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残余应力对X80 UOE钢管耐电化学腐蚀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极化曲线测试和交流阻抗分析研究了不同残余应力状态下X80 UOE管线钢母材和焊缝在NS4模拟土壤溶液中的电化学腐蚀行为。结果表明,残余拉应力的存在造成局部自腐蚀电位的降低,为应力腐蚀裂纹的产生起到加速作用;X80 UOE钢管的焊缝较母材更易发生腐蚀;但残余应力对X80 UOE钢管母材应力腐蚀行为的影响更大;高残余拉应力试样的表面膜层的阻抗最小,更容易发生局部溶解腐蚀破坏。  相似文献   

2.
Cu-Ni合金海水腐蚀行为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综述了Cu-Ni合金在海水中材料因素和海水环境及其对腐蚀行为的影响.阐述了该合金海水腐蚀热力学和化学成分、微观组织结构、初始表面状态与耐蚀性的关系;并讨论了海水的物理因素(流速、温度)、化学因素(溶解氧、硫化物)和生物因素及其协同效应对Cu-Ni合金腐蚀过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严子平  冯先锦 《钢管》1993,(1):47-51
从机械性能颧焊接性能着手,研究了X100 UOE钢管母材和焊缝的化学成分及钢板的轧制工艺,研究表明.X100UOE钢管具有良好的强度和韧性,焊接性能良好,完全具备管线管的特性。  相似文献   

4.
樊艳娥  杨绿  张进  吴怀超  王玥 《表面技术》2019,48(12):114-124
目的提升Cu-Ni复合镀层的硬度、摩擦磨损与抗腐蚀性能。方法在五水硫酸铜镀液中添加六水合硫酸镍和碳纳米管(CNT),采用电共沉积方法制备Cu-Ni、Cu-Ni/CNT复合镀层。利用显微硬度测试仪、摩擦磨损试验机测试CNT增强复合镀层(Cu-Ni/CNT)的硬度和摩擦磨损性能。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仪(EDS)表征镀层的表面形貌、元素分布及磨斑表面特征。在模拟海水(3.5%NaCl)溶液中测试镀层的电化学阻抗谱(Nyquist)和Tafel曲线。结果 Ni、Cu共沉积时,更多Ni原子被Cu原子置换,镀层硬度相比于纯镍镀层略有下降,但是Cu-Ni固溶体形成后固溶强化使耐磨损性增强。CNT共沉积镶嵌在Cu-Ni复合镀层中,其晶粒细化和弥散强化效应使镀层硬度提高,在考察范围内,最高达到560.59HV。当Cu-Ni共沉积镀液中加入0.08%(质量分数)CNT时,复合镀层中CNT的物理屏蔽使其具有最高的腐蚀电位(-436.08 mV)、最低的自腐蚀速率与最好的抗腐蚀性能,其镀层电阻(Rc)为1573Ω·cm2;相比于纯Ni镀层,腐蚀抑制效率为95.86%;镀层平均摩擦系数最低,为0.52,耐磨性最佳。结论共沉积时,适当配比CNT的加入可有效增强Cu-Ni复合镀层的硬度、摩擦磨损性能和抗腐蚀性能。  相似文献   

5.
用柠檬酸-凝胶法合成的前驱体制备Cu-Ni纳米合金。研究溶液初始pH值和煅烧温度对Cu-Ni纳米颗粒的成分、晶粒结构、纯度、形貌、均匀性和晶粒尺寸的影响。这两种参数对合成的纳米颗粒的晶粒结构、成分和晶粒尺寸都有很大的影响。溶液初始pH值为1时制备的Cu-Ni纳米合金不含杂质,在300、400和500℃煅烧分别得到Cu_(0.42)Ni_(0.58)、Cu_(0.45)Ni_(0.55)和Cu_(0.52)Ni_(0.48)。溶液初始pH值为1.6和3时,所得Cu-Ni纳米合金的晶粒尺寸随着煅烧温度的升高而增大。pH值为3时所得Cu-Ni纳米合金的Ni含量随着煅烧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6.
谢仕强 《钢管》2014,(4):22-22
正2014年7月,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钢管条钢事业部(简称宝钢股份钢管事业部)圆满完成了加拿大COMCO项目总计9 146 tΦ711.2 mm×19.05 mm×18.3 mm UOE直缝埋弧焊管的发运任务。这是宝钢股份钢管事业部UOE生产线自2008年投产以来首次实现极限长度全定尺直缝埋弧焊管供货,填补了国内空白,打破了国际垄断,为UOE直缝埋弧焊管产品开拓海外市场提供了新的支撑。  相似文献   

