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B超表现;探讨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X线表现;比较B超及X线钡餐造影在诊断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优劣势.方法:对36例患儿行超声与X线钡餐检查观察幽门肌层厚度、幽门管长度及幽门管直径.结果:36例经B超检查诊断为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手术结果35例为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1例幽门水肿伴胃食道返流;36例经X线钡餐造影诊断为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手术结果35例为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1例为幽门痉挛导致呕吐.结论:B超及X线钡餐造影均为诊断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常用的、有价值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在二维超声显示心脏形态结构的基础上,同时实时显示心脏及大血管内血流的剖面图,进一步提高了超声诊断先心病的正确率。现将我院自1988年至1991年间经CDFI检查并有手术治疗的先天性心脏病611例总结分析于下。 资料和方法 本组611例,全部由超声首先检查并作出诊断后,收入院或直接手术治疗,或作心导管及/或X线心血管造影后再手术。男352例,女259例,平均年龄13. 4岁(5-15岁)。手术确诊以ASD、VSD、PDA及TOF为主,其他复杂畸形包括右室双出口、双腔右心室、三尖瓣闭锁、完全性肺静脉畸形引流,主肺动脉窗、三房…  相似文献   

3.
Budd-Chiaris综合症(B-Cs)是由于肝静脉和/或肝段下腔静脉梗阻导致肝静脉流出道受阻而引起的症状群。诊断主要依靠B型超声和X线造影。术前B超常因肠腔气体干扰等因素而导致部分病例肝段下腔静脉及肝静脉显示欠清晰,无法确定病变部位。X线造影虽能准确判定下腔静脉梗阻部位,但由于造影剂亦受阻,病灶远端不显影,因而不能确定病变范围,且因造影剂不易经下腔静脉逆行入肝静脉,致使肝静脉难以显影,造成肝静脉显示困难,给外科手术特别是破膜扩张术及腔房搭桥术带来难题。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小儿重症手足口胸部X线表现特征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于2012年8月至2013年8月经临床确诊的小儿重症手足口病患者60例,所有患者均行胸部X线检查,对胸部X线具体表现特征进行总结。结果:患儿主要为双肺病变,胸部X线表现以单纯肺纹理增粗为主,同时兼有其他肺部表现。经胸部X线动态观察,26例患儿表现为由肺纹理增粗变化为出现不同程度肺水肿,10例患儿胸部X线动态观察为由不同程度的肺水肿转变为单纯性肺纹理增粗。结论:小儿重症手足口病的胸部X线具有一定特征,可对患者病情变化予以有效反映,对病情掌握、临床治疗和预后判断有重要指导与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Budd-Chiaris综合症(B-Cs)是由于肝静脉和/或肝段下腔静脉梗阻导致肝静脉流出道受阻而引起的症状群。诊断主要依靠B型超声和X线造影。术前B超常因肠腔气体干扰等因素而导致部分病例肝段下腔静脉及肝静脉显示欠清晰,无法确定病变部位。X线造影虽能准确判定下腔静脉梗阻部位,但由于造影剂亦受阻,病灶远端不显影,因而不能确定病变范围,且因造影剂不易经下腔静脉逆行入肝静脉,致使肝静脉难以显影,造成肝静脉显示困难,给外科手术特别是破膜扩张术及腔房搭桥术带来难题,本文报导近年来我院采用术中超声指导手术的方法,以引导医师更精确的施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在不孕症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50例资料完整的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的X线片进行分析.结果: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能显示输卵管的形态.阻塞部位、范围、程度及子宫形态情况.结论: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是简便实用的诊断方法,且具有分离轻度粘连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心内外来物的回声图象及其对心脏的影响,用2维彩超(2D-CDI)研究14只健康山羊,平均体重145kg,由心内插管、缝合、结扎,心内药物注射等措施引起心内变化。使用HP公司彩色超声仪探头为5MHz频率。心包切开前后心脏表面直接探查正常图象,及心内手术中用2D-CDI连续观察。超声检查者不了解手术内容,根据图象提出心内外来物的诊断,其准确性与术者证实和实物相符。 心内外来物的超声表现:(1)插入4~6mm直径的导管呈平行管腔或圆形强回声伴有声影,M型呈强回声带,其亮度超过心肌、大血管的强度,斜切面呈筷子样或块状物,心跳时影响不大,其回…  相似文献   

8.
