和固体  相似文献   

2.
液态模锻是一种高效经济的成形方法,是一种介于铸造和普通热模锻之间的金属成形工艺.将一定量的液态金属直接浇注于涂有润滑剂的模腔中,然后施加机械静压力,利用金属铸造凝固成形时易流动和锻压技术使已凝固的封闭硬壳进行塑性变形,使金属在压力下结晶凝固并强制消除因凝固收缩形成的缩孔,以获得无任何铸造缺陷的液态模锻件.主要介绍了液态模锻的特点及研究进展情况,为后续的实验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LY12铝合金对液态模锻过程传热特点,进行了实验研究和理论分析。首先实验测定了压力与界面传热系数和结晶凝固速度之间的关系。同时给出了液态模锻时主要工艺参数与结晶凝固时间的关系。本文在分析机械静压力作用下传热特征的基础上,对传热过程进行了理论分析。给出了一维情况下,计算凝固速度的解析式,进而对三维问题进行了数值模拟,其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具有普遍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液态合金表面张力对铸件结晶过程、合金中气体析出、合金孕育效果、精炼效果及铸件表面光洁度等均有重要影响。为了应用表面张力快速评价液态合金的诸多质量参数,研究一种快速测定液态合金表面张力的新方法及装置。介绍新方法及装置的工作原理以及在铸铁石墨形态炉前快速识别和铝合金变质处理效果快速评价中的应用。试验结果表明:依据铸铁石墨形态识别模型和铝合金变质处理效果识别模型,利用炉前测得的当量表面张力可实现石墨形态和变质处理效果的快速预测。  相似文献   

5.
锌合金液态模锻凝固过程的温度场研究齐乐华,李贺军,齐乐东,罗守靖,霍文灿关键词锌合金,液态模锻,凝固,温度场1实验方法及装置采用平冲头加压法.通过改变比压值和冲头温度,测定液态模锻时金属沿轴向和径向的温度变化情况,从而对其凝固过程进行分析c总压力通过...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液态模锻时,冲头的压下速度与被压制金属压力下结晶凝固速度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首次给出了液态模锻过程的谐调方程。该方程将金属的凝固理论与塑性变形理论联系起来,从理论上指出压下速度的作用及液态模锻过程对设备工作速度的要求。这在液态模锻领域中也是第一次提出的,对液态模锻技术的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一、前言 我们通过对灰铸铁件和球铁件在冷却凝固过程中的体积变化(既有液态收缩、凝固收缩,又有石墨析出产生膨胀)的研究,铸件成形过程所表现出来的体积变化应该是膨胀收缩相抵的净结果。均衡凝固技术就是研究铸铁件“胀缩相抵”的自补作用与浇冒口外部补缩的规律,从而提出了符合铸件凝固收缩与补缩特点的均衡凝固工艺设计原则。  相似文献   

8.
一、前言锰具有显著粗化钢的一次结晶和增加凝固收缩的能力。高锰钢由于含锰量高,晶粒粗大,柱状晶发达,易形成缩松,使铸件致密度不佳。因此,细化一次结晶,提高铸件致密度,一直是高锰钢生产中令人关注的主要问题之一。多年来,国内外  相似文献   

9.
铸件缺陷分析技术讲座:第十一讲 收缩缺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液态和凝固收缩补给不足时造成收缩缺陷。在(国际铸件缺陷图谱)中,收缩缺陷归入孔洞类(B粪)及表面缺陷类(D类)。包括: (1)B124分散缩孔(铸铁件) 类似裂纹的狭孔。通常垂直于铸件表面,内表面为树枝状结晶也称氮气孔。 (2) B211集中缩孔 与大气连通的漏斗状孔洞,孔洞下部还带有隔开的小缩孔(二次缩孔)。  相似文献   

10.
张玉萍  钱灵 《机械设计》2006,23(7):25-26
采用有限元法建立了铸件凝固过程的数学模型,考虑材料随温度变化的非线性因素和相变中结晶潜热问题,对铸造凝固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到了铸件在凝固过程的瞬态温度场、温度梯度场的分布和变化规律。预测出了铸件可能出现缩孔、缩松等铸造缺陷的位置,结果表明模拟预测与生产验证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结晶间隔较宽的合金-AL-4.5%Cu平板铸件,在砂型铸造条件下研究了混合稀土(RE)及镧(La)对合金的二次枝晶间距(DAS)、力学性能和宏观偏析的影响;探讨了凝固参数与二次枝晶间距、铸件抗拉强度之间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在AL-4.5%Cu合金中加入少量的RE和La能使合金的二次枝晶间距减小,当RE加入量为0.2%时,可使平板铸件的抗拉强度提高14%,延伸率提高24%。当RE加入量为0.5%时,可使整个平板铸件的逆偏析强度减轻。对凝固参数、二次枝晶间距及抗拉强度之间的关系进行回归分析表明,凝固指数(f、I)和温度梯度加速度(GAP)均为控制二次枝晶间距的有效参数,铸件的二次枝晶间距与抗拉强度之间存在较好的线性关系。这就为控制铸件质量以及用无损检验方法评价铸件抗拉强度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正消失模铸造已广泛应用于大型模具铸造领域,是毛坯件最常用的生产工艺之一。随着汽车工业的迅速发展,装备模具需求量逐年增长,铸造缺陷的影响也逐步凸显,常见缺陷有皱皮、变形、缩孔、夹砂和积碳等。本文主要针对球墨铸件缩孔缺陷进行研究。1.缩孔的形成及危害(1)缩孔产生机理液态合金铁液由液态到固态过程中会出现体积缩小现象,经历液态收缩、凝固收缩、固态收缩三个收缩过程。当液态收缩量与凝固收缩量  相似文献   

