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由于楚雄盆地构造圈闭形成期与源岩主要生排烃期不匹配,导致了长期以来按构造圈闭部署的油气勘探工作屡遭失败。深盆气理论与勘探实践表明,在盆地坳陷中心或上倾斜坡地带可以形成非构造型的深盆气藏。认为楚雄盆地具备深盆气形成的基本地质条件:上三叠统煤系厚度大,热演化程度高,生气强度可达(40~60)×108m3/km2;广泛发育致密砂岩储集层,坳陷主体部位上三叠统连片分布,天然气保存条件较好;盆地西部坳陷和北部坳陷及其斜坡区是深盆气勘探的有利地区。还认为:该盆地上三叠统煤系生、储、盖层相互叠置,可构成下生上储、上生下储和自生自储等多种成藏组合;在有断层沟通条件下,也可以于煤系之上的侏罗系地层中形成次生的常规成藏组合;若运用深盆气勘探理论,并从动态演化的观点重新评价,可望在该盆地天然气勘探上获得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2.
再议四川盆地西部坳陷深盆气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叶军 《石油实验地质》2008,30(2):109-114
四川盆地西部坳陷(简称川西坳陷),在盆地类型、烃源岩性质、源—储组合关系、储层致密等方面具备深盆气成藏条件。但川西坳陷是一个多期构造作用形成的叠合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大量排烃作用发生在储层致密化之前,天然气主要在水动力和浮力作用下运聚成藏,在成藏机理上与深盆气有本质差异。上三叠统同一套储层在区域上不具气水倒置关系,天然气聚集带特征明显,主要受燕山期和印支期古隆起控制,气水分布规律与深盆气大面积饱含气不同,其最高单井日水产量可达1000m3以上。川西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天然气现今气藏类型主要以复合圈闭为主,含气丰度和地层水分布受圈闭内的裂缝及成岩储渗体控制,没有统一的气水界面。须4气藏可能是动态散失破坏的残余气藏,储量损失部分被地层水占据,含水丰度普遍较高。川西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是常规机理成藏,经过了多期构造运动作用的叠加—调整—改造后,成为具有非常规气水分布特征的天然气勘探领域,不属于深盆气范畴。   相似文献   

3.
银根—额济纳盆地构造演化与油气勘探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银根—额济纳盆地基底由多板块组成.中、新生代盆地构造演化经历了早三叠世热拱隆张、早—中侏罗世初始裂谷、早白垩世裂谷发育、晚白垩世引张坳陷及第三纪挤压坳陷等阶段,形成了不同类型的构造圈闭,与中—下侏罗统煤系烃源岩、下白垩统半深湖相烃源岩形成生储组合.油气勘探方向为单断凹陷多级断阶带的断鼻、断块构造油气藏和缓坡带的地层岩性油气藏以及双断凹陷的滚动背斜构造油气藏.提出了小湖盆围绕"洼槽"烃源岩开展"近源"油气勘探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银根-额济纳旗盆地油气地质特征及油气勘探方向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银根-额济纳旗盆地是中新生界陆相盆地,前中生界构成盆地基底。晚三叠世进入了断陷盆地发育阶段,早白垩世为断陷盆地全面发展期,晚白垩世为坳陷期,其后表现为挤压抬升状态。发育中下侏罗统和下白垩统两个含油气系统,生、储、盖条件及其组合十分优越,勘探实践证实有过油气运聚,展示了盆地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目前需要抓住勘探重点,从有利区带和圈闭入手,注重湖相沉积演化的特点和岩浆岩对烃源岩演化及油气成藏的影响,寻找突破口,打开该区油气勘探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5.
川西前陆盆地勘探思路分析   总被引:18,自引:5,他引:13  
受龙门山推覆构造的影响,川西前陆盆地的构造形变、沉积充填、圈闭类型在平面分布上存在较明显的差异.从总体上看,靠近龙门山前构造形变较强烈,地层倾角较陡,远离龙门山构造较为平缓;盆地中充填的上三叠统、侏罗系、白垩系主要以冲积扇、河流、三角洲、湖泊等沉积体系为主,龙门山的多期推覆活动以及推覆作用的向盆内推进,造成盆内地层以向上变粗的反粒序为主和沉积中心的有序迁移;靠近龙门山前主要以发育构造圈闭为主,进入盆内则以构造-岩性圈闭为主;地层水矿化度也表现为自龙门山向盆内增高.由此看来,川西前陆盆地不同构造部位必然具有不同的成藏条件,当然也应采取不同的勘探战略:龙门山前应中浅层兼顾,以构造圈闭为主要对象进行立体勘探;前陆深坳区,地层异常压力高,具有形成深盆气的条件,是深盆气的有利勘探场所;前陆隆起区应特别注意须家河组二段的尖灭区,以构造-岩性型圈闭为主要勘探目标;燕山期古隆起是浅层侏罗系天然气的运移指向区,应以浅层侏罗系天然气勘探为主攻方向.  相似文献   

