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印染》2016,(20)
对腈纶/棉混纺织物进行一浴法前处理和增白处理,探讨了烧碱和双氧水用量、处理温度和时间对腈纶/棉混纺织物白度和强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优化的前处理工艺为:烧碱2%,双氧水4%,80℃处理35 min;优化的分散荧光增白剂EVB/直接荧光增白剂BHT增白工艺为:105℃处理10 min,染浴p H值4.5~6.0。  相似文献   

2.
《印染》2015,(11)
阻燃腈氯纶与棉混纺织物前处理,主要采取退煮一浴法和漂白工艺,然后再进行增白。增白工艺先用活性增白剂VBL对棉增白,再用阳离子增白剂CH对阻燃腈氯纶增白,加工中注意控制温度和p H值,避免织物泛黄。实践结果表明,经过前处理的阻燃腈氯纶/棉混纺织物白度均匀、质量稳定,符合用户需求。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增白剂VBL与各种柔软剂的相容性试验情况;并通过正交实验分析,得出最优化整理工艺:即柔软剂3.0%、增白剂VBL 3%、浸渍时间30min,浸渍温度50℃、整理浴比1:20;测试并分析了处理前后织物的白度和柔软性两项性能,得出经柔软与增白同浴整理的纯棉织物既柔软、平滑、丰满、厚实,白度又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4.
对比了液体荧光增白剂(OBA)及固体荧光增白剂(VBL)对杨木化机浆的增白效果,研究了表面喷淋及浆内添加荧光增白剂的增白效果。结果显示,OBA对杨木化机浆的增白效果明显好于VBL的;表面喷淋荧光增白剂的增白效果优于浆内添加的;OBA对染色和返黄后杨木化机浆的增白效果不同,表面喷淋0.5%的OBA,染色后白度75.8%的杨木BCTMP的白度提高11.2个百分点,白度达87.0%,与未染色的杨木BCTMP相比,增白后两者的白度仅相差0.7个百分点,而白度为75.1%的返黄杨木BCTMP的白度只增加4.2个百分点,白度为79.3%。  相似文献   

5.
采用荧光增白剂CPS-A对涤纶织物进行增白处理,测试荧光增白剂CPS-A在涤纶织物上的牢度与耐黄变性,研究还原法和氧化法对涤纶增白织物的剥色效果。结果表明,荧光增白剂CPS-A的最佳增白工艺:荧光增白剂CPS-A质量分数0.2%~0.6%(omf),染浴pH值偏中性,浸染温度98~130℃时,定形温度170~190℃;增白的涤纶织物具有较高的色牢度和耐黄变性;涤纶增白织物的回修剥色选择氧化法,如荧光剥除剂TF-900。  相似文献   

6.
增(加)白整理 涤/棉混纺织物的某些产品往往都要经过增白处理,由于其中含有两种不同的纤维,因此除了需要进行棉增白外,还要进行涤增白。通常棉增白可以单独进行,也可以和过氧化氢漂白同时进行,所用的增白剂也就是一般所熟悉的棉增白剂如增白剂VBL。涤增白时所采用的增白剂,大多数是双苯并噁唑的衍生物,其结构如下:  相似文献   

7.
王永运 《印染助剂》1993,10(2):22-23
荧光增白剂VBL是目前国内产量最大的荧光增白剂,它可用于棉、纸等的增白。遗憾的是有很大一部分荧光增白剂VBL产品会产生光致变色性,即原来呈浅黄色的粉末状荧光增白剂VBL在光照下放置一段时间(一般为数分钟)后,外表变成绿色甚至深蓝色,再放回暗处,颜色又慢慢复原。一般认为这种产品质量不够稳定,而且外观也不合格(标准规定应为浅黄色)。  相似文献   

8.
孙海洋  张健飞  巩继贤等 《印染》2013,39(11):5-7,13
采用新型两性增白剂W3对棉织物进行染色,探讨了染色工艺对染色牢度、上染速率曲线、白度和光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该类增白剂在酸碱条件下对纤维均具有很好的增白效果。优化的增白染色工艺为:染液pH值8,染色温度50℃,染色时间20 min,增白剂W3用量0.1%(omf),硫酸钠9 g/L;染色织物的反射率与K/S值存在较好的负相关性;上染速率随染色温度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染色织物的耐洗色牢度和耐摩擦色牢度明显优于传统增白剂VBL。  相似文献   

