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近日,在湖南国税网络扩建工程的公开招标中,实达网络交换机凭着其优秀的产品品质、优越的性价比以及全方位的本地化服务,中标湖南国税网络扩建工程。350台实达S1824F交换机也将因此进入湖南国税网络扩建工程。此次中标打破了湖南省国税系统一直采用国外网络设备的局面,标志着国产网络产品在国税行业取得重要突破,开始大规模应用于国税网络系统。  相似文献   

2.
针对交换机中MAC地址表溢出时,会将所有的数据包广播到整个网络的特点,利用WinPcap为Win32应用程序提供的访问网络底层的能力,向交换机发送伪造地址的数据包使其MAC地址表溢出。从而导致网络中发生广播风暴,达到嗅探数据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计算机》2000,(47)
国外企业绝对垄断的国内网络设备市场上,实达网络科技公司历时一年研发的国内第一台自主研发的具有网络管理功能的交换机STAR-51924F近日上市,从而填补了国内交换机技术的又一项空白,结束了国内“网管型”交换机依靠进口的历史。STAR-S1924F满足了国内用户对网管型交换机的需求。该产品实现了对SNMP的管理,一从而提供了丰富多样的管理功能。具体地说,STAR-S1924F可实现的管理功能有:多台S1924F的管理、系统设置、动态地址表监控、基于端口的网络监控、Spanning-TreeProt…  相似文献   

4.
刘易 《计算机时代》2014,(10):35-37
为了解决网络广播风暴引起机房主机访问网站速度慢的问题,使用科来网络分析系统对网络流量、协议、数据包等进行分析,并结合ARP欺骗、ARP扫描、蠕虫、网络路由环路和物理环路的不同表征,逐一排查ARP病毒、蠕虫、网络路由环路三个可能导致广播风暴的原因,最终定位广播风暴是由网络物理环路和交换机配置错误所导致。通过修改交换机配置和网络拓扑的方式避免网络广播风暴,使机房主机访问网站速度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5.
针对企业网的特点,通常都会使用冗余技术增强其架构及提高运行可持续性,但是冗余技术应用在交换网络中时由于环路的作用会产生帧重复、广播风暴及不稳定的MAC地址等问题致使网络瘫痪.本文旨在说明交换机生成树环路的生成以及如何实现冗余链路的控制工作即生成树协议的工作实现从而防止环路的危害.  相似文献   

6.
王瑞雪 《计算机应用》2012,32(Z1):18-21
针对数字化变电站中以太网络交换机的测试需求,制作了基于WinPcap和WinSNMP的SWITCHTEST软件测试包.使用WinPcap,在高精度时间间隔中向交换机发送模拟网络报文并且回收,通过比较收发报文而判断交换机的性能.使用WinSNMP,可以对交换机进行网络监控管理,对交换机进行基本性能测试:吞吐量、时延、帧丢失率、拥塞;高级性能测试:MAC地址容量、RSTP恢复、广播风暴、VLAN、ARP欺骗、SNTP对时;网络管理协议测试:SNMP、RMON、TRAP、IGMP Snooping 、GMRP.由以上各项测试可以得到以太网络交换机的性能参数,测试结果自动生成WORD报告和实时曲线,对于提高电力信息以太网络的安全可靠运行有重要参考意义.说明了使用WinPcap和WinSNMP可以较好地分析以太网络交换机性能.  相似文献   

7.
《软件》2017,(11):175-180
目前电力公司内部运行着各种信息系统越来越凸显重要性。高效的管理这些信息系统是确保电力系统正常运行的重要基础,因此,急需开发一个信息管理系统。但是,由于电力系统中各信息系统复杂,具有动态变化性,且需长时间不间断运行,传统的基于静态软件体系结构的开发方式不适合电力系统的信息管理系统开发。介绍了一个基于IP地址的供电公司信息管理系统。利用基于构件的动态软件体系结构,设计开发了相关的主要构件,包括IP地址管控构件,实现IP子网的自动侦测、IP地址可视化管理、IP地址绑定、IP地址的全生命周期记录等功能;网络终端管理构件,实现网络终端的全生命周期管理、网络终端的探测识别等功能;交换机的管理构件,实现交换机的自动侦测、交换机的全生命周期台帐维护、交换机常用命令的图形化用户界面等功能;网络拓扑关系管理构件;安全预警构件以及用户管理构件等。阶段运行结果表明,系统能够有效地完成公司的信息管理任务。  相似文献   

8.
产品与服务     
实达堆叠交换机员活组网 实达网络近日推出了组网灵活、功能强大的S2024系列堆叠千兆交换机。该款交换机在通过堆叠组成高密度端口交换机群、全面满足用户对端口数量需求的同时,还通过独特的分体堆叠模块设计和电源管理设计增强了网络扩充的灵活性,方便用户对网络的使用和管理。S2024系列交换机主机的堆叠模块采用分体设计,用户可  相似文献   