建立宁夏地区妊娠中期胎儿心血管系统各解剖结构内径的正常参考值范围,探求其随孕周变化规律。对妊娠中期(22~28周)正常胎儿1 246例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心房、心室、卵圆孔、主动脉、肺动脉、左/右肺动脉、主动脉弓峡部、降主动脉、动脉导管内径。根据孕周对测量数据进行分组,同时对各组测量数据和孕周进行相关性研究。胎儿心脏各房室及大血管内径随孕周增加而增大,与孕周显著相关(P0.05)。建立宁夏地区妊娠中期胎儿心血管系统结构相关的正常参考值范围,可评价胎儿心血管系统发育情况,为准确识别胎儿先天性心脏病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二维彩色多普勒血流图检测30例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每例均经心血管造影及/或手术证实。诊断敏感性为100%。23例法乐氏四联症者,二维彩色多普勒血流图显示室间隔膜部出现无回声区(室间隔缺损),主动脉向前移位骑跨于室间隔。兰色血流从右室通过主动脉骑跨处注入主动脉,桔红色血流从左室注入主动脉与右室。5例右型大血管转位者,二维彩色多普勒血流图显示主动脉起始于右室,肺动脉起始于解剖左室,收缩期左室内兰色血流通过左室流出道注入肺动脉,而右室内兰色血流通过右室流出道注入主动脉。2例三尖瓣闭锁者,二维彩色多普勒血流图显示三…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估肺栓塞患者行多层螺旋CT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患者分为2组,两组分别采用X线及64排螺旋CT诊断。结果:CT组栓塞位于主肺动脉者占比为31.25%、位于肺叶动脉者占34.38%、位于肺段动脉者占18.75%、位于亚段动脉者占15.63%。与X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多层螺旋CT诊断肺栓塞,可明确栓子所处区域,提高疾病检出率。  相似文献   

11.
衡长青 《影像技术》2013,25(4):16+19
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早期胃60例,着重分析讨论X线诊断。所有病例均经胃镜和胃低张双对比造影检查(下称双对比造影)。根据本组病例分析,综合早期贲门癌双对比检查所见的主要X线表现有5点:①贲门正常形态消失及粘膜破坏。②不规则形小溃疡。③呈小息肉样或数个小颗粒样阴影。④小模糊钡斑或异常积钡和糜烂。⑤贲门舒张度差或和有痉挛狭窄。并对早期贲门癌的X线检查方法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X线及CT对肺结核的诊断价值。方法:取我院收治的肺结核痰检阳性病例61例,其中30例单行X线检查,14例单行CT检查,17例联合X线和CT检查,以上不同检查方法的患者分别对应组1、组2、组3。比较3组的影像学诊断结果。结果:组1诊断正确19例,正确率为63.33%;组2诊断正确12例,正确率为85.71%;组3诊断正确17例,正确率为100%。组1分别与组2、组3的比较以及组2与组3的比较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组1确诊的19例患者的影像学结果可见明显的肺结核病灶,其余11例未能明确病灶,并发现15个空洞。组2确诊的13例患者均存在明显的肺结核病灶,并发现空洞12个,支气管传播灶10例,钙化灶7例,胸膜肥厚粘连5例,胸水9例,另有肺气肿4例,肺大泡3例。组3确诊的17例患者同样存在明显的肺结核病灶,其中发现空洞15个,支气管传播灶12例,钙化灶4例,胸膜肥厚粘连6例,胸水11例,另有肺气肿5例,肺大泡2例。且组1可见病灶均分布在肺上叶和下叶,且未能明确心影后区、纵膈旁区、肺尖区是否有病灶分布,而组2和组3均检出了心影后区、纵膈旁区、肺尖区等区域的病灶。结论:肺结核单纯采用X线检查会存在较高的漏诊率,确诊率明显低于单纯CT检查和X线、CT联合检查,且不能较好地检出心影后区、纵膈旁区、肺尖区等部位的病灶,对少量积液不敏感;而单纯CT检查仍会存在一定漏诊情况,确诊率不及X线、CT联合检查。因此,X线、CT联合检查肺结核的确诊率和临床诊断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X线对矽肺临床诊断重要意义及诊断要点。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8例矽肺患者,患者采用X线检查,并根据X线检查结果分析X线鉴别诊断矽肺的意义。结果:68例患者中,有55例患者出现结节阴影、肺门影增大状况,所有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和面积的阴影。结论:X线定期检查是减少矽肺发病的重要手段,也是在临床实践中减少矽肺并发症发生的不可缺少的检查。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道二例经手术证实的完全性房室共同通道的二维超声心动图诊断。 本病的病理解剖和病理生理变化多,临床、心电图、X线表现多样,造成诊断上的困难,即使是一直被认为较好的检查方法──左室造影,也不能查出所有的畸形,本组例1,左室造影认为可除外心内膜垫缺损和共同房室瓣,例2左室造影虽提示本病,但右室造影认为法乐氏五联征不能排除,本病往往在手术中方能确诊。应用二维超声心动图可显示本病之特征,心尖四腔观,房间隔下部及室间隔上部连续中断──十字交叉消失,二个房室瓣无法正常开放和关闭。胸骨旁左室长轴平面,显示室间隔和主动脉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X线钡剂检查和CT检查在胃癌诊断的价值。方法:对临床拟诊胃癌患者行上消化道钡剂造影,疑胃癌患者再行上腹部CT增强检查。结果:X线钡剂检查对大多数向腔内生长的肿块。可做出正确诊断,对早期胃癌诊断亦有一定价值,并可动态观察胃壁柔软度及蠕动情况。CT增强检查可了解胃癌的浸润深度和范围,邻近组织器官的受损情况,有无淋巴结、远处脏器转移。结论:X线钡剂造影检查对早期胃癌有一定诊断价值,对大多数向内生长的中晚期胃癌可作出正确诊断。CT检查可清楚观察胃壁厚度,肿块的生长及邻近组织脏器是否受损,以及有无远处脏器,淋巴结转移情况,对胃癌作出较准确分期。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分析颈椎病CT检查及临床诊断的作用。