6.
川西前陆盆地勘探思路分析   总被引:13,自引:9,他引:4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1,22(3):210-216
受龙门山推覆构造的影响,川西前陆盆地的构造形变、沉积充填、圈闭类型在平面分布上存在较明显的差异.从总体上看,靠近龙门山前构造形变较强烈,地层倾角较陡,远离龙门山构造较为平缓;盆地中充填的上三叠统、侏罗系、白垩系主要以冲积扇、河流、三角洲、湖泊等沉积体系为主,龙门山的多期推覆活动以及推覆作用的向盆内推进,造成盆内地层以向上变粗的反粒序为主和沉积中心的有序迁移;靠近龙门山前主要以发育构造圈闭为主,进入盆内则以构造-岩性圈闭为主;地层水矿化度也表现为自龙门山向盆内增高.由此看来,川西前陆盆地不同构造部位必然具有不同的成藏条件,当然也应采取不同的勘探战略龙门山前应中浅层兼顾,以构造圈闭为主要对象进行立体勘探;前陆深坳区,地层异常压力高,具有形成深盆气的条件,是深盆气的有利勘探场所;前陆隆起区应特别注意须家河组二段的尖灭区,以构造-岩性型圈闭为主要勘探目标;燕山期古隆起是浅层侏罗系天然气的运移指向区,应以浅层侏罗系天然气勘探为主攻方向.  相似文献   

7.
浅谈塔里木盆地台盆区天然气勘探前景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塔里木盆地是一个由古生代克拉通盆地与中、新生代前陆盆地叠合而成的大型叠合盆地。克拉通盆地天然气成藏的主要控制因素为:巨厚的烃源岩、长期的低地温背景是长期生烃、多期成藏的重要条件;古隆起、古斜坡控制了古生界海相油气的运移、聚集与成藏;古岩溶储集体为古生界碳酸盐岩大型油气田的形成提供储集空间;古生界非构造圈闭是大型油气田的主要圈闭类型;油气成藏封闭系统的演化控制了盆地古生界油气资源及勘探方向。塔河油田9区凝析气藏和和田河气田是克拉通盆地天然气成藏的两个实例。主力烃源岩的生烃期特征决定着克拉通周缘的隆起带具有较好的天然气聚集成藏条件,下古生界烃源岩相邻的层位和地区是天然气勘探的重要目标。应加强对巴楚-麦盖提地区、满加尔坳陷周边地区高成熟-过成熟海相天然气的勘探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8.
川西坳陷上三叠统天然气成藏主控因素及形成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川西坳陷上三叠统天然气藏的形成机理及构造演化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沉积储层和圈闭发育特征研究,运用成藏动力学的原理和方法,系统归纳川西坳陷上三叠统天然气成藏的主控因素,划分成藏体系并总结形成模式。综合研究认为,川西坳陷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具备形成大中型气(田)藏的条件;充足的烃源岩和较高的生气强度、良好的输导条件、适时的古隆起和古斜坡、圈闭发育、大面积分布的巨厚储层、优良的保存封盖条件是控制上三叠统天然气成藏的主要因素;上三叠统包括下部和上部两个成藏体系,下部成藏体系包括高压驱赶和低压吸拉两种天然气成藏模式,上部成藏体系主要以毛细管导入、水溶气运移释放和浮力顺优势通道输导等3种天然气成藏模式为主,不同模式具有不同的成藏动力学机制和不同的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9.
鸡西盆地位于黑龙江省东部 ,1985年见天然气显示 ,盆地有效勘探面积约占盆地面积的二分之一 ,生油坳陷局部遭受破坏 ,地质条件复杂 ,勘探风险较大。盆内主要充填白垩系及第三系 ,其中下白垩统分为鸡西群和桦山群 ,主要含煤层系鸡西群是油气勘探的目的层。下白垩统东荣组含海湾泻湖相暗色泥岩 ,而城子河组与穆棱组发育沼泽相煤和高碳泥岩。下第三系永庆组深湖相暗色泥岩丰富。烃源岩类型及纵向分布层位差异受沉积充填序列控制。孔隙型储层物性较差 ,具有实际意义的是裂隙型储层。生储盖组合匹配 ,已发现的天然气源于下白垩统鸡西群煤系地层 ,含气层的盖层是厚层泥岩与凝灰岩。鸡西盆地含有较丰富的天然气资源 ,大部分为煤成气 ,是一个含气盆地 ,应以天然气勘探为主要目标。建议在梨树镇坳陷下白垩统找气 ,在平阳镇坳陷下第三系找油  相似文献   

