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传统的轨道车门安全监测系统只能监测到驱动电机的参数,而无法实时监测车门的锁闭状态,因此设计了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车门锁闭状态安全监测系统。该系统以树莓派Raspberry Pi-3B开发板为控制核心,利用高清摄像机和闪光灯采集车门关门过程中丝杆上撞块运动的视频和图像信息,经图像去噪算法处理后,将数据发送到服务器端,最终实现对车门锁闭状态的远程监测。实际测试结果表明,系统能有效监测到车门关门时撞块的运动信息,通过设定有效阈值,系统能准确判断出车门锁闭状态。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一种用于车辆门系统的单向逆止离合锁闭机构。由电动机控制离合锁闭机构实现车门的轴向开关运动,而在非紧急情况下车门无法自行打开或者被手动打开,且在运行过程中摩擦力小,降低零部件磨损,达到车辆门更加安全、耐久、可靠、单向逆止离合等目的。  相似文献   

3.
郑州地铁2号线的空调模式采用全新风模式,导致正线发生多起车门系统单门锁闭机构故障,极大地影响了正线行车安全。因此,分析锁闭机构故障产生机理,在库内进行模拟试验,确定了故障产生原因,并制定了有效的解决方案,既提高了车门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又为正线车门故障处理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前,国内的地铁列车司机室车门大多采用的是手动式机械门,且又将车门的状态开关串联在门联锁环路中,此种设计存在机械式锁闭系统由于故障意外打开而导致门联锁断路、列车触发紧急制动的故障,严重影响司机的安全及正常运营秩序。本文旨在提供一种解决此类故障的方案。  相似文献   

5.
使用有限元法对某微型客车前门进行了侧面碰撞仿真分析.利用在Hypermesh中建立的车门碰撞有限元模型,在LS-DYNA中求解得到碰撞发生时的能量变化及车门变形情况.通过对计算结果的分析,得出该车门耐撞性不足的特点.通过在车门内部布置防撞梁来改进其耐撞性.改进前后的分析结果对比表明,防撞梁吸能效果优异,可以有效地提高车门的碰撞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针对轨道车辆的客室车门故障频发的问题,设计一种内置于车门电机内部的智能数据采集系统。该系统以STM32为开发平台,硬件部分集成了电机电流采集电路、温度采集电路、转速采集电路、无线传输电路以及STM32外围电路。最后该系统把采集的电机数据通过无线传输的方式传输到上位机,这样就可以在上位机上实时地查看电机的各项参数,达到对车门电机实时监测的目的。实际使用表明该系统可以适用于车门电机的数据采集,可以实时监测电机运行时的转速、转角、电流、温度等数据曲线,通过对电机各个曲线的分析可得出车门的开关门时间、开关门速度以及电机本体的温度等信息,给后期车门系统的检测维修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正2018年11月9日,镇海炼化机动处完成了重油催化装置30个传感器的调试,泵群状态监测系统率先在该装置上应用。为装置的平稳运行又加上了一道"护身符"。泵群无线状态监测系统的实施及投用能大大提高动设备的管理水平。该系统是利用镇海炼化即将建成和投用的4G基站,从传感器到现场网关、公司内部4G网络到服务器,全过程实现无线数据采集和传输,实时监测机泵运行状态的智能状态监测系统。  相似文献   

8.
针对单只传感器无法准确判断车内是否有危险发生,基于模糊信息融合理论,提出了一种应用多传感器模糊信息融合的监测方法,获取精确的状态估计。以单片机作为中央处理器,设计了车门控制系统,实时监测和处理车内的状态,必要时自动打开车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针对汽车开启车门时容易撞上车门侧面高于车门门槛的盲区障碍物或与其他交通参与者发生碰撞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超声波检测的车门安全开启检测及提醒系统,利用光电码盘的输出脉冲信号来测出车的瞬时速度,在车停下来及车门解锁时,汽车车门两端以及汽车尾部超声波检测到障碍物,ECU接收到超声波检测到的信息进行处理控制,当存在障碍物时警报系统发出对应的警报声提示及警报灯闪烁。避免打开车门时发生交通事故或者损坏车门。  相似文献   

10.
对某车型车门系统玻璃下降过程中出现的电机与车门系统共振问题进行研究,采用噪声振动数据采集系统对车门系统的共振噪声进行频谱分析,为量产质量整改及项目前期车门系统开发提供参考。结论如下:额定电压下,该车门系统的固有频率为87.89 Hz,在电机转动频率范围内(78.16~89.33 Hz)有共振噪声的可能;通过改变电机的转动频率能够避免共振问题;通过增加隔振块能有效缓解振源的传递,从而改善共振问题。  相似文献   

11.
《机械科学与技术》2015,(8):1273-1278
应用试验方法和有限元法对车门内饰板总成的侧面耐撞性进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优化缓冲块的结构设计,以获得更高的吸能特性。参照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确定门内饰板总成胸部、腹部及胯部的碰撞区域,设计、制造冲击头,并在摆锤试验台上对其进行耐撞性测试;基于LS-DYNA平台,建立门内饰板总成的有限元模型,其中材料模型中主要参数均通过实验直接获取,基于建立的有限元模型进行耐撞性分析,模拟结果和试验结果符合较好;以建立的有限元模型为基础,基于实验设计和支持向量机方法建立缓冲块吸能特性的替代模型,并以此为基础对缓冲块进行结构优化。优化后缓冲块吸能增加86.0%,门内饰板总成吸能增加42.2%。  相似文献   