13.
以Galerkin法建立了非稳定导热问题的有限元方程,确立了液态挤压成形过程的非稳态温度场的有限元模型,开发了相应的模拟软件,给出了稳定成形时的液态挤压温度场及工艺参数选取不恰当时的温度场分布,采用有限元模拟与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管材成形过程中发生断裂的内在原因,指出变形速度与凝固速度的协调是保证成形质量的关键因素。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14.
宝鸡石油机械厂在铸造抽油机上的各类曲柄时,采用有限顶冒口补缩,有欲地利用灰铸铁析出石墨而体积膨胀这一规律,使铸件出品率提高到94.6%,收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一、采用有限冒口的原理灰铸铁件冒口尺寸的选定,传统的方法是依“顺序凝固”原则进行考虑,就是冒口要补充铸件浇后的液态收缩和凝固收缩,在铸件凝固后,冒口铁水仍呈熔融状态,以起到良好的补缩作用。这样,厚大灰铸铁件的冒口势必体  相似文献   

15.
固—液态塑性加工技术的新进展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固-液态塑性加工是一种具有省力,节能节材,能一次成形为接近成品形状的制做高质量制件的塑性加工新技术,它目前正越来越多地受到重视,介绍近年来有关该技术的研究,开发与应用方面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16.
在生产活动中,我们常会遇到对金属铸件的生产和加工。而金属铸件在铸造时,由于存在液态收缩、凝固收缩和固态收缩,铸件不可避免的会产生砂眼、疏松和针孔等缺陷。为弥补铸造零件的缺陷,我们对加工完成的零件,采用水玻璃浸润的工艺方法对加工后的零件进行堵漏。经现场生产的实践,效果比较理想,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一、概述 金属型铸造时生产量一般都很大,对铸件的质量要求很高,而且要求铸件是稳定的,也就是说同一副金属型中铸造出来的铸件质量应该是一样的。金属液的凝固过程对铸件质量影响很大,因此模拟凝固过程温度场的分布,对优化铸造工艺、预测与控制铸件质量和各种铸造缺陷,以及提高生产效率都非常重要。具体讲,凝固过程温度场模拟可实现如下目的。  相似文献   

18.
连续铸造     
连续铸造方法在国外的研究和使用已有较长的历史。我国对连续铸造方法的研究和应用是在解放以后开始的,十几年来,连续铸造的应用日益扩大,工艺装备,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有了较大提高。连续铸造方法的基本原理,是将液态金属1(图1)均匀不断地浇入水冷金属型——结晶器2内,液态金属在其内冷却、凝固成形。当凝固到一定程度时,引出装置5和升降盘6向下运动,将凝固的铸件4从结晶器底部连续不断地拉出,即可得到一定尺  相似文献   

19.
日本千叶工业大学工业科大野研究室(大野笃美教授)最近研究成功了一种新的连续铸造法,该法用加热铸型的办法来控制金属的凝固顺序,使内部首先凝固。这和传统的方法相比,其优点是内部无缺陷,而且能够得到表面平滑的单向凝固组织。用这种方法来铸造细棒、薄板及断面形状复杂的铸件或者用来生产无缺陷的高级材料,是十分有利的。传统的连续铸造法是使铸型冷却,金属从表面向中心凝固。结果材料呈横向结晶,铸件内部杂质和气体聚集,而且在把铸件从铸型中取出时,由于铸件的摩擦,将会在表面产生伤痕和裂纹等。大野教授试验的方法不是冷却铸型,而是在铸造  相似文献   

20.
液态金属作为一种新型材料,通常是指熔点低于200℃的低熔点合金,是一种不定型的、可流动的金属,其中室温液态金属的熔点更低,在室温下即呈液态,正是因为这种不定型的液体形态,使其有着很好的流动性、导热性、热稳定性等性能,目前已经应用于诸多领域。国外在20个世纪就已经开始了对液态金属润滑性能的研究,但国内对液态金属用作润滑剂的研究目前还在起步阶段。介绍了液态金属的制备过程,从液态金属的润滑性能、液态金属的润滑机理和液态金属轴承的工作性能三大方面出发,总结了液态金属用作润滑剂的研究现状,并且提出了我国今后在该研究上的努力方向以及未来使用液态金属作润滑剂要解决的几个问题和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