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对胸腰椎骨折进行X线与CT诊断所得到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0月-2015年3月曾在我院经临床病理确诊的胸腰椎骨折患者104例,依据患者入院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中患者对其行X线诊断,观察组中患者对其行CT诊断,分析其诊断结果,并且与临床病理诊断结果比较。结果:在经过诊断之后,分析两组患者诊断结果,观察组中患者诊断出48例,其诊断准确率为92.3%,对照组中患者诊断出42例,其诊断准确率为80.8%,两组患者之间差异较显著。结论:在临床上对胸腰椎骨折以X线与CT方法进行诊断均能够得到一定诊断准确率,但螺旋CT诊断准确率相对比较高,能够对患者更好诊断,在临床上尽量选择螺旋CT方法对胸腰椎骨折进行诊断,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加准确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老年急性脑出血的临床CT特征以及临床诊断,分析其中致死、致残的危险因素.方法:对52例老年急性脑出血患者进行了临床回顾性分析,对患者CT表现进行统计.同时选取同时期55例老年非脑出血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CT表现.结果:中线结构移位是老年急性脑出血患者CT上的主要征象,与对照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估算出血量是CT诊断的另一优势,结果发现,当出血量>30ml时,患者死亡率出现明显上升(P<0.01).结论:CT可迅速对老年急性脑出血进行影像学诊断,并可以进行出血量估算,对患者治疗和预后起到积极干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癌性和结核性腹腔积液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4年5月间某院收治并确诊的30例结核性腹腔积液和37例癌性腹腔积液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西门子双源64排螺旋CT检查,观察肠系膜、壁腹膜、腹水分布和量,淋巴结等。结果:两组病例合并壁腹膜形态改变,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积液的量和CT值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多层螺旋CT对癌性和结核性腹腔积液有一定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超声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评估乳腺病变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7月-2019年7月收入的300例乳腺病变患者进行研究,均行超声乳腺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评估,观察检查情况。结果:恶性组4级、5级、6级明显高于良性组,但恶性组0级、1级、2级均低于良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于乳腺病变患者可采取超声新技术结合影像报告数据观察患者良性与恶性之间存在明显差异,有利于后期治疗,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探讨CT扫描用于食管癌淋巴结转移诊断的准确率分析及对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2月-2016年2月在我院行食管癌根治术患者150例,均采用CT及腹部彩超检测,分析比较各自的准确率、CT淋巴结转移数及CT三分区转移情况。结果:CT的总检出率(87.33%)远远高于彩超的总检出率(68.67%),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T扫描中胸上段准确率最高,而彩超中胸下段准确率最高;且CT转移数2和CT三分区转移的患者术后生存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扫描对食管癌淋巴结转移诊断的准确率较高,CT转移数和CT三分区转移能够有效评估患者术后的生存情况,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和观察核磁共振检查在乳腺疾病诊断中的价值及技术要点。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我院收治的6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来院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32例)和观察组(33例)。对照组给予CT检查诊断,观察组给予CT与核磁共振检查诊断,对比两组检查诊断中的价值及技术要点。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诊断准确率明显较高,在乳腺良恶性病变磁共振形态学征像中,乳腺癌患者与乳腺良性病变患者的病灶早期增强、周围血管增粗迂曲、皮下脂肪间隙模糊及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并明显增强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磁共振检查在临床中有着重要价值,在诊断当中准确率较高,能够提高乳腺癌的检出率,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因此,磁共振检查在临床诊断过程中具有重要价值,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对比CT、MRI联合检测对诊断胰腺囊性病变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自2015年3月-2016年4月期间,对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胰腺囊性病变的患者82例,按随机分类法将其分组进行诊断,观察组给予MRI和CT联合诊断,对照组进行病理学检查,对两组患者的胰腺囊性病变的阳性预测值和诊断的准确性进行比较。结果:经比较,观察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92.68%)与对照组的诊断准确率(100%)相比,差异不明显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经MRI和CT检查后的阳性预测值为90.24%,病理学检查的阳性预测值为100%,两组比较存在差异不明显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对胰腺囊性病变患者进行诊断时采用CT、MRI联合检测效果较好,与病理学检查准确率差距不大,可以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与探究CT和核磁共振诊断股骨头坏死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1月-2016年11月期间于本院就诊及治疗的24例股骨头坏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1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CT诊断,观察组患者给予核磁共振诊断,对比并分析两组股骨头坏死患者的阳性检出率及诊断满意度。