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采用泡沫整理技术对织物表面进行亲水或疏水整理,开发适于日常服用的单向导湿织物面料,探讨了整理剂种类、组织结构对聚酯及纯棉织物单向导湿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用泡沫整理对聚酯和纯棉织物外表面进行亲水和疏水整理后,实现了单向导湿功能。不同种类整理剂的作用有较大差异,亲水整理剂HSD、疏水整理剂HK-PFCO的效果较好。组织结构对织物单向导湿效果也有重要影响,5种聚酯织物中,变化方平组织单向导湿性能最好,而绉组织最差;两种纯棉织物中,变化方平组织的单向导湿性能优于斜纹组织。  相似文献   

2.
通过在涤纶织物单侧涂覆无氟防水剂,制备出全疏水型单向导湿织物。研究了防水剂用量对织物单向导湿性能的影响,并模拟出汗状态下的保暖性能。结果表明,防水剂质量分数为2%时,织物单向传输指数(R)为825.8%,液态水分管理综合值(OMMC)为0.82。在模拟出汗状态下,全疏水单向导湿织物与含有亲疏水结构的单向导湿织物相比,前者能使人体皮肤温度提高2.2℃,可用于具有吸湿速干保暖效果的冬季运动服装。  相似文献   

3.
单向导湿织物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伟  黄晨  靳向煜 《纺织学报》2016,37(5):167-172
从差动毛细效应和润湿梯度效应的角度总结了纺织材料的单向导湿原理。阐述了单向导湿织物主要制备方法:化学法和结构设计法,并对 2 种制备方法的优缺点进行评述;总结了影响织物单向导湿效果的主要因素,即化学因素与物理因素,通过合理控制影响因素可实现优异的单向导湿效果。在此基础上指出了传统单向导湿性能测试方法存在的局限性以及相应评价指标的优点与不足,并对比分析了一种新型测试仪器:液态水分管理系统。最后根据当前单向导湿纺织品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从机制研究、制备方法及测试方法 3 个方面提出针对性建议,并展望了单向导湿织物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印染》2016,(23)
通过设计织物编织结构、树脂整理改性棉纤维和印染后整理工艺,织造了里层为拒水整理棉纤维、外层为亲水整理涤纶纤维的涤盖棉单向导湿织物,并测试了织物的单向导湿性能。结果表明,生产的涤盖棉织物单向导湿性能较好,且吸水速率高。  相似文献   

5.
王洪杰  胡忠文  王赫  凤权  林童 《纺织学报》2022,43(11):195-202
为进一步推动单向导湿技术在纺织领域的应用并拓宽单向导湿纺织品的应用领域,对近几年单向导湿纺织品的研究和发展现状及应用进行综述。从表面能梯度角度首先介绍了单向导湿纺织品的设计原理、常用制备方法、发展过程以及最新研究进展;然后分析了不同制备方法的优缺点;并对其应用领域进行分类与性能探讨,包括服用、雾水收集与油水分离以及传感器、空气过滤等领域;阐述了单向导湿性能在各个应用领域所起到的作用,讨论了目前单向导湿纺织品的发展潜力和面临的问题;最后针对当前单向导湿纺织品在制备方面的局限性,提出了可能的解决方案,展望其未来发展方向,以期为单向导湿纺织品的广泛应用提供理论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羊毛织物服用舒适性能,提出基于圆网印花涂层的单向导湿加工技术,并开发了单向导湿毛针织物。根据单向导湿机制,重点研究亲水树脂整理、圆网印花整理工艺,验证加工工艺对毛针织物吸湿速干性及单向导湿性的影响规律,并建立起亲水整理、圆网印花整理与毛针织物单向导湿性的关系。结果表明:采用防缩羊毛纤维,提高吸湿速干整理剂用量,适当增加浸轧压力并延长烘焙时间,可明显提高毛针织物亲水性;圆网印花疏水整理相较于其他整理工艺疏水效果更佳,且具有良好的耐洗色牢度;提高疏水整理剂用量及烘干定形温度,降低整理车速,单向导湿性能更佳。  相似文献   