10.
四川盆地上三叠统深盆气藏研究   总被引:31,自引:5,他引:26  
川西前陆盆地的盆地演化、盆地结构和相对稳定的斜坡构造有利于深盆气的形成和聚集.上三叠统为海陆过渡相和陆相湖盆沉积,以三角洲沉积为主的砂体十分发育,晚侏罗世中期至早白垩世末期储层开始致密化,早白垩世以后储层进入超致密阶段,但对于深盆气仍是十分有效的储层.砂体的上覆和下伏层均为暗色泥岩夹薄煤层的气源岩,因此对深盆气的聚集和富集成藏十分有利.煤系气源岩分布广、厚度大、生气潜力高、热演化程度高,从而为川西坳陷深盆气的形成提供了充足的气源.在早白垩世-晚白垩世中期,源岩进入生气高峰,为深盆气形成的重要时期,造成孔隙中流体体积急剧膨胀,引起川西区处于超压环境.喜山运动后盆地大范围仍处于水动力交替停滞带,上三叠统深盆气藏大面积具有整体封存条件.因此,上三叠统形成了一个几乎覆盖全盆地的特大型深盆气藏.通过对深盆气藏的主控地质因素的分析,可将川西坳陷划分为深盆气分布区、气水过渡带和上倾含水区(常规气藏分布区)等三个区带.从全盆地看,气水分布具有明显的倒置关系,深盆区内气水分布不受构造控制.  相似文献   

11.
四川盆地中部震旦系天然气勘探前景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运用气藏地球化学研究方法,对安平1井、高科1井的储层沥青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天然气非烃组分、甲烷碳同位素特征进行了研究,认为安平店-高石梯地区的油源和气源均来自下寒武统筇竹寺组泥岩.并结合区域构造发展史和岩石薄片等基础地质研究,提出了该区震旦系的油气成藏模式,指出安平店-高石梯构造具有较好的天然气勘探前景,主要产层应为震旦系灯影组四段.要找到具有工业价值的天然气,其关键在于寻找好的储层,应避开沥青封堵带打井.   相似文献   

12.
油气化探在塔里木盆地油气勘探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为了配合塔里木盆地的油气勘探,在塔里木盆地北部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地表油气化探普查和井中化探勘探工作。近20年油气化探的成果表明:在已知油气藏(田)上方有较好的化探异常显示,异常模式以环状或半环状晕为主;化探技术在未知区油气远景的预测评价、油气化探异常的圈定和评价等方面效果良好,许多化探异常经钻探后证实具有工业油气流;井中化探技术在现场随钻预测和发现井中的油气显示层方面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塔里木盆地天然气资源及勘探方向   总被引:29,自引:17,他引:12  
塔里木盆地发育3套优质气源岩,具备充足的气源条件。由于塔里木盆地各构造单元的勘探程度不同,近年来又取得了许多新的勘探成果,因此,采用新思路、新方法、新概念重新对塔里木盆地进行了新一轮油气资源评价。最新评价结果是塔里木盆地油气总资源量为123.37亿t油当量,其中油资源量为59.94亿t,天然气资源量为79599.43亿m3。目前全盆地天然气探明度很低,勘探潜力巨大。研究结果显示,库车坳陷是近期天然气勘探的主战场,塔西南坳陷是天然气勘探的接替区,塔东地区是天然气勘探的准备区。  相似文献   