12.
车身轻量化已经成为当前研究的重要方向,而车门作为汽车车身的一个相对独立的部件,如何在保证性能要求的基础上实现其轻量化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为实现车门轻量化,并保证其刚度、模态及耐撞性等性能,同时提高设计的稳健性,提出了一种基于连续Taguchi方法和TOPSIS-熵的多目标离散稳健优化算法;该方法充分利用了试验数据的决策信息,使优化效率大大提高。采用提出的算法对国内某款汽车前门结构进行优化的结果表明,不仅能满足刚度和模态要求,车门质量下降了28.44%,柱碰工况所吸收的能量增加了3.07%,同时提高了车门系统的稳健性,在工程实际中,具有非常强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具体矿山输送系统安全巡检要求的分析,结合该矿山在信息化进程中构建4G网络的实际情况,围绕着自动巡检无线通讯系统构建这一主题,完成了基于4G网络自动巡检监控系统的构建,并进行了相应的调试。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实现实时监测输送系统的运行状态,并能够生成实时运行状态的信息报表。  相似文献   

14.
阐述了轿车一体化关门系统的机械结构和自动控制器的设计过程,该系统基于MC9S08AW32,设计了微控制器(MCU)及其外围电路、直流电机驱动电路,实现了对车门锁的状态监测与控制。经实验验证,一体化关门系统的各项指标都达到了闭锁的要求,能够及时响应关门动作,大大减小了关门动作对门锁的损坏,更能在门未关好时及时关闭车门,从根本上杜绝了车门未关的危险情况发生。  相似文献   

15.
一类碰撞振动系统周期运动的全局稳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耿厚才 《机械设计》1997,14(7):19-21,30
一类碰撞振动系统周期运动的全局稳定性耿厚才(青岛建筑工程学院266520)1力学模型力学模型如图1所示,撞块放于支架上,振动体在扰力F0sin(ωt+φ)作用下在铅直方向作受迫振动,当振动体向上运动与静止的撞块接触时发生碰撞,撞块跃起然后又落在支架...  相似文献   

16.
针对地铁车门系统在培训教学中只能满足机械拆装及简单操作等问题,介绍了一种结构简单、安全性高、具有实时监测功能的塞拉门智能培训系统的设计方案,通过介于电子门控单元与终端显示模块之间的DSP监测模块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由终端显示模块对电机电流曲线、路程/时间、故障代码等车门状态的电气参数进行接收、存储及显示,达到实时监控车门状态、故障模拟处理及学员过程考核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车门作为地铁列车的重要组成且频繁使用的部分之一,是保障列车安全、准确、高效运营的基础。针对南昌地铁车门项目,主要从博得塞拉门与康尼塞拉门系统的结构、锁闭解锁工作原理进行解读和对比,找出两种塞拉门系统的相似性和差异性。通过研究,对相关专业人员在认知塞拉门系统和提升处理常见故障的业务水平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8.
李林宏  刘文宝  李萍 《机械》2005,32(1):55-56
通过构建无线局域网,结合传感技术,设计了一种新的机器运行状态的监测系统。该系统能实现对机器运行状态的实时在线监测,并给出报警;也能够将数据进行存储与分析,为寻找机器的运行状态规律提供数据支持。同时,该系统具有无线传输的优点,特别适用于一些危险环境中的机器运行状态信息监测。  相似文献   

19.
针对汽车侧面碰撞安全性问题,运用显式非线性有限元软件LS-DYNA对国产某轿车的侧门碰撞强度进行了仿真分析.通过对车门碰撞参数指标加以分析,得出该车门碰撞安全性较差,吸能效果不够理想的特点.利用改变车门内防撞板的结构和放置方式以及将材料由普通钢改为高强度钢的手段优化车门防撞强度.由改进前后的数值计算结果对比表明,优化后车门在侵入量,侵入速度,加速度以及吸能方面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从而加强了车门碰撞强度,提高了汽车侧面碰撞安全性.  相似文献   

20.
《机械工程学报》2020,56(4):115-124
针对车辆高速紧急工况下的主动避撞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工况辨识的自适应避撞控制策略。以实时交通环境信息与车辆状态信息为基础构建一种紧急工况避撞模式分类方法,该方法把紧急工况避撞模式分为制动避撞、转向避撞、协调避撞三种模式。对于制动避撞模式,设计一种考虑路面附着条件和驾乘人员舒适度的纵向制动避撞策略;对于转向操纵避撞模式,构建基于多项式路径规划的避撞策略;对于制动和转向协调避撞模式,设计一种基于数据驱动的自学习协调控制策略。不同控制策略的期望输出通过比例积分微分(Proportional integral differentiation, PID)下层控制器对期望值进行跟踪来完成避撞。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中搭建Simulink-Carsim汽车紧急避撞控制联合仿真平台,基于该平台进行多种工况的虚拟试验来验证控制系统的实时性和有效性。结果表明,控制系统能自动有效识别当前紧急工况该采取何种避撞操纵,在完成避撞的同时也能保证车辆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