结果:观察组股骨头坏死患者的阳性检出率(91.67%)与对照组股骨头坏死患者(50.00%)相对比,组间差异比较明显(P0.05),观察组股骨头坏死患者的诊断满意度(91.67%)与对照组股骨头坏死患者(75.00%)相对比,组间差异比较明显(P0.05)。结论 :对股骨头坏死患者应用核磁共振诊断的效果要优于CT诊断,股骨头坏死患者的阳性检出率及诊断满意度均更高一些,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CT扫描中肠壁增厚结合密度改变征象对单纯性小肠梗阻的鉴别诊断作出评价。方法:抽选我院于2015年内收治的80例小肠梗阻患者,其中单纯性小肠梗阻与绞窄性小肠梗阻的比例是1∶1,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患者都给予CT扫描检查。观察对比组间患者肠壁增厚密度变化情况。结果:1组间比较平扫时两组患者内层密度正常的情况,差异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比较平扫、增强扫描时两组患者全层密度减低的情况,观察组均较对照组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比较观察组患者在CT检查前后诊断的确诊率情况,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诊断鉴别单纯性小肠梗阻时,结合CT扫描中肠壁增厚和密度改变征象,具有一定的意义,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分析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在胰腺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用于本次临床研究的56例经手术确诊为胰腺癌的患者是由我院自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这段期间内收治的,将这56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均行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诊断,回顾性总结其临床诊治资料,另将同期56例接受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诊断的胰腺正常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诊断结果。结果:观察组56例患者经术前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确诊为胰腺癌的共有52例,约占总数的92.9%;CT影像示观察组患者的胰腺癌组织血流量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正常胰腺组织,观察组患者的胰腺癌组织血容量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正常胰腺组织,观察组患者的胰腺癌组织达峰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正常胰腺组织,观察组患者的胰腺癌组织表面通透性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正常胰腺组织,以上数据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腺癌组织与正常胰腺组织的CT灌注参数具有较大差异,且各自血流动力学特征明显,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在胰腺癌诊断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析传统X线片与直接数字化X射线摄影系统(DR)两种影像技术对肋骨骨折的临床诊断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肋骨骨折患者84例,依据诊断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X线诊断方式,观察组患者采用DR诊断方式,记录两组患者的临床误诊及确诊情况,分析并总结两种影像技术的临床诊断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确诊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误诊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R诊断技术清晰率高、辐射小、处理功能强、方便调阅等优点。临床应用DR诊断肋骨骨折的确诊率明显优于传统X线片诊断,可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协助医生及早发现病灶部位并确诊病情,把握最佳治疗时期,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CT及磁共振诊断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8月-2019年8月收治的144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和健康体检者。按照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健康体检者与观察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各72例。对照组与观察组均进行CT及磁共振检查。结果:经检查发现CT检查出的异常及早期病变例数明显低于磁共振检查出的异常及早期病变例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磁共振的诊断效果明显优于CT的诊断效果,但对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采用CT及磁共振检查方法能够更有助于医务人员对患者进行病情诊断,避免患者错过最佳治疗阶段,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MRI与CT在老年多发性脑梗死中的诊断价值。方法:资料回顾性选取2013年7月-2015年4月于本院接受老年多发性脑梗死治疗的126例患者,根据检测时所用方法分为两组,各63例,对照组选用CT检测,研究组选用MRI检测,观察比较两组梗死病灶数量、大小、部位及检查所需时间。结果:研究组小脑部检出率14.2%及脑干部检出率12.7%相比对照组在小脑部检出率3.1%及脑干部检出率1.5%高,差异显著(P0.05)。结论:MRI与CT均是多发性脑梗死的重要辅助诊断方法,但MRI对老年多发性脑梗死的诊断相比CT诊断更加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X线平片以及CT影像对于骨盆骨折患者的诊断效果。方法:收集25例我院收治的骨盆骨折患者,对所有患者实施X线平片以及CT影像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效果。