7.
单向导湿织物因在提高织物热湿舒适性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而受到人们的关注。文中分别利用印花法和喷淋法在棉织物单侧进行不连续的疏水整理制备了单向导湿织物,探讨了印花法的不同整理面积、不同整理图案对单向导湿性能的影响,并将印花法和喷淋法得到的织物进行对比,使用液态水分管理测试仪(MMT)对其单向导湿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经疏水整理后织物的单向导湿性均提高,但疏水图案过大会影响织物的润湿时间;印制的竖条纹图案的最大润湿半径为30 mm,远大于圆形图案和横条纹图案;整理方式不同对单向导湿性能的影响并不大。  相似文献   

8.
从理论分析和具体操作方法上,介绍织物单向导湿的实现方式。通过印花工艺对织物进行微型窗整理,以及利用丙纶的芯吸作用,开发了4款具有单向导湿功能的网眼组织针织面料,并介绍面料的编织生产工艺和印花加工工艺。以5次水洗前后的单向导湿传递指数和芯吸高度来评价织物的吸湿性和导湿性能,结果表明,4款面料均具有良好的单向导湿性能,且没有明显的优劣差异,此种功能产品尤其适合制作高性能的户外运动服装。最后针对单向导湿织物的重点研究方向和存在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纺织品单向导湿改性的原理和方法。疏水性的聚丙烯和聚酯非织造布是非织造布单向导湿功能改性的重点,适合采用成布的表面改性方法,即对材料进行单面亲水改性,其中接枝改性是最重要的一种表面改性方法。指出了高效持久、环保和工艺简化等是非织造布单向导湿功能改性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为开发单向导湿的吸湿排汗针织面料,构建针织面料单向导湿梯度结构模型。通过异形截面纤维的对比研究,选择X-O形异形截面涤纶,利用其吸湿快干性与丙纶的疏水性相结合,发挥两种原料的不同优势形成差动效应,结合提花罗纹组织结构开发单向导湿的吸湿排汗面料,并对面料的吸湿排汗性进行测试。结果表明,面料的单向导湿指数均达到测试标准5级的要求,具有较好的吸湿排汗性能,可满足运动服装穿着舒适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从理论分析和具体操作方法上,介绍织物单向导湿的实现方式。通过印花工艺对织物进行微型窗整理,以及利用丙纶的芯吸作用,开发了4款具有单向导湿功能的网眼组织针织面料,并介绍面料的编织生产工艺和印花加工工艺。以5次水洗前后的单向导湿传递指数和芯吸高度来评价织物的吸湿性和导湿性能,结果表明,4款面料均具有良好的单向导湿性能,且没有明显的优劣差异,此种功能产品尤其适合制作高性能的户外运动服装。最后针对单向导湿织物的重点研究方向和存在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2.
探讨单向导湿织物的试织要点及其性能。通过改变纤维原料、织物纬密、织物表里层组织,设计了5种具有单向导湿性能的接结双层织物试样;介绍了5种织物试样的规格;总结了试织中的技术要点;分析了试织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最终成功试织了5种单向导湿织物;测试了试样的导湿性能,结果表明:各试样织物的导湿性能均较显著。认为:通过改变表、里组织结构,配合不同的纤维原料,织物单向导湿性能较显著。  相似文献   

13.
在TransDRY~拒水纱加工技术的基础上,开发一种新型草珊瑚纤维抗菌单向导湿面料。阐述了原料、编织工艺、染整工艺及技术开发要点,测试并分析了面料的抗菌、单向导湿和吸湿速干性。结果表明,所开发的草珊瑚纤维抗菌单向导湿面料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有高效的抗菌抑菌作用,达到AAA级而水洗抗菌标准;单向传输指数为5级且吸水速干性能优异。  相似文献   

14.
选用在湿度状态下有良好的保形性的PBT长丝和具有吸湿快干功能的Cooldry长丝为原料,通过两种长丝的组合和浮点型结构设计,选用高机号的针织机编织,开发出具有单向导湿和速干功能针织面料,且其单向导湿功能持久,具有良好的吸湿性、导湿性、快干性和服用舒服性。  相似文献   