7.
化学镀Ni-P合金镀层在海水中的耐蚀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Cu-Ni合金表面化学镀Ni-P合金,研究了镀层在3.5%NaCl溶液中的电化学性能,通过失重法测试了Ni-P合金镀层、Cu-Ni合金在静态和动态海水中的腐蚀速率,利用表面分析技术研究了Ni-P合金镀层的组织结构与成份XRD分析结果表明Ni-P镀层是典型的非晶态合金,随着镀层P含量的增加,衍射峰越来越宽化,其非晶化的程度增高.动电位极化试验表明Ni-P镀层的耐蚀性主要受镀层中的P含量的影响,随P含量的增加,镀层的自腐蚀电位正移,腐蚀电流减小;失重试验表明Ni-P合金镀层在静态海水和流动海水中的腐蚀速率大大低于Cu-N合金  相似文献   

8.
采用真空熔敷法在304不锈钢表面制备Cu-Ni涂层,然后以Cu-Ni涂层为中间层,扩散连接304不锈钢与6063铝合金。利用光学显微镜、SEM及EDS,研究了不锈钢/Cu-Ni涂层/铝合金接头的界面显微组织特征及成分分布。结果表明,与不锈钢母材熔合的Cu-Ni涂层中,形成了宽约4μm的Fe、Cr、Ni元素扩散带;与Cu-Ni涂层扩散结合的铝母材中则形成了两层化合物,靠近结合线的化合物层厚约1μm,主要由CuAl2和CuAl组成;远离结合线的化合物层厚约3μm,主要由CuAl2组成;没有在铝合金母材中检测到Ni原子。Al原子扩散进入Cu-Ni涂层的距离约3μm。  相似文献   

9.
合金元素对铜/钢接头连接机理及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HS201实心焊丝、Cu-Si药芯焊丝、Cu-Ni药芯焊丝3种不同的焊接材料对T2铜和304不锈钢异种金属进行了熔化极气体保护焊接试验. 主要研究了合金元素(Si,Ni)对T2铜/304不锈钢连接机理及焊接接头微观组织、力学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采用3组焊丝得到的焊缝成形良好,且焊接接头的横截面均未出现明显的宏观缺陷;HS201焊接接头和Cu-Si焊接接头的钢母材与焊缝交界处均发现了明显的过渡区域,其组织可分为富铁相和富铜相;Cu-Ni焊接接头中不存在明显的过渡区域,且焊缝中出现了较多的富铁相,多以树枝晶的形态存在;Si,Ni元素可以显著提高焊缝的冲击韧性,其中Cu-Ni焊缝的室温冲击吸收能量最高(AKV=54 J),可达铜母材的83%以上;Cu-Ni焊接接头的焊缝区中,硬度值较高的区域占比最大,Cu-Si焊接接头次之.  相似文献   

10.
B对白铜合金铸造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B变质处理对Cu-Ni白铜合金铸态组织、力学性能和其在模拟海水环境中的耐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B元素加入到Cu-Ni白铜合金中,能够显著地细化合金的铸造组织,有效地改善合金的塑性、强度和硬度,并能使腐蚀产物中出现有利于提高氧化膜致密度的化合物,从而阻止了腐蚀的进一步进行,提高了白铜合金的耐腐蚀性能.  相似文献   

11.
在车载马达、空调等典型的家电压缩机上从节能的观点着眼现已广泛采取电流控制进行对其驱动的控制。在这类控制技术上越来越多地采用了使用所谓分流电阻的电流检测电阻器。这种电阻器要求电阻值高精度化并且电阻值的温度系数(TCR)接近于零。作为低TCR合金常用Cu-Ni合金。Cu-Ni系合金通过调整Ni与Cu的配合比便可获得正的到负的TCR。日本的研究者们早已发现了Cu与Ni的复合板在Cu层与Ni层之间所形成的扩散层能够有效地控制其电阻特性。因此,此次研究了具有层状结构的Cu-Ni/Cu/Cu-Ni复合材料,通过热处理改变Cu-Ni合金与Cu界面上的扩…  相似文献   

12.
<正> 为了满足液化天然气(-160℃以下)输送和储存对大直径不锈钢管日益增长的需要,日本钢管公司已经开始用UOE 方法生产不锈钢管。UOE 方法要比一般的弯辊成型和压力弯曲成型方法有效得多,并且能够生产较长(达18米)和直径较大(达40″)的钢管。直径大就可以提高输送天然气的能力,而钢管长可以减少敷设管线时所用的时间。在对现有设备进行改造以后,在日本福山厂的66万吨/年 UOE 焊管车间里形成了一条能力为1000吨/月的生产作业线,并且已于1981年12月开始生产大直径  相似文献   

13.
马氏体系13%Cr 不锈钢是一种比双相不锈钢生产成本低,在 CO_2-Cl~-环境中具有介于碳素钢和双柑不锈钢之间的耐蚀性材料。但是,由于其焊接性能和焊缝部位的韧性不甚理想,因此尚未用来做管线用钢管。日本钢管公司为了开发具有足够焊接性能和焊缝韧性的13%Cr 不锈钢 UOE 钢管,研究了母材和焊接金属的化学成分对焊接性能和焊缝韧性的影响,得到如下结果:①将母材的含 C 量降低到0.03%,可以防止焊接时产生低温裂纹。  相似文献   

