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为了适应我国甘蔗制糖生产发展的需要,不断提高原料甘蔗的品质,降低原料甘蔗的生产成本,提高甘蔗糖生产的经济效益,广西壮族自治区甘蔗制糖学会受全国甘蔗制糖学会委托组织召开的全国首次提高原  相似文献   

2.
我国原料甘蔗收购按质论价现状及存在问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戚荣 《甘蔗糖业》2003,(6):42-45
甘蔗按质论价是原料甘蔗收购实行优质优价、提高甘蔗蔗糖分、降低糖产品生产成本的重要措施。但按质论价涉及千家万户蔗农利益,是一项系统工程,实施难度较大,本文通过对我国甘蔗按质论价现状的分析探讨,旨在对今后甘蔗收购按质论价工作的完善、提高、实施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3.
甘蔗是印度的重要作物之一。印度甘蔗种植面积约有320万公顷。在印度,甘蔗生产成本约占糖生产成本的70%。甘蔗栽培所需工序较多,如整地、播种、灌溉、中耕除草、培土、植保、收获、运输、宿根管理等。大多数工序需要繁重的劳力,因此,迫切需要机械化。现将印度新研制的几种甘蔗栽培机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我国甘蔗生产成本及产业竞争力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与发达的甘蔗产地进行对比,分析我国甘蔗成本偏高的根本原因,提出合理的应对措施。其中包括对土地的整合;选育推广高产、高糖、多抗的甘蔗新品种;开展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科学施肥等。通过综合应用推广以上技术,提高我国甘蔗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5.
我国甘蔗糖产品质量现状及其改进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林秋城 《甘蔗糖业》2004,(1):35-37,16
针对我国甘蔗糖产品质量现状,寻找差距、分析因果,并从质量管理和产品标准层面探讨提高我国甘蔗糖产品质量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十三五"期间以及"十四五"开局之年我国甘蔗机收情况,从劳动力短缺、机收综合效益、农机农艺融合、糖企-机企-蔗农系统协调和糖企的核心作用等方面分析了我国甘蔗机收推进缓慢的原因,提出建立以糖厂为核心的"糖机农"融合机制,加快加深农机农艺融合,提高农机适用性和可靠性,是打破我国甘蔗机收发展缓慢的有力抓手.  相似文献   

7.
蔗丰灵处理对不同甘蔗品种的效应──李志刚等,甘蔗,2000,7(l),6~11 本试验以桂糖85/8、粤糖63/237、桂糖11号和桂糖15号共4个甘蔗品种作为供试材料,于分孽初期以0.2%(质量分数)“蔗丰灵’,甘蔗高效液肥进行叶面喷施,以清水作为对照.在不同时期观察主要农艺性状及养分吸收特性,最后作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蔗丰灵处理能提高分莱率和成茎率;(2)蔗丰灵处理可提高叶片中全N、全P及全K含量,能提高甘蔗产量,其增幅为10.5~17.6%;(3)蔗丰灵处理可提高蔗糖分,其增幅为0.…  相似文献   

8.
瑞丽糖厂成功摸索出一条提高糖厂产糖率和蔗农收益的技术路线,近二个榨季显著降低吨糖生产成本,其技术方法主要包括正确认识甘蔗品种及改良工程,品种改良系统工作方法,建立甘蔗品种工艺性状综合评价指标和一套的原料蔗生产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9.
<正>《甘蔗糖业》创刊于1972年,为甘蔗农业和制糖工业综合刊物,是反映我国甘蔗制糖行业学术和科研动态、生产状况、管理水平等的窗口。本刊主要刊载甘蔗选育种、甘蔗栽培、甘蔗土肥、甘蔗植保、甘蔗压榨提汁、澄清、蒸发、煮糖、分蜜、糖品检测与标准、糖厂节能减排、自动控制、综合利用、三  相似文献   

10.
通过重点介绍甘蔗节间伸长的农艺学、细胞学、生理学、基因组学、转录组学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总结出以下重要论点:一是阐明了甘蔗节间伸长机制,揭示了节间伸长细胞变化规律;发现了影响节间伸长主要内源激素、相关酶和重要基因,为甘蔗分子定向育种和增产增糖协同提高关键技术研发提供科学依据;二是基于甘蔗糖分积累规律开发出了具有增糖作...  相似文献   

11.
以我国最大的甘蔗产区广西为例,分析了2000/01~2007/08年间8个生产期蔗区劳动力数量、人均植蔗面积及生产负荷、人工成本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蔗区劳动力数量的增减缺乏科学的引导,明显滞后于植蔗面积、产蔗量的增长要求,导致劳动力负荷及成本激增,其占生产总成本的比重已近50%,成为制约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瓶颈,实行机...  相似文献   