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2016年7月至2017年4月间收治的经影像学检查确诊的颈椎病患者140例,将患者根据检查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7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CT机对头颈部进行扫描,对照组患者采用X线检查,比较观察两组应用不同方法诊断的颈椎病患者颈椎曲度异常、颈椎小关节骨质增生、颈椎间隙狭窄、颈椎钩突增生、颈椎骨性椎管狭窄、黄韧带肥厚、颈椎椎体后缘骨赘形成、颈椎椎间孔狭窄结果准确率。结果:与采用X线检查的对照组结果比较,应用CT检查的观察组患者诊断颈椎曲度异常、黄韧带肥厚、颈椎间隙狭窄的准确率更高,组间比较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采用CT扫描检查的观察组比较,应用X线检查的对照组患者诊断颈椎小关节骨质增生、颈椎钩突增生、颈椎骨性椎管狭窄、颈椎椎间孔狭窄、颈椎椎体后缘骨赘形成的准确率较高,组间比较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CT检查诊断颈椎病临床效果较好,可根据患者情况应用CT进行检查确诊颈椎病患者。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CT和X线平片良性骨病变在影像学上出现的侵袭性征象及其对诊断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2016年间凌云县人民医院通过CT和X线平片良性骨病变出现侵袭征象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法分为CT组(40例)和X线平片组(40例)。观察记录两组各病例的诊断与病理的符合率。结果:两组良性骨病变的侵袭征象情况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良恶性符合率作X2检验统计分析及定性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统计分析,两组数据差异均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良性骨病变在影像学上出现的侵袭性征象多种多样,仅依靠单一的检查方法,容易导致良恶性诊断的混淆,出现误诊。应考虑综合利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讨论腹部X线平片和CT检查在肠梗阻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50例肠梗阻患者,男性26例,女性24例,平均43.5±11.5岁。通过与手术病理的对照,分析腹部CT和X线平片检查在判断有无肠梗阻及其类型、部位及病因的准确性。结果:在50例肠梗阻病例中,判断肠梗阻是否存在:CT检查诊断49例(98%),X线平片诊断41例(91.1%)(P0.05)。诊断肠梗阻部位:CT正确诊断45例(90%),X线平片正确诊断34例(68%)(P0.05)。判断肠梗阻类型:其中单纯机械性肠梗阻有36例,CT正确诊断33例(91.6%),X线平片正确诊断32例(88.8%)(P0.05);绞窄性肠梗阻有8例:CT正确诊断7例(87.5%),X线平片正确诊断诊断(12.5%)(P0.05);动力性肠梗阻有6例,CT正确诊断5例(83.3%),X线平片正确诊断4例(66.7%)(P0.05)。判断肠梗阻的病因:CT正确诊断45例(90%),X线平片正确诊断26例(52%)(P0.05)。结论:CT检查和腹部X线平片均能对肠梗阻是否存在做出准确判断,但是,相较于腹部X线平片,CT诊断肠梗阻部位、类型、病因方面准确率和应用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分析在不同程度冠状动脉狭窄中64层螺旋CT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45例冠状动脉疾病患者或疑似冠心病的患者,所有患者均采取常规造影诊断与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狭窄造影诊断,对两种诊断方法进行观察比较,评价诊断的敏感度、准确率与特异性价值。结果:在45例患者中,其中阳性例数为29例,阴性例数为16例,其中轻度患者8例,中度患者14例,重度患者7例。常规冠状造影诊断中,45例患者检查出阳性例数为33例,阴性例数为12例;64层螺旋CT诊断中,45例患者检查出阳性例数为30例,阴性例数为15例。常规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灵敏度、特异性以及准确率均明显低于64层螺旋CT诊断,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尤其是针对轻度狭窄的诊断,64层螺旋CT诊断准确率较高。结论:在不同程度的冠状动脉诊断中,通过使用64层螺旋CT诊断,可以有效的提高其诊断准确性,其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其诊断效果优于常规造影诊断,能够为患者的治疗与评估预后提供有利的技术支持,其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20.
资料与方法 本院自1987年12月至1990年11月,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2D-DCF)连续探测小 儿先天性心脏病1814例,发现肺动脉闭锁24例(其中18例伴室间隔缺损,6例室间隔完整), 占同期先天性心脏病1.3%。 24例中男11例,女13例,年令2天~12岁,新生儿11例,占总 数的1/2。各例采用二维系列标准切面常规记录,同时叠加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检查,观察 本病的特征性改变。本组24例中有7例经心血管造影或/及手术证实。 结果 24例中17例肺动脉瓣反光增强,7例未探及肺动脉瓣,多部位探查均未探及收缩期肺动 脉瓣叶开放活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未探及血流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