14.
对Cu-Ni合金进行了全浸腐蚀、电化学腐蚀和冲刷腐蚀性能测试。研究了全浸时间、冲刷流速对Cu-Ni合金腐蚀速率、腐蚀类型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并分析了腐蚀反应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全浸腐蚀过程中Cu-Ni合金表面会形成Cu_2O氧化膜,而全浸腐蚀时间达到720 h后表面膜中的Cu_2O会与腐蚀介质中的氧气和氯离子发生反应形成Cu(OH)_3Cl;Cu-Ni合金表面氧化膜的形成可有效抑制腐蚀介质与基体的接触,从而对合金基体起到保护作用。随着全浸腐蚀时间的延长,腐蚀深度速率的变化趋势与全浸腐蚀速率的变化趋势保持一致,即采用线性极化方法测试Cu-Ni合金在静态3.5%Na Cl溶液中的腐蚀速率是可行的;在冲刷流速低于临界流速下的Cu-Ni合金具有较低的腐蚀速率,可起到对材料良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采用冷坩埚悬浮熔炼技术冶炼了Cu-18%Ni、Cu-32%Ni、Cu-52%Ni和Cu-72%Ni(原子分数)4种合金铸锭,铸锭经锻造、热轧、冷轧和再结晶退火,最终获得了厚度为80μm的薄带。采用背散射电子衍射(EBSD)技术表征了合金再结晶织构,利用高分辨透射电镜(HRTEM)分析了显微组织结构。结果表明,4种Cu-Ni合金冷轧后的形变织构相似,但随着合金薄带中Ni含量增加,再结晶退火后立方织构的份额减少,晶粒取向变得散乱,晶粒尺寸明显变大;合金成分处于52%~72%Ni范围时,形变合金在回复阶段的调幅分解是引起再结晶织构散乱的主要原因,Cu-Ni合金的单相固溶体是形变-再结晶后获得立方织构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6.
利用3-氨基-1,2,4-三氮唑(ATA)金属处理剂在Cu-Ni合金表面制备了自组装单分子膜(SAMs),用电化学方法研究ATA SAMs对Cu-Ni合金的缓蚀作用及其吸附行为.结果表明, ATA分子易在Cu-Ni合金表面形成稳定的ATA SAMs,抑制了Cu-Ni合金的阳极氧化过程,改变了电极表面双电层结构,使零电荷电位正移,固/液界面双电层电容明显降低,有良好的缓蚀效果,这与交流阻抗和极化曲线得到的结论一致.同时研究表明ATA的吸附行为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式,吸附机理是典型的化学吸附.  相似文献   

17.
AZ31B镁合金表面激光熔覆Cu-Ni合金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镁合金表面耐磨性和耐蚀性差的问题,利用横流CO2激光器在AZ31B镁合金表面激光熔覆Cu-Ni合金层,并利用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和能谱分析仪(EDS)分析熔覆层与基体的结合界面特征以及显微组织和成分分布情况,测试合金层的显微硬度和耐蚀性。结果表明:合金层与基体结合良好,缺陷较少,但局部存在不均匀的Cu-Ni富集区,且在其边缘区域的枝晶间均匀分布着1~1.5μm的十字状Laves相;合金层的硬度分布比较均匀,约为75HV0.05,明显高于基体的显微硬度45HV0.05;Cu-Ni合金层比AZ31B镁合金基体的腐蚀电位正移317mV,腐蚀电流降低78mA/cm2,耐蚀性也得到较大改善。  相似文献   

18.
王一多 《铸造技术》2015,(1):206-209
采用CO2激光-MIG复合焊接工艺,对10 mm厚5083铝合金进行了复合焊接研究。结果表明,5083合金的焊缝中心组织为树枝晶结构,焊缝中心显微硬度值较母材有所下降,复合焊接接头拉伸性能达到母材95%以上,正弯和反弯曲测试结果都符合船检国标标准。  相似文献   

19.
UOE成形工艺在大直缝焊接钢管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大直缝焊接钢管UOE成形工艺的特点,以规格为Ф711mm×15.9mm×12200mm直缝焊接钢管的试制生产为例,考察了试制样品的成形精度。各项测试结果表明,所拟定的UOE成形工艺技术路线合理,可进行该规格产品的批量生产。  相似文献   

20.
王元荪 《钢管》2014,(3):82-82
正涉及一种复合钢管,包括上层的防护层、中间层的碳素钢层以及下层的基体,所述的防护层为镀镍层,基体为黄铜合金层,碳素钢层和黄铜合金层在熔融状态下形成一体结构,碳素钢层表面刻有不规则形状的凹槽。采用复合金属形成新型管材,达到一种较好的力学性能,同时也降低了钢管的厚度,节约了制作成本;复合钢管表面的不规则形状凹槽有助于保护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