15.
刘杰  王府梅 《纺织学报》2018,39(3):50-55
为从机织物结构参数设计的角度开发具有良好单向导湿性能的机织物,构建了性能优异的导湿梯度结构模型,根据结构模型,设计试织了表里层不同松紧组织,表里层不同接结方式、不同原料的9 种织物,通过对9 种织物吸湿、导湿性能的测试和多项综合值计算分析发现:在其他规格相同情况下,表里层采用松、紧组织孔隙呈梯度 结构的织物导湿性能好;液态水的传递效果与接结点的分布和接结形式有关,接结点数目的增加有利于表里层之间的水传递。表里层经纱为木棉/ 棉混纺纱,纬纱为吸湿透气涤纶(Coolmax)纱线,且Coolmax 纬纱采用上下联合接结法,表紧里松的组织配置织物单向导湿性能最好,验证了单向导湿结构模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6.
汪秀清  张昌  高猛 《纺织学报》2010,31(10):40-44
为探索单向导汗织物在潜汗条件下的热舒适性,建立织物在潜汗条件下传热传湿规律的数学模型。选用2种典型的单向导汗织物与1种普通织物,利用纺织品热湿物性参数测试装置作对比实验,获得了样品的总传热量、微气候和环境干湿球温度以及模拟的人体皮肤温度等数据。采用二元回归拟合出织物热舒适性能参数:干球系数和湿球系数。发现在潜汗条件下,不仅仅是普通织物正反面的热舒适性能相近,就是具有单向导汗功能的织物,其正反面的热舒适性能差别也不大。  相似文献   

17.
正日前,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理工学院朱世平和张祺团队提出了"可逆单向导湿二极管"的概念,即利用两种具有相反刺激响应特性的温敏高分子,通过单面喷涂—原位交联的方法整理到棉织物的正反两面,构建具有双面协同性能的智能织物,实现温度变化下可逆的单向导湿与热对流调节。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杂志上。  相似文献   

18.
利用单向导湿整理,使手术服同时具备良好的吸汗排汗及防止外界液体渗入的性能。提出一种静电喷淋方法,通过改变喷嘴和静电场,将拒水剂液滴直径控制在50~200μm,然后在织物上形成直径为0.1~2.0 mm且间距0.1~2.0 mm的液滴,其尺寸根据所加工产品的工艺要求而定。采用静电喷洒法对纯棉或涤棉织物进行单向导湿整理,不仅简化了工序,降低了加工难度和费用,而且使织物获得了良好、持久的单向导湿效果。  相似文献   

19.
为了实现天然环保、单层纯棉轻薄织物单向导湿量化生产,增加公司产品的功能性和智能化。以单层轻薄纯棉织物为研究对象,在改变工艺参数并严格控制工艺流程、更换亲水性试剂、改变微型窗疏水剂印花工艺的基础上,对织物一面进行亲水性整理,另一面进行微型窗疏水剂印花,实现了天然环保、机织轻薄织物单向导湿产品的量化生产。  相似文献   

20.
为制备具有单向导湿效应的针刺非织造布,以涤纶纤维与黏胶纤维为原料,采用针刺加工工艺制备单种纤维的单层纤维网,并将两层纤维网叠合后进行针刺复合得到复合纤维网。在测试单层纤维网平方米质量,芯吸性能的基础上,测试并分析复合纤维网的表面形貌、含水量变化、水分扩散情况、水分单向传递指数,分析水分在复合纤维网中的传输机理。结果表明:水分在涤/黏针刺复合纤维网中的扩散同时具有选择性与方向性;针刺的方向会引起纤维的层间转移,对复合纤维网的单向导湿性能有较大影响;以吸湿性能差异大的两种纤维为原料制备的针刺复合纤维网作为贴身服用面料能够单向将人体汗液排出,隔绝外部水分,实现单向导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