9.
朱善长 《印染》2004,30(16)
答 : 时值夏季 ,各种各样的白色织物 ,尤其是全棉织物的加工数量日益增多。能否将棉用荧光增白剂加入到退浆、煮练和漂白浴中 ,做到退煮漂增白“四合一” ,以提高加工效率和减小能耗。一般来讲 ,由于棉用荧光增白剂与直接染料相类似 ,对棉纤维有亲和力 ,因此可以和它们同浴使用。笔者将各地常用的5种棉用荧光增白剂 ,采用 3种不同的方法进行了试验 :1、单增白 ,即选用 40× 40 13 3× 72全棉半漂府绸进行增白 ,增白剂的用量均为 0 .5 % (owf)。工艺条件 浴比 1∶3 0 ,室温加料后 ,以 1.5℃ /min速度升温至 98℃ ,保温 3 0min ,出缸 ,经 1…  相似文献   

10.
采用三步缩合反应工艺,将乙烯砜型活性基引入双三嗪氨基二苯乙烯类增白剂的分子结构中,合成了具有反应性的荧光增白剂RFB,并将其应用于纯棉织物的增白处理。结果表明,反应型荧光增白剂RFB在纤维素纤维上具有类似活性染料的上染和反应机理,适用于浸渍法工艺和浸轧-湿蒸工艺,增白处理后的织物具有良好的白度且耐水洗性良好。  相似文献   

11.
《印染》2017,(9)
采用马来酸与衣康酸共聚制备的聚羧酸型无甲醛免烫交联剂(简称LMP)对液氨处理后的棉织物进行交联处理,以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和反相凝胶渗透色谱法,分别测定了交联前后棉纤维的形态结构、结晶结构和微隙结构。试验结果表明:经LMP交联后,纤维表面光滑度下降;结晶度降低,由54.17%降至47.02%。LMP交联处理(轧液率80%)棉织物,纤维的微隙结构比未交联的和标样对应孔径的孔隙体积都降低25%左右,因此它们的孔隙分布曲线形状相似;交联处理的轧液率为60%的棉织物,纤维微隙结构中孔径小于25.2A的孔隙体积增加,孔径为38.1~74.4 的孔隙体积明显减少。测定马来酸依康酸在位聚合-交联棉织物试样的纤维微隙结构,并与LMP交联的作比较。  相似文献   

12.
李兴  岳仕芳  郑国国 《印染》2017,(19):22-25
针对棉/涤长丝交织彩条织物涤染深色棉增白染整工艺中棉沾色严重,导致棉组分白度不高的问题,在常规还原清洗工艺中添加Argace L SW-PES 2 g/L,将两步还原清洗改为一步还原清洗;增加低温漂白工序,减少分散染料迁移对棉的沾色;采用不调色光增白剂Argaphor BHT-L代替调蓝紫光增白剂4BK,有效提高棉组分的白度。工艺改进后彩条织物的白度由常规工艺的115.24%提高到了131.03%。  相似文献   

13.
《印染》2017,(19)
针对棉/涤长丝交织彩条织物涤染深色棉增白染整工艺中棉沾色严重,导致棉组分白度不高的问题,在常规还原清洗工艺中添加Argace L SW-PES 2 g/L,将两步还原清洗改为一步还原清洗;增加低温漂白工序,减少分散染料迁移对棉的沾色;采用不调色光增白剂Argaphor BHT-L代替调蓝紫光增白剂4BK,有效提高棉组分的白度。工艺改进后彩条织物的白度由常规工艺的115.24%提高到了131.03%。  相似文献   

14.
朱善长 《印染》2008,34(5):54-54
答:纯棉织物漂白后,看似很白,但有些会泛青光或蓝紫光。这是因为大多数染厂采用氧化或还原漂白方法进行棉织物增白,并用荧光增白剂(棉用)处理后,按标样采用了蓝色或紫色染料予以套近色光,以使客户接受。有些染厂采用直接混纺染料套色,结果不理想。其实,可用于套平色光的染(颜)料很多,关键取决于棉织物的漂白程度和荧光增白剂的品种及用量。  相似文献   

