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刁杰 《江西化工》2022,38(1):103-106
本文介绍了地表水环境中微塑料污染的来源、现状及危害,综述了针对微塑料污染可行的防治方法,为地表水环境中微塑料污染的风险管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微污染原水强化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近年来国内外针对由微污染原水制饮用水的处理技术发展状况进行了综述。针对地表水水质受污染的现状,以国内外有代表性的净水技术研究为主线,阐述了近年来预处理、深度处理和强化混凝等强化处理技术用于微污染原水处理的研究进展与发展前景。特别地强调了在众多微污染原水强化处理工艺技术中,使用高效混凝剂实施强化混凝处理是最为有效、经济可行的方法之一,已成为目前微污染原水处理技术的研究热点。进而,在对国内现有普遍使用的混凝药剂做介绍的基础上指出,结合我国地表水水质区域和季节特点,开发普适性和专用性高效混凝剂,可为提高我国微污染原水处理工艺水平,保障饮用水供水水质提供一条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微纳米曝气技术是利用微纳米气泡提高水体中溶解氧含量,增强好氧微生物活性,为改善水环境提供帮助的一种技术方法。微纳米曝气技术因克服了传统曝气技术的一系列缺点而受到关注。本文介绍了微纳米曝气技术的定义、优点以及该技术在水环境中的应用现状,重点介绍了该技术对不同类型污水处理的效果,最后对微纳米曝气技术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液液分散与液滴生成是化工生产最典型的多尺度动态过程之一,针对该类过程的精准控制是化工研究的难点与重点。近年来,伴随机械微加工与流体微量输运技术的快速兴起,基于微米尺度作用的微化工技术在液液分散与液滴生成的调控中展现出了显著优势,成为化工研究的前沿方向。本文针对近年来在微分散基本规律、微分散动态界面现象与微分散标准颗粒材料等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围绕微分散基本规律,介绍了微尺度液滴破碎的主导作用力、液液微分散流型及微分散数值模拟方法;围绕微分散动态界面现象,分析了动态界面张力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围绕微分散标准颗粒制备,简述了微分散颗粒制备的主流技术及其适用范围。同时,针对相关领域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微生物固定化修复技术在氮污染地表水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表水中氮污染日益严重,由于氮污染地表水的特殊性,常规修复方法难以发挥高效作用。鉴于微生物固定化修复技术的诸多优点以及在含氮废水中的应用,本文阐述了微生物固定化技术修复氮污染地表水的可行性,并探讨了该技术需要解决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液滴微流控技术在化学化工、生物医学等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而微通道内的液-液多相流动则是液滴微流控技术中最常见的流动现象,深入研究其机理及其内在规律对相关装置与过程的优化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系统地综述了研究微通道液-液多相流常用数值研究方法,回顾了连续力学方法与介观动理学方法的研究进展,详细介绍了界面追踪方法与界面捕捉方法的特点以及常用模型,讨论了多种模型的应用情况,论述并对比了不同模型的优势与限制。为进一步开展微通道液-液多相流行为规律及其内在机理的研究提供有益借鉴。微通道内多相流动涉及多种流体与界面的相互耦合,应进一步深入研究在模型简化的基础上实现更精确的界面与流体动力学行为描述。  相似文献   

7.
微纳米气泡以其粒径小、存在时间长、传质效率高以及可产生羟基自由基等特性,已在水污染氧化降解领域受到广泛关注。介绍了微纳米气泡的产生机制与行为特性,系统概述了微纳米气泡氧化技术在地下水水体修复、废水处理及地表水净化方面的研究进展。最后,提出了微纳米气泡氧化技术应用于水污染消除的挑战,并展望了微纳米气泡氧化技术在水环境控制中的应用前景和后续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8.
针对微流域及农村面源污染、河道治理等水环境问题,基于透水坝技术试验研究并结合人工湿地、快速渗滤以及曝气等原理,设计出生态拦污坝模型。以期为改进透水坝系统提出建议和解决微流域及农村面源污染控制问题,达到治理河道,促进水体自我修复以及保护生态多样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由于非线性动态特征,液液界面破裂过程常伴随卫星液滴的产生,对基于液滴的微流体技术生产液滴的均一性和精准化目标提出了挑战。阐释了微流体界面失稳的复杂动力学特征,剖析了界面失稳的影响因素,并分析了伴随界面失稳而产生的卫星液滴的现象与原理。结合惯性微流体新概念,总结了卫星液滴的惯性分离机制。展望了卫星液滴生成-惯性微流体分离一体化及其并行化数目放大的构想。相关工作的开展,有利于实现微流体技术生产单分散性液滴的精准化目标,为微流体与复杂流体相关的界面动力学行为与调控夯实基础。  相似文献   

10.
毕薇  林志坚 《广东化工》2016,(13):110-111
针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特点,文章介绍了几种主要的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物理修复技术、化学修复技术和生物修复技术,分析了不同修复技术的特点及其存在的问题,同时在此基础上,对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旨在为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提供理论依据和科学支持。  相似文献   

