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信源信道联合编码技术用于AVS传输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华  曹维娜  赵力 《电视技术》2007,31(8):9-10,14
针对误码信道和信源编码的统计特性,提出了一种基于AVS视频序列的联合编码技术,按照重要性对AVS视频层序列码流进行分组重排,信道编码器根据码流信息对其进行比重不等的保护措施,以较低复杂度的运算实现了码率的优化分配.实验表明,与现有的等差错保护相比,在高误码信道中能有效提高AVS码流抗误码性能.  相似文献   

2.
经典视频压缩码流的低抗错性、传统抗误码工具的"悬崖"效应以及分布式信源编码的高稳健性,决定了基于分布式视频编码(DVC)的视频压缩码流易错信道的抗误码传输机制与关键技术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基于此,分析了分布式视频编码的容错传输原理,并对其中关键技术的最新进展进行了综述,最后给出了结论和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
一种基于H.264/AVC 的数据自适应不平等保护策略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根据H.264标准的数据分类功能,提出了一种自适应的数据不平等保护策略.该策略能根据反馈回来的信道状态和解码信息,自适应地调整H.264视频码流各分类区的信道码率.试验结果显示,该策略能有效地提高视频码流的误码鲁棒性.  相似文献   

4.
面向语义视频检索,提出一种压缩域的目标分割新算法。它直接基于压缩码流中运动矢量和DCT系数,经过运动检测、矢量分水岭分割、目标融合与修正、后处理与跟踪等步骤提取空时视频目标。整个过程主要基于压缩域进行,无需视频码流的完全解码。对不同测试序列的实验测试结果显示算法能基于压缩域提取较为精确的空时视频目标,并具有较好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5.
基于多方向边界匹配的视频误码掩盖算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天  赵建森 《电子科技》2006,(10):41-44,55
视频压缩码流对于信道误码十分敏感,可能导致重建图像质量严重下降.误码掩盖技术利用图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相关性,可以有效地降低误码对视频图像的影响.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多方向边界匹配的时域误码掩盖算法.该算法能更精确地恢复错误宏块的运动矢量,从而获得比传统的时域掩盖算法更好的视频质量.  相似文献   

6.
视频通信中压缩编码技术对数据失真非常敏感,视频数据的任何失真,对视频质量都将产生重要的影响.介绍了视频通信中产生失真的主要原因,并论述了MPEG-2标准中误码发生在不同的语法层次对解码视频质量的不同影响及压缩码流中的误码可能导致解码视频的空间扩散.最后从编解码角度讨论了视频的失真掩蔽方法.  相似文献   

7.
H.264视频流采用熵编码,因此码流中很小的传输错误可能造成接收端码流质量的急剧下降。因此误码掩盖技术是近年来值得研究的课题。本文分析了几种混合的误码掩盖方法,以及基于数据隐藏的误码掩盖方法。数据隐藏方法在编码端提取当前帧的重要数据并嵌入到参考帧;解码端,若有损宏块的重要数据能够被正确的提取,则利用提取到的重要数据来掩盖误码。本文最后提出数据隐藏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本文讨论了野战通讯网线路终端(LTU)设备监测通道异步码流的移相;分析了误码检测电路对位同步信号的要求特点;分析了几种采用不同位同步信号进行误码检测方案的不可靠性;给出了一种自跟踪码流提钟电路的设计方案。该方案可简单地实现时钟提取,可靠地完成码流的误码检测。  相似文献   

9.
视频通信抗误码方法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宋彬  常义林 《电子学报》2002,30(10):1514-1518
本文比较全面地总结了视频通信中抗误码方法的研究及其新进展.首先,详细评述了结合信源特点的前向差错控制、码流变换、解码端的误码掩盖和防误码扩散等视频抗误码新方法;然后,介绍视频编码标准H.263+/H.263++和MPEG-4中提出的抗误码算法;接下来,讨论多种视频抗误码系统的设计方案;最后,对视频抗误码今后研究的重点和方向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该系统可以实现对DVB系统的测试和诊断,并能对符合DVB标准的视频节目进行分析。首先,由于采用了多线程的调度算法和层次化的设计结构,能对被测模块处理过程中的码流进行实时分析,通过显示码流的基本信息和出错信息,即码率,每个节目的PID,同步丢失等,完成DVB系统的在线诊断,接着对码流进行更复杂的非实时分析,通过给出码流的SI信息,PCR信息,检测码流中的部分错误,达到对DVB系统的深入诊断。  相似文献   

11.
孔繁锵  吴成柯  张方  肖嵩 《电视技术》2004,(11):8-10,13
针对误码信道和信源编码的统计特性,提出了一种能有效提高基于DCT变换的视频编码码流的抗误码性能的自适应不等错误保护方法.它基于信道误码的反馈信息,选择DCT的量化参数q和信道编码码率,并进行DCT重排和VLC编码,再对数据流进行不等差错保护.通过实验证明,它在高误码信道中性能优于EEP等.  相似文献   

