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6 毫秒
1.
对比了2种光热转换型蓄热材料CR-1和CR-2的热性能,优选出CR-2并用其对纺织品进行涂层整理,以开发具有蓄热功能的纺织品。探讨了CR-2在涂层浆中的含量、织物上的涂层量、辐照面等因素对织物热性能的影响,优化了涂层工艺,测试了涂层织物太阳光下的蓄热性能以及涂层织物的力学性能。研究表明:开发出的CR-2涂层织物蓄热效果明显,整理工艺对织物的强力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2.
纺织品的聚乙二醇整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晓光  顾振亚 《印染》1996,22(1):9-13
本文介绍了纺织品经聚乙二醇(PEG)整理后所具有的特殊热性能,阐述了聚乙二醇的热活性,讨论了影响整理织物热调节性能的主要因素,以及这类产品在我国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3.
为保证消防服具有良好的热防护性能和较好的热湿舒适性能,选取7种消防服用外层织物为研究对象,测试了织物热防护性能及舒适性能相关指标,分析了织物原料及性能参数等因素对热防护性能与舒适性能的影响,并阐述其影响规律;采用模糊综合评判的方法综合评价织物热防护性能与舒适性能。结果表明:织物的热防护性能与其原料组成、织物厚度及紧度相关,舒适性能主要与织物密度、紧度以及织物厚度、面密度有关;在测试的7 种织物中芳纶防静电防护织物的综合性能最佳,而腈纶/ 棉混纺防护织物的性能较差。  相似文献   

4.
相变材料的复合及其调温纺织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进一步拓宽相变材料的应用范围和使用价值,开发具有调温性能的新型智能纺织品,研究了2种相变材料的复合及其热性能,将理论计算与实际测试相比较,筛选出复合物的最佳配比。采用涂层法将复合相变材料用于调温纺织品的研发。详细探讨了涂层量、焙烘温度以及水洗过程等因素对织物调温性能的影响;对处理后织物的热性能进行了测试。研究表明,处理后织物具有较理想的相变温度和较高的相变焓,调温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织物的抗紫外线性能,相关的性能评价参数和测试方法,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标准,以及织物抗紫外线性能的影响因素和整理工艺。测定了一般纺织品及纺织纤维材料的紫外线防护系数(UPF)和紫外线透过率,分析了纤维结构对织物紫外线防护性能的影响。未经防紫外整理的纺织品远远达不到紫外防护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介绍实现纺织品吸湿凉爽功能的基本原理、关键制备技术及相关性能的评价方法,阐述吸湿凉爽型纺织品的研究进展。指出吸湿凉爽纺织品的实现原理包括纤维吸湿导热、织物热湿扩散、织物热湿传递通道。分别阐述吸湿凉爽型纤维、吸湿凉爽型织物及通道型吸湿凉爽织物的制备技术,以及导热性能、接触瞬间凉感性能、导湿性能、主观评价等吸湿凉爽功能评价方法。并根据目前吸湿凉爽功能纺织品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从机理研究、制备方法及性能评价3方面提出建议,指出吸湿凉爽效果明显且功能持久纺织品的研发及功能评价方法仍是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7.
叙述了防紫外线屏蔽剂、防紫外线纺织品生产方法、纺织品防紫外线性能影响因素及防紫外线性能测试的研究现状,预测了防紫外线织物的三种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为有效评价织物的散湿功能,获得性能优异的热湿舒适性产品,探究了纺织品散湿性能的影响因素,包括出汗速度、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以及纤维组成、纤维形貌、织物结构等内部因素。然后从散湿性能测试的国际标准及测量指标、室温散湿测试、加热散湿测试3个方面,分析了不同检测方法的特点、适用范围及最新研究进展,研究了现有检测标准与方法的优势与局限性。最后指出,应该通过搭建可模拟真实人体微气候与外界环境的热湿检测装置,系统地分析环境因素与织物性能对散湿的影响,研究散湿过程的传热传质机制,为织物性能优化与舒适性面料的开发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
视觉遮蔽性是纺织品光学性能的一个组成部分。阐述了遮蔽原理,分析了影响纺织品视觉遮蔽效应的因素,主要包括:纤维结构性能、纱线结构性能、织物结构性能、使用时的织物层次结构等内因,以及环境照明、出汗及下水等导致的湿润程度等外因,并介绍了纺织品视觉遮蔽性能的测试评价方法。在此基础上简述了遮蔽性良好的针织物的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10.
文章简述了磁疗对人体的保健作用及磁性纤维的加工方法,分析了影响磁疗织物性能的因素,综述了磁疗功能纺织品的研究情况,展望了磁疗纺织品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姚波  张文斌 《丝绸》2012,(10):36-42
通过多因素分析法对影响多层织物组合系统热防护性能的因素进行了实验测试分析,并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实验表明:多层织物组合系统整体的热防护性能与多层织物组合的厚度、面密度及透气率等存在着明显的相关性,而与其质量损失率之间相关性不明显。利用极差分析针对各层组分织物对多层织物组合系统整体的热防护性能、隔热性能、透湿及透气性能影响的主次顺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隔热层织物对多层织物组合系统的整体热防护性能、隔热性能及透气性能都起着较大的影响,而外层与防水透气层织物的影响相对较小;防水透气层织物对多层织物组合系统的整体透湿性能起着关键的作用,而隔热层与外层织物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2.
阐述了纺织品抗紫外线原理、影响纺织品抗紫外线性能的因素,归纳了提高纺织品抗紫外线性能的方法,并讨论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重点从纤维原料、织物结构参数、染色及改性处理等方面介绍了抗紫外线纺织品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抗紫外线纺织品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纺织品的紫外线防护性能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徐英莲  许红燕 《丝绸》2002,(4):14-15,27
分析了影响纺织品防紫外性能的重要因素,如纤维的种类、含杂状况及色泽,织物的覆盖系数等,并进一步总结了生产防紫外纺织品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一浴法赋予棉织物抗菌、抗紫外的性能,满足人们对功能纺织品的需求。通过正交试验制备最佳工艺的芦荟提取液,以其作为封端剂及还原剂制备芦荟银掺杂纳米氧化锌。探讨硝酸锌浓度、硝酸银浓度、织物焙烘温度等因素对织物抗菌、抗紫外性能的影响,通过扫描电镜、能谱、X-衍射及热重分析等科学手段对织物进行表征。试验表明:芦荟提取液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1、超声时间1 min、超声频率60 Hz、间隔时间8 s。芦荟银掺杂纳米氧化锌复合材料最佳制备条件如下:硝酸锌和硝酸银浓度均为0.08 mol/L、焙烘温度为140℃。通过扫描电镜及能谱测试发现,织物表面纳米颗粒分散均匀,且其表面含有Ag、Zn元素,说明纳米复合材料成功地整理在织物表面。同时,X-衍射谱图分析证明,织物上存在纳米银及纳米氧化锌。经过功能整理,织物结晶度及热性能基本不受影响。  相似文献   

