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精梳色纺纱有关工艺质量问题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纯棉色纺纱的生产虽然仍为纯棉纤维纺纱 ,但由于棉纤维已经过染色加工 ,染色工艺过程的蒸煮加热一方面完成了染色过程 ,同时棉纤维原有的表层———棉蜡层也被除去 ,为了提高染色纤维的可纺性 ,在染色后需喷洒化学油剂 ,诸如绞链剂 (固色用 )、平平加、太古油 (抗静电用 )等 ,尽管棉花染色中在油剂的配方、含量等方面采取了大量的优化工作 ,但毕竟化工油剂与天然棉蜡不同 ,反映在纺纱工艺性能上存在差别 ,反映在成纱质量上有所变化。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这些变化 ,以通过针对性的工艺手段进一步提高色纺纱质量 ?本文试就色纺纱与本白纱在精梳…  相似文献   

2.
从棉纤维原料柔软处理、纺纱工艺优化、合股纱捻向调整3方面,对棉纤维色纺纱进行超柔软处理。通过煮练、染色、后处理等工艺对色棉纤维进行柔软处理,进一步通过纱线原料合理选配、细纱工艺优化及细纱设备改造,以及调整色纺纱复捻捻向,开发18 tex×2(32S/2)5股复捻超柔软低捻棉纤维色纺纱。纱线手感柔软、持久,适用于制作超柔软棉色纺纱针织毛衫,使毛衫产品具有羊绒般的穿着舒适感。  相似文献   

3.
结合生产色纺纱的实践,通过工艺试验,分析了染色棉纤维的性能、纺纱工艺等因素对纱线质量的影响,探讨了提高色纺纱质量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天丝和棉纤维的性能、染色工艺流程、染液处方和工艺条件,分析了纺制9.72 tex色纺纱的生产工艺流程和工艺参数,测试了色纺纱的性能指标.实验结果表明,应用活性染料色纺的新型纱线提高了色纺纱质量的稳定性,提高了产品的品质与档次.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染色棉纤维与本色棉纤维绢丝色纺针织纱的生产工艺,说明了棉纤维染色以及绢丝预处理应注意的问题;染色棉纤维单独成卷制条,本色棉与绢丝采用包混后制条,二者再通过3道并条混合.讨论了棉/绢丝色纺纱在纺纱生产各工序的主要工艺参数、技术措施以及生产色纺品种时要注意的普遍问题.  相似文献   

6.
栾国利 《印染》1994,20(5):14-15,26
经染色的棉纤维与白纤维以一定的比例混纺而成的棉色纺纱织物,该织物经漂白、染色后能生产出具有云斑效果的面料。本文详述了棉色纺纱织物的漂白、染色工艺,分析了温度、时间、pH值和双氧水深度对漂白的影响,染料和设备的选择对染色的影响等。  相似文献   

7.
采用原料先染色后再混合纺纱,可比先纺纱后染色的染色纤维量显著减少。但染色后纤维的性能有较大变化,棉纤维强力下降,短绒增加,弹性变差,影响纺纱的可纺性,故要根据染色后纤维性能的变化来设计纺纱工艺。文章根据浙江地区相关企业多年来生产色纺纱的实践,分析了色纺纱的纺纱生产工艺特点与本色纱工艺的不同点,对色纺纱主要工序的工艺设计要点作了分析与叙述。  相似文献   

8.
棉纤维的染色是色纺纱生产的关键技术之一,尤其对于采用标准色棉生产的企业,颜色的稳定性至关重要。文中主要从活性染料染色工艺分析影响棉纤维染色颜色一致性的主要因素,探讨了染色碱用量、盐用量、浴比等条件对棉纤维染色色光的影响,建立标准色棉染色缸差的防控方法,并进行生产应用。结果表明,增加元明粉、碱的用量有利于提高棉纤维染色深度,且染色深度提升程度因染料而异,尤其是对盐敏感的染料影响最大;防控染色缸差,应以碱的投入量为准;浴比的变化与染色的深浅程度呈负相关,生产中应严格控制浴比差异,生产标准色棉的浴比偏差应该控制在±5.00%。  相似文献   

9.
色纺纱纤维的径向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的讨论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刘丽  徐伯俊  陈昌江 《棉纺织技术》2001,29(11):672-675
采用汉密尔顿转移指数的方法分析了不同比例的染色涤纶短纤维与棉纤维混纺纱径向纤维的分布规律,指出:涤棉色纺纱中涤纶纤维与棉纤维的混纺比不同,纱的结构将发生变化,纤维内外转移的程度不一致,涤纶纤维的含量越高,其向内转移的指数越大,集束现象愈明显。  相似文献   