9.
网络中,冗余链路可以保障网络的高可用性,但它也会引起数据帧在网路中不停地兜圈,导致广播风暴、MAC地址表不稳定、重复帧等,从而引起网络拥塞。该文结合模拟实验探讨了交换机的工作原理及数据转发流程,及如何避免数据帧的兜圈引起网络拥塞,为网络设备的高可用性配置提供了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0.
新品纵览     
实达网络12月上旬推出S2126G/S2150G系列千兆智能交换机,它能够基于交换机物理端口、MAC地址、VLAN号、IP地址、TCP/UDP端口号等来区分不同的业务流,能够智能地识别应用事件如视频、音频、数据流(多媒体教学、视频会议、MIS、ERP、OA、备份数据)的紧急和重要程度。  相似文献   

11.
产业新闻     
一年来不断有新品面世的实达网络科技公司,近日又连续推出了三款面向SOHO一族的网络产品:STAR—R610路由器、STAR—S1808M交换机和STAR—H1208M集线器。实达网络此次推出的三款SOHO产品,都具有外观小巧、易于安装、摆放、功能灵活够用、性能稳定等特点。STAR—R610路由器可以连接Modem、ISDN或ADSL等外置设备,通过拨号方式连接到互联网或总部网络中心,还可以连接不同的网段,将局域网设置成3个不同子网地址,将路由器当成三层交换机使用。STAR—S1808M交换机可以提供全线速无阻塞的数据传输,可以极大地缓解网络“塞  相似文献   

12.
一些主要供货商声称路由器即将被高速交换机所取代,后者可以完成许多路由器的功能,而又不会有路由性能问题。与此同时,几乎每周都推出新名词,如第三层交换机、多层交换机以及智能交换机等等,将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搞得不知所措。不管供货商为那些具有路由功能的交换机起得名字如何花哨,路由器仍将在网络中发挥重要作用,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它的地位是无人取代的。另外,新技术的发展使得路由器能够满足千兆以太网的需要,从而确保它在未来网络中占有一席之地。路由器有两项基本功能:路径分析和数据转发。它还能完成四项交换机没有的管理功能:一、针对有限带宽广域网的过滤功能;二、它能够控制广播风暴;三、通过将网络分割为子网,路由器  相似文献   

13.
王双双 《软件》2024,(1):127-130
网络已经是生活、工作以及学习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校园、企业等都相应建立起了局域网,但是随着扩充的网络越来越多,广播风暴随时都有可能发生。VLAN技术能够很好地解决广播风暴问题和复杂的网络管理问题,同时能够提高网络的利用效率。通过研究VLAN技术和三层交换技术,实现小型网络在不同交换机中进行VLAN的划分,利用三层交换技术进行VLAN间路由的配置等,保证网络安全、稳定、顺利地运行。  相似文献   

14.
8月底,锐捷网络(原实达网络)推出了智能化线速网管型交换机STAR-S1926,该产品具有丰富的网管功能,可根据用户的不同情况进行端口带宽分配,并对用户接入进行有效控制,实现智能、安全、低成本的网络接入。  相似文献   

15.
TCP/IP网络广播风暴控制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讨论了控制TCP/IP网络广播风暴的两种方法:广播地址转向和基于Spanning tree的控制,并结合我局97网络的具体情况,找出了这两种控制技术的弊端,分析原因并给出了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6.
局域网中广播风暴产生原因及解决方法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根据局域网广播风暴的危害及产生的原因,细致地阐述了几种解决网络风暴的对策。并结合实例,通过对交换机进行VLAN配置,进一步明确了解决广播风暴核心技术  相似文献   

17.
Vlan将一个大型的企业网划分成多个独立的子网,这样可以避免在核心交换机上进行的广播所引起的广播风暴,同时也便于对网络进行管理.Vlan技术在网络中应用的灵活性需要更多技术协议的支持,其中主要Trunking协议和VTP.  相似文献   

18.
该文叙述了VLAN技术的优点及划分方式,并以iSpirit3026、iSpirit4508交换机为例给出了VLAN的配置实例,更好地解决网络冲突和广播风暴等问题.网络性能和安全性也得到了提高。  相似文献   

19.
交换机与集线器相比,交换机可以实现数据的单点转发,从而提高了网络传输速率和网络可利用带宽,交换机的单点转发主要依靠交换机对MAC地址表的维护和管理。本文从交换机MAC地址表的产生与管理角度,详细阐述交换机利用MAC地址表完成单点转发的实现。  相似文献   

20.
该文叙述了VLAN技术的优点及划分方式,并以iSpirit3026、iSpirit 4508交换机为例给出了VLAN的配置实例,更好地解决网络冲突和广播风暴等问题,网络性能和安全性也得到了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