15.
浅谈织物服用性能测试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织物服用性能测试的意义及其影响因素,总结了当今社会对织物服用性能的要求.通过对纺织品服用性能的测试和研究,评价了织物的性能,并可根据织物性能提出合理的使用要求,实现旧品种的改良和新产品的研究与开发.同时,重视对各类优良纺织材料的深层次研究,重视产品的开发,追求资源的优化,最大程度地赋予纺织品优良的服用性能.  相似文献   

16.
文章参考GB/T 12705.2-2009《纺织品织物防钻绒性试验方法 第2部分:转箱法》,探究了4种钻绒收集方法对测试结果的影响,研究了含绒量、车缝工艺和织物密度3种因素对织物防钻绒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收集方法测出的织物防钻绒性结果差别较大,建议采用针织平纹布法;3种因素均对织物的防钻绒性能有影响,因此必须严格按照标准要求进行测试。  相似文献   

17.
文摘天地     
《丝绸》2006,(3):55-55
企业应对“市场经济地位”的策略选择;蜘蛛丝的性能特征分析;氧化剂对甲壳素热降解性能的影响;蛹蛋白粘胶长丝摩擦因数的影响因素探讨;形状记忆纺织品的制备及其发展前景;纬编单面变换组织弹力织物的开发与生产.  相似文献   

18.
在分析织物热传递机理的基础上,详细阐述了影响织物热传递性能的主要因素。织物的热传递机理,以纺织品为研究对象,其传热方式包括传导、对流、辐射和伴随着水汽传输而发生的潜热传递;影响织物热传递性能的因素主要有:纤维导热系数、织物结构、织物结构参数和环境温度,现从这四个方面研究了其对织物热传递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阐述了石墨烯纤维素复合纤维的功能性研究,包括力学性能、防紫外线性能、抗静电性能及阻燃性能等。研究了石墨烯对锦纶纤维的改性以及石墨烯功能性纺织品,包括石墨烯复合紫外防护织物、聚苯胺氧化石墨烯功能织物以及聚乙烯醇/石墨烯复合织物。最后,对功能石墨烯复合纤维与纺织品的应用及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黄大兵 《中国纤检》2012,(16):63-65
由于纺织品的性能特点,同一块织物其拉断裂强力性能测试结果可能会不同程度地受到实验室温湿度、试验人员操作手法、检测仪器及各种设置参数的影响。本文通过理论解释纤维拉伸机理和实验室环境对织物断裂性能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得出对测试结果有最主要影响的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