12.
针对压缩视频流中的误码,提出了一种新颖的基于对象几何形状的视频抗误码方法.首先,在编码端通过比较帧间编码帧内邻近宏块的运动向量差异获得粗略的对象几何形状信息,以对象标示图表示;再把它以与标准码流兼容的方式嵌入到压缩码流里去;最后,在解码端利用它帮助精确的构造错误宏块的运动向量.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对于即使大量连续slice出错的情况仍能获得比较好的掩盖效果,而增加的运算复杂度和传输负载量都不大.  相似文献   

13.
文中提出一种基于SVC的动态自适应误码隐藏方案。针对SVC码流增强层部分条带丢失情况,该方案结合散乱型灵活宏块排序功能,在宏块级别采用二阶差分边界匹配准则动态选择基本层和相邻条带信息恢复图像。实验表明,相对SVC标准参考平台JSVM的误码隐藏方案,文中提出方案在不同序列及丢包条件下,重建视频峰值信噪比均得到了一定提升。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AVS-M中采用错误恢复技术对误码进行控制和隐藏的方法,实验结果显示,目前AVS-M中的错误恢复技术明显提高了视频码流抗误码的能力,可满足无线和实时应用.  相似文献   

15.
视频压缩码流对于信道误码十分敏感,可导致重建图像质量严重下降,在接收端就要使用误码掩盖技术对损坏的视频进行掩藏。文中提出一种基于多参考帧的时域误码掩盖算法,首先计算受损宏块的相邻块的运动矢量的均值,然后遍历所有参考帧得到待选的误码掩盖宏块,最后用外边界匹配算法找出替代受损宏块的宏块。研究结果表明,该算法能更精确地恢复错误宏块的运动矢量,从而获得比传统的时域掩盖算法更好的视频质量。  相似文献   

16.
Motion JPEG2000(MJPEG2000)作为新兴的视频压缩标准,鲁棒传输控制是一个重要的应用需求,而误码掩饰技术是提高其鲁棒性的有效途径之一。充分利用压缩码流冗余信息,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运动预测的Motion JPEG2000视频传输误码掩饰新算法。首先利用相邻帧及帧内子带间的相关性进行小波域内的运动估计,以低频子带内码块的运动矢量来预测高频子带内丢失码块的运动矢量,再通过运动匹配修复丢失的码块。而低频子带内数据块的丢失可通过整个高频子带图像完成运动估计,得到预测信息对低频子带系数实施误码掩饰。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算法不管在低频还是高频子带进行误码掩饰修复,均能得到较好的图像帧重建效果。  相似文献   

17.
一、引言由于复接信道存在误码,将使得各支路码流在复接过程中产生附加的误码,称复接误码。它可以分成两种,其一是由于信道误码引起高次群同步分离失帧,在此期间给支路码流造成的误码称失帧误码。这种失帧误码在普通同步复接器中也同样存在。另一种是由于信道误码引起支路塞入指示错误给支路码流引入的误码,称塞入误码。达种塞入误码是采用码速  相似文献   

18.
郭辉  葛建华 《现代电子技术》2006,29(22):110-112
随着IPTV的出现和快速发展,如何避免数字产品的非法复制和传播日益成为一个制约其商用的关键因素。针对新的视频/音频标准H.264/AAC码流基于IP网络的实时传输,研究了流媒体的数字版权管理(DRM)技术,提出一套DRM系统的整体结构及其操作流程。重点研究对流媒体系统中音视频加解密模块的设计,陈述对H.264视频码流的AES-CTR加解密的具体方案。实现的具体系统表明该方案可以有效地保障数字内容的安全,并且满足H.264视频码流基于IP网络传输的实时性要求。  相似文献   

19.
基于人脸特征的自适应空域差错掩盖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在视频通信中,高压缩视频码流对通信信道中由于信道带宽、环境等影响出现的丢包和误码极为敏感,本文提出一种在解码端基于人脸检测的自适应空域差错掩盖算法,根据正确接收帧的人脸位置及人脸运动的趋势预测受损帧人脸的位置,对于受损帧人脸内五官区域的宏块采用水平双线性插值,对于背景区域宏块采用自适应多方向插值算法。实验结果表明与现有算法相比主客观质量都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20.
高清MJPEG2000编解码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提出了一个软硬件相结合的基于高清视频标准的MJPEG2000视频编解码器方案,利用硬件实现JPEG2000,软件部分对硬件输出码流打包实现M-JPEG2000,实现了高清电视信号非实时编解码,可支持我国暂行数字电影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