10.
探讨色纺纱染色棉质量要求与成本控制。对比分析了采用色纺散棉染色及梳棉或精梳棉网染色两种方式对原棉各项性能指标的选用要求。列举了6种配棉方案下纤维指标、纺纱质量、用棉量和生产效果。指出了原棉染色后纤维各项性能指标和成本发生的变化。认为:应根据色纺纱质量要求,确定原料染色方式,并合理选择染色原棉;在纺混纺色纱时,适当配用有色或本色化纤,可降低纺纱原料成本,保证色纺纱的纱线质量。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阳离子改性技术和功能性整理技术在色纺纱所需的棉散纤维上的应用。棉散纤维经过碱煮练或丝光预处理后进行阳离子改性处理,处理时选用马克隆值适中的棉花,且配棉时避免使用马克隆值差异大的棉批,然后将改性后的棉纤维以特定比例与普通棉纤维或漂白棉纤维均匀混合并纺纱,在中性无盐条件下进行染色,可形成具有朦胧感"花灰"外观的花式纱;选用合适的亲水性柔软剂可对棉散纤维进行亲水性柔软处理,达到"吸汗快干"商品的标准;另外,文中还介绍了棉散纤维的防紫外线、抗菌、超柔软等整理技术,这将有助于提高色纺纱的舒适性、健康性、卫生性等功能。  相似文献   

12.
将常见改性剂与自制改性剂进行性能对比,自制阳离子改性剂MB-01可以解决阳离子改性染色在颜色深度、鲜艳度、色牢度等方面的问题。将其用于棉纤维阳离子改性,再与普通棉纤维混合纺纱,可得到活性染料无盐无碱快速染色的新型色纺纱产品。最佳改性工艺为:MB-01用量8%,片碱用量4 g/L,改性温度70℃,改性时间20 min;最佳染色工艺为:染色温度60℃,染色时间30 min。选用配套皂洗剂BH-2进行皂洗,耐水洗色牢度可以达到4级,符合服用要求。  相似文献   

13.
色纺纱产品特点及调配色原理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为促进色纺纱生产的发展,综合论述分析了色纺纱发展概况、产品特点以及生产的关键环节.指出:色纺纱采用"先染色、后纺纱"的新工艺颠覆了传统纺纱工艺流程,使生产过程更加环保与节能,可获得独特的混色效果与产品风格,有利于实现多种纤维混和利用.色纺纱的根本在于染色牢度好,染色准确、稳定一致,色泽漂亮时尚,其关键环节是调色与对色.应解决好色彩对比错视问题,正确掌握对色方法,注重对色检验环境管理,严格执行色纺纱外观检验标准,从而使色纺产业更快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14.
研究开发了活性染料YF-1,并通过与英国[Procion染料]、日本[Sumifix Supra染料]两种染料性能的对比说明YF-1染料的性能,同时表明染料符合节能环保要求.利用YF-1染色天丝和棉纤维,介绍了染色工艺流程,测试分析了纤维的上染率及纱线性能测试,实验结果表明,YF-1的应用提高了天丝/棉色纺纱质量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5.
本文探讨了棉纤维成熟度与染色的关系,用X 射线衍射探索了棉纤维物理结构状态与成熟度相关的情况,引证了棉纤维结晶度与染色的关系。用山东荷泽、江苏盐城和湖北新州地区的棉样,通过还原、活性、直接三大类十个品种染料的染色,验证了棉纤维成熟度是决定棉花品质及染色性能的主要因素之一。列出了用Match Mate 3000分光光度计测得三地区棉花染色后的K/S 值,以说明其可染性。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介绍了威达集团近几年在新型纺纱领域开发的色纺纱主要品种、特点及用途概述。用转杯纺、喷气涡流纺技术纺纱技术开发色纺纱,必须针对染色后纤维性能的变化及色纺纱小批量、多品种、变化快的生产特点,在原料选配与工艺优化及生产现场管理上进行创新,使生产的色纺纱质量符合制造中高端服饰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本文简要介绍了棉纤维、粘胶、羊毛等纤维的特点,为棉/粘胶/羊毛织物选择了四种前处理工艺试验,经染色后染色指标的对比,结合前处理物理指标、羊毛含量等,筛选出对羊毛无损伤,又使棉纤维达到染色效果的印染加工工艺。  相似文献   

18.
舒巢棉纤维是自主研发的蜂窝状微孔结构的聚酯改性功能性短纤维,在染色过程中怕酸怕碱、热缩非常大,是筒子染色的难点;舒巢棉,棉混纺纱染色,兼顾舒巢棉、棉纤维染色特性,调整染色工艺,实现了筒子染色,染色后各项牢度指标均达到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色纺纱的种类及用途,以及对色纺纱所用染色原棉的质量要求,重点探讨了色纺纱的纺纱工艺特点及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纯棉色纺纱的生产工艺,就染色棉性能、工艺参数等因素对色纺纱质量的影响进行了工艺试验,探讨了提高纯棉色纺纱质量所采取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