12.
澜沧是我国边疆少数民族聚居地,甘蔗产业是当地重要经济支柱产业,是农业产业助力脱贫攻坚、向东南亚国家辐射的蔗糖产业“双高”基地建设区,也是云南具有代表性的旱坡地蔗区。2018/19年榨季,云南澜沧甘蔗总面积为19313 hm2,入榨量为999700 t,蔗糖分达到13.84%,出糖率为11.9%;2019/20年榨季,澜沧蔗区种植面积为19660 hm2,高优良种推广面积18880 hm2,产业覆盖20个乡镇,蔗农2.9万户(约11.01万余人)。但澜沧蔗糖产业发展还存在生产条件差、品种单一、机械化生产技术推广慢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当地蔗糖产业发展。因此,提出加强高标准糖料基地建设、加快甘蔗新一代良种良法、建立现代化甘蔗生产技术示范基地等对策,旨在深入推进我省高原特色现代甘蔗产业发展,进一步研究开发甘蔗生产集成配套栽培技术,进而为蔗农增产增收脱贫攻坚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3.
2015~2017年,基于当时广西蔗区主栽品种ROC22宿根蔗缺株断垄严重而开展了种茎直接补种宿根蔗延长年限研究,利用桂辐98-296种茎直接补种ROC22、桂糖42号、桂柳05-136宿根蔗的田间试验。根据3年的试验结果表明,桂辐98-296种茎直接补种处理蔗茎产量比对照平均增产19.39 t/hm2,增幅33.51%,种茎补种处理蔗茎蔗糖分比对照高0.04%。经济效益分析结果表明:宿根蔗因年限延长2年而年节约种植成本平均为1234.2元/hm2,种植者纯增收平均为4898.8元/hm2,制糖企业新增工业产值平均为14838.0元/hm2。综合部分制糖企业多点及其它甘蔗品种的示范表征结果,完善与提炼出具有创新性和实用性的“种茎直接补种宿根蔗延长年限栽培技术体系”。对该技术在广西蔗区生产未来大面积推广应用,对蔗糖产业提质和降本增效,以及利用机械化作业以提高补种作业劳动生产率进行了展望,并提出了一定的推广建议。  相似文献   

14.
通过实地考察、问卷调查和电话调查等方式对2013年临沧市甘蔗栽培面积、良种推广、新技术应用和病虫害发生防治等情况进行了研究,得出目前临沧市甘蔗原料蔗生产的基本情况,对目前生产中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5.
甘蔗施用糖蜜酒精废液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永 《甘蔗糖业》2007,(5):11-15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和简单对比法设计,将经预处理的糖蜜酒精废液于甘蔗播种时淋施于植沟内并结合采用地膜覆盖栽培,以及于宿根蔗开垄后淋施于行间.结果表明:淋施处理对甘蔗萌芽、分蘖无明显不良影响;能促进幼苗生长,增加前中期株高,增加茎长;增加有效茎数和单茎重;新植蔗增产达42.4%,宿根蔗增产达26.3%.每1/15 hm2施用该废液5 t,对甘蔗蔗糖分和蔗汁重力纯度无明显影响;当施用量增加到10 t,甘蔗蔗糖分和蔗汁重力纯度都有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6.
粤北甘蔗低产低糖原因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永 《甘蔗糖业》2006,(5):10-13,54
本文深入分析了广东重要蔗区粤北甘蔗低产低糖的原因,指出:早春低温多雨,不利于甘蔗下种和苗期生长,后期干旱低温又来得早,甘蔗早停止伸长,是导致当地甘蔗产量、糖分不高的主要环境因素;品种老化、退化严重,植期偏迟,露地栽培,偏施、重施速效氮肥及施后不盖泥,虫害、病害、草害严重等是造成甘蔗低产低糖的主要栽培管理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高产高糖综合栽培技术措施,主要包括:推广早熟高糖新品种,提早种植,推广地膜覆盖栽培,机犁深耕,测土配方施肥,以基肥、复合肥为主,深施、施后盖泥,综合防治虫病草害等.  相似文献   

17.
菓青 《甘蔗糖业》2016,(1):31-36
在生产中如何在有限的甘蔗资源中提高糖分的收回率是各糖厂挖潜技术改造设备的关键所在。压榨提汁工段中提高压榨抽出率是一种有效的手段,其中提高甘蔗的破碎效果是提高生产规模和压榨抽出率的重要措施。现大多数糖厂使用的甘蔗预处理设备为转鼓式蔗刀机(切撕机),通过2~3台切撕机的组合,甘蔗破碎度普遍达到70%以上,如果对甘蔗预处理环节进行技术改造,甘蔗破碎度可达到85%~90%。本文从影响甘蔗破碎效果的主要环节讨论提高甘蔗破碎效果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甘蔗赤腐病对甘蔗品质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了解粤西甘蔗赤腐病对甘蔗品质指标的影响,对来自不同蔗区的3个品种,按田间自然感染赤腐病的不同级别进行了检糖化验分析。结果表明,赤腐病对甘蔗蔗糖分、纤维分、还原糖、重力纯度等品质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各品种品质指标受影响的程度存在一定差异,以ROC22受影响最大,且发病级别越高品质指标受影响越大。ROC22发病最高级与最低级之间的平均蔗糖分、蔗汁还原糖、重力纯度均达差异显著水平,各级别的纤维分之间差异不显著。发病的与对照比平均蔗糖分减少1.86%~16.46%,纤维分下降2.15%~18.72%,重力纯度下降0.31%~7.45%,还原糖上升3.12%~103.57%。研究指出,赤腐病的为害是造成近年来粤西蔗区蔗糖分偏低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甘蔗除草地膜的推广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综合介绍了除草地膜的特点和除草机理,并对使用草膜时如何提高除草效果作了详细的说明,蔗田使用除草地地由种子长出的各种杂草总防效效果达90%以上,有效期达三个月,与不盖膜比较,每亩可增产甘蔗1~1.5t。同时对使用除草膜与喷除草剂盖膜和不用地膜作了苗期的经济投入和劳力投入的比较,除草膜处理在经济效益是最好的,近5年来南方主要蔗区推广甘蔗除草覆膜面积已超过38万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