结果:CT影像在骨盆骨折的诊断效果方面明显的优于X线平片的诊断效果,所有差异为显著差异,(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骨盆骨折患者进行诊断的过程中使用CT影像能够更加准确的对于患者进行诊断,敏感性更高,在临床上可以进行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分析颈椎病CT检查及临床诊断的作用。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2016年7月至2017年4月间收治的经影像学检查确诊的颈椎病患者140例,将患者根据检查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7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CT机对头颈部进行扫描,对照组患者采用X线检查,比较观察两组应用不同方法诊断的颈椎病患者颈椎曲度异常、颈椎小关节骨质增生、颈椎间隙狭窄、颈椎钩突增生、颈椎骨性椎管狭窄、黄韧带肥厚、颈椎椎体后缘骨赘形成、颈椎椎间孔狭窄结果准确率。结果:与采用X线检查的对照组结果比较,应用CT检查的观察组患者诊断颈椎曲度异常、黄韧带肥厚、颈椎间隙狭窄的准确率更高,组间比较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采用CT扫描检查的观察组比较,应用X线检查的对照组患者诊断颈椎小关节骨质增生、颈椎钩突增生、颈椎骨性椎管狭窄、颈椎椎间孔狭窄、颈椎椎体后缘骨赘形成的准确率较高,组间比较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CT检查诊断颈椎病临床效果较好,可根据患者情况应用CT进行检查确诊颈椎病患者。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阴道超声监测排卵在不孕症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2015/1-2016/1我院收治的80例不孕症患者,将其随机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排卵试纸以及体温测定的方法 ,观察组采用阴道超声监测排卵,观察并对照两组受孕差异情况。结果:观察组成功受孕率(45%)远高于对照组(20%),两组数据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道超声监测排卵在不孕症治疗中有着明显应用效果,有助于卵泡发育观察,提升患者受孕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冠脉CT成像技术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2018年12月在我院心内科治疗的90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行冠脉CT成像技术和冠脉造影检查,前者为观察组,后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诊断效果、对斑块性质的检出率。结果:观察组在正常或轻度狭窄、中度狭窄、重度狭窄、次全闭塞及完全闭塞的诊出率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在非钙化斑块和混合斑块检出率与对照组相当(P0.05),在钙化斑块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冠脉CT成像技术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显著,诊断准确率高,特别对钙化斑块的敏感性高,能够准确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螺旋CT诊断在隐匿性骨折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7月-2016年7月收治92例有隐匿性骨折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采X线对患者进行临床诊断,观察组使用螺旋CT对患者进行临床诊断。比较2组患者诊断准确率。结果:2组患者经诊断后,观察组诊断准确率(93.48%)显著高于对照组(28.26%),2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螺旋CT可显著提高隐匿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诊断准确率,有利于临床诊断与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史歌  申麒 《影像技术》2013,25(4):12-13
目的:采用介入治疗方法对患有子宫肌瘤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分析。方法:随机抽取在2007年1月至2010年1月这三年时间里就诊的患有子宫肌瘤的临床确诊患者病例116例,将其随机分为A、B两组,平均每组58例。A组患者采用米非司酮进行药物治疗,B组患者采用栓塞法进行介入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后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现象、复发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分析结果表明,B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与A组患者比较其有效率明显高出很多,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该组患者在治疗后出现复发的人数明显少于A组,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均没有出现比较严重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现象,没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用介入治疗方法对患有子宫肌瘤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令人满意,具有安全可靠、见效快、并发症少、不易复发等特点,是临床对该类患者进行非手术治疗的一种理想方法,值得在今后的临床治疗工作中予以时候和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比MRI及CT对老年多发性脑梗死病人诊断中的临床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2014年12月本院收治的89例老年多发性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予以MRI及CT检查,观察MRI及CT对不同情况的检测结果。结果:CT对发病时间为24h内的患者检测阳性率16.7%显著低于MRI的93.3%,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CT对病灶的检测个数少于MRI,对小病灶、基底节的检测率均显著低于MRI,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及CT均是多发性脑梗死患者有效的检测方式,但MRI在早期及病灶检测方面具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