14.
塔里木盆地油气勘探若干地质问题   总被引:37,自引:5,他引:32  
从塔里木盆地演化的特殊性入手,分析了克拉通盆地的活动性和前陆盆地的再生特点;通过油源对比认为,塔里木盆地是我国唯一在下古生界找到海相成因工业性油藏(而不仅是气藏)的地区,提出了海相油藏“多期成藏,晚期保存”的观点;并对塔里木盆地油气资源气多于油作了总体估计;分析了前陆区和台盆区寻找大油气田的主要难点,指出非构造圈闭勘探和碳酸盐岩储集层预测是制约台盆区油气勘探的两大因素;强调塔里木盆地寻找大油气田的努力要坚持下去  相似文献   

15.
鄂尔多斯盆地天然气勘探领域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鄂尔多斯盆地的天然气勘探发展对全国天然气市场供应具有重要意义。目前该盆地探明率低,还有较大勘探潜力,其天然气储量增长将主要集中在上古生界山2段和下古生界马五段,下古生界以岩溶储层为主,建议主攻目标为靖边潜台东部及周边,2个预备地区为中央古隆起东坡和宜川-黄龙。上古生界以大面积地层岩性油气藏为主,主攻目标为统万城-镇北台-子洲-清涧和府谷-佳县地区,3个预备地区为铁克苏庙及靖边潜台西南侧的城川地区、西南(镇原)和宜川-黄龙地区。文章最后针对该盆地目前的勘探进展情况,提出了一系列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鄂尔多斯盆地煤层气与深盆气的关系   总被引:12,自引:10,他引:2  
随着深盆气理论在鄂尔多斯盆地的应用,盆内上古生界的气藏不断被发现,储量逐年上升。关于深盆气的气源问题人们一直争论不休。根据现代天然气和煤层气地质理论,在搞清鄂尔多斯盆地深盆气地质条件基础上,用先进的煤层气专项分析测试仪器进行了大量分析测试,证实了鄂尔多斯盆地中北部丰富的煤层气是上古生界山2段和盒8段深盆气藏的补充气源这一客观事实。  相似文献   

17.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深盆气成藏模式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文章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致密砂岩储层的分布特征、物性特征以及天然气成藏条件等进行分析,提出了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深盆气成藏的新模式,认为其成藏过程是天然气在垂向上向上排驱地层水并就近聚集,而不是长距离侧向运移的结果;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的气水分布从严格的意义上讲并不属于气水倒置的范畴,而是大量各自独立的致密砂岩天然气藏在平面上投影叠合的表象。根据这些结论,不仅对鄂尔多斯盆地,而且对阿尔伯达盆地的经典深盆气藏的气水倒置分布的观点也应该重新认识。  相似文献   

18.
陕甘宁盆地是一个大型聚煤盆地,上古生界石炭—二叠系和中生界侏罗系是其两套主要的含煤层系。石炭—二叠系煤层镜质组含量高,热变质程度较高,含气量大,煤层气资源量为68×1012m3,有利勘探部位主要位于盆地东缘和西缘;侏罗系煤层镜质组含量较低,热变质程度低,含气量相对较小,煤层气资源量为42×1012m3,有利勘探目标主要分布在盆地内部。指出了上述两套层系的6个勘探目标,其中侏罗系煤层气有利目标区为:正宁地区、乌审旗地区;石炭—二叠系煤层气有利目标区为:吴堡—永和地区、韩城地区、银洞子地区、横山堡地区。  相似文献   

19.
吐哈盆地油气分布特征及勘探方向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吐哈盆地继台北凹陷侏罗系勘探取得重大突破, 发现大量煤成烃油气田后, 又在台南凹陷三叠系发现了稠油油田, 表现出多层系、多类型复合含油的特点。在盆地形成演化分析基础上, 通过对三大含油气系统和四大聚油单元的油气地质条件、聚集规律的探讨和资源潜力的评价, 提出了着眼侏罗—白垩系、二叠—三叠系及石炭系三大含油系统, 立足台南、台北、托克逊、哈密四大聚油单元, 遵循科学勘探程序, 实现油气储量持续增长的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