15.
生产单位商品名离子到有效成份性能和用途价格元/吨浙江金华染料化工厂上海助剂厂增白剂VBL阴二苯乙烯双三嚓型衍生物淡黄色粉末,用于棉、纸及洗涤剂的增白,能显著提高洗涤物白度与鲜艳度28500常州助剂厂金华染料化工厂吴江助剂厂广州坚红化工厂上海针织厂增白剂 DT斑卜双苯并恶哇型衍生物用于涤纶、锦纶、醋酸纤维等与棉、毛棍纺织物的增白 18000 17500n物O一1加的l,500~1肋00 18000上海五四助剂厂睛纶增白剂DCB用于腑纶纤维及与棉、毛混纺织物的增白130000常州助剂厂固色剂AR一1012含固量朽土2%活性染料、直接染料染色用固色荆12000…  相似文献   

16.
为解决纯棉毛巾织物传统煮漂与增白工艺两浴法加工能耗大、工序长等问题,文中采用煮漂增白一浴法对纯棉毛巾织物进行处理,探讨了多功能精练剂DM-1337、H_2O_2、NaOH、荧光增白剂VBL等对处理效果的影响,优化煮练增白一浴法工艺,并与传统煮练、增白两浴法工艺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优化的纯棉毛巾织物煮漂增白一浴法工艺为:多功能精练剂DM-1337 4.0 g/L,30%双氧水20 mL/L,NaOH 1.0 g/L,荧光增白剂0.3 g/L,浴比1∶20,煮漂增白一浴法处理后织物白度为97.3%,沉降时间为5.8 s,与传统两浴法工艺处理效果相当,强力损失率明显降低;煮漂增白一浴法生产实践效果和传统两浴法工艺相当,且缩短了工艺流程、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能耗,具有明显的节能减排效应。  相似文献   

17.
肖明辉  张伟 《印染》2023,(10):57-60
采用丝素蛋白溶液对棉织物进行改性,再用金银花提取物(绿原酸)对棉织物进行整理,并对整理前后棉织物的抗紫外线性能、耐洗性、抗皱性、强力、透气性和白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当丝素蛋白为8 g/L,处理温度为60℃,处理时间为45 min时,棉织物的增重率最大。丝素蛋白改性棉织物接枝金银花提取物后,表面变得粗糙,且有一些附着物,丝素蛋白分子和绿原酸分子在柠檬酸的交联作用下,与棉纤维之间发生酰胺化和酯化交联反应,产生牢固的共价键结合。整理后棉织物的抗皱性能和抗紫外线性能均显著提升,断裂强力、透气性和白度略有下降。织物经过20次洗涤,UPF值仍在35以上,具有良好的抗紫外线性能。  相似文献   

18.
《印染》1997,(1)
PS-1荧光增白剂是新一代优质高效增白剂,主要用于涤纶、锦纶和合成纤维与棉、毛、麻、丝等混纺织物的增白、增艳。经专家鉴定,国内外厂家使用证明,该产品具有白度高、荧光强、用量少等特  相似文献   

19.
针对棉织物抗紫外线及抗皱性较差的缺点,用芦荟蒽醌化合物和柠檬酸、酒石酸对棉织物进行后整理,通过多元羧酸的桥联作用,使蒽醌提取物与棉纤维大分子发生较为牢固的化学结合,使棉织物同时获得耐久的抗皱抗紫外性能。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红外光谱图、x射线衍射测试,证实多元羧酸与棉纤维大分子按环酐机制发生了酯化反应,芦荟蒽醌通过多元羧酸的桥联作用以化学键的形式固定在棉纤维上。对整理后织物的紫外线透过率、断裂强力、白度、折皱回复角等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棉织物的抗皱性能和抗紫外性能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20.
1、荧光增白剂VBL的增白机理 荧光增白剂被吸附在纸浆纤维上,在日光照射下,增白剂能吸收紫外光,将其转变为可见光而辐射出蓝色荧光,正好可以补偿纸浆中的淡黄色,相加而成白光,这样,纸浆抄成纸张后,可见光总反射率增大,从而提高了纸张亮度,增加了纸张的视觉白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