11.
水体黑臭是水环境污染的极端现象,严重制约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微纳米曝气技术具有气泡粒径小、水中停留时间长、传质效果好、界面ζ电位高等优点,有望应用于黑臭水体水质净化的应急处理和底泥微生境系统修复.文中从微纳米气泡的特性出发,考察了微纳米曝气技术对黑臭水体上覆水体和底泥中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微纳...  相似文献   

12.
微纳米气泡具有很多独特的性质,如超长寿命、表面带电、比表面积大和传质效率高等。由于这些独特性质,微纳米气泡在诸多领域表现出巨大的应用前景,如水处理、农业、清洗、生物医药、土壤改良等。文中重点介绍了微纳米气泡在农业、水产养殖业中的应用。首先,介绍了微纳米气泡的定义和特性;其次,对微纳米气泡在农业养殖方面的应用进行了简要综述,如微纳米气泡改性材料可以提高水中溶氧量,进而提高鱼类存活率,可以促进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植物种子发芽。最后,重点介绍了研究团队应用微纳米气泡技术于水稻种植,并从其对土壤改良、水质提升、水稻产量和品质的提升方面进行了综述,发现微纳米气泡技术及利用其配置的微生物活菌制剂可以有效改善土壤的微生物菌群,修复养殖尾水,提升水稻的固氮能力,从而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但相应的机理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我国是工业用水大户,微污染水作为工业用水的主要组成部分,对其回收再利用对于水资源节约具有深远意义。本文详细介绍了微污染水的概念、微污染水传统水处理方法以及电吸附在微污染水中处理中的应用,对比了电吸附水处理技术的优缺点,结合微污染水处理特点分析了电吸附技术发展趋势。指出电吸附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水处理技术,具有能耗低、操作方便、维护简单、去除效果良好等优点,在微污染水脱盐领域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特别是在水资源回用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虽然,电吸附技术在微污染水处理领域已经有了部分应用,但仍旧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为此,本文指出研发抗污染、高通量的膜材料,利用绿色高效的电吸附技术实现不同水处理技术的集成优化,是微污染水处理的技术方向。  相似文献   

14.
徐晨翱  李攀 《净水技术》2021,40(2):100-106,135
膜污染是阻碍膜分离技术大规模推广应用的主要问题之一,膜污染控制技术一直都是膜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其中,基于气液两相流的膜污染防控技术已经得到了诸多研究和广泛应用。微纳米气泡因其不同于普通大气泡的独特物理化学性质,近年来在各个领域被广泛关注,而微纳米气泡控制膜污染的研究也日益活跃。文中综述了气液两相流控制膜污染技术的相关研究成果,重点总结了微纳米气泡在微滤、超滤、反渗透、膜蒸馏等膜分离过程中控制膜污染的效果及机理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应用微纳米气泡技术的关键科学问题,展望了微纳米气泡在膜污染控制领域内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5.
张旭  张小波 《辽宁化工》2011,40(2):145-147
介绍了我国水资源的现状,提出了微污染水源的一些处理技术,为水处理技术的发展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MBR处理微污染水源水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膜生物反应器(MBR)是一种高效的水处理技术,随着人们对水质要求的提高以及膜技术的成熟,MBR近年来受到广泛的关注.介绍了MBR的发展及类型,并结合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对其处理微污染水源水的效果、影响因素及膜污染情况进行了分析总结,以期为MBR在微污染水处理中的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微/纳米气泡技术在金属表面脱脂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微/纳米气泡技术的发展历史和应用范围,并将微/纳米气泡应用于清洗领域中的脱脂试验中。试验结果表明,微/纳米气泡技术在脱脂试验中的使用,可以减少甚至不用脱脂剂,在清洗行业中是一种节能环保新技术。  相似文献   

18.
综述了近年来微纳层叠挤出技术及其制品性能,重点介绍了国内外微纳层叠挤出技术发展历程及微纳层叠挤出制品在力学性能、光学性能、阻透性能、导电性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为今后微纳层叠挤出技术的研究以及开发新型功能复合材料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微污染水中的氮含量超标不但造成水体的富营养化,而且通过饮水途径危害人体的健康安全。微污染水体脱氮已经成为我国水环境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该文综述了含氮微污染水代表性处理技术及其中的关键性影响因素,并对处理技术发展方向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20.
我国北方地区地表水大多数为夏季高藻、冬季低温低浊的微污染水源水,常规工艺对高藻、低浊的微污染水源水处理效果较差,而集气浮和过滤技术一体化的浮滤池工艺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难题。该文分析了浮滤池工艺的原理,论述了浮滤池的演变过程及国内外应用实例,并总结了浮滤池的工艺优势及运行过程中的影响因素,最后展望了浮滤池工艺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